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簡稱莆田一中、莆一中,創辦於1906年,原名興郡中學堂,後易名為興化學校、福建省立十中、福建省立莆田中學等。1953年被省教育廳定為省首批重點中學,1973年定名為“福建莆田第一中學”並沿用至今,1978年再次被確定為省首批重點中學,1994年初被省教委確定為“一級達標中學”。莆田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譽,莆田一中也號稱中國“百強中學”,且在百強中學排名中位居全國第四。2012年聯考理科全省前50名一中獨占9名,居全省第一。理科全市前10名一中占8名,擢英中學黃夢穎同學以645分成為莆田市文科狀元。

基本信息

簡介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簡稱莆田一中、莆一中,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初名“官立興郡中學堂”。

莆田一中春霖藝術館和綜合樓莆田一中春霖藝術館和綜合樓
“官立”二字,乃示其辦學經費主要來自官府,這對莆田其他學校而言,條件可謂得天獨厚。“中學”則蘊含“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意,“興郡”乃興化府城的俗稱。按清學部規定,中學堂乃是施以較深普通教育之機構。校址設在城內擢英書院(東門兜里)。
學校在百年間,數易其名:1912年改為“興化中學校”,1917年,改為“福建省立第十中學”,1927年改為“福建省立第十初級中學”,1929年,改為“福建省立莆田初級中學”,1936年,改為“福建省立莆田中學”,1939年,改為“福建省立莆田初級中學”,1942年,改為“省立莆田中學”,直至1952年,才始稱“莆田一中”。

名校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1953年被福建省教育廳定為省首批重點中學,1978年被確定為省首批辦好重點中學,1994年初被省教委確認“一級達標中學”。學校也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是歷屆省級“文明學校”、“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中國百強中學”、“全國基礎教育名校”、“省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省五一勞動獎狀單位”、“省青少年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學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貢獻學校”、“省模範職工之家”及“市育人獎”、“市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市文明學校標兵”、“市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市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單位”、“市安全工作先進單位”、“市扶教先進單位”、“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還是國家基礎教育外語實驗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媒體實驗基地學校、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創新學習研究與實驗》實驗學校等。現有高中46個班,在校學生2700多人,在編教職工223人(其中高級教師73人,碩士研究生26人);擢英分校(老校區)50個班,學生3200多人,教職工150多人。

育才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自創辦以來,已畢業學生四萬多人。校友遍布海內外,都是各行各業的棟樑之才。校友中有王於潔林春暉、陳維釒柔、歐成龍、余壽章等革命烈士;有林蘭英、閔桂榮、黃維垣、楊錦宗等院士;有林一心、肖健、林汝楠、黃國璋、陳金海、李禮輝等高級領導幹部;有郭風、俞元桂、朱維乾等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藝術家;有劉玉煌、翁康強等國際體育明星;還有後起之秀全國“十佳”大學生黃岩誼、盧國強等200多位博士生。據不完全統計,校友中有教授、高級工程師、主任醫師等2000多人。

教學理念

辦學方向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教,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進德、力學、求實、超越”為校訓,以“為全體學生負責、為學生終身負責、為中華民族負責”為辦學理念,把培養一代“素質+特長”的學生、造就一支“博學+敬業”的教師隊伍,創造一套“先進+特色”的辦學經驗、建設一個“優美+現代”的全新校園、帶動一批“薄弱+後起”的市內學校作為五大辦學任務。學校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和諧校園,積極探索集團化、社會化、國際化的辦學道路,努力把學校辦成兼具中國文化特色和國際開放品質的“全國示範學校,國際知名中學”,使學校具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校風,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為了實現辦學目標,學校領導班子提出以學習提高人、以理論武裝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領人的治校方略。學校大膽進行改革創新,進行了以校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更有活力、煥發出勃勃生機。

道德工程

學校大力建設“道德工程”,始終堅持德育為根本的辦學策略,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渠道、方式,更有效地培養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管理,提高德育工作質量。注重養成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寓德於教、寓德于樂,充分發揮各種形式課外活動的德育功能,使學生樂於參與,在潛移默化中受薰陶。實行德育“十星”評比制度,讓學生在良性的競爭中成長。通過開展愛國、愛鄉、愛校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寓德於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軍訓,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組織學生到勞動基地勞動,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建立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的育人網路,實現德育工作一體化。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健康成長,學生能勤奮、文明、求真、向上,形成了“勤奮、嚴謹、堅毅、創新”的良好校風,並得到社會的公認。2006年《人民教育》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專題介紹。

名師工程

實施“名師工程”。素質教育,師資為本。學校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一項根本工作來抓,提出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政治鑄師魂、學習促師業、制度立師紀、規範樹師表、教育塑師德;提出八條師表,倡導五種精神;組織校本培訓,開展教學基本功比賽,開展創優評優活動等,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業務進修、函授學習、學歷進修等;大力實施“本升研”工程,現有碩士學位的教師26人;給青年教師指路子、結對子、壓擔子、創牌子,為青年教師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條件。

科研工程

實施科研興校戰略,推進“科研工程”。“十五”期間,有國家級課題五個、省級課題五個、校本研究課題97個。其中國家級課題《創新學習多方面配合研究》科研成果獲全國一等獎。近三年來,有169篇論文在省級以上CN或ISBN刊物上發表。

新課改工程

學校在繼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紮實的優良傳統上大力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創新教育為辦學著力點,學科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多年來聯考成績一直保持全省前茅,每年學科奧賽均有10多位學生獲省一等獎和全國一、二、三等獎等。2004年,周騰同學榮獲國際生物奧賽金牌,是莆田市有史以來的第一枚學科奧賽金牌。這是我校繼盧國強同學榮獲國際化學奧賽銅牌之後的又一輝煌成績。學校重視美育,學生在各級各類藝術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組織“蒲鍾文學社”等學生社團組織和興趣小組,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審美能力。研究性學習、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等已見成效。學分制管理和教師、學生髮展性評價制度不斷完善。

溫馨工程

營造“溫馨工程”。學校領導能實踐行為科學管理,注重通過自身的言行舉動來管理教職工,來凝聚團結全體教職工,形成合力,使教職工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一中的發展構建新的平台,關心探望送溫暖,積極營造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讓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施行教代會制度,推進校務公開,建設“陽光工程”。

體育傳統

學校的體育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傳統。校運會迄今已舉辦123屆,這在全國中學中是少有的。元旦環城跑、“五四”火炬接力跑等民眾性健身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競技體育屢創佳績。近年來,校男籃榮獲省青少年籃球賽四連冠、全國青少年“BSGB”杯籃球賽第三名,校田徑隊參加省田徑傳統校比賽均進入前六名。“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的辦學特色在新的時期更加凸現。

幫扶工程

學校發揮輻射示範作用,啟動“幫扶”工程。對農村和基礎薄弱學校開展多方位的支持與幫扶。2000年以來,派骨幹教師到湄洲中學、莆田七中等農村、海島學校支教。除了在教學上進行無私的幫扶外,學校還把一些設備無償地贈送給湄洲中學等農村校;與渠橋一中、尤溪三華初級中學、新疆奇台一中結成幫扶對子,幫助他們改善辦學條件,提供教育信息,共享教育資源。為帶動農村、海島薄弱學校提高整體教育水平作出莆田一中應有的貢獻。

邁向國際化

為了使學校邁向國際化,近幾年學校逐步增加了與國外學校的交流,先後派出6位教師到國外進修、培訓,邀請多位外籍教師來校任教,選派8位高中學生到新加坡留學,開展中外校長的互訪交流活動等。

設施規模

現有班級數36個,常規教學班33個,體育特長班3個,在校學生2100多人,教職工220多人,其中有24人攻讀研究生學業,15人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自籌經費逾億元,建設“新校址工程”。購地150多畝,高標準、高規格、高起點建設優美現代的全新校園。現建有教學樓、綜合樓、實驗樓、體育館、塑膠田徑場、宿舍樓、學生公寓、食堂等,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新校園內規劃合理,布局協調,建築現代。同步構建“數字工程”。加大投資力度,建成一流校園網路。新校區每間教室均有多媒體教學設備,豪華型的實驗設備和AACV語音室,三間電腦室和電子閱覽室,教學設施堪稱一流。購買筆記本電腦配備給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教師很好利用計算機製作課件,並在教學過程中廣泛套用,使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得到有機整合。學校自創辦以來,已畢業學生30000多。校友中有兩院院士4人,教授、高級工程師約5000人。歷史上曾以全國“聯考紅旗”而聞名,近年學校又獲得“全國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福建省教改工作成績優異獎”、“省先進教工之家”、“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著名校友

學校自創辦以來,已畢業學生四萬多人。校友遍布海內外,都是各行各業的棟樑之才。校友中有王於潔、林春暉、陳維鍒、歐成龍、余壽章等革命烈士;有林蘭英閔桂榮黃維垣楊錦宗等院士;有英年早逝的著名化學家黃文魁教授;有林一心、肖健、林汝楠、黃國璋、陳金海、李禮輝等高級領導幹部;有郭風、俞元桂、朱維乾等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和化學家;有劉玉煌、翁康強等國際體育明星;還有後起之秀全國“十佳”大學生黃岩誼、盧國強等200多位博士生。據不完全統計,校友中有教授、高級工程師、主任醫師等2000多人。
部分校友攻讀博士研究生名單(摘自《許阿瓊獎學金15周年紀念刊》)
莆田一中 董 豐 (1911年11月) 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莆田一中 康心汕 (1993年8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盧國強 (1994年) 廈門大學化學系博士生
莆田一中 黃建明 (1994年7月) 清華大學力學系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詔婷 (1994年9月) 美國伊利諾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蔡文海 (1994年9月) 赴加拿大攻讀博士
莆田一中 陳福泰 (1996年7月) 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陳 峰 (1997年) 赴美國攻讀物理博士學位
莆田一中 陳日方 (1997年) 赴美國攻讀物理博士學位
莆田一中 姚金平 (1997年5月) 美國楊伯翰大學法律博士生
莆田一中 朱志欽 (1997年6月) 加拿大蒙特婁理科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柳 忠 (1997年7月)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蔡 軍 (1997年8月) 美國康涅狄無大學化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國龍 (1997年8月) 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陳如鐵 (1998年7月) 美國底特律大學化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余荔華 (1998年8月) 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莆田一中 陳建涵 (1998年8月) 美國加州大學套用化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朱毅敏 (1998年8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柯碧蓮 (1998年9月) 上海醫科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張 偉 (1998年9月)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醫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宋明虎 (1999年8月)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醫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朝興 (1999年8月) 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葉火亘 (2000年5月)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吳海勇 (2000年7月) 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陳廣宇 (2000年8月)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 鶴 (2000年8月)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林國椿 (2000年8月) 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劉春萍 (2000年9月) 赴加拿大攻讀博士學位
莆田一中 徐甜甜 (2000年9月)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阮振宇 (2001年8月) 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博士生
莆田一中 范黎紅 (2001年9月) 廈門大學博士生

辦學目標暨治校方略

辦學理念

為全體學生負責,為學生終身負責,為中華民族負責。

校訓

進德、力學、求實、超越

校風

勤奮、嚴謹、堅毅、創新

教風

博學、敬業、愛生、表率

學風

勤奮、文明、求真、向上

辦學目標

全國示範學校,國際知名中學

辦學策略

德育為根本、教學為中心、體育為基礎、科研為先導

辦學思路

辦“優質+特色”學校,育“素質+特長”學生

辦學願景

積極探索集團化、國際化的辦學模式,努力構建充滿活力的文明和諧校園,把學校辦成兼具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優秀品質的“全國示範學校,國際知名中學”;培養全面發展且兼具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學生。

辦學任務

培養一代“素質+特長”的學生、造就一支“博學+敬業”的教師隊伍,創新一套“科學+特色”的辦學模式、建設一個“優美+現代”的全新校園、建設一方“先進+和諧”的校園文化、帶動一批“薄弱+後起”的市內學校。

辦學特色

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和體育和科技教育

促進兩個提高

提高教育質量,提高辦學效益。

堅持四個發展

人人發展,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個性發展。

促進五個學會

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學會求真。

建設六個一流

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
一流的校風,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

實施素質教育八大工程

實施名師工程 實施課改工程 啟動助困工程 構建數字工程
營造溫馨工程 實施幫扶工程 推進科研工程 建設新校工程

倡導八條師表

師德高(政治合格,道德高尚)師紀嚴(遵紀守法,廉潔從教)
師風正(團結互助,作風正派)師知博(嚴謹治學,知識淵博)
師業精(業務熟練,教學有方)師志堅(愛崗敬業,一心執教)
師必慈(關愛學生,誨人不倦)師儀莊(儀表端正,舉止文明)

提倡五種精神

終身從教的敬業精神,嚴謹治學的負責精神,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不計報酬的奉獻精神,精心育人的園丁精神。

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

政治鑄師魂,學習促師業,制度立師紀,規範樹師表,教育塑師德。

治校方略

以學習提高人,以理論武裝人,以制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領人。

蒲鍾文學社

蒲草芬芳,鐘聲裊裊
——莆田一中“蒲鍾”文學社簡介
“蒲鍾”文學社成立於1985年5月24日,時光荏苒,二十六年過去了。二十六年來,“蒲鍾”始終與時代同步,勤於求索,銳意進取。蒲鍾人用手中的彩筆,描繪嶄新的畫卷;用嘹亮的歌喉,高唱改革的新歌;用勤勞的雙手,敲響時代的晨鐘。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蒲鍾”文學社的不斷發展、壯大,是與各級領導和各界有識之士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分不開的。著名作家郭風曾兩次帶領多位莆田籍作家與社員們座談,傳授寶貴的寫作經驗,並為文學社題寫“蒲鍾”二字,對文學社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市政協主席、名譽校長林文豪,市人大副主任、原校長施天水吳智園校長為文學社的發展撥給經費,提供社址,為文學社不間斷地開展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語文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多次與社員交談,開設講座,豐富了社員們的知識,增添了社員們對文學的興趣。
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由“蒲鍾”文學社牽頭成立了市校際文學社,扛起“莆田市文學社的大旗”。這無疑給文學社社員以極大鼓舞和鞭策。
“蒲鍾”文學社的成長和努力,得到了省內外人們的關注和支持,“蒲鍾”文學社被收入《全國著名社團組織大全》。國內內部報刊曾多次壓縮,嚴格年檢,而《蒲鍾》報刊“準印證”每次年檢均符合要求,一直出版至今。文學社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承擔了莆田一中85、90、95、100周年校慶採訪報導及歷屆校運會的審稿宣傳任務,並走出校門參與莆田市武術節、市科技節等大型活動的報導任務,市電影公司為文學社開闢了影評園地,社員們的影評文章發表了一百多篇。文學社還與莆田SOS兒童村的孩子們建立了深厚友誼,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文學社發展至今,社員以達上萬人。面對各方面的期望與支持,蒲鍾人用稚筆精心耕耘,用汗水辛勤澆灌,獲得了累累碩果:已出版社報(刊)143期;結集出版習作選8冊;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作品400多篇;並在各級各類徵文、演講、辯論賽中頻頻獲獎,如華東六省一市作文競賽一等獎,全國“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只是競賽特等獎,福建省中學生國語朗誦比賽一等獎,莆田市大中專學生辯論賽蟬聯冠軍,莆田市雲里風文學新人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堅信,在“蒲鍾”文學社社員和指導老師的不懈努力下,“蒲鍾”文學社的鐘聲一定能更洪亮地激盪在莆陽大地,響徹於神州四方!

莆中賦

莆中賦
興化故郡,文獻名邦。教澤綿長,潤物無聲。開莆來學,壺蘭傳斯薪火;科甲聯芳,典籍炳乎宋明。西學東漸,學堂脫胎於書院;杏本琴心,莆中駿發於東門。鍾靈毓秀,惟賢是登。數易校名,但祈雲舒千鶴;屢經擴建,則望海納百川。
以一簣為始基兮,成雙璧之黌庠;搖百年之木鐸兮,振萬里之金聲。先哲宏願,烈士遺風。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嘗擎聯考紅旗,名聞海內;今膺百強中學,譽滿神州。喜歷屆校友四萬,海北天南,龍翔鳳翥;在校學子六千,春稼秋穡霞蔚雲蒸。先賢領重教風氣於前,後昆秉尊師操守至今,固老校淵遠而可流長者也。
是翠柏勁松,豈嫌海陬地瘦;欲耕雲種月,可怨瓦釜藤床。切問近思,探科技之堂奧;達觀博識,汲人文之瓊漿。進德資以載物,力學始得玉成;求實助乎篤行,超越有賴創新。媽祖垂愛,孔子靈光。鴻鵠奮志,蘭桂騰芳。銳意學有大成者,敢問博士院士;勇奪奧賽金牌者無論考場賽場;擢舉華夏英才者,不分新校老校;能挑教學大梁者,豈言公辦民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世紀華誕,化育成林。今里程新啟,重續鴻夢;素質教育,再領風騷。冀母校如松之盛哉,全國示範;師生似蘭斯馨也,國際知名。
公元二零零六年歲次丙戌秋陳章含謹識於閩都驥齋

所獲榮譽

1998 全國投入產出調查省級先進集體
1998 福建省第六屆文明學校
1999 省青少年生物和環境探索活動優秀活動獎
2000 福建省第七屆文明學校
2000 省先進“教工之家”
2001 省先進教工之家
2001 中國攝影藝術節開幕式優秀組織獎
2002 市工會先進單位
2003 福建省第八屆文明學校
2003 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
2004 全國教育發展“十五”計畫重點科研課題實驗基地
2005 (第一屆)中國百強中學
2005 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
2006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
2006 省模範職工之家
2007 (第二屆)中國百強中學
2009 (第三屆)中國百強中學
2011 (第四屆)中國百強中學,至此已經連續四屆獲此殊榮

地圖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