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塘豬

藍塘豬

藍塘豬產於廣東省紫金縣藍塘鎮,毛色整齊一致,從頭至尾沿背線為一寬廣的黑帶。體側下半部、腹部和四肢均為白色,黑白分界限明顯,且在分界處有一灰白帶。頭型大小適中,嘴稍扁而翹,耳小直立且薄而尖,體驅寬深短圓,背腰微凹,腹大、四肢短小,奶頭絕大多數為5對。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的惠州、河源、紫金、梅州、豐順、五華、大埔等粵東地區。

基本信息

品種簡介

產於廣東省紫金縣藍塘鎮,毛色整齊一致,從頭至尾沿背線為一寬廣的黑帶。體側下半部、腹部和四肢均為白色,黑白分界限明顯,

藍塘豬藍塘豬

且在分界處有一灰白帶。頭型大小適中,嘴稍扁而翹,耳小直立且薄而尖,體驅寬深短圓,背腰微凹,腹大、四肢短小,奶頭絕大多數為5對。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的惠州、河源、紫金、梅州、豐順、五華、大埔等粵東地區。藍塘豬屬華南型豬種,是被列入國家豬種資源保護的豬種。具有早熟易肥,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性強,繁殖力強,皮薄肉質鮮嫩,肉味鮮美,高度耐近交等優良特性。經產母豬胎產仔數11-12頭,母豬利用年限長達5年以上,是我國唯一的耐近交地方良種。

品種特性

本品種屬地方優良品種,由於地理環境及歷史條件,藍塘豬長期處於閉鎖選育及高度近交狀態繁殖,從而形成耐近交的特性,遺傳性相當穩定,是我國、我省具有物色的近交系豬種,其後代近交係數達43.8%。沒有出現畸形及生活力降低現象,當前用作母系,雜交效果明顯,雜種優勢顯著。藍塘豬毛色比較整齊一致,從頭至尾沿背線為寬闊黑帶,並向左右延伸至體側中部。體側下半部、腹部和四肢為白色,整個體軀毛色黑白各占一半,黑白分界比較平整,接近水平直線,分界處有黑皮白毛的灰白帶,頭大小適中,額有“∧” “∨”形皺紋,嘴筒稍扁而翹,耳小直立較薄而小輩,體軀寬深短圓,背腰微彎,腹大,臀部較平,四肢較短矮,乳頭數多為5對。成年體重:公豬 125-130千克左右,母豬85千克左右。母豬產活仔數初產7頭以上,經產10頭以上,一般60天斷奶,斷奶窩重初產69千克左右,經產90千克左右,公豬5-6月齡,體重30千克左右開始利用,母豬於3-4個月齡20千克左右第一次發情,2-3個情期才配種。後備公豬體重6個月齡46千克左右,8個月齡為66千克左右,後備母豬6個月齡體重45千克左右,8月齡為64千克左右。藍塘豬品種,因性早熟,一般育肥都去勢,通常80千克以下屠宰,從8-68千克,需150天,平均日增重398-400克。達70千克左右屠宰,瘦肉35%左右,胴體膘厚(6-7肋間)5.2厘米以下,眼肌面積19.5平方厘米。

鑑定要求

來源和血緣清楚,系譜記錄齊全。
體型外貌符合本品種特徵。
生殖器官發育正常,無單睪、隱睪、瞎乳頭、臍疝等遺傳缺陷,有效乳頭數6對以上,排列整齊。
四肢健壯

出場要求

1、每頭種豬必須有種豬三代系譜,已進入我省良種豬登記的優級及特優級種豬後代,應特別註明其登記號和性能,並由育種技術人員簽名。
2、外貌評分在90分以上(評分標準按廣東省農業廳頒發的粵農[1996]99號文《廣東省良種豬登記暫行辦法》 (1996年修訂)關於種豬體型外貌鑑定標準進行評定)。
3、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檢疫合格,並具有縣級以上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簽發的檢疫證。
4、出場種豬必須附有該品種營養需要、飼養管理要點、免疫程式等說明書。

品種保護

採用保種場保護。由1989年建於廣東省東莞市篁村的廣東板嶺原種豬場承擔藍塘豬品種資源的保護任務。該場從中心產區引入6個血統共62頭藍塘豬建立了保種核心群,採取繼代選留、自然淘汰、延長世代間隔的技術措施,根據血統選留後備豬,保留不同血統的公豬,降低近交係數,使場內現存的所有血統得到保護,並進行場外指導、保證產區保持一定數量的母豬群體。2006年板嶺原種豬場遷至新豐縣,改稱廣東新豐板嶺原種豬場,有藍塘豬基礎母豬110頭、種公豬12頭。
同時,廣東河源市農業局委託河源三友集團從紫金縣的藍塘、鳳安等鎮收集藍塘豬種豬,建立藍塘豬保種場,2006年存欄基礎母豬150頭、種公豬3頭,主要採用青飼料、適當搭配精料進行飼養。藍塘豬1986年收錄於《中國豬品種志》,2000年列入《國家畜禽品種保護名錄》,2006年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盤點豬的種類

豬(pig),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肉可食用,皮可製革,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4個月。平均壽命20年。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里豬列末位,稱之為亥。有很多關於豬的典故和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