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之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1909—1990),原名偉麟,廣東省興岡縣人。

個人經歷

1929年畢業於上海國立同濟大學德文科。

1937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廣東中山大學醫學院,並留校任病理研究所助教、外科助教兼附屬第一醫院外科醫師,在設備條件異常簡陋的情況下,施行胃大部切除手術,獲得成功。

“盧溝橋事變”後,袁博之積極參加本院的愛國抗日救亡運動,擔任救護班夜校的教學,積極支持編印《救護學》刊物,並在《中華醫學雜誌》上翻譯德文專著《近距離槍傷的鑑別》等文章。

1938年,日本侵略軍逼近廣州,中山醫學院被迫向雲南轉移。行至中途,袁博之應同學趙立群(系國民黨中央軍校第7分校軍醫處長)的邀請,北上西安。他先後任第7分校臨時醫院中校外科軍醫、院長、醫務處長、上校衛生科長等職。

1941年,先後調任陝西省醫學專科學校副教授、陝西省立醫院外科主任等職。

1949年,西安解放前夕,為擺脫國民黨當局的控制,他隱身於西安市私立和平醫院工作。9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司令部聘任他為專科醫生訓練隊外科教授。他躊躇滿志,夜以繼日地工作。

1950年8月至1969年底,先後任陝西省軍區第二醫院副主任醫師、陝西省第一康復醫院外科副主任醫師,曾受命示範甲狀腺切除手術、膽囊切除、總膽管探取石“T”管引流術、乳癌根治術等均獲成功,受到好評。

1959年當選為寶雞市政協委員。

主要成就

1964年,撰寫《20例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手術治療》一文,載入《陝西省醫學技術論文彙編》,多次被評為“五好職工”,受到表彰獎勵。

“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分子”,蒙受不白之冤。

1970年1月,被下放到平利縣八仙區衛生院工作。他精湛的醫技,良好的醫德,為無數的山區窮苦百姓解除了病痛,與當地民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八仙醫院成了省內外患者慕名求醫的地方。他在搞好醫務工作的同時,還毫不保留地將醫術傳授給年輕一代,為八仙醫院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外科醫生。

1973年7月調平利縣醫院工作,任外科顧問兼平利衛校教師。他忠於職守,盡職盡責,勤懇醫事。

1978年,陝西省第一康復醫院黨委給袁博之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982年晉升為外科主任醫師,當選為安康地區醫學會名譽會長。

1984年當選為縣政協委員。

1990年5月病逝,享年8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