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葉喜林芋

裂葉喜林芋

裂葉喜林芋裂葉喜林芋,多年生常綠草質藤本植物。莖有氣生根,能夠攀緣上升葉片肥厚,有長柄,葉片長圓狀箭形,有的長達1米,綠色有光澤,並帶有黃暈。花單性,佛焰苞肉質,黃色或紅色,向穗花序略短於佛焰苞,直立生長。喜林芋攀緣生長,株形美觀,四季青翠,是布置家居廳堂、居室及布置會場等的優美盆栽觀葉植物。溫暖地區可以放在室外露地栽培,種在棚架、圍牆等周圍作為綠化材料。此外,也可以作為瓶插或盆景裝飾材料。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裂葉喜林芋裂葉喜林芋
本名:喜林芋
學名:Philodendronandreanum
別名:喜樹蕉
科名:天南星科
屬名:喜林芋屬
用途:盆栽裂葉喜林芋適於布置賓館飯店、室內花園、走廊、辦公室等,美觀大方。
產地:原產於哥倫比亞,在我國南方地區栽培廣泛。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的環境,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條件。
常見的栽培品種:羽葉喜樹蕉(P.bipinnotifidum),又稱裂葉蔓綠絨。立葉喜林芋(P.cannifolium).

生態特性 

裂葉喜林芋裂葉喜林芋
喜溫暖、潮濕、空氣濕度高的環境,宜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生長適溫18~25C,越冬溫度為12--14'C,短期8℃低溫也可生長。耐陰,置於無直射陽光的室內2--3個月尚可生長良好。原附生在熱帶雨林的樹幹上,氣生根可直達地面。莖高約150cm,有氣生根。葉片羽狀分裂,羽片再次分裂,有平行而顯著的脈紋。花單性,佛焰苞肉質,白色或黃色,肉穗花序直立,稍短於佛焰苞。分株法繁殖,莖基部萌生分櫱出現不定根時,將其切離,另行栽植。也可將上半部莖切下,如莖過長可切成數段,在25C的環境中容易生根成活。 

栽培

裂葉喜林芋裂葉喜林芋
一般放置於室內具有散射光的地方養護、夏季可以放置在蔭棚下養護,冬季要求光線充足。生長適溫為18~22℃;在14℃以上的溫度下可以安全越冬。生長旺季要經常澆水。夏季要經常向葉面和地面噴水,保持盆上濕潤,提高空氣濕度;冬季控制澆水,保持濕潤。每2周施—次稀薄液肥。盆栽多採用疏鬆、富含腐殖質、通風透氣、排水良好的草皮上或沙壤土作培養土。

栽培基質:宜選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
澆水:經常保持土壤處於偏乾或微潮狀態既可。夏季是裂葉喜林芋需水最多的階段,可多澆水。冬季是裂葉喜林芋需水最少的時期,要少供水。
施肥:生長旺盛季節應該施用磷酸氫二銨磷酸二氫鉀等作為追肥。
光照:裂葉喜林芋喜直射日光,亦耐蔭蔽環境。但是在栽培過程中,每天應該使其接受不少於4小時的直射日光。如果有條件,最好保證植株能夠接受全日照。
通風:保持環境適當通風即可。

繁殖

裂葉喜林芋裂葉喜林芋

種子繁殖

裂葉喜林芋種子繁殖大都採用成熟種子,並且以種子采後即播為宜,否則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播種前還必需用溫湯浸種才能取得較高的發芽率。播種時,將種子播於疏鬆而排水良好的介質(如腐葉土、苔蘚或河砂)上,然後覆蓋一層薄土,並用噴霧法或浸盆法使介質保持濕潤狀態。在溫度20~25℃、半陰條件下,經1~2個月左右種子即可出芽。出苗後,當在1-2片真葉時可進行分盆種植,並注意噴施稀薄肥料,使不苗健壯生長。

孢子繁殖

孢子播種繁殖首先要掌握好採收時期。大多數蕨類的孢子在夏末到秋天成熟,此時孢子囊由淺綠色變成淺棕色或黃色。在大多數孢子囊剛要脫落而孢子還沒有擴散時採摘。將摘下的成熟孢子的葉片放入對摺的乾淨的報紙中,保存於溫暖乾燥的環境中,使其孢子脫落出來,然後去掉雜質裝入紙袋;也可直接用刀刮下孢子囊,將其乾燥後裝入紙袋,以備播種。為了提高孢子的出芽率,最好將採集的新鮮孢子儘快播種。

裂葉喜林芋的孢子在很多基質上都能生長,但要保證基質保水透氣。最常用的基質是2份泥炭土和1份河砂的混合物。播種時用手輕輕振落孢子,使其均勻地落在裝有基質的花盆中。由於孢子非常小,播後不用覆土,只要在盆面上加蓋玻璃片和報紙即可,以遮陰並防止水分蒸發。接著將盆放入盛有水的盆中,讓盆土慢慢吸足水分,然後取出,放在半陰的環境中(溫度最好24-27℃)。此間一般不須澆水。待孢子變成綠色的前葉體時將報紙逐漸揭去,並將玻璃片墊高,以利通鳳。播種後3-4個月左右孢子體幼苗可長至0.5-1.5厘米,此時可將過密的蕨苗分塊栽於與播種同樣的基質上,並採取類似的管理方法。當葉長到5-6厘米時,經煉苗移植上盆。上盆後應放在半陰地方培養,並充分澆水;以後每1-2周施一次稀薄的餅肥,使其生長快速而健壯。
 
另外裂葉喜林芋還可採用扦插法和壓條法繁殖。
扦插法;選取莖端單芽眼的莖段或雙芽眼作為插穗,插入盆上中,遮蔭,保濕,很快就可以生根。
壓條法:主要採用空中壓條法,其節間易於生根,繁殖也較為迅速。

光照強度

裂葉喜林芋裂葉喜林芋
一、播種繁殖4月下旬至5月初,用腐殖土或沙土盆播。先將2份腐葉1份土混合好,裝盆2/3壓平。種子均勻地播到盆內,用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宜,然後將播種盆放到有水的容器中,讓水從盆底孔慢慢滲入盆中,至上面見土濕即可(水不可從盆口流入盆內),以後保持盆土濕潤。在20-25℃的條件下,15天后逐漸出苗。待苗高5-10厘米時移栽。

二、扦插繁殖春季新梢生長前,剪取1年生枝條作插穗,穗長8-10厘米。去掉下部葉片,保留頂端1-2層葉,插穗下端剪成馬蹄形。用河沙或蛭石做成苗床,插穗插入2/3,搭拱棚高10-15厘米,用塑膠薄膜覆蓋,保持充足水分,底溫25℃時,4-6周可生根上盆栽植。

三、全光霧插繁殖人為造就一種高濕度的小環境,使裂葉喜林芋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快速無性繁殖。首先將扦插池底用磚鋪一層,其上放已消毒的河沙,約30厘米厚。其次,插穗選當年生長的嫩枝長8厘米,去掉下端葉片,用abt生根粉1000毫克/公斤,蘸根20分鐘,將此插穗插入池沙1/2。

下午插最好,插後前兩周8-17時噴霧,時間間隔3分鐘,夜晚停噴;第三、四周間隔為7-8分鐘;第五周后間隔保持在10分鐘,此時已生根(如遇低溫或陰雨天氣少噴,生根時間可能相對要晚些)。待苗根長壯後即可分栽。

四、高枝壓條繁殖4月下旬至6月中旬均可進行。選2年生枝條,先環狀剝皮,寬1-1.5厘米,深見綠色的形成層為宜,用潮濕的苔蘚或腐熟的牛糞與田園土(1∶1)或腐葉土等包在傷口周圍,最後用塑膠膜包緊並紮好上下兩端。40天左右生根,此法費工費時,但根系好,成活率高,並對植株的整形修剪有幫助。

病蟲害

裂葉喜林芋裂葉喜林芋
病害有炭疽病細菌葉腐病灰霉病葉斑病根腐病南美凋萎病

蟲害常見的有粉蚧介殼蟲薊馬等。
黃葉且脫落的原因有:
1.溫度太低。裂葉喜林芋生長適宜的溫度為20-30℃之間,在25-30℃時生長最茂盛。低於10℃時生長不良,低於0℃時易受凍害。在室內如遭受冷風吹襲,則會出現黃葉、落葉現象。
2.光線太暗。裂葉喜林芋的生長環境所需光照為10000-20000勒克斯左右,光照過低時再伴隨通風差就會出現黃葉、落葉現象。
3.澆水不當。裂葉喜林芋喜水,但不耐水漬,出現澇害現象時,根部得不到氧氣時,就會出現黃葉、落葉現象。澆水要遵循“見乾見濕”的原則,不要澆水太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