絛蟲病與囊蟲病

成蟲寄生人體小腸,一般多為1條,囊尾蚴病俗稱囊蟲病,其危害程度大於絛蟲病。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數量而不同。

診斷

1.豬帶絛蟲病的診斷: 詢問上述吃肉習慣對發現病人有一定意義。由於該蟲孕節蠕動能力較弱,檢獲孕節和蟲卵的機會較少,對可疑的患者應連續數天糞便檢查,必要時還可試驗性驅蟲。將檢獲的頭節或孕節夾在兩載玻片之間輕壓後,觀察頭節上的吸盤和頂突小鉤或孕節的子宮分支情況及數目即可確診。

2.囊尾蚴病的診斷 一般比較困難,詢問病史有一定意義,但主要根據發現皮下囊尾蚴結節,手術摘除結節後檢查。眼囊尾蚴病用眼病鏡檢查易於發現;對於腦和深部組織的囊尾蚴可用X線、B超、CT等影像儀器檢查並可結合其它臨床症狀如癲癇、顱壓增高和精神症狀等確定。近年採用核磁共振可進一步提高診斷率。免疫學試驗具有輔助診斷價值,尤其是對無明顯臨床體症的腦型患者更具重要參考意義。

3.目前經實驗證明有效的免疫學方法有:①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陽性檢出率為73%~88%,為臨床上常規套用;②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好,陽性檢出率為88.4%;③斑點酶聯免疫吸附試(Dot-ELISA),特異性和敏感性更好,且簡便易行,適於基層使用,陽性檢出率為95%以上。其它還酶標記抗原對流免疫電泳(ELACIE)和單克隆抗體檢測患者循環抗原如MCAB(4F4)、抑制性ELISA等。

治療措施

要抓好“驅、管、檢”的綜合防治措施。

治療囊尾蚴病習用的方法是以手術摘除囊尾蚴。眼囊尾蚴病唯一合理的治療法是手術摘取蟲體,如待蟲體死亡,引起劇烈的炎症反應,最近不得不摘除整個眼球。但在特殊部位或較深處的囊尾蚴往往不易施行手術,而僅能給予對症治療。如腦囊尾蚴病時給抗癲癇藥物等。國內有用中藥和針灸治療囊尾蚴病取得療效的報導。

近年證明吡喹酮、丙硫咪唑和甲苯咪唑可使囊尾蚴變性和死亡,特別是前者具有療效高、藥量小,給藥方便等優點,但均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發熱、頭暈、皮疹等毒副作用。

病原學

豬帶絛蟲病是由於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米豬肉”(即患囊尾蚴病的豬肉)所致;人患囊尾蚴病是由於誤食了豬帶絛蟲的蟲卵所致。

流行病學

豬帶絛蟲在全世界分布很廣,主要流行於歐洲,中、美一些國家及印度等。患者以青壯年為主,農村多於城市。該病的發病與流行均與其當地的生活習慣及衛生條件有直接關係。

臨床表現

腸絛蟲病的臨床症狀一般輕微,少數患者有上腹或全腹隱腹、消化不良、腹瀉、體重減輕等症狀。偶有因頭節固著腸壁而致局部損傷者,少數穿破腸壁或引起腸梗阻。囊尾蚴病:1.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感染輕時可無症狀。寄生數量多時,可自覺肌肉酸痛無力,發脹、麻木或呈假性肌胎大症等。2.腦囊尾蚴病:癲癇發作,顱內壓增高,精神症狀是腦囊尾蚴病的三大主要症狀,神經疾患和腦血流障礙症狀如記憶力減退,視力下降及精神症狀,其他可有頭痛頭暈、嘔吐、神志不清、失語、肢麻、局部抽搐、聽力障礙、精神障礙、痴呆、偏癱和失明等。3.眼囊尾蚴病:症狀輕者表現為視力障礙,常可見蟲體蠕動,重者可失明。有時出現視神經乳頭水腫、視神經萎縮等。囊尾蚴死亡時,可造成玻璃體混濁、視網膜脫離、視神經萎縮,並發白內障,繼發青光眼等終致眼球萎縮而失明。常見併發症囊尾蚴病。

輔助檢查

詢問吃肉習慣對發現病人有一定意義。由於該蟲孕節蠕動能力較弱,檢獲孕節和蟲卵的機會較少,對可疑的患者應連續數天糞便檢查,必要時還可試驗性驅蟲。收集患者的全部糞便,用水淘洗檢查頭節和孕節可以確定蟲種和明確療效。免疫學方法有:1.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HA),陽性檢出率為73%~88%,為臨床上常規套用;2.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陽性檢出率為88.4%;3.斑點酶聯免疫吸附試驗(Dot-ELISA),特異性和敏感性更好,且簡便易行,適於基層使用,陽性檢出率為95%以上。其它還酶標記抗原對流免疫電泳(ELACIE)和單克隆抗體檢測患者循環抗原如McAb(4F4)、抑制性ELISA等。

鑑別診斷

將檢獲的頭節或孕節夾在兩載玻片之間輕壓後,觀察頭節上的吸盤和頂突小鉤或孕節的子宮分支情況及數目即可確診,並與牛帶絛蟲相鑑別。

預防

1.治療病人 在普查的基礎上及時為患者驅蟲治療。

2.管理廁所豬圈 發動民眾管好廁所、建圈養豬,控制人畜互相感染。

3.注意個人衛生 必須大力宣傳本病的危害性,革除不良習慣,不吃生肉,飯前便後洗手,以防誤食蟲卵。烹調務必將肉煮熟。肉中的囊尾蚴在54℃經5分鐘即可被殺死,切生熟肉刀和砧板要分開。

4.加強肉類檢查 搞好城鄉肉品的衛生檢查,尤其要加強農貿市場上個體商販出售的肉類檢驗,在供應市場前,肉類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和處理。豬肉在-12~-13℃環境中,經12小時,其中囊尾蚴可全部被殺死。

在防治中要加強領導,農、牧、衛生、商業部門密切配合,狠抓綜合性措施的落實,切實做到防治見效。

治癒標準

服藥後應留取24小時糞便,仔細淘洗檢查有無頭節。如未得頭節,應加強隨訪,若3~4個月內未再發現節片和蟲卵則可視為治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