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效應

西瓜效應是從台灣話“西瓜偎大邊”所表達的意思引申而來,就是西瓜哪一邊較大,就挑哪一個,類似廣東話的“跟紅頂白”。引申為哪裡有好處、利益多,就靠向哪裡。

名詞解釋

所謂“西瓜效應”,就是俗語說的“西瓜偎大邊”,指基於自身利益,向勢力強大或局勢較有利一方倒戈的情況,即牆頭草騎牆派。這種效應只有跑第一或被認為篤定會贏的候選人能夠獨享。在此次“五都”選舉中,恐怕只有大台南的賴清德早早享受到了這個效應帶來的種種好處。

名詞來源

“西瓜效應”是從台灣話“西瓜偎大邊”所表達的意思引申而來,就是西瓜哪一邊較大,就挑哪一個,類似廣東話的“跟紅頂白”。引申為哪裡有好處、利益多,就靠向哪裡。在以往台灣選舉中常可看到此效應,如許多選民將票投給自己或媒體以為較可能獲勝的候選人(政黨或人物),而這並非自己喜歡的,只是藉此提高自己與贏家站在同一邊的機會。

名詞意義

在社會心理學上,“西瓜效應”則被稱之為“樂隊花車效應”。“樂隊花車”,直接翻譯自英文的bandwagon,也就是在花車大遊行中搭載樂隊的花車。參加者只要跳上了這台樂隊花車,就能夠輕鬆地享受遊行中的音樂,又不用走路,也因此,英文中的“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樂隊花車)就代表了“進入主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