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玄佁

蔣玄佁

蔣玄佁 (1903-1977),浙江富陽人,二十年代在杭州國立藝專攻習油畫,三十年代初留學日本,專攻雕塑。歸國後專注於考古學和古陶瓷的研究,兼攻中國畫和水彩畫。生前為同濟大學建築系美術教授。著有《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一書和《中國瓷器的發明》、《吉州窯》、《中國繪畫材料史》等考證文著,曾出版《蔣玄佁水彩畫集》,深獲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蔣玄佁 (1903—1977.2) 字挺生,浙江富陽新關村(今屬大源鎮)人。 擅長中國畫。從小喜愛繪畫。稍長,拜諸暨蔡彥才為師,習山水技法。 1927年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 雕塑系。畢業後,東渡日本,就讀東京帝國大學,專攻西洋畫和雕塑。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毅然歸國,重入國立藝專深造,師事徐悲鴻、潘天壽,並與同學李可染、孫青羊等互助切磋,藝乃大進。 1936年,受聘於嘉興秀州中學,任美術教員。抗日戰爭期間,先後在華東聯合中學、台州中學、湘湖師範任教。同時,潛心研究文物考古學,曾赴長沙實地考察楚文化之孕育及發展。

建國後,玄佁任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曾赴江西吉安考察吉州古窯之興衰。隨後,遍歷黃山、雁盪山,創作《黃山》、《雁盪山》兩部大型畫冊。1977年,因患癌症病歿於上海。

代表作品

著作有《幾何陶紋研究》、《墨拓術》、《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蘇聯雕刻》、《中國繪畫材料史》、《中國陶器的發明》、《吉州窯》、《蔣玄佁水彩畫》等。

拍賣記錄

作品名稱 成交價 拍賣時間 拍賣機構

蔣玄佁 工地 RMB: 3960 2008-05-31 上海國拍

蔣玄佁 靜物 RMB: 7150 2007-11-24 上海國拍

出版作品

《蔣玄佁水彩畫》蔣玄佁繪 上海 :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

《中國繪畫材料史》 蔣玄佁 著 上海 :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86

《吉州窯剪紙紋樣貼印的瓷器》 蔣玄佁 著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1958

《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 [普通古籍] : 五卷 / 蔣玄佁撰 蔣玄佁 撰 上海 : 美術考古學社 1950

《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 [普通古籍] / 蔣玄佁撰 蔣玄佁 撰 上海 : 今古出版社 1949 1950

人物評價

蔣玄佁作品 蔣玄佁作品

作為一個知名學者,蔣玄佁有著廣泛的社會交往,他曾為魯迅先生塑像;他和郁達夫、茅盾、徐悲鴻、傅抱石友善,多有作品的酬答,他與潘天壽亦師亦友,情誼至篤。他珍惜這些友誼,但從來下渲染和炫耀這種關係,來抬高自己的身份。他一生恪守著“依附於人,必無成就”的箴言。

蔣玄佁在做人、作畫,包括藝術見地不妄言陳說,不順風撐船,一切通過自己思維的“過濾”,直言著自己認定的看法。諸如,對於以往的一部美術史,他在博取廣采了不為人們注重的眾多文物、雜件以及許多無名畫家的繪畫之後在日記中宣稱:“我讀了一些有見識的野史,我有勇氣翻掉這個巨大的歷史車輪,如有可能,我要注釋這些歷史,使歷史有一些新的生命”。然而,十年動亂中他蒐集積累的資料喪失殆盡,未能如願。

正因為知古愈深,他的許多見解反不為古所囿,他表現山筆墨技巧,甚至工具材料當隨時代變化的開明態度,他曾指出:“金冬心用漆匠的刷子於書法;潘天壽在竹竿上裝海綿代筆;傅抱石用熨斗、礬水;張大千幾乎使用了中西任何材料與方法;虛谷作畫,將畫桌安在屋中央,作者則從四面八方去抒寫。至於用指頭、指甲、指掌,更不可勝數了。”他甚至考證:“在宋代,就有人用蓮蓬代筆作水墨畫;也有在粗白布上作水墨山水。”工具、材料、手段的出新,可以促使畫風畫格的出新,下必死抱陳法,不惜採用一切手段,一切著眼於藝術效果,從效果出發。學藝之人貴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非故意追求人東我西地鬧彆扭的怪論)學藝之人貴有自己的新腔。(非異想天開,違背藝術規律的蠻撞)蔣玄佁的這些論述,對於我們後來人的繪畫實踐,是很有啟迪意義的。他自己在作畫中,也正是遵循這些主張去不斷的實踐、探索,不以固有的“傳統筆墨”為終極,主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去創造新的技法。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能夠不作繭自縛,墨守成規,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作品評價

蔣玄佁作品 蔣玄佁作品

蔣玄佁遺留下來的作品是為數不少的,今天閱覽這些畫作,不論是水墨畫或潑色畫,都可以窺見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筆墨中蘊藏著充沛而頑強的生命力。他的作品,或表現壯美的山谷、湍急的飛流、遼闊的墾區、自然的造化,或表現春酣中的牡丹、炎夏中的白蓮、秋日的紅葉、傲霜的寒梅,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情趣,誘發人們對生活的愛戀。他的畫結構豐滿,造型別致,色彩豐富,有時畫面寥寥幾筆,而妙得“計白當黑”的至理;有時畫面墨彩一片,而妙得“以實寫虛”的訣竅。蔣玄佁的畫風,明媚酣恣,清新自然。其中不少產生於無比黑暗的“文革”歲月里的作品,竟是如此地令人神思向上,意氣飛揚,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

蔣玄佁的畫,靈秀而不纖弱,狂放而不浮躁,出新而下時髦,他的畫摒棄了“演戲”的痕跡,而進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這樣的藝術特色是和他作為學者的藝術和文學的修養相關聯的。在蔣玄佁看來,描寫景物,更要去描寫景物的性情,乃至於抒發作者賦予景物的強烈明確的主觀意願,形為心役,這樣才能為寫心而寫形,有畫外之韻,有時代氣息。

閱讀蔣玄佁的國畫,可以體味到,就中揉進了油畫的光感和質戚;水彩畫運色的剔透感;書法線條的圓渾感以及篆刻藝術的章法美,以致於文學韻致。足見一個學藝之人,像蔣玄佁那樣通曉油畫、雕塑、水彩、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詞文賦這些姐妹藝術,不僅不是分心散神的壞事,相反,倒是一件可以觸類旁通、左右逢源的好事。

藝術之路

蔣玄佁既是一位嚴肅、縝密的考證學問的學者,又是一位耽心丹青數十年,勤於筆墨揮灑的畫家;旨在陶冶性靈、抒寫胸臆的文人情操,同時又飽含豪放不羈、激情洶湧的畫家氣質。這些在他身上是合而為一的,這使他在繪畫方面,創作欲強而披露的作品極少,以致知者寥寥。

數十年筆墨的積聚,知古知今,知彼知己,也似乎展望到了放在自己面前的美好幢憬,加之旺盛的精力,六十年代正是蔣玄佁衝刺繪畫高峰的黃金季節,“文化大革命”發生了,在“雪崩”中餘生的他,清醒地意識到個人在藝術上的衝刺已不是當務之急,而回過身去搶救民族繪畫遺產則是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的使命。他置批鬥於不顧,置生死於度外,竭盡所能,開始在他那陰暗擁塞的“角落”里,神不知鬼不覺地,一筆一筆,一張一張,天復一天地臨摹複製著古代名畫。他當時曾在日記中寫道:“晚節,是有其基礎的,有他的人格,有其不可磨滅光輝貫穿的一生,要有鋼鐵般的勁,玉石般的堅,冰雪般的冷,它是從平生剛毅不屈的意志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古今來,還沒有人把這一點拈出,使人猛省。“蔣玄佁是把拯救古畫和保存”“晚節”聯繫了起來。

儘管他百病纏身,病危通知單在一年裡就發過三次之多。然而,有時他一天竟作畫十六個小時,這需要具有多么堅定的意志和毅力啊!蔣玄佁在與逆境搏鬥中精心地臨摹了近四十件古代名畫。其中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卷: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皇圖》卷;以及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王蒙的《青六隱居圖》,在一九七六年癌症後期疼痛不能自持的情勢下,他仍然用顫抖的手,完成了清代石濤的《淮陽潔秋圖》。

人物故事

事業是有志者的桃源世界。蔣玄佁只要一旦畫筆在握,人生的淒涼,時遇的怨哀,病魔的擾亂,都被拋到九霄雲外,彼時彼刻,他完完全全被引渡到一個獨有歡愉、不知辛酸的洞天福地之中。作大幅畫時,他以地板充畫桌,匍伏於地,縱筆馳聘,精力彌滿,勢不可遏,直到病魔真正地壓倒了他那獻身事業的頑強理智,站起來天鏇地轉,躺下去不能動彈,才不得下放下手中的畫筆。有一次,他創作一幅用二張丈二匹紙拼接的“嶺上梅”,筆走龍蛇,時起時伏,以致心臟病猝發,人事不省,休克在這張滿是彩墨的畫幅上。倘使,人們了解到蔣玄佁是在那樣惡劣的政治氣候和身體條件下,是以熱血膽魄伴和筆墨完成的偌大工程,那末,論其意義和價值便更不尋常了!

剛正磊落的人品、勤奮刻苦的探求、多才多藝的修養、深沉淵博的學識,塑成了蔣玄佁其人和其藝

當代國畫名人系列

具象、抽象、意象均是畫家追求自然美的結果。同是一回事,繪畫是自然心理美的表述。作品成功與否關鍵是否有個人的繪畫語言,現介紹當代主要的國畫名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