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湖記

”澤:指湖澤。 ”大椿:椿,木名。 ”理:道理,義理。

概述

《虛湖記》是當代古文名家楊威的代表作之一。此文構思獨到,詞藻清美,把寫景、抒情、記事、議論熔為一爐,結構嚴密,渾然天成。鋪陳順暢而有氣勢,富有精深的人生哲理,蘊涵著曠達超脫的人生境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虛湖記
文學體裁:記
創作年代:當代
作者:楊威
作品出處:《紹熙古澤(一)》(楊威�著)

作品原文

虛湖記
楊威
◆曩游虛湖「1」,逢一漁父「2」。素髮披領「3」,秋霜染鬢「4」。度其年歲「5」,七旬有餘「6」。而其朱顏冰齒「7」,色若童孺「8」。豪眉勾垂「9」,銀髭紛郁「10」。奇骨清癯「11」,神儀疏朗「12」。有林泉隱淪之容「13」,玄都羽客之姿「14」。與其語,甚投分「15」。適蜚廉輕吹「16」,微瀾緩流「17」,乃備桂�「18」,相與泛行「19」。駛一葉之燕舟「20」,浮萬頃之泓碧「21」,縱意往來「22」,聽其所如「23」。清飆泠泠「24」,拂於襟以澡心「25」,盪於目而發明「26」;練波瀲瀲「27」,激於棹以飛雪「28」,灑於袖而滌塵「29」。瞻霜鷺之低翔「30」,聆縞鶴之高唳「31」。雲案巒以延綿「32」,天席水而寥曠「33」。氛靄氤氳「34」,移瑤圃空�之境「35」;曜靈昭朗「36」,沉山光疊翠之形「37」。晦明之間「38」,盡覽虛湖勝狀「39」。
◆於是悅風色之浩麗「40」,欣良朋之嘉遇「41」。乃洗羽觴「42」,陳芳醪「43」,列虛位於筵次「44」,喚蘇子而共酌「45」。漁父惑曰「46」:“東坡逝矣「47」,骸骨沒矣「48」。假形滅而神存「49」,又焉識其所止「50」?或升瓊宇「51」,鄰仙真「52」,棲於九霄之上乎「53」?或客陽侯「54」,侶魚鱉「55」,息於重淵之下乎「56」?可得邀而飲乎?”余笑曰:“夫軀身者「57」,性所託也「58」。百年徂遷「59」,化為野塵「60」。庶群類萃「61」,別於性爾。若蘇子者,雖七尺之體消泯「62」,而高逸之性冥契「63」。雖呼之而不應「64」,虛位猶當面也「65」。若彼俗流者「66」,諂曲以乾進「67」,詭諛以競榮「68」。汲汲於錙銖之淺利「69」,營營於毫末之微名「70」,何其鄙哉「71」!焉能以雅曠之性「72」,而友濁陋之徒乎「73」?是以合於性者,故人猶比鄰也「74」;違於性者,日睹亦異世也「75」。”
◆漁父喟然嘆曰「76」:“傾蓋如故者「77」,余與子之謂也!榮利名勢者「78」,若斯汗漫之澤「79」,取之而不盡,汲之而不竭,年命須臾「80」,不足以納涓滴「81」。不識乎蓬戶瓮牖「82」,可以寄足「83」;粗糲野蔌「84」,可以療飢「85」。服錦衣而不能齊神龜之壽「86」,餐玉食而不能持大椿之齡「87」。孰能竊瑤母之靈藥「88」,匹南山之永固「89」?顧彼仆仆區區「90」,戚戚遑遑「91」,沈酣於熙攘之區「92」,浸溺於浮幻之場「93」,一何愚哉「94」!余既明夫窮達之理「95」,通乎死生之義「96」。既捐五情「97」,復遺六欲「98」。迥拔紛囂之藪「99」,赴履虛寂之域「100」。泊茲湖以徜徉「101」,順大化以優遊「102」。載息慮於萬事「103」,聊寓懷於玄一「104」。”

作品注釋

【注釋】
【1】 曩:往昔,從前。《列子・黃帝》:“曩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
【2】 漁父:猶漁翁。捕魚的老人。《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而去。”
【3】 素髮:白髮。錢起《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流年催素髮,不覺映華簪。”
【4】 秋霜:秋日的霜。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
【5】 度:推測。《詩・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年歲:年齡。《周禮・夏官・司士》:“辨其年歲,與其貴賤。”
【6】 旬:十年。多指人壽。白居易《偶吟自慰兼呈夢得》:“且喜同年滿七旬,莫嫌衰病莫嫌貧。”
【7】 朱顏:紅潤美好的容顏。劉大�《祭吳文肅公文》:“我初見公,公在內閣,皓髮朱顏,笑言磊磊。”冰齒:猶皓齒。張先《慶春澤・與善歌者》:“冰齒映輕唇,蕊紅新放。”
【8】 童孺:兒童。蔡邕《童幼胡根碑》:“嗟童孺之夭逝兮,傷慈母之肝情。”
【9】 豪眉:指長眉,老人眉上長出的長毫。勾垂:彎曲低垂。
【10】 銀髭:白髭鬚的美稱。楊萬里《雪後十日日暖雪猶未融》:“生愁便消去,將底伴銀髭。”紛郁:多盛貌。
【11】 奇骨:非凡的形體相貌。王充《論衡・講瑞》:“以相奇言之,聖人有奇骨體,賢者亦有奇骨。”清癯:清瘦。張可久《折桂令・別後》:“一年餘鳳只鸞孤,枕上嗟吁,鏡里清癯。”
【12】 神儀:神態儀表。《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及長,身長七尺七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疏朗:俊爽,爽朗。《晉書・桓玄傳》:“及長,形貌瑰奇,風神疏朗,博綜藝術,善屬文。”
【13】 林泉:山林泉石勝境,多指退隱之地。駱賓王《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隱淪:指隱士。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隱淪。”
【14】 玄都:道家所說神仙居處。陳汝元《金蓮記・詬奸》:“問嬌娥空隱玄都,笑仙郎已入桃源。”羽客:道士的別稱。魏知古《玄元觀尋李先生不遇》:“羽客今何在?”
【15】 投分:意氣相合。《周書・史寧傳》:“申以投分之言,微托思歸之意。”
【16】 適:正,恰好。《漢書・東方朔傳》:“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或(惑)於大道也。”蜚廉:風神。《漢書・揚雄傳上》:“鸞皇騰而不屬兮,豈獨蜚廉與雲師。”輕吹:輕輕吹盪。
【17】 微瀾:微小的波紋。陸機《招隱》:“芳蘭振惠葉,玉泉涌微瀾。”緩流:舒緩地流動。
【18】 桂�:用桂木製成的船槳。用為舟楫的美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浮文�,揚桂�,張翠帷,建羽蓋。”
【19】 相與:共同,一道。陶潛《移居》:“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泛行:謂泛波行游。
【20】 駛:駕駛。梅堯臣《送新安張尉乞侍養歸淮甸》:“任意歸舟駛,風煙亦自如。”一葉:形容船小,像一片葉子。李商隱《無題》:“萬里風波一葉舟。”燕舟:小船。因輕捷如燕,故名。庾肩吾《山池應令》:“荷低芝蓋出,浪涌燕舟輕。”
【21】 萬頃:形容面積廣闊。楊萬里《過金沙洋望小海》:“須臾滿眼賈胡船,萬頃一碧波黏天。”泓碧:指清澈碧綠的水。魏源《重遊盤山寺》:“山重水複中,放出一泓碧。”
【22】 縱意:肆意,隨心所欲地。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縱意高談。”
【23】 聽:聽任。《漢書・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24】 清飆:清風。成公綏《嘯賦》:“南箕動於穹蒼,清飆振乎喬木。”泠泠:清涼貌。《楚辭・七諫・初放》:“下泠泠而來風。”
【25】 襟:指衣襟。澡心:滌除內心雜念。張居正《謝免自陳疏》:“謹當澡心自勵,克己知非。”
【26】 發明:使開朗。宋玉《風賦》:“發明耳目寧體便人。”呂延濟註:“言能開耳目之明。”
【27】 練波:白絹似的水波。李東陽《題程亞卿所藏劉進畫魚》:“玉如意,金叵羅,激高堂,揚練波。”瀲瀲:水波蕩漾貌。楊夔《送鄭谷》:“春江瀲瀲清且急,春雨��密復疏。”
【28】 棹:搖船的用具。《楚辭・九歌・湘君》:“桂棹兮蘭�。”飛雪:指練波激起若素雪飛灑。
【29】 滌塵:謂滌盪塵埃。
【30】 霜鷺:白鷺。黃庭堅《滿庭芳》:“錦鴛霜鷺,荷徑拾幽苹。”
【31】 縞鶴:白鶴。吳萊《夕泛海東》:“玄螭時側行,縞鶴一回顧。從之招羨門,滄海晝多霧。”唳:鶴、鴻雁等高亢地鳴叫。《晉書・陸機傳》:“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32】 案:指以之為案。巒:泛指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諭以封巒。”裴�集解引《漢書音義》:“巒,山也。”延綿:指綿亘,綿延伸展。
【33】 席:指以之為席。寥曠:空曠,廣遠。歸有光《從叔父府君墳前石表辭》:“府君築居田野中,四望寥曠。”
【34】 氛靄:煙靄,霧氣。曾鞏《萬山》:“最宜城北望,正值氛靄歇。”氤氳:煙雲瀰漫貌。蘇味道《詠霧》:“氤氳起洞壑,遙裔匝平疇。”
【35】 瑤圃:謂神仙居處。周巽《梨花曲》:“仙妃下瑤圃,靚妝乘素鸞。”空�:迷茫縹緲貌。謝�《觀朝雨》:“空�如薄霧,散漫似輕埃。”
【36】 曜靈:指太陽。《楚辭・天問》:“角宿未旦,曜靈安藏?”昭朗:猶明朗。杜光庭《太子為皇帝醮太乙及點金�燈詞》:“三光昭朗,四序均調。”
【37】 山光:山的景色。沈約《泛永康江》:“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疊翠:翠綠色相層迭。指山色層迭。杜顏《灞橋賦》:“連山疊翠而西轉,群樹分形而北疏。”
【38】 晦明:昏暗和晴朗。黃�來《詠懷》:“雲來眾岫晦,雲去眾岫明。去來雲無心,晦明關我情。”
【39】 勝狀:美好的景狀。
【40】 風色:風光,景色。溫庭筠《西洲曲》:“西洲風色好,遙見武昌樓。”浩麗:猶壯麗。司空圖《成均諷》:“江天浩麗,杳春思於龍舟。”
【41】 良朋:指美好的朋友。《三國演義》:“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嘉遇:指美好的逢遇。
【42】 羽觴:古代飲酒用的耳杯。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43】 芳醪:美酒。袁嶠之《蘭亭》:“激水流芳醪,豁爾累心散。”
【44】 虛位:空的坐位。韋應物《出還》:“入室掩無光,銜哀寫虛位。”
【45】 喚:呼喚,召喚。蘇子:指蘇軾。酌:飲酒。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46】 惑:困惑。
【47】 逝:死亡。曹丕《又與吳質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可言邪!”
【48】 骸骨:屍骨。《史記・淮陰侯列傳》:“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
【49】 假:假使。《列子・楊朱》:“假濟,為之乎?”
【50】 止:居止。《詩・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
【51】 瓊宇:指天宮。林景熙《洞霄宮》:“飄然乘泠風,一瓣謁瓊宇。”
【52】 仙真:道家稱升仙得道之人。《拂霓裳》:“禱仙真。願年年今日,喜長新。”
【53】 棲:居住。《國語・越語上》:“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九霄:天之極高處,高空。葛洪《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54】 陽侯:古代傳說中的波濤之神。《戰國策・韓策二》:“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則舟覆矣。”
【55】 魚鱉:魚和鱉。泛指鱗介水族。
【56】 息:止息。重淵:《莊子・列禦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後遂以“重淵”指深淵。《後漢書・馬融傳上》:“聘畎畝之群雅,宗重淵之潛龍。”
【57】 軀身:猶身軀。無名氏《女姑姑》:“迷惑錯認幻軀身,不肯將身去塵垢。”
【58】 性:這裡特指品性和性情。托:寄託。
【59】 徂遷:謂消逝,死亡。《南齊書・王儉傳》:“事涉兩朝,歲綿一紀,盛年已老,孫孺巾冠。人物徂遷,逝者將半。”
【60】 野塵:謂原野間的塵埃。
【61】 庶:眾多。《詩・小雅・小明》:“我事孔庶。”群:指同類的人聚集成的群體。類萃:分類聚集。王世貞《石羊生傳》:“類萃諸書,有《經籍會通》四十卷,《圖書博考》十二卷,《諸子彙編》六十卷,《虞初統集》五百卷。”
【62】 七尺:人身長約當古尺七尺。消泯:指消逝,泯滅。
【63】 高逸:高雅脫俗,俊逸跌宕。孫統《吏部郎虞存誄》:“存幼而卓拔,風情高逸。”冥契:謂暗相投合。蘇軾《朱壽昌梁武懺贊偈》:“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針,不謀而合。”
【64】 應:應答。
【65】 當面:指面對面。范康《竹葉舟》:“異人難遇,怎好當面錯過。”
【66】 俗流:指世俗之輩,庸俗的人。韓愈《薦士》:“俗流知者誰,指注競嘲傲。”
【67】 諂曲:曲意逢迎。慧皎《高僧傳・譯經下・求那跋摩》:“濁世多諂曲,虛偽無誠信。”乾進:謀求仕進。《楚辭・離騷》:“既乾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68】 詭諛:詭詐阿諛。孫樵《孫氏西齋錄》:“崔察賊殺中書令裴者何?詭諛梯亂,肇殺機也。”競榮:指競逐名聲地位。
【69】 汲汲:形容急切的樣子,急於得到。《漢書・揚雄傳上》:“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錙銖:錙、銖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比喻極微小的數量。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吾無遺債累汝,汝亦無父母兄弟掣肘,得行己志,可勿受錙銖聘金。”淺利:猶微利。
【70】 營營:追求奔逐。毫末:比喻極其細微。司馬光《和聶之美諷古》:“如何毫末利,管鮑亦相欺?”微名:指微不足道的名位。
【71】 鄙:庸俗,鄙陋。
【72】 雅曠:風雅曠達。《晉書・石苞傳》:“雅曠有智局,容儀偉麗,不修小節。”
【73】 友:謂與之為友。濁陋:指庸俗鄙陋。
【74】 故人:已死的人。《儒林外史》:“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比鄰:近鄰。杜甫《兵車行》:“生女猶得嫁比鄰。”
【75】 日睹:指天天見到。異世:謂不同的世間。潘岳《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滅,覽餘跡兮未夷。昔同途兮今異世,憶舊歡兮增新悲。”
【76】 喟然:嘆氣貌。《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77】 傾蓋如故:指偶然結識的新朋友卻像友誼深厚的舊交一樣。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78】 榮利:功名利祿。陶潛《五柳先生傳》:“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名勢:名聲與權勢。《列子・黃帝》:“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與言子華之名勢。”
【79】 汗漫:廣大,漫無邊際貌。葉廷�《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澤:指湖澤。
【80】 年命:生命,壽命。《古詩十九首》:“年命如朝露。”須臾:片刻,形容極短的時間。《商君書・慎法》:“不可以須臾忘於法。”
【81】 涓滴:小水點。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後用以比喻極少量的東西。柳宗元《謝賜端午綾帛衣服表》:“臣謬典方州,效微涓滴。”
【82】 蓬戶瓮牖:以蓬草編門,以破瓮作窗。指貧苦人家的簡陋房屋。
【83】 寄足:指託身,存身。
【84】 粗糲:糙米。《水滸傳》:“(喬道清)與十五六個軍士,藏匿在神農廟裡,與本廟道人借索些粗糲充飢。”野蔌:野蔬。陸游《農家》:“溪碓新舂白,山廚野蔌香。”
【85】 療飢:解餓,充飢。張衡《思玄賦》:“聘王母於銀台兮,羞玉芝以療飢。”
【86】 錦衣:精美華麗的衣服。《詩・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神龜:傳說中稱有靈異的龜。《莊子・秋水》:“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
【87】 玉食:珍貴飲食司馬光訓儉示康》:“雖舉家錦衣,何患不能?”大椿:椿,木名。《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88】 瑤母:瑤池西王母的省稱。湯瀛《登瀛洲賦》:“約瑤母以商略,挾子晉以夷猶。”靈藥:指仙藥,不死藥。李商隱《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89】 南山:秦嶺終南山。《詩・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後因用以祝壽之辭。《南史・齊豫章王嶷傳》:“古來言願陛下壽比南山,或稱萬歲,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懷,實願陛下極壽百年亦足矣。”永固:永遠安固。
【90】 僕僕:奔走勞頓貌。方苞《七思・兄百川先生》:“長飢驅兮僕僕,痛乖分兮苦相勖。”區區:奔走貌。楊顯之《瀟湘雨》:“一自做朝臣,區區受苦辛。”
【91】 戚戚:憂懼貌。《論語・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遑遑:驚恐匆忙,不安定貌。《後漢書・鄧禹傳》:“長安吏人,遑遑無所依歸。”
【92】 沈酣:沉迷。蘇軾《答范純父書》:“李唐夫一宅甚安,沈酣江山,旬日忘歸,非久赴任也。”熙攘:“熙熙攘攘”的略語。《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壤,通“攘”。形容人來人往,喧鬧紛雜貌。
【93】 浸溺:猶沉溺。李翱《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佛法害人,甚於楊墨。論心術,雖不異於中土;考較跡,實有蠹於生靈。浸溺人情,莫此之甚。”浮幻:虛浮空幻。玄奘《大唐西域記・馱那羯》:“人命危脆,世間浮幻,宜修勝善願。”
【94】 一何:何其,多么。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95】 窮達:困頓與顯達。王粲《登樓賦》:“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理:道理,義理。
【96】 義:指意義,道理。
【97】 捐:捐棄,遺棄。五情:指喜、怒、哀、樂、怨。泛指人的情感。
【98】 遺:棄。六欲:佛家以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為“六欲”。泛指各種欲望。
【99】 拔:超脫,超出。紛囂:紛亂喧囂。唐順之《祭孫南野太僕文》:“余厭紛囂,公耽恬寂。”藪:人或物聚集的地方。蔡邕《胡廣黃瓊頌》:“惟德之藪。”
【100】 赴履:奔赴。《後漢書・皇甫嵩朱俊傳論》:“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亂,而能終以歸全者,其致不亦貴乎!”虛寂:猶清靜。於鵠《山中訪道者》:“山院不灑掃,四時自虛寂。”
【101】 泊:棲止,停留。徜徉:安閒自得貌。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袁可立)蒔竹種松,分蘭藝菊。日與諸耆舊徜徉於詩壇酒社,陶然有隱處之樂焉。”
【102】 大化:指天地,造化。陶潛《神釋》:“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優遊:悠閒自得貌。王韜《<淞濱瑣話>自序》:“優遊恬適,舒暢怡悅,所以養乎心者也。”
【103】 息慮:消除雜念。呂岩《沁園春》:“不在勞神,不須苦行,息慮忘機合自然。”
【104】 寓懷:寄託情懷。《紅樓夢》:“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占一絕。”玄一:《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後因稱道的本源為“玄一”。葛洪《抱朴子・廣譬》:“澄精神於玄一者,則形器可忘。”

作者簡介

楊威,當代古文名家,字逸�,號山澤故人,1985年生,安徽碭山人,中國礦業大學畢業。作品涉及序、賦、論、記、傳、墓志銘等多種古代文體,出版有個人古文作品集《紹熙古澤》。2011年,作品《松江賦》在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東方網聯合舉辦的《松江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22個省、市、自治區的159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同年,作品《長治賦》在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文聯聯合舉辦的《長治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60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楊威以“紹前修之遺軌”為創作宗旨,以“振百代之墜緒”為畢生追求,為文“崇駢儷之靈裁,重詞句之雕析,章法謹嚴,辭藻贍麗,襲屈馬之餘風,播八代之流韻”,被譽為“一時之健筆,復古之表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