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牛科藏羚屬動物]

藏羚羊[牛科藏羚屬動物]

藏羚羊(學名:Pantholops hodgsonii):體長135厘米,肩高80厘米,體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鼻部寬闊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長角。 棲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早晚覓食,善奔跑。可結成上萬隻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由於常年處於低於零度的環境,通體被厚密絨毛,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於中國以羌塘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見於印度拉達克地區。 1999年中國西寧藏羚羊保護及貿易控制國際研討會在西寧召開,來自中國、法國、印度、義大利、尼泊爾、英國等7個國家的代表們經過深入討論和充分醞釀正式發布了關於藏羚羊保護及貿易控制的《西寧宣言》。這份宣言的正式發布,標誌著國際間合作打擊盜獵藏羚羊、制止藏羚羊絨製品非法國際貿易活動的局面初步形成,這對保護藏 羚羊資源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之中的福娃迎迎便是以藏羚羊為藍本,以讚揚其能在嚴酷環境生存的頑強生命力,表示挑戰極限的精神,更以“羊”字諧音意喻“喜氣洋洋”。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將藏羚羊的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近危(NT)。

基本信息

物種簡史

藏羚羊的起源提供了青藏高原地方性物種的一個有趣例子,其祖先可以向上追溯到晚中新世。在青藏高原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庫羊(Qurliqnoria)是一種絕滅的牛科動物,具有直而向上的角心,一直被認為是藏羚羊的祖先。在札達盆地的早上新世地層中也發現了一件庫羊的破碎角心。重要的是,柴達木盆地晚中新世的哺乳動物已開始顯示出一定的地方化水平。一些特別的牛科動物,如柴達木獸(Tsaidamotherium)、敖羚(Olonbulukia)、庫羊、托蘇羊(Tossunnoria),還有一種叉角鹿,幾乎只分布在柴達木地區。一個藏羚羊的更新世絕滅種Pantholops hundesiensis被發現於靠近中印邊境尼提山口的高海拔地區。假定庫羊與藏羚羊如其角心形態所指示的那樣密切相關,則藏羚羊的青藏高原起源相當可信。

形態特徵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體形也與黃羊相似,但比黃羊大,也顯得健壯。體長為117-146厘米,尾長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體重45-60千克。通體的被毛都非常豐厚細密,呈淡黃褐色,略染一些粉紅色,腹部、四肢內側為白色,雄獸的面部和四肢的前緣為黑色或黑褐色。

頭部寬而長,雄獸的吻部粗壯多毛,上唇寬厚,沒有眶下腺。鼻部腫脹而略微隆起,鼻腔寬闊,向兩側呈半球狀鼓脹,鼻端被毛,鼻孔較大,略向下彎。每個鼻孔內還有1個小囊,其作用是為了幫助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進行呼吸,以利於快速奔跑。

四肢強健而勻稱,蹄子側扁而尖。尾巴較短,端部尖細。鼠鼷部有兩個對稱的皮囊狀鼠鼷腺,非常發達,能分泌有香味的黃褐色分泌物。

雌獸沒有角。雄獸有角,角形特殊,有20多個明顯的橫棱,細長似鞭,烏黑髮亮,從頭頂幾乎垂直向上,僅光滑的角尖稍微有一點向內傾斜,長度一般為60厘米左右,最長的記錄是72.4厘米,非常漂亮。因為兩隻角長得十分勻稱,由側面遠遠望去,卻好像只有一隻角,所以被稱為“獨角獸”或“一角獸”。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高原草原等環境中,尤其喜歡水源附近的平坦草灘。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達到1600公里,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徵。因為母羚羊的產羔地主要在烏蘭烏拉湖、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陽湖等地。

高山荒漠草原。這些區域植被稀少,並均為高原草本植物。此外,這些區域氣溫較低,很多本地年被雪掩蓋期超越6個月。在青藏高原一同惡劣的天然環境中,為尋找滿意的食物和抵擋酷寒,經過長時刻習氣,藏羚羊構成了集群遷徙的習性,而且其身體上生長有一層保暖性極好的絨毛。

生活習性

藏羚羊的活動很複雜,某些藏羚羊會長期居住一地,還有一些有遷徙習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動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們的雌性後代每年從冬季交配地到夏季產羔地遷徙行程300公里。年輕雄性藏羚羊會離開群落,同其它年輕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終形成一個混合的群落。

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未滿一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到五、六月,母羊與它的雌仔遷徙前往產羔地產仔,然後母羚又率幼仔原路返回,完成一次遷徙過程。早晚覓食,善於奔跑。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6-7月產仔之後返回越冬地與雄羊合群。有少數種群不遷徙。

性情膽怯,常隱藏在岩穴中,或者在較為平坦的地方挖掘一個小淺坑,將整個身子匿伏其內,只露出頭部,既可以躲避風沙,又可以發現敵害。藏羚羊善於奔跑,最高時速可達80千米,壽命最長8年左右。

藏羚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覓食。但在食物條件比較貧乏的冬春季節,其覓食時間就延長,所以白天經常可以看到它們在四處活動;而在食物充裕的夏秋季節,則中午都在湖邊、河岸或較低凹處休息。早晨和黃昏出來活動,到溪邊覓食禾本科和莎草科的雜草等,苔蘚、開黃色小花的針茅草和拓荒先鋒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是它們的美味。平時多結成3-5隻,或者10隻左右的小群活動,逃逸時雄獸在前,依次跟隨,很有次序。但有時會突然出現發瘋似地狂奔亂跳,這是因為有蠅蛆鑽入了它的屁股內。它的寬大的鼻腔有利於呼吸,所以能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奔跑,時速可達80公里,常使狼等食肉獸類望而興嘆。

另外,當狼突然逼近的時候,藏羚群體往往並不四散奔逃,而是聚在一起,低著頭,以長角為武器與狼對峙,也常常使狼無從下手,只得作罷。冬末春初為交配季節,雄獸處於興奮狀態,食慾減退,身體消瘦。每隻雄獸大約控制10-20隻雌獸,嚴格看守,不讓一隻雌獸溜走或者被其他雄獸奪走。

如果發現有其他雄獸靠近,便會便挺身而出,低首發出叫聲,並以角猛擊。有趣的是,失敗者往往掉頭逃跑一段後,又慢慢地尾隨過來,直到多次失敗以後,才不得不放棄。還有的時候,雄獸會以肛門指向雌獸們,並且用蹄擊地,曲尾低首,發出輕蔑的叫聲,表示不再願意統領它們。雌獸們就可以自動解散,尋覓其他雄獸去了。

分布範圍

原產地:中國(青海、西藏、新疆); 印度(查謨 - 克什米爾)。

區域滅絕:尼泊爾。

分布在中國在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崑崙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

藏羚羊分布圖 藏羚羊分布圖

繁殖方式

雌藏羚羊生育後代時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卓乃湖和太陽湖等地水草豐美,天敵少。豐富的食物、相對安全的環境有利於藏羚羊的生產和生長。卓乃湖和太陽湖的水質含有一些特殊的物質,有利於藏羚羊母子的存活。藏羚羊集中產羔後,離開產羔地,有可能回到種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種群。這樣會利於基因之間的交流,增加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從而有助於藏羚羊種群的延續。

藏羚羊群的構成和數量根據性別和時期不同會有所變化。雌性藏羚羊在1.5-2.5歲之間,達到性成熟,經過7-8個月的懷孕期,一般在2-3歲之間產下第一胎。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間。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護10-20隻雌性藏羚羊。

種群現狀

數量下降

盜獵的嚴重後果之一,是藏羚羊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調查資料表明:1986年冬季在青海西南部調查到藏羚羊分布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0.3頭,1991年羌塘自然保護區東部藏羚羊分布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頭,並且還能看到集群數量超過2000頭的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崑崙山進行的一次調查,估算該區域藏羚羊數量約43700頭。而據一位多年在青藏高原從事野生動物研究的資深專家估計,在1995年中國藏羚羊總數已急劇下降至約50000-75000頭左右,2012年由於西藏地區人民的極力保護目前數量已上升到17萬隻。近幾年來,也無人再見到集群數量超過2000頭的藏羚羊群。在許多昔日藏羚羊集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這個古老的物種已經走向面臨滅絕危險的邊緣。

歷史紀錄中,藏羚羊的數量曾達到百萬隻之多,但因國際市場對藏羚羊絨沙圖什披肩的需求,使得它們在20世紀最後20年遭遇大量偷獵,數量急劇下降,1995年全西藏也只剩5萬多隻。

多年來,西藏加大了對藏羚羊的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犯罪活動,加強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使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隻增加到目前的10萬隻以上。

數年來,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武裝盜獵活動的減少,在藏羚羊主要生活的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生小藏羚羊的成活率有所提高,種群恢復增長較快,到2014年數量已近30萬隻。

環境惡化

棲息地面積仍在逐漸縮小。例如,西藏羌塘高原北部的雙湖地區,原為無人區,分布有藏羚、藏野驢等珍稀動物,但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則逐漸移民到雙湖居住並放牧,使周圍數百平方公里的適棲生境遭受人為干擾並淪為牧場。

又如在青海西部烏蘭烏拉湖及太陽湖-庫賽湖一帶,原來也是無人區,但在多年前,烏蘭烏拉湖四周已有放牧活動;而後一較寬闊地域,則每年有成千上萬的淘金者蜂擁而至,他們的挖金活動不僅破壞了原始植被,而且大大地加劇了人為的干擾,致使20000k㎡左右的地方很難見到藏羚的足跡;

偷捕盜獵

偷捕濫殺及走私現象迄今不但未能杜絕,藏羚的底絨非常細軟,質地極佳,藏羚皮張的底絨售給不法商人的價格為1000元人民幣/kg,或一張毛皮售價700元人民幣。幾經輾轉,到一些國家竟高達數萬美元。

通常這些走私的藏羚毛皮或毛原料,通過各種手段運至尼泊爾、印度而最終到達義大利或法國等國家。高額的利潤導致藏羚被大量獵殺,如1990年間,在青海省海西地區竟被殺死800隻,占該區當年所盜獵的珍稀動物總只數的60%左右;青海境內的淘金者也時常捕獵藏羚,1989-1990年間約盜捕了1000多隻。此外,在西藏及新疆南緣的濫殺現象仍時有發生,除作肉食外,還把雄羊犄角製作裝飾品等等。

其他威脅包括人類和飼養的家畜對藏羚羊的侵犯,人類活動對藏羚羊遷徙和活動的干擾,以及對藏羚羊棲息地的侵占。雖然藏羚羊分布區是人煙稀少、氣候惡劣的高寒地區,但盜獵者手持武器、不斷湧入藏羚羊棲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遷徙路線上屠殺藏羚羊。根據中國有關部門近年來查獲的藏羚羊皮、絨數量和各有關單位在藏羚羊分布區發現的藏羚羊屍骸情況分析,在1980-2005年的二十多年間,被盜獵的藏羚羊數量平均在20000頭左右。此外,由於盜獵活動的嚴重干擾,藏羚羊原有的活動規律被擾亂,對種群繁衍造成嚴重影響。

建立保護區

為了保護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中國於1983年成立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上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保護藏羚羊,西藏自治區把藏羚羊主要棲息地藏北羌塘的大部分區域劃入自然保護區,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陸生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2000年,羌塘自然保護區又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為藏羚羊保護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2003年“5·9”特大武裝盜獵藏羚羊案發生以來的一年多,可可西里藏羚羊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取得了實質性成果,保護區沒有聽到一聲槍響。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藏羚羊羊羔存活率保持在50%左右,藏羚羊的數量正在慢慢增長。

在可可西里,管理局不僅是純粹的反盜獵者更是環保宣傳者。他們救助受傷的小藏羚羊,收留迷途的烏鴉,用自己僅有的口糧餵養飢餓的動物,他們制止非法的挖土采沙,他們向青藏公路過往的行人車輛宣傳環保。每到藏羚羊的遷徙期,在青藏公路邊就總能看到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的身影,他們攔下高速行進的汽車,為藏羚羊讓道。越來越多的志願者也加入到守衛者隊伍中來。

打擊盜獵

藏羚羊作為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難於估量的科學價值。藏羚羊種群也是構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態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藏羚羊保護。1981年中國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鑒於藏羚羊為附錄I物種,中國政府嚴格禁止了一切貿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產品的活動。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後,中國國務院隨即批准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藏羚羊確定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嚴禁非法獵捕。此外,中國政府還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區先後劃建了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等多處自然保護區,成立了專門保護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定期進行巡山和對藏羚羊種群活動實施監測。

為了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的犯罪活動,西藏羌塘及有藏羚羊分布的有關地、縣、鄉分別組建了保護區管理局、分局、管理站,新建和充實了阿里、那曲、日喀則三地區、17個縣、25個鄉的林業機構及人員,建立了瑪依等7個管理站,配備了藏羚羊保護專用車輛近30台,並裝備了相應的通訊設備等。從1999年到2003年,西藏用於保護藏羚羊的設施建設、配備的各種裝備以及人員經費等累計投資達6000多萬元;保護藏羚羊的工作人員目前已達到近400人。5年來,共破獲藏羚羊盜獵案件346起,判刑18人。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0年以來,中國森林公安機關共破獲盜獵藏羚羊的案件100餘起,收繳被獵殺的藏羚羊皮17000餘張、藏羚羊絨1100餘公斤、各種槍枝300餘支、子彈15萬發、各種車輛153輛,抓獲盜獵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擊斃盜獵分子3人。

立法公約

1999年11月,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處和中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的共同倡議下,99中國西寧藏羚羊保護及貿易控制國際研討會在西寧召開,來自中國、法國、印度、義大利、尼泊爾、英國、美國7個國家及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們經過深入討論和充分醞釀正式發布了《關於藏羚羊保護及貿易控制的西寧宣言》。宣言詳盡地闡述了藏羚羊分布國、過境國和貿易消費國在保護和控制藏羚羊絨貿易中所承擔的責任,呼籲《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國和非締約國為制止這一非法活動提供嚴厲的法律保障。這份宣言的正式發布,標誌著國際間合作打擊盜獵藏羚羊、制止藏羚羊絨製品非法國際貿易活動的局面初步形成,對保護藏羚羊資源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一級重點保護,在沒有許可情況下禁止狩獵和貿易。

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爾地區外特殊情況外,根據印度野生動物(保護)法,藏羚羊貿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文化內涵

故事傳說

這是聽來的一個西藏故事,故事發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車穿過藏北無人區時總會不由自主地要想起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那隻將母愛濃縮於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時候,槍殺、亂逮野生動物是不受法律懲罰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槍聲仍然帶著罪惡的餘音低回在自然保護區巡視衛士們的腳印難以到達的角落。當年舉目可見的藏羚羊、野馬、野驢、雪雞、黃羊等,眼下已經成為鳳毛麟角了。當時,經常跑藏北的人總能看見一個肩披長發,留著濃密大鬍子,腳蹬長統藏靴的老獵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動。那支磨得油光閃亮的杈子槍斜掛在他身上,身後的兩頭藏氂牛馱著沉甸甸的各種獵物。他無名無姓,雲遊四方,朝別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餓時大火煮黃羊肉,渴時喝碗冰雪水。獵獲的那些皮張自然會賣來一些錢,他除了自己消費一部分外,更多地用來救濟路遇的朝聖者。那些磕長頭去拉薩朝覲的藏家人心甘情願地走一條布滿艱難和險情的漫漫長路。每次老獵人在救濟他們時總是含淚祝願:上蒼保佑,平安無事。

殺生和慈善在老獵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槍是在發生了這樣一件事以後--應該說那天是他很有福氣的日子。大清早,他從帳篷里出來,伸伸懶腰,正準備要喝一碗酥油茶時,突然瞧見在距他兩步之遙的對面的草坡上,站立著一隻肥肥壯壯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門來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渾身立即湧上來一股清爽的勁頭,絲毫沒有猶豫,就轉身回到帳篷拿來了杈子槍。他舉槍瞄準起來,奇怪的是,那隻肥壯的藏羚羊沒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他,然後衝著他前行兩步,兩條前腿撲通一聲跪了下來,與此同時只見兩行長淚從它眼裡流了出來。老獵人的心頭一軟,扣扳機的手不由得鬆了一下。藏區流傳著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語:天上飛的鳥,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時藏羚羊給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饒命了。他是個獵手,不被藏羚羊的憐憫打動是情理之中的事。他雙眼一閉,扳機在手指下一動,槍聲響起,那隻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後仍是跪臥的姿勢,眼裡的兩行淚跡也清晰地留著。

那天,老獵人沒有像往日那樣當即將獲獵的藏羚羊開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現著給他跪拜的那隻藏羚羊。他有些蹺蹊,藏羚羊為什麼要下跪?這是他幾十年狩獵生涯中惟一見到的一次情景。夜裡躺在地鋪上他久久難以入眠,雙手一直顫抖著……

次日,老獵人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對那隻藏羚羊開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顫抖。腹腔在刀刃下打開了,他吃驚得叫出了聲,手中的屠刀咣當一聲掉在地上……原來在藏羚羊的子宮裡,靜靜臥著一隻小羚羊,它已經成型,自然是死了。這時候,老獵人才明白為什麼藏羚羊的身體肥肥壯壯,也才明白為什麼要彎下笨重的身子為自己下跪:它是求獵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條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動物在內,都是神聖的。

老獵人的開膛破肚半途而停。當天,他沒有出獵,在山坡上挖了個坑,將那隻藏羚羊連同它沒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時埋掉的還有他的杈子槍……。從此,這個老獵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沒有人知道下落。

沙圖什披肩

藏羚羊底絨製成的披肩稱為“沙圖什”,是世界公認的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一條披肩是以數隻藏羚羊的生命為代價而織成的。藏羚羊絨從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爾,在那裡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絨織成披肩和絲巾,但出口貿易仍然是非法的。

儘管印度歷史上有使用沙圖什披肩作嫁妝的風俗,但西方時尚界對沙圖什的追求是直接導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盜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雄羚有角,略彎曲,烏黑髮亮,這是非常名貴的藥材,羊頭還可以加工成高檔裝飾品,故藏羚羊就成了非法盜獵者的目標。在1980年至1989年的十年間,每年估計有2萬隻藏羚羊因為沙圖什的原因被獵殺。

為了保護藏羚羊,西方時尚界應該停止購買沙圖什,沒有需求藏羚羊盜獵就會停止。另外,多個組織團體保護藏羚羊和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監控的建議應該被實施。

精神意義

可可西里蒙語為“美麗的少女”,位於青海省西部青、新、藏三省區交界處。這裡是世界上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態環境之一。這片人跡罕至的青色山脈,本是藏羚羊的樂園。每年六月,成群結隊的,藏羚羊翻過崑崙山山脈和一道道冰河,歷經艱險,在雪後初霽的地平線上湧出。它們身材矯健,奔跑如飛,被稱為“高原精靈”。

有“中華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有關專家研究稱,大群的藏羚羊為瘠薄的高原土壤提供了有機肥料,它們對牧草的適度踐踏又起到分櫱作用,使牧草長勢旺盛。它們產仔後遺留下來的大批胎盤及老弱病殘者,又為狼、禿鷲等許多肉食動物提供了食物,因此藏羚羊在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如果沒有了藏羚羊,三江源地區的生態將會急劇惡化,許多野生動植物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藏羚羊渾身是寶,其纖細柔軟的絨纖維被稱為“軟黃金”,用藏羚絨製成的“沙圖什”披肩在國際非法貿易中十分走俏,“高原精靈”因此遭到瘋狂屠殺。2003年“5·9”特大武裝盜獵藏羚羊案的血腥場面,保護區管理局的隊員們至今不能忘懷。在一個盜獵團伙的巢穴,藏羚羊屍橫遍野,母藏羚羊已經被剝皮,腹內的小羊被遺棄在雪地上,藏羚羊的鮮血從此流過的小河染成鮮紅色……加上母羊腹內的胎兒,被非法獵殺的藏羚羊達到一千多隻。

1998年,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正式成立。從此,可可西里有了忠實的守護衛士。在4.5萬平方公里的雪域荒原上,“高原精靈”藏羚羊正是在這批守衛者的悉心呵護下,以它特有的速度、堅韌繼續述說著“生命禁區”的神奇、壯麗。

奧運會吉祥物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之中,福娃迎迎是以藏羚羊為藍本,以讚揚藏羚羊能在嚴酷環境生存的頑強生命力,表示挑戰極限的精神,更以“羊”字的諧音意喻“喜氣洋洋”。

影視作品

藏羚羊在西藏無人區一代代生存繁衍,人類卻為了利益侵害了這個無人的領域。在20世紀末,藏羚羊的保護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許多中外影視製作人也將目光投向了這裡,其中,以中國第六代導演陸川在2004拍攝的《可可西里》最具影響力,影片以紀錄片的手法,全面向觀眾展示了藏羚羊的生存現狀、一批藏羚羊的保護者所面臨的現實困難等,引發觀眾的反思。

除此,關於藏羚羊的影視作品還有《捕獵者》、《我和藏羚羊》《可可西里》、中法合拍動畫《藏羚王》等。

藏羚郵票

中國於2003.7.20發行了1套2枚1種的藏羚郵票:

志號2003-12類別編年郵票
每套枚數2 枚印刷方式影雕套印
每套面值2.80 元發行日期2003-7-20
序號名稱面值發行量
1藏羚80分960萬枚
2藏羚200分870萬枚
藏羚羊[牛科藏羚屬動物] 藏羚羊[牛科藏羚屬動物]
藏羚羊[牛科藏羚屬動物] 藏羚羊[牛科藏羚屬動物]

相關詞條

•西寧宣言

•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

•捕獵者

•可可西里

•藏羚王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獸綱

偶蹄目百科

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持體重而得名。
阿拉伯長角羚
北山羊
北普度鹿
巴島花鹿
斑紋麂羚
斑羚
波斯黇鹿
白唇鹿
白尾牛羚
白尾鹿
白臉牛羚
白腹麂羚
貝氏新小羚
布氏小羚羊
草原鹿
藏原羚
赤斑羚
赤短角鹿
赤額瞪羚
赤麂
長頭麂羚
長角羚
長頸羚
赤鬣羚
藏羚羊
大羊駝
大羚羊
大耳羚
大額牛
德氏大羚羊
戴氏盤羊
短角羚
大角羊
鄂氏麂羚
鵝喉羚
菲律賓黑鹿
菲氏麂
非洲水牛
高加索山羊
高鼻羚羊
互氏水羚
亨氏牛羚
紅瞪羚
紅麂羚
褐麂羚
黃背麂羚
黑尾鹿
黑斑牛羚
黑斑羚
黑耳岩羚
黑額麂羚
黑馬羚
黑麂
華西鬣羚
紅斑羚
加島花鹿
加拿大盤羊
家山羊
居氏瞪羚
巨角塔爾羊
高棉野牛
喀氏小羚
肯亞林羚
利氏麋羚
林羚
林麝
羚牛
藍牛
藍馬羚
藍麂羚
驢羚
駱馬
安氏林羚
鬣羚
鬣鹿
鹿瞪羚
明多羅水牛
梅花鹿
棉蘭老水牛
毛冠鹿
氂牛
秘魯馬駝鹿
美洲犎牛
美洲駝鳥
馬羚
馬鹿
麋羚
麋鹿
南葦羚
扭角林羚
捻角山羊
歐洲犎牛
歐洲盤羊
坡鹿
普度鹿
普氏原羚
盤羊
青臀麂羚
雙峰駝
四角羚
宿氏鹿
山地羚
山瞪羚
山羚
山葦羚
斯氏瞪羚
沙羚
索氏瞪羚
藪羚
麝牛
山羊
土耳其盤羊
湯氏瞪羚
豚鹿
跳羚
駝鹿
台灣水鹿
倭岩羊
倭新小羚
倭短角鹿
紋背麂羚
維氏盤羊
葦羚
魏氏麂羚
喜馬拉雅塔爾羊
小林羚
小短角鹿
小羚小岩羚
小野豬
小麂
旋角羚
細角瞪羚
西伯利亞狍
西敏山羊
西班牙山羊
西里伯斯水牛
雪山盤羊
須野豬
馴鹿
西里伯斯鹿豚
喜馬拉雅麝
印度羚
原牛
原麝
岩羊
岩羚羊
疣豬
羊駝
野山羊
銀小羚
野氂牛
侏羚
智利馬駝鹿
棗色麂羚
棕短角鹿
沼水羚
沼澤鹿

青藏鐵路相關知識拾遺

西藏解放60周年了,青藏鐵路也正式通車5年了,沿著青藏鐵路去拉薩也成了多少人的夢想。現在就來跟著青藏鐵路跑跑,欣賞一下它的沿途風景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