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聖公

衍聖公

衍聖公:是孔子嫡派後裔的世襲封號。明代為正二品。始於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當時漢平帝劉衎為弘揚禮教,封孔子後裔為褒侯。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到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為衍聖公,後代一直沿襲這個封號。而到了公元1935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生於1920年的孔德成,便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祭祀官。2008年,伴隨著孔德成的去世,嫡長孫孔垂長接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衍聖公”就此終結。

基本信息

由來

衍聖公衍聖公

衍聖公,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的封號。自孔子死後,隨著後世對孔子的不斷加封,其後裔也倍得恩澤。孔子於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被封謚“褒成宣尼公”,至唐朝則被尊為“先聖”、“太師”,武則天封為“隆道公”。即使在蒙古統治的元代,也被加封“大成至聖文宣王”。孔子後裔同樣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眷顧和優渥。雖迭經改朝換代,但其地位並沒有受到影響,而且較之上代還能“恩渥備加”,“代增隆重”。直至冊封為世襲衍聖公,並在曲阜為其興建了規模宏大,衙宅合一的衍聖公府。衍聖公府一般稱為孔府,大門上的一副金字對聯,體現了這個封建貴族世家特殊地位的真實寫照:“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世襲表

宋朝

世系 姓名 字 封襲 備註

45代孔宗願子莊 宋寶元二年(1039年)襲文宣公,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衍聖公,孔延澤(孔延世之弟)之子、孔聖佑從弟

46代孔若蒙公明 宋熙寧元年(1068年)襲衍聖公,元祐元年(1086年)改封奉聖公,授承奉郎,後廢,孔宗願長子

46代 孔若虛 公實 宋元符元年(1098年)襲奉聖公,孔宗願次子

47代孔端友子交 宋崇寧三年(1104年)復封衍聖公,1128年南下,孔若蒙長子

48代孔玠 錫老 宋紹興二年(1132年)襲衍聖公,南宗,孔端操第四子

48代孔璠文老 齊阜昌四年(1133年)權襲封衍聖公,金天眷三年(1140年)封衍聖公,未襲,1140年卒,北宗,孔端操次子

49代孔搢 季紳 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襲衍聖公,南宗,孔玠之子

49代孔拯元濟 金皇統二年(1142年)襲衍聖公,授文林郎,北宗,孔璠長子,無後

49代孔摠元會 金大定三年(1163年)襲衍聖公,兼曲阜令,北宗,又名孔詌,孔璠次子

50代孔文遠 紹先 宋紹熙四年(1193年)襲衍聖公,南宗,孔搢之子

50代孔元措夢得 金明昌二年(1191年)襲衍聖公,蒙古太宗五年(1233年)封衍聖公,北宗,隨金遷汴京,孔摠之子,無後

50代孔元用俊卿 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封衍聖公,孔拂之子、孔若愚的玄孫、孔宗願的第5世孫

51代孔萬春 耆年 宋寶慶二年(1226年)襲衍聖公,南宗,孔文遠之子

51代孔之全工叔 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封衍聖公,太宗五年罷,專任曲阜縣令,北宗,孔元用之子

52代孔洙景清 宋紹定四年(1231年)襲衍聖公,1282年讓位,南宗,孔萬春之子

52代孔湞昭度 蒙古憲宗元年(1251年)襲衍聖公,次年免,北宗,孔之固之子、孔元紘(孔元措之弟)之孫

元朝

52代孔治世安 元元貞元年(1295年)封衍聖公,孔之全之子

53代孔思誠元延祐二年(1315年)襲衍聖公,1316年罷,孔治之子

53代孔思晦明道 元延祐三年(1316年)封衍聖公,孔浣之子、孔之厚之孫、孔元孝的曾孫、孔拂的玄孫

54代孔克堅元至元六年(1340年)襲衍聖公,孔思晦之子

55代孔希學士行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襲衍聖公,明洪武元年(1368年)封衍聖公,孔克堅之子

明朝

56代孔訥言伯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襲衍聖公,正一品,班列群臣之首,孔希學之子

六十二代衍聖公孔聞韶衣冠像六十二代衍聖公孔聞韶衣冠像

57代孔公鑒 昭文 明建文二年(1400年)襲衍聖公,孔訥之子

58代孔彥縉朝紳 明永樂八年(1410年)襲衍聖公,孔公鑒之子

59代孔承慶永祚 早卒,明景泰六年(1455年)追贈衍聖公,孔彥縉之子

60代孔宏緒以敬 明景泰六年(1455年)襲衍聖公,孔承慶長子

60代孔宏泰以和 明成化六年(1470年)襲衍聖公,孔承慶次子

61代孔聞韶知德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襲衍聖公,孔宏緒之子

62代孔貞乾用濟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襲衍聖公,孔聞韶之子

63代孔尚賢象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襲衍聖公,孔貞乾之子

64代孔衍植懋甲 明天啟元年(1621年)襲衍聖公,孔尚坦之子、孔貞寧(孔貞乾之弟)之孫、孔聞韶的曾孫

清朝

明 孔府舊藏 紅地盤金繡四爪蟒龍明 孔府舊藏 紅地盤金繡四爪蟒龍

65代孔興燮起呂 清順治五年(1648年)襲衍聖公,孔衍植之子

66代孔毓圻鍾在 清康熙六年(1667年)襲衍聖公,孔興燮之子

67代孔傳鐸振路 清雍正元年(1723年)襲衍聖公,孔毓圻之子

68代孔繼濩體和 早卒,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追贈衍聖公,孔傳鐸之子

69代孔廣棨京立 清雍正九年(1731年)襲衍聖公,孔繼濩之子

70代孔昭煥顯文 清乾隆九年(1744年)襲衍聖公,孔廣棨之子

71代孔憲培養元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襲衍聖公,孔昭煥之子

72代孔慶鎔陶甫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襲衍聖公,孔憲增(孔憲培之弟)之子

73代孔繁灝文淵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襲衍聖公,孔慶鎔之子

74代孔祥珂覲堂 清同治二年(1863年)襲衍聖公,孔繁灝之子

75代孔令貽清光緒三年(1877年)襲衍聖公,民國1914年封衍聖公,孔祥珂之子

76代孔德成玉汝 1920年襲衍聖公,1935年改稱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孔令貽之子

孔子世系

衍聖公衍聖公

50世祖華胥氏

49世祖伏羲(配女媧)

48世祖少典

47世祖黃帝(姬軒轅)

46世祖少昊(又名玄囂)

45世祖蟜極

44世祖帝嚳(姬夋/姬夒/姬夔)

43世祖契(一作卨)

42世祖昭明

41世祖相土

40世祖昌若

39世祖曹圉

38世祖冥

37世祖振(又名王亥,王恆之兄)

36世祖上甲微(簡稱微)

35世祖報乙

34世祖報丙

33世祖報丁

32世祖主壬(一作示壬)

31世祖主癸(一作示癸)

30世祖商王成湯(子天乙,又名子履)

29世祖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

28世祖商王太甲(子至)

27世祖商王太庚(子辯)

26世祖商王太戊(子伷)

25世祖商王仲丁(子莊)

24世祖商王祖乙(子滕)

23世祖商王祖辛(子旦)

22世祖商王祖丁(子新)

21世祖商王小乙(子斂)

20世祖商王武丁(子昭)

19世祖商王祖甲(子載)

18世祖商王康丁(子囂)

17世祖商王武乙(子瞿)

16世祖商王文丁(子托)

15世祖商王帝乙(子羨)

14世祖微仲(又稱宋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啟之弟)

13世祖宋公稽(子稽)

12世祖宋丁公(子申)

11世祖宋前湣公(子共)

10世祖弗父何(子何)

9世祖宋父周(子周)

8世祖世子勝(子勝)

7世祖正考父(子正)

6世祖孔父嘉(子嘉)

5世祖木金父(子木)

4世祖(高祖)祁父(子祁)

3世祖(曾祖)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稱他為“孔防叔”)

2世祖(祖父)伯夏(子夏)

1世祖(父親)叔梁紇(子紇,孔姓族人稱之為“孔紇”)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他首改“子姓”為“孔姓”,是真正的孔姓始祖

1世孫(兒子)孔鯉

2世孫(孫子)孔伋

3世孫(曾孫)孔白

4世孫(玄孫)孔求

5世孫孔箕

6世孫孔穿

7世孫孔謙(又名孔慎、孔順)

8世孫孔鮒、孔樹、孔騰(漢高祖劉邦封孔騰為奉祀君)

9世孫孔忠(孔騰之子)

10世孫孔武(孔忠長子)、孔安國(孔忠次子)

11世孫孔延年(孔武之子)

12世孫孔霸(孔延年之子),被漢元帝封為褒成侯

13世孫孔福(孔霸長子,被漢成帝封為殷紹嘉侯)、孔捷(孔霸之子)、孔喜(孔霸之子)、孔光(孔霸之子)

14世孫孔房(孔福之子,褒成侯)、孔永(孔捷之子)、孔放(孔光之子)

15世孫孔均(原名孔莽,孔房之子),褒成侯

16世孫孔志,褒成侯

17世孫孔損,褒亭侯

18世孫孔曜,奉聖亭侯

19世孫孔完(孔曜長子,褒成侯,無子)、孔贊(孔曜次子)

20世孫孔羨(孔贊之子),宗聖侯

21世孫孔震,奉聖亭侯

22世孫孔嶷,奉聖亭侯

23世孫孔撫,奉聖亭侯

24世孫孔懿,奉聖亭侯

25世孫孔鮮,奉聖亭侯

26世孫孔乘,崇聖大夫

27世孫孔靈珍,崇聖侯

28世孫孔文泰,崇聖侯

29世孫孔渠,崇聖侯

30世孫孔長孫,恭聖侯

31世孫孔嗣悊(孔長孫次子、孔英悊之弟),紹聖侯

32世孫孔德倫,褒聖侯

33世孫孔崇基,褒聖侯

34世孫孔璲之,褒聖侯、文宣王兼兗州長史

35世孫孔萱,文宣公

36世孫孔齊卿,文宣公

37世孫孔惟晊,文宣公

38世孫孔策,文宣公

39世孫孔振,文宣公

40世孫孔昭儉,文宣公

41世孫孔光嗣,泗水主簿

42世孫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3世孫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贊善大夫

44世孫孔延世(孔延澤之兄),文宣公兼曲阜縣令

45世孫孔聖佑:文宣公兼知縣事,無子

45世孫衍聖公孔宗願(孔延澤之子、孔聖佑從弟)

46世孫衍聖公孔若虛(孔宗願次子)、孔若愚(孔宗願第三子)、孔若蒙(孔宗願長子)

47世孫衍聖公孔端立(孔若愚之子)、孔端操(孔若蒙次子)、孔端友(孔若蒙長子,南宗)

48世孫衍聖公孔琥(孔端立之子)、孔璠(孔端操次子)、孔玠(孔端操第四子,南宗)

49世孫衍聖公孔拂(孔琥之子)、孔摠(又名孔詌,孔璠次子)、孔搢(孔玠之子)、孔拯(孔璠長子)

50世孫衍聖公孔元用(孔拂長子)、孔元孝(孔拂次子)、孔文遠(孔搢之子,南宗)、孔元措(孔摠長子)、孔元紘(孔摠次子)

51世孫衍聖公孔之厚(孔元孝之子)、孔之全(孔元用之子)、孔萬春(孔文遠之子)、孔之固(孔元紘之子)

52世孫衍聖公孔浣(孔之厚之子)、孔治(孔之全之子)、孔湞(孔之固之子)、孔洙(孔萬春之子,南宗)

53世孫衍聖公孔思晦(孔浣之子)、孔思誠(孔治之子)、孔思許(孔津之子,孔之言之孫,孔仁玉的第11世孫,南宗)

54世孫衍聖公孔克堅(孔思晦之子)、孔克忠(孔思俊之子,孔洙之孫,南宗)

55世孫衍聖公孔希學(孔克堅之子)、孔希路(孔克忠之子,南宗)

56世孫衍聖公孔訥(孔希學之子)、孔議(孔希路之子,南宗)

57世孫衍聖公孔公鑒(孔訥之子)、孔公誠(孔議之子,南宗)

58世孫衍聖公孔彥縉(孔公鑒之子)、孔彥繩(孔公誠之子,南宗)

59世孫衍聖公孔承慶(孔彥縉之子)、孔承美(孔彥繩之子,南宗)

60世孫衍聖公孔宏緒(孔承慶長子)、孔宏泰(孔承慶次子)、孔弘章(孔承美之子,南宗)

61世孫衍聖公孔聞韶(孔宏緒之子)、孔聞音(孔弘章之子,南宗)

62世孫衍聖公孔貞乾(孔聞韶長子)、孔貞寧(孔聞韶次子、孔尚坦之父)、孔貞運(孔聞音之子,南宗)

63世孫衍聖公孔尚賢(孔貞乾之子,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無子而早夭)、孔尚乾(孔貞運之子,南宗)

64世孫衍聖公孔衍植(原名孔胤植,孔尚坦之子)、孔衍楨(孔尚乾之子,南宗)

65世孫衍聖公孔興燮(孔衍植之子)、孔興燫(孔衍楨之子,南宗)

66世孫衍聖公孔毓圻(孔興燮之子)、孔毓垣(孔興燫之子,南宗)

67世孫衍聖公孔傳鐸(孔毓圻長子)、孔傳錦(孔毓垣之子,南宗)

68世孫衍聖公孔繼濩(孔傳鐸之子)、孔繼濤(孔傳錦之子,南宗)

69世孫衍聖公孔廣棨(孔繼濩之子)、孔廣杓(孔繼濤之子,南宗)

70世孫衍聖公孔昭煥(孔廣棨之子)、孔昭烜(孔廣杓之子,南宗)

71世孫衍聖公孔憲培(孔昭煥長子,孔憲增之兄,無子)、孔憲坤(孔昭烜之子,南宗)

72世孫衍聖公孔慶鎔(孔憲增之子,過繼給孔憲培,1794年襲爵)、孔慶儀(孔憲型之子,孔傳錦的第5世孫,南宗)

73世孫衍聖公孔繁灝(孔慶鎔之子)、孔繁嘉、孔繁豪(孔繁英之兄,無子,南宗)

74世孫衍聖公孔祥珂(孔繁灝之子)、孔祥壯、孔祥楷(孔繁英長子,過繼給孔繁豪,南宗、大成至聖先師南宗奉祀官)

75世孫衍聖公孔令貽(孔祥珂之子,字谷孫):1877年(光緒三年,5歲)承襲衍聖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於北京太僕寺街衍聖公府

76世孫衍聖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貽之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總統明令,承襲衍聖公爵位;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號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孫家鼐孫女孫琪芳女士;1949年國民黨政府退守台灣,孔德成隨遷往台灣,復建台北家廟,歷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兼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開設商周青銅彝器、三禮綜合研究、金文等課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點50分在台北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詳辭世,享年89歲;長女:孔維鄂;子:孔維益、孔維寧;長孫:孔垂長

77世孫孔維益:孔德成之子,早卒,未襲封

78世孫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垂長:孔維益之子,2009年9月25日正式襲封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享特任官待遇

79世孫孔佑仁:孔垂長之子,2006年元旦,生於台灣

79世之後的輩分字: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