稜子芹

稜子芹

稜子芹為傘形科植物西藏稜子芹PleurospermumhookeriC.B.Clarkevar.thomsoniiC.B.Clarke,以乾燥全草入藥。為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體無毛。根較粗壯,暗褐色,花期8月,果期9-10月。生於海拔3500-5000m的山樑草坡上。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四川西北部、雲南西北部。稜子芹是多年生草本,藏名為“責”。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藥物或食物中毒,發燒,梅毒等症。它在我國東北、興安南部、陰山、蒙古都有分布,在藏藥典籍中有相關介紹。

基本信息

【蒙藥名】扎德( 《蒙藥正典》 )
【別名】走馬芹
【學名】Pleurospermum camtschaticum Hoffm。命

名來源

稜子芹稜子芹

稜子芹PleurospermumcamtschaticumHoffm.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55(1)卷||傘形科UMBELLIFERAE||稜子芹屬PleurospermumHoffm.||稜子芹PleurospermumcamtschaticumHoffm.
22.稜子芹(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圖版86
PleurospermumcamtschaticumHoffm.Gen.Umbell.ed.1.p.10.1814;Schischk.inFl.URSS.16:232.1950;劉慎諤等,東北植物檢索表,264.圖84.1959;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1061.圖3851.1972.——P.uralense(nonHoffm.)遼寧省林業土壤研究所、東北草本植物志6:187.1977.

形態特徵

稜子芹稜子芹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粗狀,有分枝,直徑2-3厘米。莖分枝或不分枝,中空,表面有細條棱,初有粗糙毛,後近於無毛。基生葉或莖下部的葉有較長的柄;葉片輪廓寬卵狀三角形,長15-30厘米,三出式2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狹卵形或狹披針形,長2-6厘米,寬0.5-2.5厘米,邊緣有缺刻狀牙齒,脈上及邊緣有粗糙毛,葉柄長15-30厘米;莖上部的葉有短柄。頂生復傘形花序大,直徑10-20厘米;總苞片多數,線形或披針形,長2-8厘米,羽狀分裂或全緣,外折,脫落;傘輻20-60,不等長,有粗糙長;側生復傘形花序較小,直徑4-7厘米;傘輻10-15;小總苞片6-9,線狀披針形,全緣或分裂,長5-10毫米,寬1-3毫米;花多數,花柄長10-12毫米,有粗糙毛;花白色,花瓣寬卵形,長2-2.5毫米;花葯黃色。果實卵形,長7-10毫米,寬4-6毫米,果棱狹翅狀,邊緣有小鈍齒,表面密生水泡狀微突起,每棱槽有油管1,合生面2。花期7月,果期8月。

生境

生於林下、林緣草甸、山谷溪邊。

物種鑑別

中國新疆北部地區尚產烏拉爾稜子芹PleurospermumuralenseHoffm.,與本種極為近似,但其植株較稜子芹小,高約70-120厘米,果實長不超過6毫米。

分布

興安南部、陰山。中國東北;蒙古朝鮮日本蘇聯遠東。產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烏蘭察布盟大青山、 蠻汗山巴彥淖爾盟烏拉山。產量較少。

入藥部分

全草入蒙藥。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泥土,曬乾,切段備用。

化學成分

全草含有聚乙炔化合物

性味功能

味苦,性寒、鈍、輕、糙。清熱,解毒。

主治

藥物或食物中毒,發燒,梅毒

用量用法

多入丸散劑。

傘形科·稜子芹屬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