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虎蛇

東部虎蛇

東部虎蛇屬眼鏡蛇科(Elapidae)爬蟲,學名為Notechisscutatus,產於澳大利亞。其毒液含凝血劑和神經麻痹劑,常使人斃命。向人攻擊之前,頭和頸部膨脹成扁平狀(眼鏡蛇的方式)。東部虎蛇為常見種類,澳大利亞南方地區的沼澤地數量極多。體呈多種顏色,一般有褐色和黃色條紋。平均體長1.2公尺(4尺)。體長約1.3~1.6米。蛇身厚實,頭部寬大,身體呈淺暗橘黃色或茶色,並伴有黃綠色、灰色或橘褐色箍環,生於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島半乾旱區域。虎蛇攻擊性強,含劇毒液,是致人死亡的主要蛇種棲。

基本信息

簡介

東部虎蛇東部虎蛇
東部虎蛇是世界上蛇類毒性排行榜第四的毒蛇。東部虎蛇是大洋洲亞熱帶地區一種體型較大的毒蛇,它們是蛇亞目中一個很獨特的群體,同種屬中的外型、體色、大小分別可以相當大。部分虎蛇的體色更會因應季節性而有所改變。一般東部虎蛇的身體長達1.45米,體紋寬闊,有明顯的光暗落差。東部虎蛇的體色大致有橄欖色、暗黃色、橙棕色及黑色等,蛇腹比較淺色。東部虎蛇以毒素殺死獵物,也會向侵略者施展凌厲的咬擊,有令人類致命的能力。它們能夠忍受低溫,不過對虎蛇而言,最佳的活動時刻是較為溫暖的夜晚。雌性的虎蛇每次能誕下12至40條幼蛇,唯獨紀錄中有一條東方虎蛇曾經一次誕下64條幼蛇,是較為罕見的例子。一般而言,虎蛇沒有強烈的侵略性,遇到威脅時如果做得到的話它們都會先選擇逃逸,而不是主動進擊。如果威脅迫近,它們會緩緩壓平身子繃緊肌肉,昂起頭部,準備隨時彈出咬擊;有時亦會發出嘶嘶聲響,藉以恫嚇對手。

習性

東部虎蛇東部虎蛇
東部虎蛇,屬爬行綱,蛇亞目,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有毒固然可怕,但只要注意提防,也並不那么危險。東部虎蛇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東部虎蛇其貌不揚,形狀色澤奇特、渾身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快速行進、尋偶鳴叫、泅水過渡、實在難以逗人喜愛。東部虎蛇喜居蔭蔽、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繁茂、有枮木樹洞或亂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牆,且餌料豐富的環境,這些都是它們棲居、出沒、繁衍的場所。
東部虎蛇喜棲於墓洞中,洞口可見稀稠成粒的糞便,這樣就知道洞中有沒有蛇了。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踞的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待到春暖花開,東部
虎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東部虎蛇蛻皮時,蛇的新舊皮之間會分泌出一種液體,這種液體有助於蛇的蛻皮。虎蛇蛻皮後不久,活動量增大,覓食量增加,體況逐漸恢復。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進入發情期。尋偶時,雌雄蛇發出的鳴叫聲清晰明亮,“噠噠噠”如擊石聲。
東部虎蛇的產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所產蛇卵一般粘結成一個大的卵塊,卵塊中卵的數量為12~40枚不等。虎蛇經常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時也主動出擊。東部虎蛇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行日光浴,時間一般為上午10—12時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於地面草叢或纏繞或於樹幹上,也有半身裸露於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變化多端。

分布

東部虎蛇主要分布在海岸、濕地或溪澗等地帶,它們有刻意占據領地的習性。一些居住了大量蛙類或其它獵物的地區,更是東部虎蛇經常聚居的集中地。另外,東部虎蛇所占領的島嶼上亦有不少海鷗聚集生活,東部虎蛇亦會捕食這些海鷗的幼兒,不過亦有不少體型較大的東部虎蛇會被海鷗啄擊致盲。東部虎蛇的分布地由西澳大利亞州南部伸展至南澳州、塔斯曼尼亞、維多利亞州以至新南威爾斯一帶。除了海岸地區外,虎蛇亦常出沒於內陸水道,與及墨累河等地方。另外,一些聚居於濕地的虎蛇,由於其居地近年受到當地郊區發展的影響,東部虎蛇的主要食物來源如蛙類數字因而大大減少,直接影響到東部虎蛇的生態。

毒蛇家族

介紹世界上的毒蛇,讓人們對毒蛇有一些新的認識和發現,了解毒蛇,認識毒蛇,才不會面對毒蛇的時候恐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