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是指兩種以上藥物混合使用或藥物製成製劑時,發生體外的相互作用,出現使藥物中和、水解、破壞失效等理化反應,這時可能發生渾濁、沉澱、產生氣體及變色等外觀異常的現象。有些藥品配伍使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弱,導致治療失敗;有些藥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強,引起嚴重不良反應;還有些藥品配伍使治療作用過度增強,超出了機體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應,乃至危害病人等。這些配伍均屬配伍禁忌。

基本信息

一般規律

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1)靜注的非解離性藥物,例如葡萄糖等,較少與其它藥物產生配伍禁忌,但應注意其溶液的PH值。
(2)無機離子的中的Ca2+和Mg2+常易形成難溶性沉澱。I-不能與生物鹼配伍。
(3)陰離子型的有機化合物,例如生物鹼類、擬腎上腺素類、鹽基抗組胺藥類、鹽基抗生素類,其游離基溶解度均較小,如與PH值高的溶液或具有大緩衝容量的弱鹼性溶液配伍時可能產生沉澱。
(4)陰離子型有機化合物與陰離子型有機化合物的溶液配伍時,也可能出現沉澱。
(5)兩種高分子化合物配伍可能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常見的如兩種電荷相反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相遇會產生沉澱。例如抗生素類、水解蛋白,胰島素、肝素等。
(6)使用某些(青黴素類、紅黴素類等)抗生素,要注意溶媒的pH值。溶媒的PH值應與抗生素的穩定pH值相近,差距越大,分解失效越快。

種類

物理性

物理性配伍禁忌是某些藥物配合在一起會發生物理變化,即改變了原先藥物的溶解度、外觀形狀等物理性狀,給藥物的套用造成了困難。物理性配伍禁忌常見的外觀有4種,即分離、沉澱、潮解、液化。
(1)分離:常見於水溶劑與油容劑2種液體物質配合時出現,是由於2種溶劑比重不同而出現配伍時分層的現象,因此在臨床配伍用藥時,應該注意藥物的溶解特點,避免水溶劑與油劑的配伍。
(2)沉澱:常見於溶劑的改變與溶質的增多,如樟腦酒精溶液和水混合,由於溶劑的改變,而使樟腦析出發生沉澱;又如許多物質在超飽和狀態下,溶質析出產生沉澱,這種現象既影響藥物的劑量又影響藥物的套用。
(3)潮解:含結晶水的藥物,在相互配跟由於條件的改變使其中的結晶水被析出,而使固體藥物變成半固體或成糊狀,如碳酸鈉與醋酸鉛共同研磨,即發生此種變化。
(4)液化:2種固體物質混合時,由於熔點的降低而使固體藥物變成液體狀態,如將水含氯醛(溶點57℃)與樟腦(熔點171—176℃)等份共研時,形成了熔點低的熱合物(熔點為-60℃),即產生此種現象。

化學性

化學性配伍禁忌即某些藥物配合在一起會發生化學反應,不但改變了藥物的性狀,更重要的是使藥物減效、失效或毒性增強,甚至引起燃燒或爆炸等,化學性配伍禁忌常見的外觀現象有變色、產氣、沉澱、水解、燃燒或爆炸等。
(1)變色:主要由於藥物間發生化學變化或受光、空氣影響而引起,變色可影響藥效,甚至完全失效,易引起變色的藥物有鹼類、亞硝酸鹽類和高鐵鹽類,如鹼類藥物可使蘆薈產生綠色或紅色螢光,可使大黃變成深紅色,碘及其製劑與鞣酸配合會發生脫色,與澱粉類藥物配合則呈藍色;高鐵鹽可使鞣酸變成藍色。
(2)產氣:指在配製過程中或配製後放出氣體,產生的氣體可沖開瓶塞使藥物噴出,藥效會發生改變,甚至發生容器爆炸等,如碳酸氫鈉與稀鹽酸配伍,就會發生中和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3)沉澱:由2種或2種以上藥物溶液配伍時,產生1種或多種不溶性溶質,如氯化鈣與碳酸氫鈉溶液配伍,則形成難溶性碳酸鈣而出現沉澱;弱酸強鹼與水楊酸鈉溶液、磺胺嘧啶鈉溶液等與鹽酸配伍,則生成難溶於水的水楊酸和磺胺嘧啶而產生沉澱;如生物鹼類的水溶液遇鹼性藥物、鞣酸類、重金屬、磺化物與溴化物,也產生沉澱等。
(4)水解:某些藥物在水溶液中容易發生水解而失效,如青黴毒在水中易水解為青黴二酸,其作用喪失。
(5)燃燒或爆炸:多由強氧化劑與強還原劑配伍所引起,如高錳酸鉀與甘油、糧與氧化劑、甘油和硝酸混合或一起研磨時,均易發生不同的燃燒或爆炸,常用的強氧化劑有高錳酸鉀、過氧化氫、漂白粉、氯化鉀、濃硫酸、濃硝酸等;常用的還原劑有各種有機物、活性炭、硫化物、碘化物、磷、甘油、蔗糖等。

藥理性

藥理性配伍禁忌即2種或2種以上藥物互相配伍後,由於藥理作用相反,使藥效降低、甚至抵消的現象,屬於本類配伍禁忌的藥物很多,如中樞神經興奮藥與中樞神經抑制藥、氧化劑與還原劑、瀉藥與止瀉藥、膽鹼藥與抗膽鹼藥等;因此,只有正確掌握藥物的藥理作用,才能在臨床用藥時避免配伍禁忌的發生;另外,必須了解本類藥配伍禁忌也是根據臨床用藥的情況出現的,有時會出現轉化,它們在發揮其防治作用時是配伍禁忌,而當某一藥物中毒時套用藥理作用相反的藥物進行解救,即不屬於配伍禁忌。

抗生素類

臨床常見注射用抗生素有青黴素、硫酸鏈黴素、硫酸卡那黴素、硫酸慶大黴素等,其中青黴素G鉀和青黴素G鈉不宜與四環素、土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磺胺嘧啶鈉、碳酸氫鈉、維生素C、維生素B1、去甲腎上腺、阿托品、氯丙嗪等混合使用,青黴素G鉀比青黴素G鈉的刺激性強,鉀鹽靜脈注射時濃度過高或過快,可致高血鉀症而使心跳驟停等;氨苄青黴素不可與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鹽酸氯丙嗪、碳酸氫鈉、維生素C、維生素B族、50g/L葡萄糖、葡萄糖生理鹽水配伍使用;頭孢菌素忌與氨基苷類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硫酸卡那黴素,硫酸慶大黴素聯合使用,不可與生理鹽水或複方氧化鈉注射液配伍;磺胺嘧啶鈉注射液遇pH值較低的酸性溶液易析出沉澱,除可與生理鹽水、複方氯化鈉注射液、200ml/L甘醇、硫酸鎂注射液配伍外,與多種藥物均為配伍禁忌。

鹽代謝平衡

這類藥物較多,其有,9g/L氯化鈉、50g/L葡萄糖,100g/L葡萄糖、複方氯化鈉、葡萄糖氧化鈉注射液的配伍禁忌見一上述抗生素類藥物的配伍禁忌。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可使新黴素變色、影響其抗菌活性,因此不宜與新黴素混合使用。60g/L右鏇糖酣除可與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配伍外,與多種藥物均為配伍禁忌。氯化鈣注射液靜脈滴注時必須緩慢,免血鈣驟升,導致心率失常;本品對組織有強烈的刺激性,注射時嚴防漏到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腫脹或壞死,若不慎漏出應立即用注射器吸漏出液,再在漏出局部注入250g/L硫酸鈉溶液10-25mL以便形成無刺激的硫酸鈣,嚴重時應進行局部切開處理;本品忌與強心苷、腎上腺素、硫酸鏈黴素、硫酸卡那黴素、磺胺嘧啶鈉、地塞米松磷酸鈉、硫酸鎂注射液合用;另外,氯化鈣葡萄糖注射液與葡萄糖酸鈣注射液不是同一種藥,不可混淆。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靜脈注射速度也應緩慢,忌與強心苷、腎上腺素、碳酸氫鈉、CoA、硫酸鎂注射液並用。碳酸氫鈉注射液為鹼性藥物,忌與酸性藥物配合使用;碳酸氫根離子與鈣離子、鎂離子等形成不溶性鹽而沉澱,故本品不與含鈣、鎂離子的注射液混合使用;對患有心臟衰弱、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缺鉀並伴有二氧化碳儲留的病畜應慎用;臨床不宜與碳酸氫鈉注射液配伍的藥物有氫化可的松、維生素K3、杜冷丁、硫酸阿托品、硫酸鎂、鹽酸氯丙嗪、青黴素G鉀、青黴素G鈉、複方氯化鈉、維生素C、腎上腺素、ATP、CoA、細胞色素C注射液等;一般情況下,50g/L碳酸氫鈉只與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配伍。氯化鉀注射液在動物尿量很少或尿閉未得到改善時嚴禁使用;晚期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腎功能不全病畜應慎用;用本品在靜脈滴注的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否則會抑制心肌收縮,甚至導致心跳驟停;本品在臨床上除不與腎上腺素、磺胺嘧啶鈉注射液配伍外,可與多種藥物混合使用。

維生素類

維生素B族不宜與氨苄青黴素、頭孢菌素、鄰氯青黴素、氯黴素等抗生素配伍;維生素B6在臨床上未見與任何藥物配伍禁忌的報導,維生素K,不宜與巴比妥類藥物、碳酸氫鈉、青黴素G鈉、鹽酸普魯卡因、鹽酸氯丙嗪注射液配伍使用,維生素C注射液在鹼性溶液中易被氧化失效,故不宜與鹼性較強的注射液混合使用,另外不宜與鈣劑、氨茶鹼、氨苄青黴素、頭孢菌素、四環素、卡那黴素等混合注射。

能量性

這類藥物臨床常見的包括ATP、CoA、細胞色素C、肌苷等注射液,其中不宜與ATP、肌苷注射液配伍的藥物有碳酸氫鈉、氨茶鹼注射液等;不宜與細胞色素C注射液配伍的藥物有碳酸氫鈉、氨茶鹼、青黴素G鈉、青黴素G鉀、硫酸卡那黴素等;不宜與CoA注射液配伍的藥物有青黴素G鈉、青黴素G鉀、硫酸卡那黴素、碳酸氫鈉、氨茶鹼、葡萄糖酸鈣、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磷酸鈉、止血敏、鹽酸土黴素、鹽酸四環素、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等。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

臨床常用的有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這類藥物如果長期大量使用會出現下列嚴重的不良反應。
(1)誘發或加重感染:要求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或體弱家畜疾病時應配合使用抗菌藥物。
(2)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症:長期過量用藥會引起礦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而出現負氮平衡、組織水腫、低血鉀、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糖尿、幼畜生長停滯等,停約後症狀會自行消失,因此在骨軟症、糖尿病、骨折治療期間不宜使用本類藥物。
(3)影響傷口癒合:使用本類藥物會影響傷口癒合,因此對家畜在術後慎用。
(4)腎上腺皮質機能不全:長期大量使用本類藥物,可使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皮質萎縮,突然停藥可發生精神沉鬱、體溫升高。軟弱無力、食欲不振、血糖和血壓下降,某些病畜在突然停藥後疾病即復發甚至加劇,因此使用本類藥物在1周以上時,一般不應突然停藥,而應逐漸減量至停藥,同時本類藥物在臨床上一般不與鹽酸土黴素、鹽酸四環素、鹽酸普魯卡因、CoA、氯化鈣、止血敏注射液配伍使用。

強心劑

臨床常用的有安鈉加、洋地黃毒甙、腎上腺素注射液等。洋地黃毒甙注射液性質不穩定,易被酸、鹼水解,故單獨使用為好。腎上腺素注射液作用強、快,劑量過大可導致心率失常,重者可發生心室顫動,用時要嚴格控制劑量;病畜使用過氟烷、水合氯醛和酒石酸銻鉀時,心臟有器質性病變的動物不可使用本品;同時本品禁止與洋地黃、鈣劑等配合使用,以免發生心跳停止。不宜與安鈉加注射液配伍的藥物有硫酸卡那黴素、鹽酸土黴素、鹽酸四環素、鹽酸氯丙嗪注射液等。

其它藥物

不宜與止血敏注射液配伍的藥物有鹽酸氯丙嗪、維生素K、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磷酸鈉、CoA;200mL/L甘露醇注射液不可與高滲生理鹽水配伍使用,因氯化鈉等能促進甘露醇的排出,用本品治療嚴重腦水腫時應每隔6-12h注射1次,用量不可過大以免腦組織嚴重脫水,靜脈注射時避免藥物漏出血管外;鹽酸氫丙嗪、鹽酸普魯卡因、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等藥物在臨床上一般主張單獨使用。

禁忌一覽表

中藥配伍禁忌

成分 中藥 中成藥 不宜配伍的西藥 機制
鞣質 地榆 石榴皮 五倍子 老鸛草 虎杖 大黃 訶子 仙鶴草 兒茶 茶葉 側柏葉 拳參 扁畜 牛黃解毒片 牛黃上清丸 牛黃消炎丸 腸風槐角丸 虎杖浸膏片 枳實導滯丸 分清五淋丸 利膽排石片 祛風舒筋丸 周氏回生丹 陳香露白露 礞石滾痰丸 四季青糖漿 清寧丸 麻仁丸 虎杖片 紫金錠 紫金粉 七厘散 感冒寧 舒痔丸 解署片 一捻金 導赤丸 萬應錠珠 黃散 利膽片 複方升日紅片 (1)維生素B1 抗生素(四環素族、紅黴素、灰黃黴素、制黴菌素、林可黴素、利福平等) 甙類(洋地黃、狄戈辛、可待因等) 生物鹼(麻黃素、阿托品、黃連素、奎寧、利血平)亞鐵鹽製劑 碳酸氫鈉製劑 (2)異煙肼 (3)酶製劑(多酶 胃酸酶胰酶) (4)維生素B6 (1)產生沉澱、影響吸收 (2)分解失效 (3)改變性質、降效或失效 (4)形成絡合物,降效或失效
石膏 龍骨 龍齒 珍珠 牡蠣 蛤殼 瓦楞子 寒水石 海螵蛸 牛黃上清丸 牛黃解毒丸 清胃黃連丸 羚翹解毒丸 二母寧嗽丸 明目上清丸 止嗽化痰丸 牛黃至寶丸 珍珠牛黃散 珍珠鎮驚丸 千金止帶丸 烏雞白鳳丸 鎖陽固精丹 內消瘰癧丸 橘紅丸 追風丹 女珍珠丸 珠黃散 珠層片 新脈寧麻 杏石甘糖漿 鷺鷥咳丸 珍合靈片 珍珠八寶丹 (1)四環素族 異煙肼 (2)洋地黃 (3)磷酸鹽(磷酸氯化喹啉、磷酸可待因等)硫酸鹽(硫酸亞鐵、硫酸甲苯磺丁脲等) (1)形成絡合物,降低溶解度,影響吸收 (2)增強作用和毒性 (3)產生沉澱,使療效降低
鐵鎂鋁鉍鉍 自然銅 磁石 赤石脂 代赭石 礞石 石決明 虎骨 龍骨 牡蠣 石膏 瓦楞子 鐘乳石 白礬 陽起石 滑石 牛黃解毒丸 舒筋活血片 礞石滾痰丸 陳香露白露 當歸浸膏片 胃舒寧片 複方五咮子片 酒花素片 複方羅布麻片 跌打丸 磁朱丸 腦立清 (1)四環素族(相隔3h以上則影響不大) (2)強的松龍片 (3)異煙肼 利福平 (4)維生素C (1)(3)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2)生成難溶物顯著降低生物利用度 (4)氧化後失去作用
鹼性 硼砂 海螵蛸 瓦楞子 皂角 冰硼散 嬰兒素 喉關丸 健胃片 通竅散 紅靈散 胃痛粉 健用散 行軍散 陳香露白露 (1)四環素 先鋒黴素Ⅰ、Ⅱ 烏洛托品 新生黴素 氨苄青黴素 呋喃呾啶 (2)阿司匹林 消炎痛 保泰松 對氨基水楊酸鈉 維生素B1 (3)心得安 氯丙嗪 利眠寧 硫酸亞鐵 異煙肼 地戈辛 苯巴比妥 苯妥英鈉 (4)奎寧 氯奎 強力黴素 新斯的明 (5)奎尼丁 (1)降低藥效 (2)分解失效 (3)吸收降低 (4)從尿排出,促使血藥濃度降低 (5)排出減少,血藥濃度增加引起中毒
酸性 五味子 女貞子 山楂 山茱萸 烏梅 白芍 纈草 青皮 垂柳 四季青 金銀花 馬齒莧 枳實 木瓜 五味子沖劑 女貞子糖漿 冰霜梅蘇丸 安神補心丸 地黃丸類方 山楂丸 烏梅丸 五味子丸 磨積散 二至丸 保和丸 玉泉丸 腦立寶 (1)磺胺類藥 (2)氨基糖甙類(鏈黴素、紅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3)氫氧化鋁、氨茶鹼等鹼性藥 (4)呋喃妥因 利福平 阿司匹林 消炎痛等 (1)易析出結晶而致結晶尿血尿 (2)減弱藥效 (3)起中和反應,降低或失去藥效 (4)加重對腎臟的毒性
槲皮素 柴胡 桑葉 槐角 槐花 鏇覆花 山楂 側柏葉 龍膽瀉肝丸 補中益氣丸 地榆槐花丸 清瘟解毒丸 逍遙丸 首烏片 槐角丸 髒連丸 桑麻丸 銀柴沖劑 桑菊感冒片 感冒清熱沖劑 利膽片 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如氫氧化鋁製劑、鈣製劑、亞鐵製劑等 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利膽藥含膽汁製劑 茵陳 蛇膽川貝散(液) 藿膽丸 牛膽汁浸膏 利膽片 消炎利膽片 腦立清 萬應錠 喉症六神丸 哮喘姜膽片 膽石通膠嚢 (1)奎尼丁 (2)氯黴素 (1)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2)降效
瑞香素 祖師麻 維生素K 拮抗
乙醇 酒大黃 酒當歸 風濕酒 國公酒 馮了性藥酒 丁麼藤藥酒 (1)水合氯醛 (2)巴比妥類 苯英妥鈉 安乃近 降糖藥 (3)氯丙嗪 奮乃靜 (4)血管擴張藥(胍乙啶苄甲胍 噻嗪類) (5)水楊酸製劑 (6)酶製劑 (7)胰島素 降糖靈 優降糖 (8)新抗凝雙香豆素 (1)(3)生成毒性物質 (2)降低藥效 (4)增加毒性 (5)加重血壓下降 (6)變性失效 (7)使血糖更低 (8)降低藥效
麻黃素 麻黃 氣管炎糖漿 止嗽定喘丸 通宣理肺丸 止嗽化痰丸 半夏露 解肌寧嗽丸 人參再造丸 寧嗽糖漿 氣喘沖劑 氣喘膏 大活絡丸 鷺鷥咳丸 哮喘沖劑 複方川貝精片 麻杏石甘糖漿 定(平)喘丸 (1)痢特靈 降壓藥(苯乙肼)、復降片、降壓靈等 (2)氨茶鹼 (3)催眠鎮靜劑(苯巴比妥、氯丙嗪等) (4)腎上腺素 (5)地戈辛 洋地黃 (6)異煙肼 (1)(3)拮抗 (2) 增加毒性2~3倍 (4)作用累加,血壓升高 (5)增加對心臟毒性 (6) 興奮等副作用增強
蜂蜜 金櫻子 桂圓肉 桑椹子 大棗 麥冬 秦艽 甘草 鹿茸 六一散 玄麥甘桔沖劑 參茸片 麻杏石甘糖漿 鹿茸片 腦靈素 (1)奎寧 麻黃素 阿托品 (2)強心甙 (3)降血糖藥(降藥靈、D-860等) (4)水楊酸製劑 (5)排鉀利尿藥(氫氯噻嗪等) (1)沉澱、影響吸收 (2)中毒 (3)拮抗 (4)易促成消化性潰瘍 (5) 易致低血鉀
牛黃 小兒至寶錠 牛黃上清丸 牛黃抱龍丸 琥珀抱龍丸 牛黃解毒丸 牛黃鎮驚丸 牛黃清心丸 安宮牛黃丸 水合氯醛 烏拉坦 嗎啡 苯巴比妥 對中樞產生抑制
丹參 複方丹參 丹參注射液 複方丹參注射液 (1)胃舒平 (2)細胞色素C注射液 (3)環磷醯胺5-氟尿嘧啶喜樹鹼鈉 爭光黴素 (1)(2)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3)促進腫瘤轉移
天麻片 密環片 止痙散 五虎追風散 咖啡因 可可鹼 茶鹼 利他林 茶丙胺 拮抗
生物鹼 川烏 檳榔 黃連素 黃柏 馬錢子 延胡索 貝母 黃連上清丸 黃連羊肝丸 清胃黃連丸 葛根芩連片 加味香連丸 小活絡丹 牛黃千金散 牛黃清心丸 木瓜丸 三妙丸 左金丸 香連丸 小金丸 二妙丸 髒連丸 九分散 木香檳榔丸 千柏鼻炎片 胃痛散 貝母枇杷糖漿 (1)碘離子製劑 (2)碳酸氫鈉等鹼性較強的西藥 (3)重金屬藥如硫酸亞鐵、硫酸鎂、氫氧化鋁等 (4)酶製劑 (5)阿托品 氨茶鹼 地戈辛 (6)咖啡因 苯丙胺 (1)(3)(4)產生沉澱? (2)影響溶解度,妨礙吸收 (5)增加毒性 (6)拮抗
甙類 (1)人參 苦參 大黃 龍膽草 (2)桃仁 苦杏仁 白果 枇杷仁 (3)北五加皮 側柏 金盞花 福壽草 附子 烏頭 萬年青 葶藶子 羅布麻 羊角拗 扛柳 鈴蘭 蟾酥 見血封喉等 (4)鹿茸製劑 人參養榮丸 人參歸脾丸 腦靈素 八珍丸 參脈飲 參茸丸 礞石滾痰丸 龍膽瀉肝丸 清寧丸 啟脾丸 大黃庶蟲丸 通宣理肺丸 桑菊感冒片 清氣化痰丸 解肌寧嗽丸 止咳化痰丸 鷺鷥咳丸 麻仁丸 麻杏止咳糖漿 橘紅丸 參茸丸 羅布麻片 速效救心丸 救心丹 蟾麝救心丹 麝香保心丸 (1)維生素C 煙酸谷氨酸 胃酶合劑 (2)可待因 嗎啡 杜冷丁 苯巴比妥 (3)強心甙 (4)降糖藥 (1)分解,藥效降低 (2)加重麻醉,抑制呼吸 (3)藥效累加,增加毒性 (4)血糖升高
硃砂 輕粉 硃砂安神丸 補心丸 柏子養心丸 磁朱丸 梅花點舌丸 冠心蘇合丸 小兒驚風散 牛黃鎮驚丸 安宮牛黃丸 牛黃清心丸 七珍丸 七厘散 紅靈散 保赤丹 益元散 解暑片 紫雪丹 蘇合香丸 蛇膽川貝液(散) 人丹 活絡丹(丸) 營心丹 護心丹 六神丸 硫酸亞鐵 溴化鉀 三溴合劑 碘化鉀 碳酸氫鈉 巴比妥 產生沉澱,增加對肝腎的毒性
雄黃 雌黃 信石 牛黃解毒丸 牛黃千金散 牛黃抱龍丸 牛黃鎮驚丸 牛黃至寶丸 牛黃清炎丸 小兒至寶錠 安宮牛黃丸 小兒驚風散 梅花點舌丹 六神丸 紅靈散 七珍丸 (1)亞鐵鹽 硫酸鹽 硝酸鹽 亞硝酸鹽 (2)酶製劑 (1)產生沉澱,增加毒性 (2)產生沉澱,降低藥效
扁蓄 澤瀉 白茅根 夏枯草 金錢草 牛膝絲瓜絡 金錢草沖劑 分清五淋丸 五淋通片 龍膽瀉肝丸 六味地黃丸類方 內消瘰癧丸 石淋通片 首烏片 利膽片 五苓散 安體舒通 氨苯蝶啶 西藥系保鉀排鈉藥,合用易致高血鉀
昆布 異煙肼 發生氧化,失效
抗組織胺 感冒 抗感片 克感寧片 速效傷風膠嚢 利血平 優降寧 胍乙啶等 拮抗
促放組織胺 銀杏 青風藤 錫生藤 異丙嗪 競爭受體,降低藥效
澱粉酶 神曲 麥芽 豆豉 六和定中丸 香蘇正胃丸 大山楂丸 枳實導滯丸 越鞠丸 保和丸 啟脾丸 健脾丸 四環素 水楊酸鈉 阿司匹林 鞣酸蛋白 煙酸 降低活性(至少間隔2h)
炭製劑 血餘炭 地榆炭 蒲黃炭 大黃炭 槐米炭 棕炭 十灰散等 酶製劑 生物鹼 降低藥效

西藥配伍禁忌

分類 藥物 配伍藥物 配伍使用結果
青黴素類 青黴素鈉、鉀鹽;氨苄西林類;阿莫西林類 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慶大黴素除外)、多黏菌類 效果增強
四環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氯黴素類、慶大黴素、利巴韋林、培氟沙星 相互拮抗或療效相抵或產生副作用,應分別使用、間隔給藥
維生素C、維生素B、羅紅黴素、Vc多聚磷酸酯、磺胺類、氨茶鹼、高錳酸鉀、鹽酸氯丙嗪、B族維生素、過氧化氫 沉澱、分解、失敗
頭孢菌素類 “頭孢”系列 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 療效、毒性增強
青黴素類、潔黴素類、四環素類、磺胺類 相互拮抗或療效相抵或產生副作用,應分別使用、間隔給藥
維生素C、維生素B、磺胺類、羅紅黴素、氨茶鹼、氯黴素、氟苯尼考、甲碸黴素、鹽酸強力黴素 沉澱、分解、失敗
強利尿藥、含鈣製劑 與頭孢噻吩、頭孢噻呋等頭孢類藥物配伍會增加毒副作用
氨基糖苷類 卡那黴素、阿米卡星、核糖黴素、妥布黴素、慶大黴素、大觀黴素、新黴素、巴龍黴素、鏈黴素等 抗生素類 本品應儘量避免與抗生素類藥物聯合套用,大多數本類藥物與大多數抗生素聯用會增加毒性或降低療效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潔黴素類、TMP 療效增強
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氨茶鹼、、等)、硼砂 療效增強,但毒性也同時增強
Vc、Vb 療效減弱
氨基糖苷同類藥物、頭孢菌素類、萬古黴素 毒性增強
大觀黴素 氯黴素、四環素 拮抗作用,療效抵消
卡那黴素、慶大黴素 其他抗菌藥物 不可同時使用
大環內酯類 紅黴素、羅紅黴素、硫氰酸紅黴素、替米考星、吉他黴素(北里黴素)、泰樂菌素、替米考星、乙醯螺鏇黴素、阿齊黴素 潔黴素類、麥迪素霉、螺鏇黴素、阿司匹林(聚醚類抗生素:海南黴素鈉、莫能菌素鈉、鹽黴素鈉、拉沙洛西鈉、馬杜拉黴素銨、甲基鹽黴素鈉等合用會增加毒性) 降低療效
青黴素類、無機鹽類、四環素類 沉澱、降低療效
鹼性物質 增強穩定性、增強療效
酸性物質 不穩定、易分解失效
四環素類 土黴素、四環素(鹽酸四環素)、金黴素(鹽酸金黴素)、強力黴素(鹽酸多西環素、脫氧土黴素)、米諾環素(二甲胺四環素) 甲氧苄啶、三黃粉 穩效
含鈣、鎂、鋁、鐵的中藥如石類、殼貝類、骨類、礬類、脂類等,含鹼類,含鞣質的中成藥、含消化酶的中藥如神曲、麥芽、豆鼓等,含鹼性成分較多的中藥如硼砂等 不宜同用,如確需聯用應至少間隔2小時
其他藥物 四環素類藥物不宜與絕大多數其他藥物混合使用
氯黴素類 氯黴素、甲碸黴素、氟苯尼考 喹諾酮類、磺胺類、呋喃類 毒性增強
青黴素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多黏菌素類、氨基糖苷類、氯丙嗪、潔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維生素B類、鐵類製劑、免疫製劑、環林醯胺、利福平 拮抗作用,療效抵消
鹼性藥物(如碳酸氫鈉、氨茶鹼等) 分解、失效
喹諾酮類 砒哌酸、“沙星”系列 青黴素類、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 療效增強
潔黴素類、氨茶鹼、金屬離子(如鈣、鎂、鋁、鐵等) 沉澱、失效
四環素類、氯黴素類、呋喃類、羅紅黴素、利福平 療效降低
頭孢菌素類 毒性增強
磺胺類 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惡唑、磺胺對甲氧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噻唑 青黴素類 沉澱、分解、失效
頭孢菌素類 療效降低
氯黴素類、羅紅黴素 毒性增強
TMP、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 療效增強
磺胺嘧啶 阿米卡星、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利卡多因、林可黴素、普魯卡因、四環素類、青黴素類、紅黴素 配伍後療效降低或抵消或產生沉澱
抗菌增效劑 二甲氧苄啶、甲氧苄啶(三甲氧苄啶、TMP) 參照磺胺藥物的配伍說明 參照磺胺藥物的配伍說明
磺胺類、四環素類、紅黴素、慶大黴素、黏菌素 療效增強
青黴素類 沉澱、分解、失效
其他抗菌藥物 與許多抗菌藥物用可起增效或協同作用,其作用明顯程度不一,使用時可摸索規律。但並不是與任何藥物合用都有增效、協同作用,不可盲目合用
潔黴素類 鹽酸林可黴素(鹽酸潔黴素)、鹽酸克林黴素(鹽酸氯潔黴素) 氨基糖苷類 協同作用
大環內酯類、氯黴素 療效降低
喹諾酮類 沉澱、失效
多黏菌素類 多黏菌素 磺胺類、甲氧苄啶、利福平 療效增強
桿菌肽 青黴素類、鏈黴素、新黴素、金黴素、多黏菌素 協同作用、療效增強
喹乙醇、吉他黴素、恩拉黴素 拮抗作用,療效抵消,禁止並用
恩拉黴素 四環素、吉他黴素、桿菌肽
抗病毒類 利巴韋林、金剛烷胺、阿糖腺苷、阿昔洛韋、嗎啉胍、干擾素 抗菌類 無明顯禁忌,無協同、增效作用。合用時主要用於防治病毒感染後再引起繼發性細菌類感染,但有可能增加毒性,應防止濫用
其他藥物 無明顯禁忌記載
抗寄生蟲藥 苯並咪唑類(達唑類) 長期使用 易產生耐藥性
聯合使用 易產生交叉耐藥性並可能增加毒性,一般情況下應避免同時使用
其它抗寄生蟲藥 長期使用 此類藥物一般毒性較強,應避免長期使用
同類藥物 毒性增強,應間隔用藥,確需同用應減低用量
其他藥物 容易增加毒性或產生拮抗,應儘量避免合用
助消化與健胃藥 乳酶生 酊劑、抗菌劑、鞣酸蛋白、鉍製劑 療效減弱
胃蛋白酶 中藥 許多中藥能降低胃蛋白酶的療效,應避免合用,確需與中藥合用時應注意觀察效果
強酸、鹼性、重金屬鹽、鞣酸溶液及高溫 沉澱或滅活、失效
乾酵母 磺胺類 拮抗、降低療效
稀鹽酸、稀醋酸 鹼類、鹽類、有機酸及洋地黃 沉澱、失效
人工鹽 酸類 中和、療效減弱
胰酶 強酸、鹼性、重金屬鹽溶液及高溫 沉澱或滅活、失效
碳酸氫鈉(小蘇打) 鎂鹽、鈣鹽、鞣酸類、生物鹼類等 療效降低或分解或沉澱或失效
酸性溶液 中和失效
平喘藥 茶鹼類(氨茶鹼) 其它茶鹼類、潔黴素類、四環素類、喹諾酮類、鹽酸氯丙嗪、大環內酯類、氯黴素類、呋喃妥因、利福平 毒副作用增強或失效
藥物酸鹼度 酸性藥物可增加氨茶鹼排泄、鹼性藥物可減少氨茶鹼排泄
維生素類 所有維生素 長期使用、大劑量使用 易中毒甚至致死
B族維生素 鹼性溶液 沉澱、破壞、失效
氧化劑、還原劑、高溫 分解、失效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四環素類、多黏菌素、氨基糖苷類、潔黴素類、氯黴素類 滅活、失效
C族維生素 鹼性溶液、氧化劑 氧化、破壞、失效
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四環素類、多黏菌素、氨基糖苷類、潔黴素類、氯黴素類 滅活、失效
消毒防腐類 漂白粉 酸類 分解、失效
酒精(乙醇) 氯化劑、無機鹽等 氧化、失效
硼酸 鹼性物質、鞣酸 療效降低
碘類製劑 氨水、銨鹽類 生成爆炸性的碘化氮
重金屬鹽 沉澱、失效
生物鹼類 析出生物鹼沉澱
澱粉類 溶液變藍
龍膽紫 療效減弱
揮髮油 分解、失效
高錳酸鉀 氨及其製劑 沉澱
甘油、酒精(乙醇) 失效
過氧化氫(雙氧水) 碘類製劑、高錳酸鉀、鹼類、藥用炭 分解、失效
過氧乙酸 鹼類如氫氧化鈉、氨溶液等 中和失效
鹼類(生石灰、氫氧化鈉等) 酸性溶液 中和失效
氨溶液 酸性溶液 中和失效
碘類溶液 生成爆炸性的碘化氮
備註:1、本配伍療效表為各藥品的主要配伍情況,每類產品均側重該類藥品的配伍影響,恐有疏漏,在配伍用藥時,應詳查所涉及的每一個藥品項下的配伍說明。2、藥品配伍時,有的反映比較明確,因為記錄在案;有的不太明確,要看配伍條件,因配伍劑量和條件不同可能產生不同結果。因此,任何藥物相互配伍均有可能因條件不同而產生不同結果,甚至發生與“書本知識”截然不同的結果,使用者在配伍用藥時應自行摸索規律,切不可盲目相信“書本知識”(“書本知識”僅僅是一般規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