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苑雜壇

曲苑雜壇

曲苑雜壇是中央電視台的以曲藝為主一個欄目。《曲苑雜壇》欄目開創於1991年。現在每隔三周播出一期,每期50分鐘。欄目宗旨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主要節目為: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馬戲、說唱等,同時也介紹外國精彩的雜技、馬戲和滑稽等節目。觀眾和演員們的熱情支持下,已形成雅俗共賞、輕鬆愉快、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的鮮明特色。

基本信息

節目簡介

曲苑雜壇曲苑雜壇
《曲苑雜壇》是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文藝部的一個大型綜藝節目。本欄目薈萃古今中外文化藝術,努力做到雅俗共賞和輕鬆愉快、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為中央電視台精心打造十四個年頭的主打欄目。
《曲苑雜壇》欄目開創於1991年。每周三播出一期,每期50分鐘。欄目宗旨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主要節目為: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馬戲、說唱等,同時也介紹外國精彩的雜技、馬戲和滑稽等節目。觀眾和演員們的熱情支持下,已形成雅俗共賞、輕鬆愉快、不拘一格、推陳出新的鮮明特色。
為了適應廣大人民民眾越來越高的欣賞需求,該欄目力求在“新、奇、特”上做文章,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推出了系列節目《洛桑學藝》、《聰明的劇務》、《新疆妹》、《馬虎與周到》、《放驢小子》、《木瓜打擂》等一大批觀眾認可的精品節目。而2000年正月正晚會中播出的《五朵金花》,讓五位反串的婆婆,各亮看家本領、絕活中,把東北二人轉、流行歌曲、廣東粵劇、硬功、芭蕾,以及“土得掉渣”的二人台等揉進節目中,也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曲苑雜壇》全體同仁就是憑著這種精神,不辭勞苦、精益求精,將東、西方優秀的精神食糧送進了千家萬戶。難怪北京大學彭吉象教授認為:“追求個性、鑄造精品、不斷創新,是《曲苑雜壇》成功的秘訣,值得我們認真地去總結和研究。在中央電視台的文藝欄目中,《曲苑雜壇》是資格最老的欄目之一,而令人驚奇的是,這個老牌文藝欄目至今仍然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在中央電視台一套綜合頻道中收視率始終名列前茅。顯然,《曲苑雜壇》長盛不衰的經驗十分值得我們研究與剖析,尤其是這個欄目鮮明的個性意識、自學的精品意識、強烈的創新意識,以及堅持不懈的藝術追求,更是值得我們認真地總結與推廣”。

欄目特色

曲苑雜壇曲苑雜壇
1、拒絕商業炒作,樹立節目正氣
過度強調商業運作、為經濟利益犧牲藝術,是電視藝術發展的一大誤區。《曲苑雜壇》沒有利用中國覆蓋面最大的電視台、黃金時段、高收視率等優越條件,去追求經濟效益,而是以奉獻人民喜聞樂見的精神食糧為本,堅持按藝術規律辦事,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作節目,在平凡的工作中體現自我價值。
2、拓展舞台空間,強化藝術效果
《曲苑雜壇》為求改變以往曲藝、雜技類節目布景單調、表現為平淡的弱點,借於電視特技手段和高科技聲、光、電效果,節目現場流光溢彩、氣氛熱烈、效果火爆,使民族藝術不同凡響、富於新時代特色,也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滿足不同的欣賞。
3、藝術種類繁多,節目豐富多彩
《曲苑雜壇》在滿足觀眾對相聲、小品、滑稽等藝術表現形式偏好的同時,堅持“百花齊放”的方針,盡力將祖國各地有代表性、欣賞性、娛樂性的藝術形式展現於觀眾面前,說演彈唱各領風騷,天南地北別有風情,充分體現《曲苑雜壇》宏揚祖國中華藝術、盡顯民族藝術瑰寶的節目宗旨。

節目創意

1、以輕鬆為基調,以歡樂為主旨《曲苑雜壇》播出時間為周三晚的黃金時間,正是人們結束一周緊張忙碌的工作、盡情放鬆的時間。《曲苑雜壇》將宏揚民族曲藝、雜技與輕鬆幽默、歡樂休閒的欄目風格緊密結合,迎合了觀眾愉悅身心、歡度閒暇的心理。
2、取長補短、融會貫通
為了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喜聞樂見、“眾口可調”,《曲苑雜壇》創作人員勇於創新,將多種藝術形式巧妙結合,如將口技與手影、相聲與魔術、相聲與雜技、大鼓與現代舞等相結合,使各種藝術形式融會貫通、相得益彰,在大膽突破原有藝術表現手段的同時,也使節目更富於新鮮感和時代感。
3、推陳出新,新人新作蔚然成風
《曲苑雜壇》自創辦以來,在不斷挖掘傳統優秀作品、展示前輩藝術家風采的同時,著力發掘新人新作、為大批曲壇和雜壇新銳提供一顯身手的廣闊天地。系列節目《聰明的劇務》、《洛桑學藝》、《安專業與莫業餘》、《新疆妹買買提》、《馬虎與周到》、《烏力打工》等,無不以新作為本、新人擔綱,為藝壇吹來陣陣清風。
汪文華: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導演兼主持人。其創辦的《曲苑雜壇》露面機會不多,而收視率在文娛欄目里仍名列前茅,在國際頻道所有欄目包括新聞在內收視率大排行里高居榜首,在海外銷售文藝節目裡深受歡迎的,足見在海內外是很有廣大觀眾。
曾經走上螢屏的《曲苑雜壇》被觀眾贊為大有生氣,揉進了MTV手法的彈詞開篇與場景極美的琵琶彈唱,傳統的藝術精華與現代的表演方式令觀眾開懷而笑,稱奇不已。這一些節目之所以叫得響,除了精妙創意外,還靠演員們出神入化的表演。多年來,《曲苑雜壇》推出一批又一批新面孔,這些新面孔很快就被觀眾認可並為社會吸納。所謂靈芝在山,珍珠在海,汪文華等為了尋找新人、新節目遍訪了各地,腳踏實地的精神與獨具藝術的慧眼,給這個傳統意義上的欄目賦予時代的動感和青春的活力。

節目定位

《曲苑雜壇》的定位就十分具有個性,始終把曲藝和雜技作為自己的天地。或許有人認為,一個電視欄目將自己的範圍定得太窄了不利於自身的發展,似乎欄目內容應當越寬越好。事實恰恰相反,當今大眾傳媒的發展趨勢表明,窄播正在代替廣播,小眾正在取代大眾,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節目精品化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曲苑雜壇》十多年來,始終堅持這樣的定位,已經為自己培養起了一批忠實的觀眾群體,並且不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潛在觀眾群。應當看到,曲藝和雜技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燦爛結晶,是最具有民間色彩、地方色彩和民族色彩的藝術樣式,輕鬆活潑、雅俗共賞,歷來為廣大人民民眾年喜聞樂見。尤其是曲藝品種繁多,全國約有400個左右的曲種,既有以說為主的,如相聲、評書、快板等;也有以唱為主的,如單弦、琴書等;還有說唱皆備的,如大鼓、彈詞等。這些多種多樣的曲藝形式,受到全國各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為《曲苑雜壇》奠定了堅實的觀眾。
《曲苑雜壇》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種強烈的創新意識,將“新、奇、特”作為欄目的藝術追求。《曲苑雜壇》首先在內容上創新,在《洛桑學藝》之後,又相繼推出了《聰明的劇務》、《新疆妹》、《放驢小子》等等系列節目,本著推新人、推新作、出精品的原則,全力以赴地推出一茬又一茬的新人與新作。例如,《放驢小子——於小飛專輯》是2003年7月18日《曲苑雜壇》的主打節目,這位風趣幽默、多才多藝的“放驢小子”於小飛自從在《曲苑雜壇》亮相以來,已經開始逐漸受到觀眾的注意與歡迎,於是,劇作組便不失時機地製作了一期專輯,將這個系列節目的精彩部分集中起來展現給觀眾,既滿足了觀眾的收視願望,又有利於促進新人的快速成長。此外,針對青少年觀眾的興趣,《曲苑雜壇》又及時引入了國際著名的魔術表演、馬戲表演、馴獸表演等新的樣式與類型,大大開拓了原有節目的內容與範圍,使觀眾既能欣賞到傳統藝術,又能欣賞得到現代藝術,既能欣賞得到民族民間藝術,又能欣賞得到外國優秀藝術。《曲苑雜壇》還重視形式創新,例如,將民間技藝的手影戲,與影片《列寧在1918》結合起來,使觀眾耳目一新。這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視效果,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主持介紹

汪文華。曾被評為全國十佳製片人;廣電總局、中直工委“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主持人大賽“金話筒”獎獲得者;藝術界“德藝雙馨”的代表;2003年中央電視台“十佳主持人”獲得者之一。

汪文華汪文華
民族:漢族
籍貫:河北省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
性格:真誠、坦蕩、執著
家庭成員:公公、婆婆、丈夫、女兒
最難忘的事:在我最困難時,幫我做過的事
業餘愛好:健身、做飯、打掃房間、和家人在一起
工作簡歷
1974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武漢軍區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擔任話劇演員和報幕員。後又考入空軍政治部文工團。
1982年開始涉足電視,主持地方台每年一度的春節幽默晚會和其他文藝晚會。從部隊轉業後,到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做紀檢工作。
1991年調入中央電視台。主持《曲苑雜壇》並任《電視書場》欄目導演。同時,還主持過各類文藝晚會,並連續六年在香港主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大型文藝晚會。
1995年被評為主任播音員,1998年被評為高級編導。
現任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文藝部“曲藝雜技組”組長,《曲苑雜壇》製片人、導演、主持人。
汪文華中央電視台《曲苑雜壇》導演兼主持人。由她創辦的《曲苑雜壇》露面機會不多,而收視率在文藝欄目中仍名列前茅,在國際頻道所有欄目包括新聞在內的收視率大排行里高居榜首,在海外銷售的文藝節目裡深受歡迎的,足見在海內外是有廣大觀眾。
這些節目之所以叫得響,除了精妙的創意外,還靠了演員們出神入化的表演。多年來,《曲苑雜壇》推出一批又一批“新面孔”,這些“新面孔”很快就被觀眾認可並為社會吸納。所謂“靈芝在山,珍珠在海”,汪文華等為尋找新人、新節目遍訪各地。腳踏實地的精神和獨具藝術的慧眼,給這個傳統意義上的欄目賦予了時代的動感和青春的活力。

獲得獎項

《曲苑雜壇》是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文藝部的一個大型綜藝欄目,是中央電視台精心打造十四個年頭的主打欄目。2004年3月,該欄目組再次憑藉高質量、高品位、高收視率,被評為中央電視台優秀欄目。在中央電視台各級領導的關心培養下,在社會各界老師和朋友們幫助下,《曲苑雜壇》取得了一些成績,曾獲“全國十佳攝製組”,多次獲全國優秀節目一等獎、優秀欄目獎。

欄目評價

作為一檔老牌的綜藝娛樂節目,《曲苑雜壇》有一個很難清晰界定的身份:說它是曲藝節目,它還包含著雜技、小品;說它是遊戲節目,它又沒有慣常的觀眾參與和大獎刺激;說它是相聲、評書,它又包含魔術雜耍或者絕活;說它是中國本土特色的民間文化形式,它又時常引入世界各民族民間文藝的藝術品種。在央視網站上,它是這樣介紹的:"《曲苑雜壇》是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文藝部的一個大型綜藝欄目。該欄目薈萃古今中外文化藝術,努力做到雅俗共賞、輕鬆愉快、不拘一格、推陳出新,是中央電視台精心打造14個年頭的主打欄目。為適應人民民眾越來越高的欣賞需求,該欄目力求在‘新、奇、特'上做文章,力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欄目宗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盡顯民族藝術瑰寶,追求個性,鑄造精品。節目形式:包括相聲、小品、魔術、雜技、評書、笑話、馬戲、說唱等,同時也介紹國外精彩的雜技、馬戲和滑稽等節目。"可以說,在央視眾多綜藝節目中,《曲苑雜壇》之"雜",無出其右。這正是該欄目能夠在激烈的電視節目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一個"雜"字,道出了《曲苑雜壇》獨一無二的特色和優勢。
曾經走上螢屏的《曲苑雜壇》被觀眾贊為“大有生氣”,揉進MTV手法的彈詞開篇、場景極美的琵琶彈唱,傳統的藝術精華和現代的表演方式令觀眾開懷而笑,稱奇不已。
《曲苑雜壇》絕對是一檔老欄目了,自從創辦以來估計也得有20年左右了。節目主持人汪文華也是眼睜睜的變老了。但是中央台並沒有把這個節目拿下,這是為什麼呢?汪文華總是那么一幅老面孔,十幾年也不曾改變,大多數年輕人都不喜歡這種做作的笑容。
我想中央台之所以還保留這么一個老節目是因為它還是有一定的觀眾的,它的主要觀眾正是那些一直關注它的中老年觀眾,但是這個節目要想長足發展,就必須創新,因為現狀的話,它的觀眾肯定是越來越少,而新生力量才是維持節目生存的主要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