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頦海蛇

裂頦海蛇

裂頦海蛇屬於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海蛇科裂頦海蛇屬,全長100cm---140cm,分布在紅海,印度洋北部,西太平洋,澳洲北部。

基本信息

Enhydrinaschistosa

裂頦海蛇裂頦海蛇

BEAKEDSEASNAKE
中文名:裂頦海蛇
分布:紅海,印度洋北部,西太平洋,澳洲北部
全長:100cm---140cm
生殖方式:卵胎生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淺海礁岩地區的海生蛇類,有時也會出現在河口紅樹林等地區.主要捕食魚類.背部以棕色為底,環繞深色半環帶,不到達腹部.不過隨著成長環帶的顏色會逐漸變淺甚至消失.頦頂部具有刺狀頦盾,是本種與其它海蛇最大的區別(其它海蛇類是長型鱗片),前溝牙蛇類,毒液含神經,肌肉毒素,毒性極強.一般認為與異澳蛇(Oxyuranusmicrolepidotus)不相上下(也有不少報告均指出本種毒液對人的毒性強於異澳蛇).雖然異澳蛇至今還未有致命的記錄被證實,但本種卻發生過多次咬傷致死的事件,由於其強烈的毒液,裂頦海蛇無疑是海洋中最危險的生物之一.東南亞沿海的不少漁民對其都有談之色變的感覺.然而,和其它大部分的海蛇一樣,本種並非很具攻擊性的蛇類,幾乎所有的咬傷事件都是人為引起的(如人為故意捕捉,漁民捕魚時誤入魚網等等),目前還沒有海蛇無故襲擊游泳或潛水者的報導.

屬類

Order目Squamata--有鱗目

裂頦海蛇裂頦海蛇

Suborder亞目Serpentes--蛇亞目
Infraorder亞目Alethinophidia--真蛇下目
Family科Elapidae--蝙蝠蛇
Genus屬Enhydrina--裂頦海蛇屬

海蛇的相關介紹

海蛇科Hydrophiidae

海蛇科屬於蛇亞目,包括所有生活于海水中的蛇,由古眼鏡蛇進化而來,本科有16屬、約50種。海蛇科的軀幹後部略側扁,尾部扁平如漿,善於游泳。頭部偏小,體形不大,少有超過2米以上的,但化石表明,遠古時期曾存在長達十幾米的大海蛇。海蛇有從頭延伸至尾的肺,但也可用皮膚呼吸。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啟閉,吸入空氣後,可關閉鼻孔潛入水下達10分鐘之久,可下潛數十米。海蛇身體表面有鱗片包裹,鱗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膚,可以防止海水滲入和體液的喪失。海蛇的舌下有鹽腺,具有排出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過量鹽分的機能。

裂頦海蛇裂頦海蛇

分布
海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中,大西洋至今未發現過海蛇。東太平洋有長吻海蛇分布,劍尾海蛇則大多分布於暗礁當中。中國有海蛇19種,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山東、遼寧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見的有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海蝰、平頦海蛇和長吻海蛇等。

毒性

海蛇科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具有較短的前溝牙的毒蛇,目前發現的所有海蛇都有劇毒。海蛇毒液為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與陸地蛇毒性質相似,但毒性遠遠強於一般陸地蛇毒,屬於最強的動物毒。有的種類的毒性強度是響尾蛇的十倍以上,鉤嘴海蛇毒液則是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性為神經毒,目前尚無血清可以解毒。

世界上最毒的海蛇是貝爾徹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按照單位容量毒液毒性來講,其毒性是眼鏡王蛇的200倍。

下屬分類
劍尾海蛇屬(Aipysurus)
(Amydocephalus)
棘鱗海蛇屬(Astrotia)
棘眥海蛇屬(Acalyptophis)
裂頦海蛇屬(Enhydrina)
(Ephalophis)
(Hydrelaps)
青環海蛇屬(Hydrophis)
截吻海蛇屬(Kerilia)
(Kolpophis)
平頦海蛇屬(Lapemis)
海蝰屬(Parahydrophis)
長吻海蛇屬(Pelamis)
(Thalassophina)
(Thalassophis)
扁尾海蛇屬(Laticauda)

天敵
海蛇的天敵是海鷹等肉食性海鳥以及有些鯊魚。

毒蛇家族

介紹世界上的毒蛇,讓人們對毒蛇有一些新的認識和發現,了解毒蛇,認識毒蛇,才不會面對毒蛇的時候恐懼

世界毒蛇大全

世界上生長這許許多多的毒蛇,而這些毒蛇往往都是致命的,大家小心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