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香塘淥水

王夫之的《瀟湘十景詞》集瀟湘勝景,抒讚頌真情,令人大開眼界,乃明清之際詞作中的精品。《十景詞》均以《蝶戀花》譜之,整齊劃一卻不失靈動,情隨景移而獨具匠心。詞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邊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於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將它植入莓苔隙縫之中?能找到這位力大無窮、為人間帶來福祉的神仙嗎?這時,只覺得寒氣逼人。千百年來,香塘以其甘甜清純、綠水碧波招引和接納著歷朝歷代到此觀賞的名士淑女、遷客騷人、庶民百姓。面對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纖塵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漣漪,那優美動人的傳奇,惟有淨化,惟有陶醉,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官場中的升降黜罰,頓時會被香塘的清流沖洗得一乾二淨。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蝶戀花·香塘淥水》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作者姓名】王夫之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蝶戀花香塘淥水湘水經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雲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湘水自分灕水下。曲曲潺湲⑴,千里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⑵。百尺危崖誰羽化⑶。一捻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⑷。

作品注釋

⑴潺湲(chányuán):形容河水慢慢流的樣子。

⑵停凝欲挽東流駕:喻香塘將湘江水留駐於此。東流駕:指湘江之水。

⑶羽化:舊時迷信的人說仙人能飛升變化,把成仙叫做羽化。

⑷灺(xiè):蠟燭的餘燼。

詞牌格律

【詞牌】蝶戀花,詞牌名。又名“鵲踏枝”、“鳳棲梧”。原為唐教坊曲。《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詠《會真記》事。全詞重頭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格律】湘水自分灕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百尺危崖誰羽化。⊙●⊙○○●▲一捻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註:○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作品簡析

此詞選自《王夫之文集》。王夫之的《瀟湘十景詞》集瀟湘勝景,抒讚頌真情,令人大開眼界,乃明清之際詞作中的精品。《十景詞》均以《蝶戀花》譜之,整齊劃一卻不失靈動,情隨景移而獨具匠心。前四景分別繪永州四處頗有代表性的絕勝——寧遠舜嶺雲峰、東安香塘淥水、零陵朝陽旭影、祁陽浯溪蒼壁,有山有水,亦虛亦實。描摹則生動形象,給人親臨其境之惑:抒情則真切細膩,傳遞著詩人的別樣情懷。在他的筆下,或險怪、或清冷、或瑰奇、或迷濛,均以情貫之,恰到好處,故膾炙人口。

這首詞涉及這些問題:香塘為何香氣不絕?淥水何以澄碧冰清?是桂子飄香,順灕水而下,注入湘江,匯聚到此而使然;是眾溪潺湲,不捨晝夜,在此吐故納新而風情萬種?是造物主恩賜捻香引河?答案是什麼,無須深究,有一條卻是千真萬確的:千百年來,香塘以其甘甜清純、綠水碧波招引和接納著歷朝歷代到此觀賞的名士淑女、遷客騷人、庶民百姓。面對那曲折有致的溪流,那纖塵不染的方塘,那凝香溢彩的漣漪,那優美動人的傳奇,惟有淨化,惟有陶醉,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官場中的升降黜罰,頓時會被香塘的清流沖洗得一乾二淨。

詞人忽而沉思默想,似走火入魔:塘邊百尺危崖是何人移置於此?那一柱沉水香的石壁又是何人將它植入莓苔隙縫之中?能找到這位力大無窮、為人間帶來福祉的神仙嗎?這時,只覺得寒氣逼人。忽而想到屈原《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因而悲喜交集。

與《蝶戀花·舜嶺雲峰》相比,此詞格調頗有些低沉。描述之中略顯傷感,讚嘆之外已蘊悲情,詩人在遣詞造句時有所考慮,如“哀瀉”、“殘香”、“悲余灺”等便是。

作者簡介

王夫之(1619—1692)明清之際思想家、文學家。字而農,號薑齋,別號一壺道人、夕堂、檮杌外史等,學者又稱為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公元1642年(崇禎十五年)中舉人。次年張獻忠曾邀他參加農民起義軍,他拒絕了。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清兵入關,不斷往南推進,他和友人管嗣裘一起在衡山起兵抗清。兵敗,逃到廣東肇慶,效力於南明桂王政權,對桂王政權里許多人結黨爭權深表不滿。不久,他見大勢已去,辭職還鄉,長期住在湖南湘西苗瑤山區,隱居在衡山石船山麓,努力著述四十年。王夫之與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並稱為清初四大家。著作現存《船山遺書》288卷,今嶽麓書社出版有《船山全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