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手冊

藥師手冊

藥師手冊:由人民軍醫出版社 / 1998出版(2001重印)裘雪友,孫定人,喻維新主編的一部藥學工作綜合性參考書。作者根據多年的藥師工作實踐和藥政管理經驗,匯集、選編了藥師、藥政管理工作的檔案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內容包括藥事管理、藥物、藥劑、藥品檢驗、臨床藥學、實驗室技術、藥用數學、醫學基礎知識、計算機在藥學工作中的套用等,書末附有常用數據、符號和圖表。修訂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補充更新了大量的藥政管理檔案、資料,收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公費醫療用藥報銷範圍》;藥物、藥劑、藥檢部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作了相應的修訂和補充;臨床藥學、實驗技術及計算機套用部分,增添了許多新技術、新進展。體現了新穎性和實用性。適於藥學工作者閱讀,對臨床醫師和護師、醫藥生產及管理人員亦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裘雪友,孫定人,喻維新主編

人民軍醫出版社 / 1998出版(2001重印)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藥學工作的綜合性參考書。作者根據多年的藥師工作實踐和藥政管理經驗,匯集、選編了藥師、藥政管理工作的檔案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內容包括藥事管理、藥物、藥劑、藥品檢驗、臨床藥學、實驗室技術、藥用數學、醫學基礎知識、計算機在藥學工作中的套用等,書末附有常用數據、符號和圖表。修訂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補充更新了大量的藥政管理檔案、資料,收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公費醫療用藥報銷範圍》;藥物、藥劑、藥檢部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作了相應的修訂和補充;臨床藥學、實驗技術及計算機套用部分,增添了許多新技術、新進展。體現了新穎性和實用性。適於藥學工作者閱讀,對臨床醫師和護師、醫藥生產及管理人員亦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篇 藥事管理
第一章 藥事管理立法
第一節 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概念
一、法律
二、行政法規
第二節 藥政法規
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一、頒布《藥品管理法》的目的和意義
二、《藥品管理法》的主要內容
〔附錄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辦法
第二章 藥事組織
第一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主要職責和內設機構
一、主要職責
二、內設機構
第二節 藥品檢驗機構
一、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檢驗所
三、市(地)、自治州、盟藥品檢驗所
四、縣、市、旗藥品檢驗所
五、我國現有進口藥品檢驗所
六、藥品檢驗機構科室設定和人員
第三節 藥品生產、經營機構
一、中國醫藥工業公司、中國醫藥公司
二、中國藥材公司
第四節 中國藥學會
〔附錄一〕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簡介
〔附錄二〕德國藥品管理機構簡介
〔附錄三〕日本藥事管理機構簡介
第三章 藥品質量的監督管理
第一節 藥品的概念
一、藥品
二、新藥
三、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四、基本藥物
五、假藥
六、劣藥
七、藥品的特殊性
第二節 藥品質量
一、藥品質量特性
二、藥品標準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概況
三、藥品衛生標準
第三節 藥品監督員制度
一、藥品監督員的設定與聘任
二、藥品監督員的職責範圍
三、藥品監督員的許可權
四、藥品監督員的義務
〔附錄〕藥品監督員工作條例
第四節 執業藥師資格制度
〔附錄一〕執業藥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
〔附錄二〕執業中藥師資格制度暫行規定
第四章 藥品生產企業的管理
第一節 藥品生產企業必備條件
第二節 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申報審批程式
〔附錄〕核發《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驗收標準(暫行)
第三節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
一、發展史
二、分類
三、國家衛生部頒布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主要內容
〔附錄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1992年修訂)
〔附錄二〕藥品優良生產和質量控制規範
第五章 藥品經營企業的管理
第一節 藥品經營企業必備條件
第二節 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申報審批程式
〔附錄一〕核發《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驗收標準(暫行)
〔附錄二〕醫藥商品質量管理規範(國家醫藥管理局1993年3月發布)
第六章 新藥(含新生物製品)審批管理
第一節 新藥的定義和分類
第二節 報批新藥的程式
一、申請臨床研究
二、申請生產新藥
第三節 新藥申報資料項目
一、新藥(西藥)申報資料項目及說明
二、新藥(中藥)申報資料項目及說明
三、新生物製品申報資料項目
第四節 新藥臨床研究具體規定和要求
第五節 關於新藥保護及技術轉讓的規定
〔附錄一〕新藥審批辦法
〔附錄二〕新生物製品審批辦法
〔附錄三〕關於新藥審批管理的若干補充規定
〔附錄四〕新藥審批辦法《有關中藥部分的修訂和補充規定》
〔附錄五〕衛生部臨床藥理基地名錄及任務
第七章 特殊管理的藥品
第一節 麻醉藥品的管理
一、麻醉藥品與麻醉劑的定義
二、麻醉藥品的種類
〔附錄一〕麻醉藥品管理辦法
〔附錄二〕國際麻醉品管制情況簡介
第二節 精神藥品的管理
一、精神藥品的定義
二、精神藥品的分類
〔附錄〕精神藥品管理辦法
第三節 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
一、醫療用毒性藥品的定義
二、毒性藥品的品種
〔附錄〕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
第四節 放射性藥品管理
一、放射性藥品的定義
二、放射性藥品的分類
〔附錄〕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
第八章 進出口藥品管理
第一節 進口藥品的管理
〔附錄一〕進口藥品管理辦法
〔附錄二〕關於核發《進口藥品許可證》的規定
〔附錄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於國外藥品在中國註冊及臨床
試驗的規定
〔附錄四〕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於審批國外藥品臨床試驗的規

〔附錄五〕我國禁止進口的血液製品品種名稱
第二節 出口藥品的管理
〔附錄〕出口中藥產品質量註冊實施細則(試行)
第九章 醫院藥劑管理
第一節 醫院藥劑科和藥事管理委員會
一、醫院藥劑科
二、藥事管理委員會
第二節 藥劑科的任務
第三節 醫院製劑管理
一、製劑室必備條件
二、製劑室的審批程式
三、醫院製劑範圍
〔附錄一〕醫院藥劑管理辦法
〔附錄二〕核發《製劑許可證》驗收標準(暫行)
第四節 藥品倉庫管理
一、有效期藥品管理
(一)藥品有效期的表示方法
(二)藥品有效期及其規定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有效期藥品品種及其
有效期限
二、危險藥品管理
(一)危險藥品品種範圍
(二)危險藥品的保管須知
三、中藥的防霉、防潮、防蟲措施
第十章 藥物情報管理
第一節 藥物情報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編號
第二節 情報諮詢工作中書刊文獻的利用
〔附錄一〕中文藥學期刊索引
〔附錄二〕國外藥學期刊名錄
〔附錄三〕國外主要藥學期刊雜誌介紹
〔附錄四〕《雷氏藥學大全》簡介
〔附錄五〕世界衛生組織簡介
〔附錄六〕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目錄
〔附錄七〕我國國家基本藥物
第三節 藥品不良反應監察
一、藥品不良反應監察的重要性
二、藥品不良反應監察範圍
三、藥品不良反應監察中心及其任務
四、我國第一批藥品不良反應重點監察醫院
〔附錄〕藥品不良反應報告表
第二篇 藥物學
第一章 常用藥物英文名稱及劑量
第一節 抗微生物藥物
一、抗生素類藥
二、磺胺及其它抗菌藥
三、抗結核、抗真菌及抗病毒藥
第二節 主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藥物
一、中樞興奮藥及抗抑鬱藥
二、催眠、鎮靜及抗癲癇藥
三、抗精神失常藥
四、解熱鎮痛消炎藥
五、鎮痛藥
第三節 主作用於循環系統藥物
一、強心藥及抗心律失常藥
二、抗高血壓藥及降血脂藥
三、防治心絞痛藥
四、周圍心管擴張藥
五、抗休克藥
第四節 主作用於呼吸系統藥物
一、祛痰鎮咳藥
二、止喘藥
第五節 主作用於消化系統藥物
一、助消化藥及胃腸解痙藥
二、抗酸藥及治潰瘍病藥
三、導瀉藥及止瀉藥
四、肝膽疾病輔助用藥
第六節 主作用於泌尿系統藥物
一、利尿藥
二、脫水藥
第七節 影響血液及造血系統的藥物
一、抗貧血藥及生白細胞藥
二、止血藥
第八節 抗過敏藥物
第九節 激素類藥物
一、皮質激素類藥
二、性激素、同化激素及婦科用藥
三、甲狀腺激素、抗甲狀腺藥及降血糖藥
第十節 調整水、電解質平衡藥及營養藥物
第十一節 維生素類藥物
第十二節 抗腫瘤藥物
第十三節 酶類及其它生化製劑
第十四節 解毒藥物
第十五節 驅蟲藥物
第十六節 麻醉藥及肌松藥物
〔附〕老幼用藥劑量計算法
一、按年齡計算法
二、按小兒體重(kg)計算法
三、按小兒體表面積(m2)計算法
四、正常兒童體重計算法
五、根據體重計算體表面積
六、體重與體表面積粗略折算法
七、人體體表面積查閱表
第二章 毒藥、麻醉藥及精神藥劑量與極量
第一節 醫用毒性藥品的劑量與極量
第二節 麻醉藥品的劑量與極量
第三節 精神藥品的劑量與極量
第四節 毒性中藥的主要成分、功能及用法、用量
第三章 藥物的配伍禁忌
第一節 產生配伍禁忌的一般規律
第二節 影響藥物配伍變化的因素
一、藥物的理化性質
二、環境因素
三、其它有關因素
第三節 中藥配伍禁忌
一、十八反
二、十九畏
三、中藥套用的禁忌
第四章 藥物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 藥物相互作用的分類
一、藥物學的相互作用
二、藥效學的相互作用
第二節 藥物相互作用的臨床意義
一、有益的相互作用
二、不良的相互作用
第三節 常用藥物的相互作用
一、抗微生物藥物
二、抗寄生蟲藥物
三、主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藥物
四、主作用於自主神經系統藥物
五、主作用於循環系統藥物
六、主作用於呼吸系統藥物
七、主作用於消化系統藥物
八、主作用於泌尿系統藥物
九、止血藥和抗凝藥
十、激素及其有關藥物
十一、維生素類藥物
十二、抗腫瘤藥物
十三、其他藥物
第五章 藥物的不良反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和分類
第三節 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及機制
第四節 藥物的過敏反應
一、過敏反應的基本概念
二、過敏反應的特點及分型
三、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及臨床表現
第五節 人體各系統的不良反應
一、胃腸道不良反應
二、肝臟毒性反應
三、泌尿系統不良反應
四、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五、造血系統不良反應
六、循環系統不良反應
七、呼吸系統不良反應
八、皮膚不良反應
第六章 藥物中毒與解毒
第一節 急性中毒的一般救治措施
一、終止接觸毒物,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二、促進已吸收的毒物排泄
三、一般救治藥物的套用
四、特殊解毒藥的套用
五、對症治療
第二節 各類藥物中毒的診斷與處理
一、腐蝕性藥物中毒
二、各種毒劇藥物中毒
三、重金屬物中毒
四、常用毒性中藥中毒
五、農藥及其它藥物中毒
第三節 解毒藥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第七章 對人體某些臟器有損害的藥物
第一節 損害心臟或影響心臟功能的藥物
第二節 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
第三節 對胃腸道有損傷的藥物
第四節 對腎臟有損害的藥物
第五節 損害血液系統的藥物
第六節 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的藥物
第七節 對胎兒有致畸作用的藥物
第八章 其它藥物
第一節 維生素的理化性質與調節代謝的作用
第二節 激素調節代謝的作用
第三節 常用升壓藥的作用特點和使用方法
第四節 抗惡性腫瘤藥的選用與合併用藥
第五節 抗瘧藥物的使用方法
第六節 疫苗類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七節 消毒、殺蟲、滅螺、滅鼠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八節 抗生素的效價、純度與製劑規格
第九節 常用粉針劑的溶解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十節 各種代血漿的分子量
第十一節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詞
第三篇 藥劑學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溶媒
第一節 水
第二節 醇類
第三節 植物油及其它
第三章 附加劑
第一節 防腐劑
第二節 抗氧化劑
第三節 矯味劑
第四節 著色劑
第五節 表面活性劑
第六節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一、環糊精
二、蔗糖酯
三、月桂氮卓酮(阿佐恩)
四、其它高分子化合物
第七節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第四章 常用滅菌法
第一節 物理滅菌法
一、熱力滅菌
二、濾過滅菌法
三、紫外線滅菌法
四、微波滅菌法
五、輻射滅菌法
第二節 化學滅菌法
一、環氧乙烷
二、過氧乙酸
三、其它室內空氣化學滅菌用藥
第三節 空氣潔淨技術及其套用
一、潔淨室標準
二、層流潔淨室
第五章 現代劑型
第一節 微型膠囊
第二節 毫微型膠囊
第三節 脂質體
第四節 新型乳劑
第五節 單克隆抗體
第六節 磁性藥物製劑
第七節 固體分散藥劑
第八節 透皮給藥系統
第九節 膜劑
第十節 氣霧劑
第六章 全營養製劑
第一節 全營養製劑的組成和作用
一、蛋白質(胺基酸)提供氮源
二、糖和脂肪提供熱能源
三、電解質維持體內酸鹼平衡與水鹽代謝
四、維生素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五、微量元素提供體內合成重要物質的原料
第二節 起特殊治療作用的全營養製劑
一、肝氨要素
二、腎氨要素
三、傷氨要素
第三節 全營養製劑的配製與穩定性
一、葡萄糖與胺基酸的配伍變化
二、電解質對葡萄糖穩定性的影響
三、胺基酸對脂肪乳穩定性的影響
四、複合維生素在全營養製劑中的穩定性
五、鈣與磷酸鹽的配合變化
第四節 全營養製劑的臨床套用
一、適應證
二、使用方法
三、TPN液輸注時應注意的問題
第七章 常用劑型
第一節 芳香水劑
第二節 溶液劑
第三節 合劑
第四節 口服液
第五節 糖漿劑
第六節 膠漿劑
第七節 酊劑
第八節 醑劑
第九節 搽劑
第十節 洗劑
第十一節 塗劑
第十二節 栓劑
第十三節 乳劑
第十四節 軟膏劑
第十五節 糊劑
第十六節 火棉膠劑
第十七節 滴耳劑
第十八節 滴鼻劑
第十九節 滴眼劑
第二十節 眼膏劑
第二十一節 散劑
第二十二節 注射劑
第二十三節 透析液
第二十四節 口腔用製劑
第二十五節 片劑
第二十六節 膠囊劑
第二十七節 丸劑
第二十八節 煎劑
第二十九節 流浸膏劑
第三十節 浸膏劑
第三十一節 顆粒劑(沖劑)
第三十二節 甘油劑
第三十三節 海綿劑
第四篇 藥物分析
第一章 定性分析
第一節 無機定性分析
一、預試驗
二、陰離子的快速檢驗
三、陽離子的快速檢驗
第二節 有機定性分析
一、物理常數的測定和未知物純度的判斷
二、初步試驗
三、藥物按化學結構的分類
四、波譜分析
五、官能團反應和未知物的確認
六、各類製劑的定性分析
第二章 定量分析
第一節 容量分析法
一、中和法
二、非水溶液酸鹼滴定法
三、銀量法
四、四苯硼鈉法
五、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雙相滴定法
六、絡合量法
七、氧化還原法
第二節 重量法
第三節 儀器分析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二、比色法
三、紅外分光光度法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五、螢光測定法
六、鏇光度測定法
七、電位滴定法
第四節 色譜法
一、氣相色譜法
二、高效液相色譜法
〔附錄〕常見藥物定量分析資料
第三章 水分析和常見毒物分析
第一節 水分析(生活飲用水水質檢驗)
一、水的物理性狀檢測和化學檢測
二、水中常見毒物檢驗
三、水的細菌學檢驗
第二節 常見毒物分析法
一、非揮發性有機毒物系統分離法
二、常見毒物的篩選試驗和確證試驗(臨床毒物分析)
三、儀器分析在臨床毒物檢驗中的套用
第四章 藥品的生物試驗
第一節 藥品生物試驗的實驗設計
一、生物試驗的特點
二、生物試驗設計原則
三、實驗設計方法
第二節 一般藥理試驗
一、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試驗
二、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試驗
三、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試驗
第三節 安全性試驗及方法簡介
一、熱源本質及檢查方法
二、毒性試驗
三、刺激性試驗
四、降壓物質檢查
五、溶血試驗
六、無菌檢查
七、過敏試驗
八、注射劑中不溶性微粒檢查法
九、安全試驗的套用
第四節 生物試驗結果統計處理及報告法
一、均數、標準差及可信限
二、效量與致死量
三、實驗結果的對比——顯著性測驗
四、量—效關係
五、結果報告
第五節 藥品的生物檢定法
一、生物檢定的套用範圍
二、影響生物檢定結果的因素
三、常用的實驗設計
第六節 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
一、培養基及其製備方法
二、滅菌緩衝液的製備
三、菌懸液的製備
四、標準品溶液的製備
五、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六、雙碟的製備
七、檢定法
第五章 藥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法
一、培養基及其製備方法
二、試藥
三、試液
四、稀釋劑
五、指示液
六、供試品的檢驗量
七、供試液的製備
八、對照用菌液
九、檢查法
十、結果判斷
第五篇 臨床藥學
第一章 藥物動力學
第一節 概述
一、建立房室模型
二、建立微分方程
三、解得函式的代數方程
四、求出相對的參數值
五、臨床套用
第二節 基本知識
一、吸收
二、分布
三、代謝
四、排泄
五、消除
六、處置
七、速度類型
八、處置模型與房室
九、開室與閉室,開型與閉型
十、藥動學參數
十一、“藥-時曲線”、“藥-時半對數曲線”
十二、混雜參數
第三節 單室模型
一、靜脈注射
二、靜脈滴注
三、口服吸收
第四節 二室模型
一、靜脈注射
二、靜脈滴注
三、口服吸收
第五節 房室模型圖
第六節 多次劑量給藥
一、穩態血藥濃度
二、多次劑量函式
三、積累因子(AC或R)
四、關於穩態平均血藥濃度的概念
第七節 生物利用度
一、口服給藥後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利用度的校正
三、套用穩態法估算生物利用度
四、套用腎清除率法估算藥物的絕對生物利用度
五、控(緩)釋製劑的生物利用度
第八節 非線性藥物動力學
一、概念
二、非線性藥動學方程
三、Km和Vm的測定法
第九節 統計矩理論
一、統計矩
二、生物利用度
三、清除率
四、半衰期
五、吸收動力學
六、表觀分布容積
七、穩態時平均血藥濃度
第十節 群體藥動學
一、群體藥動學模型和參數
二、群體藥動學所需的數據和資料
三、群體藥動學參數求算
四、群體藥動學與Beyesian反饋法
第十一節 藥效學
一、間接和不可逆的藥物效應
二、在作用部位藥物濃度與效應的關係
三、有關藥物的效應-時間過程和血藥濃度-時間過程
〔附錄〕剩餘法
第二章 影響藥物處置的病理、生理因素
第一節 影響藥物處置的疾病因素
一、胃腸道疾病
二、心功能衰竭
三、腎臟疾病
四、肝臟疾病
五、甲狀腺疾病
第二節 影響藥物處置的生理因素
一、孕婦用藥
二、新生兒和嬰兒用藥
三、老年人用藥
第三章 治療藥物監測
第一節 血藥濃度與療效
一、藥物在體內的轉運
二、蛋白結合率改變對血藥水平的影響
三、唾液中藥物濃度與血藥濃度的關係
四、測定樣品
五、藥理作用與血藥濃度密切相關
六、結果的分析
七、分析結果時應考慮的問題
第二節 測定方法的選擇和建立
一、方法選擇的標準
二、建立方法應注意的問題
三、血藥濃度測定的質量控制
第三節 方法學
一、血藥濃度監測意義
二、生物樣品處理
三、藥物監測的方法
第四節 給藥方案的設計
一、根據穩態濃度設計給藥方案
二、用計算機設計給藥方案
三、疊加法計算不等間隔或不等劑量設計給藥方案
四、一點法
五、重複一點法
六、圖解法求算藥代動力學參數及給藥方案
七、非線性藥動學特徵與給藥方案
八、生物半衰期與給藥法
九、個體化給藥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六篇 實驗室技術
第一章 常用玻璃量器的使用和檢定
一、常用玻璃量器的使用
二、常用玻璃量器的檢定
第二章 常用分析儀器
一、酸度計
二、鏇光計
三、折光計
四、紫外分光光度計
五、紅外分光光度計
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第三章 薄層色譜法
一、薄層色譜法的定義及其分類
二、粘合劑、螢光劑和吸附劑、支持劑
三、薄層板的製備
四、點樣
五、展開
六、檢出
第四章 氣相色譜法
一、概述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氣相色譜法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
一、概述
二、儀器
三、操作法
第六章 質譜分析法
一、質譜儀的工作原理
二、質譜表示法
三、解析度
四、靈敏度
第七章 熱分析技術
一、熱分析技術與儀器設備
二、熱分析技術在藥物分析中的套用
第八章 溶出度檢查法
一、概述
二、溶出度測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方法〕
三、水楊酸校正片校正溶出度儀
四、溶出度儀的使用與維護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測定溶出度品種
第九章 釋放度測定法
一、測定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測定釋放度品種
第十章 含量均勻度檢查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含量均勻度檢查法
二、醋酸地塞米松片含量均勻度測定及計算方法
第十一章 實驗室安全技術知識
一、實驗室安全守則
二、有毒性、腐蝕性藥品的安全使用和中毒急救
三、實驗室防火和滅火
四、實驗室安全用電
第七篇 藥用數學
第一章 數理統計方法及其在藥學上的套用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總體、個體和樣本
二、機率
三、誤差
四、均數和標準差
五、抽樣誤差和標準誤
六、相對標準差(變異係數)
七、可信限(可信區間、置信區間)
八、常態分配
第二節 顯著性測驗
一、t測驗
二、F測驗(方差分析)
三、x2測驗(卡方測驗)
第三節 回歸與相關
一、直線回歸方程
二、回歸係數的顯著性測驗
三、相關係數(r)
四、電腦程式及操作方法
第二章 藥劑學中的數學計算
第一節 溶液濃度的有關計算
一、溶液濃度表示法
二、不同表示法濃度之間的換算公式
三、溶液的稀釋與混合
第二節 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鹼度
一、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和電離度
二、鹽類的水解平衡和鹽溶液的pH值
三、緩衝溶液
第三節 等滲溶液、等張溶液及其計算
一、等滲溶液
二、等張溶液
第四節 化學反應速度及其計算
一、化學反應速度
二、化學反應級數
三、一級反應動力學公式
第五節 製劑原輔料投料計算
一、注射劑的投料
二、片劑的片重計算
三、栓劑的基質置換價計算
第三章 分析化學中的數學計算
一、誤差、偏差和標準差
二、有效數字及計算規則
三、電子計算器的使用
第八篇 醫學基礎知識
第一章 常見症狀的鑑別和處理
一、發熱
二、頭痛
三、眩暈
四、暈厥
五、昏迷
六、驚厥
七、胸痛
八、呼吸困難
九、咳嗽與咳痰
十、急性腹痛
十一、嘔吐
十二、腹瀉
十三、便血
十四、黃疸
十五、肝腫大
十六、脾腫大
十七、水腫
十八、血尿
十九、貧血
第二章 常見疾病
第一節 傳染病
一、感冒
二、流行性感冒
三、麻疹
四、風疹
五、水痘
六、流行性腮腺炎
七、猩紅熱
八、白喉
九、百日咳
十、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十一、細菌性痢疾
十二、阿米巴痢疾
十三、傷寒與副傷寒
十四、霍亂與副霍亂
十五、細菌性食物中毒
十六、病毒性肝炎
十七、脊髓灰質炎
十八、蛔蟲病
十九、蟯蟲病
二十、絛蟲病與囊蟲病
二十一、肺吸蟲病
二十二、流行性乙型腦炎
二十三、瘧疾
二十四、絲蟲病
二十五、黑熱病
二十六、斑疹傷寒
二十七、回歸熱
二十八、恙蟲病
二十九、流行性出血熱
三十、森林腦炎
三十一、鼠疫
三十二、布氏桿菌病
三十三、鉤端螺鏇體病
三十四、血吸蟲病
三十五、鉤蟲病
三十六、炭疽
三十七、狂犬病
三十八、愛滋病
第二節 內科疾病
一、支氣管炎
二、支氣管哮喘
三、支氣管擴張症
四、大葉性肺炎
五、肺膿腫
六、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七、肺結核
八、結核性胸膜炎
九、矽肺
十、風濕病
十一、慢性風濕性心臟病
十二、高血壓病
十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十四、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十五、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十六、急性心包炎
十七、心律失常
十八、克山病
十九、急性腎小球腎炎
二十、慢性腎小球腎炎
二十一、腎盂腎炎
二十二、尿毒症
二十三、急性胃腸炎
二十四、慢性胃炎
二十五、胃、十二指腸潰瘍病
二十六、胃神經官能症
二十七、肝硬化
二十八、糖尿病
二十九、地方性甲狀腺腫
三十、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三十一、缺鐵性貧血
三十二、再生障礙性貧血
三十三、白血病
三十四、白細胞減少症
三十五、粒細胞缺乏症
三十六、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三十七、過敏性紫癜
三十八、面神經炎
三十九、三叉神經痛
四十、坐骨神經痛
四十一、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四十二、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四十三、癲癇
四十四、神經衰弱
四十五、癔症
四十六、精神分裂症
四十七、中暑
四十八、暈動病
第三節 外科疾病
一、癤腫
二、癰
三、急性蜂窩織炎
四、急性淋巴管炎
五、急性淋巴結炎
六、急性乳腺炎
七、急性闌尾炎
八、腸梗阻
九、膽囊炎與膽石症
十、膽道蛔蟲病
十一、急性胰腺炎
十二、急性腹膜炎
十三、腹外疝
十四、痔
十五、肛管直腸周圍膿腫
十六、肛瘺
十七、肛裂
十八、直腸脫垂
十九、腎與輸尿管結石
二十、膀胱結石
二十一、膀胱炎
二十二、附睪炎
二十三、睪結核
二十四、鞘膜積液
二十五、精索靜脈曲張
二十六、慢性前列腺炎
二十七、前列腺肥大症
二十八、包莖與嵌頓包莖
二十九、肩關節周圍炎
三十、手部狹窄性腱鞘炎
三十一、踝關節扭傷
三十二、腰椎間盤突出症
三十三、纖維組織炎
三十四、類風濕性關節炎
三十五、骨關節炎
三十六、骨與關節結核
三十七、下肢靜脈曲張
三十八、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四節 兒科疾病
一、佝僂病
二、嬰兒手足搐搦症
三、小兒肺炎
四、嬰幼兒腹瀉
五、新生兒出血症
六、新生兒硬腫症
第五節 耳、鼻、喉、口腔科疾病
一、外耳道癤
二、耵聹栓塞
三、化膿性中耳炎
四、鼻出血
五、慢性鼻炎
六、鼻息肉
七、慢性鼻竇炎
八、扁桃體炎
九、急性咽炎
十、慢性咽喉炎
十一、扁桃體周圍膿腫
十二、咽後膿腫
十三、齲齒
十四、急性牙髓炎
十五、尖周炎
十六、冠周炎
十七、復發性口瘡
第六節 眼科疾病
一、臉緣炎
二、麥粒腫
三、瞼板腺囊腫
四、急性結膜炎
五、沙眼
六、翼狀胬肉
七、角膜炎
八、青光眼
九、白內障
十、視神經炎
第七節 皮膚科疾病
一、濕疹
二、藥物性皮炎
三、蕁麻疹
四、膿皰瘡
五、帶狀皰疹
六、疣
七、頭癬
八、體癬
九、手、足癬與甲癬
十、痤瘡
十一、脂溢性皮炎
十二、神經性皮炎
十三、銀屑病
十四、雞眼與胼胝
十五、白癜風
十六、梅毒
十七、淋病
第八節 婦產科疾病
一、功能性子宮出血
二、痛經
三、滴蟲性陰道炎
四、真菌性陰道炎
五、慢性子宮頸炎
六、盆腔炎
七、子宮脫垂
八、流產
九、異位妊娠(子宮外孕)
十、妊娠中毒症
十一、前置胎盤
十二、胎盤早期剝離
十三、子宮陣縮乏力
十四、產道異常
十五、臀位
十六、橫位
十七、頭位異常
十八、正常分娩的處理
第三章 急症處理
一、心臟驟停
二、休克
三、心力衰竭
四、急性肺水腫
五、心肌梗死
六、大量咯血
七、呼吸衰竭
八、嘔血與黑糞
九、肝性昏迷
十、急性腎功能衰竭
十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十二、腦血管意外(卒中)
十三、腦水腫
十四、敗血症
十五、溺水
十六、電擊傷
十七、有毒動物咬蜇傷
十八、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紊亂
十九、急性中毒
第九篇 計算機在藥學中的套用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
第一節 計算機硬體概述
一、計算機的構成及工作原理
二、數制和碼制
三、計算機系統發展介紹
四、微機的主要品牌及性能參考
第二節 如何選購電腦
一、機型選擇
二、記憶體合理配置
三、軟碟驅動器
四、硬碟合理配置
五、顯示適配器卡
六、顯示器
七、滑鼠器
第三節 計算機軟體概述
一、軟體的概念及分類
二、軟體開發技術
三、計算機軟體的發展與未來
四、計算機語言簡介
五、資料庫管理系統簡介
六、作業系統
七、計算機病毒
第二章 藥品代碼
第一節 中國人民解放軍藥品代碼及代碼軟體
一、藥品分類與代碼概要
二、西藥的分類與代碼構成
三、中藥的分類與代碼構成
四、藥品代碼系統軟體
第二節 功能分類碼編碼
一、大類與亞類代碼組碼規則
二、按劑型分類的組碼規則
三、藥品名組碼規則
四、規格碼組碼規則
第三章 計算機在藥學技術中的套用
第一節 藥材管理軟體的設計與套用
一、藥學管理軟體應當具備的特點
二、計算機套用軟體研製方法
三、開展計算機套用的關鍵環節
四、上機準備與上機管理
第二節 計算機在藥材管理方面的套用實例
一、藥品採購、供應管理系統
二、門診藥房及門診收費管理系統
三、住院藥房及住院收費管理系統
四、藥品商品信息系統
五、藥品製劑管理系統
六、中藥採購、供應管理系統
七、中藥調劑及中藥收費管理系統
八、行政事務管理系統
九、醫療器材管理系統
十、醫療儀器設備信息系統
十一、醫院藥品供應、管理、配發、監護自動化網路系統
十二、醫院製劑報批報備管理系統
十三、藥品檢驗藥品質量監督管理系統
第三節 計算機在臨床合理用藥情報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套用
一、合理用藥知識庫系統
二、急診中毒搶救用藥系統
三、210種注射劑配伍變化諮詢系統
四、藥代動力學和生物藥劑學程式包
五、一種基於灰色系統理論的預測模型GM(1,1)
六、微機完成ABC分析
七、效價測定的生物統計(2.2)、(3.3)在島津數據處理儀上的程式
附錄
一、原子量表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表
三、英制計量單位換算公制單位表
四、常見錯用計量單位符號舉例表
五、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命名總則
六、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供國際非專利藥品名稱所用的基團名
七、常見無機酸及其鹽名的查索
八、常見有機酸的英漢俗名
九、英文藥名中常見的符號
十、藥名常用詞首和詞尾
十一、英文化學名稱常用數字前綴
十二、國外主要菌種保藏機構一覽表
十三、部分國家專利說明書文種及國家代號表
十四、常用酸鹼濃度及配製方法
十五、眼用溶液的pH值調整表
十六、注射劑用活性炭質量標準表
十七、常用無機鹽和有機酸鹽注射液中所含離子毫摩爾表
十八、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的補給公式
十九、部分藥用油的理化常數表
二十、廣用稀釋表
二十一、製備較低濃度乙醇1L所需較高濃度乙醇及水的用量表
二十二、希臘字母讀音表
二十三、用於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名稱
二十四、阿拉伯、羅馬、英文數字對照表
二十五、醫藥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表
二十六、常用含結晶水藥物與無水物折算表
二十七、浴的加熱溫度與恆定溫度表
二十八、穩定濕度溶液表
二十九、硫酸溶液的穩定濕度表
三十、化學試劑規格
三十一、乾濕球溫度計,相對濕度表
三十二、乾燥劑表
三十三、封瓶口劑及瓶簽保護劑表
三十四、冷卻用混合物表
三十五、抗凍混合物(溶液)表
三十六、粘合劑表
三十七、污物除去法表
三十八、藥物批號、期限辨認
三十九、部分國家(地區)英漢名稱對照表
四十、藥物粉末的等級
四十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有關篩和工業用篩的關係
四十二、空膠囊分裝藥品規格的選擇套用
四十三、人工胃液、腸液、淚液及唾液
四十四、常用液態藥物相對密度及其折合數量
四十五、常用液態藥物每克和每毫升的滴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