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婁文學社

隨著19世紀中葉聯邦政府的成立和魁北克與法國隔絕狀態的改變,加拿大法語詩人和作家要求詩歌創作打破狹隘的地區界限,借鑑國外的成就進行革新。蒙特婁的一些作家、學者於1895年冬成立“蒙特婁文學社”,介紹法國的帕爾納斯派和象徵派詩歌,推動了加拿大詩歌的革新,在魁北克文學的發展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蒙特婁文學社

正文

19世紀20世紀加拿大蒙特婁市的文學團體。1867年加拿大改為聯邦制,魁北克省加入聯邦政府,結束了使法裔人處於與外界完全隔絕的殖民統治。魁北克的一批知識分子對加拿大法語文學的現狀不滿,要求廣泛了解各國文化新發展,以豐富本民族的文學。1895年冬,蒙特婁文學社成立,成員有學生、新聞記者、藝術家、律師醫生等,由著名詩人弗雷歇特任名譽主席。他們定期聚會,介紹國際上文學藝術和科學最新成就,介紹本地區青年詩人的創作,公開演出或朗誦魁北克作家的劇作或詩歌,在魁北克文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文學社還出版社刊兩期:《拉姆澤堡之夜》(1900)和《蒙特婁文學社之夜》(1925),刊登社員創作及評論文章;20世紀初曾出版文學刊物《鄉土》(1909),提倡鄉土文學。文學社鼓勵青年作家創作,主張創新,打破了文學上沉寂的局面,推動了20世紀加拿大法語文學的發展。
文學社最有成就的詩人是埃米爾·內利岡,被認為是加拿大法語文學中最有才華的詩人。他的詩受法國象徵派詩人的影響,講究色彩、音韻和意境,著重表現詩人在現實與理想不可調和的矛盾面前內心所產生的痛苦,著名的詩篇有《飲酒抒情》、《金舟》等。
文學社的其他詩人還有沙爾·吉爾阿蒂·德·比西耶爾貢扎夫·德索尼耶讓·沙博諾日爾曼·博利約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