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山雙林禪寺

蓮山雙林禪寺

蓮山雙林禪寺又稱雙林寺,創建於1898年,是新加坡的古蹟之一。

基本信息

概況

雙林寺創建於1898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佛教建築,也是國家古蹟之一。發起建造這座佛寺的是當時的富商劉金榜居士,他獻出土地聯合佛教徒共同創建這座寺廟。
雙林寺全名蓮山雙林禪寺。取名雙林,是為紀念佛陀涅槃於拘屍那的婆羅林。該處四方各長有雙樹,佛入滅後雙樹一枯一榮,代表了大乘涅槃之“常樂我淨”歷代繁榮。以“雙林”名寺,顯見其莊嚴典雅。冠稱“蓮山”,表示地雖平坦,但僧伽叢集如林,所居淨地,值得世人推崇高瞻。

歷史

重修功德史載千秋

雙林寺已經有近一百年的歷史,是新加坡最古老的佛教寺院,是佛教禪宗叢林建築群,是具有代表性的中華建築……。建築是全面反映社會面貌的和有教育意義的藝術;建築是有民族性的。維護雙林寺歷史建築,是一項維護文化遺產的工作。當社會和平人民生活安穩豐盛之際,我們要建設優雅社會,鼓勵文化藝術的發展,維護國家人民的文化遺產。這方面的推動必須有機地結合,匯成一股新的力量。
建於清朝末年,雙林寺是閩粵建築派系融合無間的具體實例城市迅速現代化。修復後的雙林寺依然是佛教信眾禮佛共修的道場,依然是僧伽修行的叢林;修復後的雙林寺,巍巍哉,其華族傳統建築布局更為完整,其建築風格一致化,就文化建築藝術意義而言,這也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古剎新主 傳燈續明

復原工程歷經11年,從勘察,到總體規劃,到施工,找藝術工匠,找木材,找石頭,甚至找屋瓦,直至完工,其中多少波折,多少因緣........實非一言可盡,幾經曲折,最終工程圓滿,應當是佛菩薩加披,龍天護法護持,有賴談禪老和尚強力的支持,宏勛法師善巧的引導,還有海內外古建築專家的殷勤策劃參與,社會各界人士及信眾的踴躍支持,而身為復原委員會主席的惟儼法師,更是全力以赴,勞身勞神,社會教界信眾企盼了好多年,莊嚴光彩的雙林寺重現了。方丈和尚的心愿了了,他老人家以年老體力衰弱為由,堅持交棒,擇吉日良辰2003年12月13日,新方丈惟儼法師升座;海內外嘉賓雲集一堂,衷心慶賀秉承臨濟宗風的蓮山雙林禪寺,迎來第十四任住持。

建築特色

雙林寺的殿堂建築

蓮山雙林寺位於惹蘭大巴窯,地勢前低後高,後枕山坡,前環玉帶溪流,方位座北朝南,正是古代宮殿或佛寺最崇高之座向;寺院東西寬約110公尺,南北縱深約160公尺,參考中國福建福州怡山西禪寺之叢林建築格局興建,不僅是新加坡的百年佛教古剎,也是中國以外難得的配置完整叢林建築群。
雙林寺采中國傳統的合院布局,也是漢族寺院的建造形制,主體建築沿南北中軸線布置,配殿及附屬建築配置於東西兩廂或後側,中軸共有三進落,每一進落之間由殿堂組成的院落重疊,院內有院,以庭院與建築虛實搭配組合,在整體上顯示其氣派的宏偉壯觀,建築各有不同的使用功能,是中國大叢林的典型實例。
寺院以中軸線的朝聖區為中心,其它宗教區、教育區、生活區、接待服務區和庭園寺等則分置兩側前後,主體建築包括了山門迴廊、天王殿及東西配殿、鐘鼓樓,客堂、祖堂、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禮堂;東邊的殿堂則為功德堂、報本堂、三聖殿、齋堂、香積廚、僧寮、方丈室、佛學院、延生堂等,西側有寺務處、淨手間、講堂、圖書室、地下普同塔,上客堂、長者堂、禪堂。山門之外,還有照壁、半月池、東西牌樓、八大靈塔和左側的龍光寶塔,布局規模雄偉,主從有別,氣勢磅礴!

雙林寺的裝飾藝術

雙林寺除了建築格局宏偉、樣式豐富之外,從屋頂、屋架、牆體到地面,處處都蘊含著精緻的裝飾藝術,如牆體上的石雕、屋架上的木雕、牆堵上的交趾陶、屋頂上的脊飾,無一不是匠師嘔心瀝血之作,;而殿內的碑匾聯文及各式文物,都顯現了精湛的藝術成就,也是重要的歷史見證物。雙林寺的建築,的確展現了華族文化與藝術之精華。
雙林寺的裝飾藝術種類多樣,題材豐富,象徵著不同的意義,當中有佛教常用的標誌,如蓮花、菩提樹、大象、獅子、羅漢、飛天等,也有常見的中國歷史典故、祥瑞圖案等,都是精緻的裝飾藝術。

文物法器

石碑楹聯及梁簽是整體建築的一部分,其上的雕刻具有藝術之美。此外,天王殿的匾額,大雄寶殿前的幡桿基座,光緒年間製造的大磬、木魚,鐘鼓樓的大鐘大鼓,走廊上懸掛的魚板、雲板,都是伴隨雙林寺走過百年歲月的莊嚴法器,是寺院裡重要的歷史文物。
石碑:位於天王殿內座北朝南的兩側牆壁上,立於1920年,左側石碑為《募建蓮山雙林禪寺碑記》,右側石碑為《重修蓮山雙林禪寺碑記》,都是雙林寺的重要史料。碑體上方的雙龍、底座的麒麟及周緣的卷草紋飾,具有高度的石雕藝術價值。
楹聯:於兩楹撰寫對聯是華人建築的特有文化,內容具有文學意義,字型具有書藝之美,落款的年代及人物都是建造時的見證,因此可作為研究當代社會現象、民情風俗的材料。雙林寺楹聯的落款人以劉金榜及劉姓最多,足以證明其對創建雙林的的重要性,以大雄寶殿正中的楹聯為例,上聯“破夢幻影泡曾向昏衢燃法炬”,下聯“度生老病死常於苦海駕慈航”,正是劉金榜所題。
梁簽:為紀念特殊事宜而書寫,例如隆重慶典、建築竣工等,寺內保存百年的梁簽為木製,其上書寫“大清光緒三十年歲次甲辰梅月吉旦開山賢慧重興明光敬立”,下端以蓮花座收頭.
幡桿:是佛寺舉行大法會時,用來懸掛寶幡,以莊嚴壇場。雙林寺內有一對幡桿,樹立在大雄寶殿前的丹墀上,其石制基座有百年歷史,鐵桿有數丈高。
大磬:法會時敲擊,是維那領導大眾誦經禮懺時所用的法器,青銅製造。雙林寺保存的舊銅磬上書“光緒庚子年住持釋賢慧置”(1900年),為開山住持所留下的少數文物之一,乃寺中之寶。
木魚:為木刻中空幾近圓形的“團魚”,敲擊時篤篤聲響,法會時能調整音節快慢,促使誦念整齊一致。據禪師之解釋:魚兒晝夜常醒,未嘗合目,希望修行者精進不懈,以至成道,故制木魚擊之,用以警眾,勿墮昏沉。寺內現仍保留著百年前的木魚一個。
大鐘:寺內的古鐘有兩個,一為清光緒廿六年(1900年)製造的鐵鐘,其鐘口轉折放大,表面鑄有雲龍紋,形制古樸;另一為清光緒卅年(1904年)製造的銅鐘,是以純銅鑄成,鐘體刻上捐獻者芳名錄,其體積厚重聲音嘹亮,安置在鐘樓上方,是叢林用做號令的法器。寺院每日晨鐘暮鼓,都有僧侶專司。此外,在舉行特別隆重的法會,如晉山典禮、戒會迎請、和尚升座、上堂說法,都要鐘鼓齊鳴,表示莊嚴隆重。
魚板:用木刻成挺直之形,也叫“長板”或“梆”,召喚僧侶用膳時敲擊之,懸掛於東廊*近大雄寶殿的廊上,為近百年之文物。
大鼓:安置於鼓樓的上方,與鐘樓遙遙相對。鐘鼓是佛寺中重要楗槌,佛事中通常是鐘鼓一起並用。在佛寺里,清晨先撞鐘,晚上先擂鼓,撞擊時鐘聲洪亮雄壯,鼓聲咚咚樸實而深沉,晨鐘暮鼓常用來召喚迷失的心靈,回到清淨的本源。雙林寺原有的大鼓因已經破損,復原委員會從日本訂製一個新的大鼓,鼓身採用三千年歷史的櫻桃樹幹,中心挖空,兩端封以鼓皮,聲音渾厚,實用耐久。
雲板:將銅板鑄造為雲形,曲線的轉折優美,為報時而敲擊,寺內保留有兩個古雲板,均懸掛於東廊,分別為清光緒廿七年(1901年)與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製造,前者上書“主山賢慧立”,後者上書“總理劉金榜敬獻”,亦為寺內重要文物。
宮燈:大雄寶殿內高懸之木雕宮燈,燈體呈八角形,雕刻精緻,底板雕頭尾相銜之雙龍,剛好是抬頭向上望時視覺的重點。其中一座宮燈為寺內古老文物,其餘三座是仿作。
背光:大雄寶殿內的佛像背光重新訂製,採用樟木和柚木製造,高4.4公尺。上方呈尖錐形,正面雕琢七如來,當中套以許多浮雕,背光敷上金箔,手工精緻,非常富麗堂皇。
智慧燈:是以青銅鑄成的大型香爐,置於大雄寶殿前。上有燈供,24小時常放光芒,代表智慧常照;下有香供,24小時香火不息,以清香傳達信心。智慧燈的底座,特別刻上大家所熟悉的十二生肖,以此十二生肖代表一切眾生,祈願佛菩薩加被,常生安樂。
丈篙:為閩南語,“丈”指的是長及一丈以上的木棒(古制10尺為一丈),通常為四方形斷面之桷木;“篙”指的是長條木,“丈篙”合稱可以解釋為“丈量用的長木”。以簡潔方法,有效而準確地記錄一座建築的木結構樑柱榫頭尺寸,當建屋時,可以直接利用這把長尺,作為施工切割或鑽打榫卯之依據。依建築物規模之大小,而有不同長度與不同斷面的“丈篙”,一根篙尺只能配合一座房屋,它是房屋的出生證書,與房屋共存亡。此次大修,主要篙尺出自泉州大木匠師梁世智先生之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