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浙江溫州人,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生於1940年8月30日,現職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曾先後創作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700多萬字。曾任中國科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上海市科協常委、上海市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後來轉向紀實文學創作。主要新著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葉永烈自選集》;此外,還有《毛澤東的秘書們》、《陳雲全傳》、《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國》、《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戰》、《何智麗風波》等。

基本信息

個人概述

葉永烈葉永烈

葉永烈11歲起發表詩作,18歲起發表科學小品,20歲出版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21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此後,多年從事科普創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關心,並對葉永烈作了兩次批示:“調查一下,如屬實,應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葉永烈同志的工作條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勵科普創作,這項工作在世界各國都很重視。”(1979年3月4日)由於方毅同志的關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舉行隆重儀式,授予葉永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曾先後創作科幻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普讀物700多萬字。曾任中國科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上海市科協常委、上海市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電影《紅綠燈下(任導演)獲第三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科教片獎,小靈通漫遊未來》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借尾巴》獲全國優秀讀物獎,根據葉永烈長篇科幻童話改編的6集動畫電影《哭鼻子大王》獲1996年“華表獎”(即政府獎)。
後來轉向紀實文學創作。主要新著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葉永烈自選集;此外,還有《毛澤東的秘書陳雲全傳、《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國《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戰》、《何智麗風波等。
即將出版《葉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寫作特點

“別人總說,有‘兩個葉永烈’,一個是科普的葉永烈,一個是紀實文學的葉永烈。我說,還有一個葉永烈,那就是‘假葉永烈’。”聊起自己的傳記寫作生涯,科普作家兼傳記作家葉永烈如此“打趣”道。“有人盜版;有人‘偷我的名字’,放在不是我寫的書上;也有人任意把我寫的內容搬到自己寫的書里。”寫作堅持“九字方針”——“大題材、高層次、第一手”的他,稱自己寫傳記作品三十餘年,“從不東拼西湊”。

職業生涯

自11歲起發表詩作。現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國內少有的勤奮高產的作家,著作等身(其實是超身了)。早年曾

葉永烈葉永烈
是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的編導,業餘科普作品為多,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說占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但真正圓了他“作家夢”的還是科普小品的創作。1959年,還在北大上學時,他寫了一本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寄給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這家出版社並沒計較作者的資歷,出版了這本書。這也為葉永烈成為該社《十萬個為什麼》最早、最年輕的作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文筆活潑,葉永烈深受出版社的青睞。二十歲的葉永烈的一個個“為什麼”,被比他只小几歲的讀者廣泛閱讀、傳誦。到新版,也即第五版《十萬個為什麼》問世,葉永烈共為該書寫了500多篇科普小品。《十萬個為什麼》一次次修訂再版,總印數超過一億冊。新版《十萬個為什麼》增寫了許多新的“為什麼”。最近,《葉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之中。

一九七六年春,在化大革命尚未結束的年月里,時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編劇的葉永烈發表了十年動亂後期第一篇科幻小說《石油蛋白》,標誌著中國科幻在大陸掀起第二次高潮。

在寫了《十萬個為什麼》之後的第二年,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靈通漫遊未來》。《小靈通漫遊未來》雖然直到1978年才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300萬冊,也產生了廣泛影響。小靈通”是該書中的形象。《小靈通漫遊未來》完成於1961年秋,書中的小靈通漫遊未來世界,報導未來科學技術。《小靈通漫遊未來》是我國“文革”後出版的第一本科幻小說,出版後立即引起轟動,一下子印了一百幾十萬冊,成了當時的暢銷書。後來,以展望新的技術革命的燦爛前景為主線,葉永烈又創作了《小靈通再游未來》, 於1984年出版。

隨著年歲的增長,葉永烈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寫出《歷史選擇了毛澤東等數十部長篇。1984年後成為專業作家,以寫知名人物、高層人物、歷史傳記為多,人稱“舊聞記者”。主要新著為300萬字的七卷本《葉永烈自選集》;120餘萬字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還寫了150萬字的長篇系列《“四人幫”傳;還有《陳伯達傳《陳雲全傳《胡喬木傳《反右派始末《星條旗下的中國人《五七年的血淚、《毛澤東的衣食住行》、《馬思聰傳等大部頭著作。作品曾獲獎80 余次,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韓、德、意、泰、香港台灣出版或發表。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國科協授予葉永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1989年被收入美利堅合眾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利堅合眾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4年受聘香港文學藝術家協會榮譽會員。

寫作人生

葉永烈葉永烈

●作文不及格的孩子成了作家

今年67歲的葉永烈是上海作協一級作家、教授,他的科普作品影響了幾代人,新時期以來又寫出一系列重大題材的紀實作品,已出版作品300多部。就是這樣一位著述頗豐的作家,在剛上國小時並不顯得出色,相反,他是一個作文不及格的孩子。

葉永烈的父親是個細心人,他完好地保留了葉永烈從國小一年級一直到高中畢業所有的成績報告單。葉永烈在報告廳為大家展示了其中的一張,上面赫然寫著:學生葉永烈,讀書(相當於現在的語文)40分,作文40分。葉永烈風趣地說:“有人說很多作家曾是神童,我不是。我是從一個語文不及格、作文也不及格的孩子成長為作家的。”

●從“豆腐乾”到“做磚頭的工人”

11歲,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對葉永烈而言,卻是他命運的一個轉折。葉永烈說,他是溫州人,當時離他家不遠處有一家報社,叫《浙南日報》(即現在的《溫州日報》),報社門口掛著一個綠色的箱子,上面寫著“投稿箱”三個字。他路過時就問人家這個箱子是乾什麼用的,有人告訴他,把稿子放進去,如果寫得好,報紙就會刊登出來。他一時心血來潮,寫了首詩扔進了投稿箱。一周后他收到平生的第一封信,問“葉永烈小朋友”多大了,上幾年級。回信後又過了一星期,他寫的《短歌》發表了,豎行排版,整整齊齊確實像一塊“豆腐乾”,還特地標明作者是“11歲國小生葉永烈”。

回想起當年情景,葉永烈十分感慨地說:“這是我平生髮表的第一篇作品,我的文學道路就是從這一塊‘豆腐乾’開始的。我這些年每年都要寫一兩部五六十萬字、像磚頭一樣厚的書,人家稱我為‘做磚頭的工人’,這塊‘豆腐乾’是我所有‘磚頭’的開端。”

●結緣科普寫作

11歲的葉永烈因發表作品而頗受重視,在學校連升三級,戴起“三道槓”,當了大隊宣傳委員,主編小報、黑板報,他對文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直到考上北京大學化學系,葉永烈依然喜歡寫作、投稿。可是詩寫了1000多首,散文、小說也寫了許多篇,能在報刊上發表的卻很少。

一次偶然的機會,葉永烈看到北京有一家報紙叫《科學小報》,就試著寫了篇科普類文章,很快被採用了。從此他不斷地給這家報紙投稿,寫一篇登一篇。說起當年的高“命中率”,葉永烈說:“這是發揮了我的優勢。因為我是一個化學系的學生,我寫詩不如別人,可是用文學的筆調來寫化學、寫科學那是別人沒法跟我比的,搞科學的人文筆好的不多。我呢,兩者兼而有之,所以寫科普文章成了我的特長。”

與科普寫作結緣的葉永烈一發而不可收,19歲時把為《科學小報》寫的文章結集出版,《碳的一家》是他的第一本書;20歲時,他參加了《十萬個為什麼》的編寫工作,是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在第一版中獨占三分之一;21歲時,他寫出了代表作《小靈通漫遊未來》,1978年出版後,共印刷300萬冊。

●真實是紀實文學的生命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葉永烈感到科普寫作已不能反映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視角,更多地放在國家、時代的命運和人民的呼聲上,所以他選擇了紀實文學。他的“紅色三部曲”寫了中國共產黨1921年至1949年的光輝歷程;《我的台灣之旅》、《行走俄羅斯》、《受傷的美國》等書記錄了他不息的腳步;《陳雲之路》、即將推出的《胡喬木傳》等,體現了他對重要歷史人物的關注。

在談到紀實文學創作的箇中甘苦時,葉永烈說,一個紀實文學作家,既要到天南地北不同的環境中去,又要結識各種各樣的人物。這些年,他的足跡遠至歐美,險至羅布泊,上至各式各樣的飛行,下至潛水艇里的生活。在一部部作品問世的背後,是他辛勤的腳步和不倦的追求。之所以進行如此紮實、細緻的採訪,是因為葉永烈一貫的創作主張。他說:“我要在我的作品中做到‘兩確’——一個是觀點正確,一個是事實準確。我認為真實是紀實文學的生命,我的紀實文學作品是用事實說話。”

●出書要精品,作家需自律

在談到當前國內創作和出版情況時,無論科普作品、科幻小說還是少兒讀物,葉永烈都對“精品”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他說:“現在出版社多,出版物也多,關鍵是要出精品。”他希望作家和出版社要捨得下功夫,而不是盲目跟風。

當被問到如何評價“80後”作家時,葉永烈笑稱:“我就是上世紀60年代的韓寒、郭敬明!”他說,作家不能以年齡來論作品,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80後”作家在青少年當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我尊重他們,同時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加強自律,以對讀者產生更好的影響。”

採訪結束後,葉永烈先生欣然為本報題寫刊名並題詞:“太原是既古老又富有青春活力的城市。”

個人著作

葉永烈作品葉永烈作品

著有長篇紀實文《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陳雲之路、《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胡喬木傳》、《馬思聰傳》、《傅雷與傅聰》、《梁實秋的黃昏戀》,

科普小說叢書《十萬個為什麼》(合作)、《小靈通漫遊未來》、《中國福爾摩斯》,紀實文學集《葉永烈文集》(50卷)、《葉永烈自選集》(7卷)、《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江青傳》、《張春橋傳》、《姚文元傳》、《王洪文傳》、《陳伯達傳》、《反右派始末》、《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行走美國》、《行走俄羅斯》、《行走中國》,

長篇自傳《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用事實說話——我的採訪手記》等。

記述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紀實長篇《受傷的美國》等。

中短篇小說集《愛的選擇》,

散文集《葉永烈筆下風情》,

雜文集《人才成敗縱橫談》,

寓言集《偵探與小偷》,

相聲集《圓溜溜的圓》等,共出版文學著作150餘部。

作品圖集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葉永烈

個人榮譽

科普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獲全國第二屆少年兒童文學創作一等獎,長篇童話《哭鼻子大王》(同名電影)獲中國電影華表獎,電影《紅綠燈下》(導演)獲中國第三屆電影百花獎,《借尾巴》獲1982年全國優秀少兒讀物獎,報告文學《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獲1986年《北京文學》獎、《梁實秋的夢》獲1988年中國潮報告文學獎、《傅雷之死》獲第二屆優秀報告文學獎,1998年獲香港文學藝術中華金龍獎最佳傳記文學獎等。

由於方毅同志的關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國科協聯合舉行隆重儀式,授予葉永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小靈通漫遊未來》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  

曾寫過的文章選段

葉永烈葉永烈

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

研究炸藥十分危險,因為炸藥的脾氣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它就可能爆炸。有一個人卻不怕這些,這個人就是諾貝爾。

諾貝爾1833年生於瑞典,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博物學家。在父母的影響下,青少年時代的諾貝爾就醉心於發明創造。他曾到法國學習化學,在美國和俄國的工廠工作,1859年26歲的諾貝爾回到祖國。他到各地去考察,發現許多採礦和築路的地方還是用人力工作,工人們用鐵鎬吃力地一下一下刨著堅硬的岩石,累得汗流浹背,卻只能刨下來一點點,既辛苦,進度又慢,根本無法完成巨大的工程。為什麼不用炸藥炸呢?諾貝爾認真地研究這個問題。原來,中國人發明的黑火藥傳到歐洲以後,17世紀開始用於開礦和修路,但是黑火藥威力小,使用起來很不安全。諾貝爾決心要研製一種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藥,實現人們移山填海的夢想。

這是一項多么艱巨、多么危險的工作啊!當時,人們已經發現,治療心臟病的藥劑硝化甘油濃縮後可以發生猛烈爆炸,是一種烈性炸藥,但是,人們很難把它控制住。已經有很多人進行過研究,都沒有成功。有的人在實驗中喪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卻步了。諾貝爾卻知難而進,跟烈性炸藥打交道,幾十次險些落入死神的魔掌。

1864年的一天,實驗室里又發生了爆炸,五位實驗人員犧牲了,其中包括諾貝爾的親弟弟,他的父親也受了重傷。失去親人的痛苦和實驗工作的多次失敗,都沒有能夠動搖諾貝爾繼續研究炸藥的決心。

實驗室連連爆炸,鬧得四鄰不安,鄰居們紛紛要求諾貝爾離開這個地方。諾貝爾只得搬到一個湖邊,在湖中心的一艘渡輪上繼續開展他的研究工作。在四年多的時間裡,他進行了四百多次試驗,雖然還是連連受挫,但他毫不氣餒。

有一次,一個裝著硝化甘油的大罈子在搬運時破裂了,硝化甘油滲到了泥土中。諾貝爾拿了一把浸透了硝化甘油

的泥土去做實驗,發現這種泥土在不引爆時很安全,不像純硝化甘油那樣受點震動就爆炸。

諾貝爾高興極了。他收集了大量滲有硝化甘油的泥土進行引爆實驗。沒有想到,這一次爆炸異乎尋常地猛烈,只聽得一聲巨響,實驗室里濃煙瀰漫。人們都失聲驚呼:“諾貝爾完了!”正當人們為諾貝爾的生命擔心的時候,他從濃煙中沖了出來,滿臉是血,一邊跑,一邊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諾貝爾憑著不怕死的精神,憑著百折不撓的毅力,終於制服了硝化甘油,使這種炸藥能夠安全地保存、運輸,在引爆後又能夠猛烈爆炸,可以套用到生產中去。後來,他又研製出多種烈性炸藥,一生擁有255項發明專利,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諾貝爾獨自創辦和與人合辦的大工廠共有15家,專門從事炸藥生產。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柄雙刃劍,諾貝爾發明的硝化甘油炸藥用於採礦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為製造殺傷力更大的炮彈提供了條件。1888年,他的哥哥去世。由於新聞記者的疏忽,諾貝爾讀到的竟然是他本人的訃告。訃告中稱他是“甘油炸藥大王”,是靠製造毀滅性武器發大財的大實業家。諾貝爾看了心情更加沉重。把科學發明用於戰爭,這不是他的初衷,於是他立下了遺囑,把自己財產中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用這筆基金的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項獎金,從他死後的第五年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獎給在過去的一年中,對科學事業和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作出最傑出貢獻的人。這,就是著名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金的設立向世人表明:諾貝爾研製炸藥所追求的目標是為人類造福。
水一樣的空氣
葉永烈

空氣,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然而,在低溫和高壓下,空氣竟然能變成水一樣的液體——液態空氣。
液態空氣是藍里透綠的透明液體。空氣是氧氣和氮氣的混合物。液態氧是淺藍色的,液態氮是淺黃色的,兩者相混便成了近乎綠色的液體了。不過,平常所得的液態空氣總不是透明的,而是像泥水一樣混濁。因為空氣中總含有少量似的水和二氧化碳,在低溫下,水不用說早成了冰,二氧化碳也“結冰”了——變成了乾冰,這些細小的晶體,使液態空氣變濁。不過,只消用普通濾紙像過濾泥水一樣過濾液態空氣,很容易使它變得透明。
液態空氣的溫度很低,在攝氏零下192度就會沸騰。因此,如果把液態空氣在室溫下打開或者倒在水裡,它會立即狂沸起來。平常,它總是保存在像熱水瓶一樣的杜瓦瓶里。
正因為液態空氣的溫度很低,許多東西浸在液態空氣中,會發生各種奇妙的變化。
如果在一根小玻璃管里裝水銀,把它插到液態空氣中,水銀立即凝固了,因為水銀在攝氏零下29度便會變成固體。打破玻璃管,裡頭的水銀柱可以箱釘子一樣釘進木頭裡!
橡膠的管子或者皮球放在液態空氣里,會變得非常脆,一敲便裂成許多小碎片。鮮花浸在液態空氣里,變得像玻璃一樣脆,並且一搖動,便叮噹叮噹響,而扔到地上便碎成粉末。細氈帽在液態空氣里也會變得很脆,可以用鐵錘像敲生鐵的鍋一樣敲碎它!

液態空氣能夠改變許多金屬的脾氣。大家知道,如果一個鈴鐺用鉛來做的話,搖起來像個悶葫蘆。然而,用液態空氣浸過以後,卻居然會發出銀鈴般清脆的響聲!生鐵用液態空氣處理以後,強度可以提高一倍。錫在液態空氣中,卻會碎成煤灰似的一團粉末——灰錫。唯一例外的金屬是銅,它在液態空氣中扔保持良好的韌性和機械強度,因此生產液態空氣的設備,常常都是用銅做的。

更有趣的是,許多東西用液態空氣浸過以後,都會發光,像個巨大的“螢火蟲”。例如,雞蛋在液態空氣里浸過以後,會射出美麗的淺藍色螢光,而石蠟會發出綠色螢光。撒上硫化鋅粉末並且用液態空氣浸過的棉花,會射出淺綠色柔和的螢光……
現在,製造液態空氣成了龐大的工業。由於液態氧和液態氮的沸點不同——液態氧是在攝氏零下183度沸騰,液態氮是在攝氏零下196度沸騰,在工業上,人們常利用這一點,把液態空氣逐步蒸發,分別得到純淨的氧氣和氮氣

葉永烈經典科普作品

作者:葉永烈

ISBN:9787507212891
頁數:全4冊
定價:60.0
出版社:中國福利會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7-8-1

這本《科學掠影》記述了作者存科學王國漫步時的種種見聞。科學是瑰麗多彩的。作者涉獵科學的方方面面,寫下了五花八門的文章,折射出科學的誘人的光芒,映照出科學的繽紛色彩。如果這本《科學掠影》使你對科學產牛了興趣,作者將無限欣慰

葉永烈新作

□葉永烈新作: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妻子是姐妹

□葉永烈新作:阿桂的非常經歷

□葉永烈回音何智麗:尊重起碼的事實

□何智麗氣說葉永烈:我不是他的廣告商

□葉永烈再說何智麗風波真相

葉永烈葉永烈

□葉永烈從細節看新疆(組圖)

□七月,葉永烈親臨平壤(組圖)
——感受靜靜的平壤

□作家葉永烈的“檔案情結

□葉永烈寫新書追憶26年前在羅布泊失蹤的彭加木

□一個作家的選擇:葉永烈為何選擇紀實文學

□滴血確認彭加木遺骸幕後——訪彭加木好友夏訓誠

□葉永烈在新浪、部落格中國網開設部落格,正集中力量改編出版長卷《“四人幫”興亡》

□葉永烈——無所不能的“暢銷書作家”

□陳望道·《太白》·科學小品

□夫婦西子湖畔坐茶樓

□葉永烈談兩代編輯情

□葉永烈提出:給孩子寫的書一定要有童趣

□太陽抒懷:我獨樂我愛中天麗日

□夫婦同游灕江水:我和桂林很有緣分

目擊中國首富村

□葉永烈寫聯考作文:包容是可貴的美德

和妻子在台灣吃台菜
□葉永烈看奧運:"冷麵殺手"的威力

□葉永烈的新夥伴:數位相機

□葉永烈談與小靈通的不了緣

□葉永烈談貼近時代寫好暢銷書

□葉永烈在上圖演講:傅雷一家的故事促使我反思文革

□1904——中國科幻小說閃光的起點
□域外見聞:細數越南怪聞趣事

□葉永烈用鏡頭寫書

□葉永烈在東方網談紀實文學

□解放論壇:觸目驚心讀葉永烈

□孩子們需要幻想——葉永烈談科幻作品

□葉永烈:心中牽掛小讀者

□葉永烈——“小靈通”的爸爸

見到了小靈通之父

關於《小靈通漫遊未來》

書籍介紹

星條旗下的生活(葉永烈看世界)

基本信息

原價:28.00元
作者:葉永烈 著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ISBN:9787801867810
頁碼:24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8-3-1
印刷時間:2008-3-1
字數:294000
商品標識:20191321

內容簡介

《星條旗下的生活》系“葉永烈看世界”叢書之一,葉永烈先生先後多次應邀前往美國洛杉磯紐約舉辦講座,或者到美國探親生活。在美國葉永烈先生既是旅遊者、採訪者,又是居民。在這本書中,葉永烈先生以他獨到的眼光對美國進行了仔細地觀察,寫下他的親歷、親見、親聞。不僅有細節有“花絮”,從文化、歷史的角度記述美國,而且寫了很多美籍華人,特別是那些曾經在國內文學界、政治界很有影響的華人在美國的生活,很多資料是第一次披露。

作者簡介

葉永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發表詩作,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怍者,2l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至今,《十萬個為什麼》總印數已超過一億冊。主要新著有:“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客觀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反右派始末》,全面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運動”;《“四人幫”興衰》、《江青傳》、《張春橋傳》、《王洪文傳》、《姚文元傳》、《陳伯達傳》,真實反映了中國十年“文革”;《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此外,還有長篇自傳《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用事實說話——我的採訪手記》,《陳雲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傳》、《傅雷與傅聰》、《追尋彭加木》、《飛天夢——目擊中國航天秘史》等。作品曾獲獎80餘次。1989年被收入美國《世界名人錄》,並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之“最佳傳記文學家獎”。新版《小靈通漫遊未來》於2002年12月獲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5年10月獲“中國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獎”。

目錄

序:“兩制三地”之家
又去美國領事館簽證
拒簽的理由:“移民傾向”
方便的無紙機票
浩浩蕩蕩出國潮
一、美國的生活見聞
美國和中國的“反差”
美國的“時間觀念”
在美國需要“三個朋友”
商場是一扇敞開的窗
我變得“小氣”
在美國銀行存錢
無處不在的“MADE IN CHINA”
退貨親歷記
關於“中國製造”的大爭論
美國一片“漲”聲
美國的廣告
品嘗美國“手機套餐”
書店·報攤-圖書館
看中國“明天”的報紙
五花八門的電視
雪夜觀“恐龍”
一口氣看三部電影
《哈利·波特》走紅美國
美國獵人一席談
遭遇停電
在美國感受保險
美國的稅
雨中看病
老人中心與學前班
來到美國國小
美國國慶節見聞
感恩節的聚會
聖誕節:紅與綠的節日
美國人怎樣研究中國
豐富多彩的中國資料
在斯坦福看蔣介石日記
二、美國的衣食住行
衣著隨便的美國人
美國的生食文化
形形色色的餐館
公寓生活見聞
在矽谷看房子
三位朋友的住房
中美“住房觀”的差異
親歷買房全過程
在美國住賓館
公共汽車上的友善氣氛
無聲的導遊
乘捷運與乘火車
在紐約“打的”
我在美國學開車
美國的“空中警察”
亂停車挨罰記
汽車上的自動嚮導
機場掃描
從飛機上看美國
三、星條旗下的華人
華人屬“少數民族”
大陸朋友談星條旗下的生活
需要適合美國的“一技之長”
在美中之間架起生意之橋
洛杉磯巧遇盧新華
匹茲堡山城晤童恩正
在費城馬思聰女兒家過聖誕節
馬思聰終於從費城“歸來”
中國留學生在美國
巴頓將軍幫了我兒子的忙
星條旗下的溫州人
星條旗下的台灣人
台灣作家的旅美生涯
小城人家
一位數學教授的奮鬥史
在成功者的背後
巧遇“蛋白質女孩”
老人公寓裡的中國歷史老人
華人的下一代會不會“忘本”

編輯推薦

本書為“葉永烈看世界”叢書之一。葉永烈先生先後多次應邀前往美國洛杉磯、紐約舉辦講座,或者到美國探親生活。本書是葉永烈先生在美國的所見所聞所想,書中獨家採訪了馬思聰家屬、王福時老人家等文化名人,披露了大量不為人知的手跡和細節。

書摘與插圖

衣著隨便的美國人
美國人很有意思。當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下榻於上海錦江賓館,一上電梯便眉頭緊皺:因為電梯上顯示紅色的“l3”數字時,停了下來!中國人忽視了“l3”乃美國人最忌諱的數字……
事情頗為奇怪:雖說我對美國國旗並不陌生,不過,我到了美國之後,才細細端詳起美國國旗。我發覺,這紅白相問的美國國旗上,那紅色的橫條加上白色的橫條,不多不少,正好l3條!據云,美國這國旗是在美國獨立後,於1777年7月14日由美國國會通過決議而制定的。當時,組成美利堅合眾國的是l3個州,所以美國國旗上用了13根紅白橫條以及13顆星,即所謂“星條旗”。後來,各州又陸續加入,星條旗上的星不斷增加,直至今日增至50顆,代表著50個州,而紅白橫條仍是l3根——其實,倘若為了避免忌諱,完全可以改成l4根以至50根……
美國人很愛自己的國家。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從小開始。美國人很為自己國家的強大、富有而自豪。在美國,處處可見國旗。美國的政府部門辦公處的外面,豎著旗桿,高高飄揚著國旗,這種情形在世界各國的政府機構門前都是如此,不足為奇。然而,我步入政府機關的辦公室,發覺也往往插著國旗。甚至在我步入超級市場時,一抬頭,那屋樑正中也高掛著星條旗。就連我來到跳蚤市場,在那低矮的臨時陛棚屋之上,也插著星條旗。美國人的T恤衫,胸前也印著星條旗圖案。我甚至見到在皮茄克的整個背部印著星條旗。
……

入選教材

葉永烈的文章《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被加入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中第20課110~112頁。

原文: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真理。

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很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看出問題,追根求源,終於把“?”拉直,變成“!”找到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葉永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主任謝皮羅教授卻敏銳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鏇轉。這是為什麼呢?謝皮羅緊緊抓住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1962年,他發表了論文,認為這種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鏇轉,就不會產生這種漩渦。他認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鏇轉;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渦將朝逆時針方向鏇轉;而在赤道,則不會形成漩渦。他的這個見解,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明謝皮羅的結論是完全正確的。

無獨有偶。17世紀的一個夏天,英國著名化學家波義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試驗室走去,剛要跨入實驗室大門,陣陣醉人的香氣撲鼻而來,他這才發現花圃里的玫瑰花開了。他本想好好欣賞一下迷人的花朵,但想到一天的實驗安排,便摘下幾朵紫羅蘭插入一個盛水的燒瓶中,然後開始和助手們做實驗。不巧的是,一個助手不慎把一滴鹽酸濺到紫羅蘭上,愛花的波義耳急忙把冒煙的紫羅蘭用水清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誰知當水落到花瓣上後,濺上鹽酸的花瓣奇蹟般地變紅了,波義耳立即敏感地意識到紫羅蘭中有一種成分遇鹽酸會變紅。那么,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由此他發現,大部分花草受酸或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為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在以後的三百多年間,這種試紙一直被廣泛套用於化學實驗中。

最有趣的是一位奧地利醫生。一次兒子睡覺時,他發現兒子的眼珠轉動起來。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兒子說他剛才做了一個夢。這位醫生想,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有什麼關係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對象,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最後得出結論: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如今,人們研究夢的生理學,便根據眼珠轉動的次數和時間,來測量人做夢的次數與夢的長短。

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然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科學史上,這樣的事例有很多,它說明,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只要你見微知著 ,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當然,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正像數學家華羅庚說過的,科學的靈感,絕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么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個人言論

名作家葉永烈昨天(2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書市上稱,現在中國科幻小說創作數量雖多,但缺乏精品。 一九六一年就出版過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的葉永烈說,目前新生代的科幻小說家中,雖有不少不錯的作品,但缺乏有影響力的大家,科幻小說的號召力也在減弱,“過去一部科幻小說可以印幾十萬冊,現在幾萬冊就不得了。”

葉永烈認為,社會氛圍的變化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主因,人們追求科學知識的熱情與現代生活的商業氣息有此消彼漲之勢。

面對目前正在興起的玄幻小說,葉永烈更看好科幻小說。他說,科幻小說和玄幻小說不同,前者需要以科學為基礎,“讓讀者對科學產生興趣,對讀者有好處。”

葉永烈說,現在中國文學界太過浮躁。作家無論是創作科幻小說還是其他文學作品,都需要經歷時間的檢驗。“時間就像一面篩子,可篩去平庸,留下精華。”

“作為一個紀實文學作家,追逐熱點、跟蹤焦點,是我的職責。”他就像獵豹一樣,靠著敏銳的嗅覺,緊盯著獵物一路飛奔追逐。

“書市勞模”

“今天講座的內容都是我自己用電腦做出來的,很難相信吧?”70歲的葉永烈語氣間頗顯自豪。確實,以他這樣的年紀,很多人都早已回家含飴弄孫了,而他卻每日“擊鍵”不輟,“我90年代初就開始用286電腦來寫書了,絕對是國內首批用電腦寫作的作家之一。”就在昨天的報告會開始之前,葉永烈還抽空上網沖了會兒浪,查詢到了前一天深圳某報對自己的採訪。

對於葉永烈,出版界有個雅稱“書市勞模”,他的確無愧於這個稱號——他大學時期“領銜”編寫的《十萬個為什麼》以及之後推出的《小靈通漫遊記》暢銷至今,總銷量已經突破2億冊;上世紀80年代起轉攻紀實文學之後,他創作、推出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和《毛澤東與蔣介石》)迅速在中國書市掀起了名人傳記的熱浪,幾乎他的每一部書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不法盜版商的“眷顧”。“還有一些出版社很會打‘擦邊球’,他們找槍手來寫書,然後再以‘葉永烈新作’的名義出版,為了打擊盜版和冒名之作,我甚至請過三名律師,但每次官司都沒什麼滿意的結果。”

根據網上公布的數字,目前葉永烈已出版各類著作180多部,2000餘萬字。

作家之路,起步於語文課不及格

“很多人說作家是神童,我就是個‘反證’。”在濟南書博會,葉永烈在現場展示了父親保留的他的國小成績報告單。“國小一年級有兩門不及格,一是作文,另一個是閱讀,閱讀相當於現在的語文。我的作家之路,是從‘語文課不及格’開始起步的。”
最初的轉機出現在葉永烈11歲時。“很偶然,《浙南日報》社在我家旁邊,報社門口有個綠色的箱子,上面寫著‘投稿箱’。我經過時,就問人家這個箱子是乾什麼用的。別人說,你把稿子扔進去,你寫的稿子報紙上就會登出來。”葉永烈心血來潮寫了一首小詩,“就是順口溜”,扔進了“綠箱子”。幾天后,葉永烈收到平生第一封信,告訴他稿件被採用了。
“小時候一件有意義的事,會改變人的一生。”1951年4月18日之後,葉永烈從一名普通的少先隊員,“連升三級”,成了“三條槓”的大隊宣傳委員。“為了編好牆報,我變得非常喜歡看書。”
此後的“好學生”葉永烈17歲時上了北京大學化學系。“當時很想去中文系,但姐姐是念化學的,爸爸說念化學比念文學好,說念化學沒準將來可以做做肥皂、做做雪花膏,總有一份飯吃。”北大化學系六年間,葉永烈筆耕不輟。“開始寫詩、寫散文,十幾篇能夠登出一篇;到大學二年級時,我開始用文學的筆調來寫化學、寫科學,結果寫一篇登一篇。”就這樣,葉永烈19歲那年把這些發表的科學小品結集,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書。
那一年,他的書的責編剛好在編《十萬個為什麼》,便把他拉入了寫作隊伍。“《十萬個為什麼》1961年出版時,一共是900多個‘為什麼’,我一個人寫了300個為什麼,我成了《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但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他的命運再次“轉彎”。“到現在為止《十萬個為什麼》總印數2.1億冊。《十萬個為什麼》之前靠投稿,之後各出版社、報社都找我來約稿了。”那一年,他21歲。緊接著的一年,他寫出了《小靈通漫遊未來》,裡面的科幻形象,幾十年後成為了現在的“手機品牌”。
■要寫就寫大海的波濤,不寫小風波

葉永烈稱,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關注國家和時代的命運,這也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輾轉傳記文學創作的重要原因。“我絕對不寫小風波,譬如三角戀愛什麼的,我要寫,就寫大海的波濤。”觸碰重大題材,葉永烈非常注重“第一手”。“我從不搞東拼西湊。我堅持第一手採訪,採訪歷史的當事人。因此,有人戲稱我是‘上海的北京作家’,我的很多採訪對象都在北京。”
在葉永烈眼裡彌足珍貴的“第一手”,卻是這個時代經常為人輕視的。昨天講座現場,葉永烈展示了十種左右《江青傳》盜版。“為了強化著作權意識,上海曾專門舉辦過一次我的書盜版展覽會。”他還在現場展示了45種“盜用我名字出版的書”,還展示了上海為他舉行的“假冒他人署名的法律責任研討會”照片。“《毛澤東與蔣介石》,這部書是真的。就因為有這部書就編了一套‘葉永烈文集’:《毛澤東與林彪》,這不是我寫的;《毛澤東與劉少奇》,也不是我寫的;《周恩來與毛澤東》,也不是我寫的。這么多東拼西湊的‘假書’,跟真的放在一起,叫人真假難辨了。”

“參加聯考”的作家葉永烈

測試快速反應能力

聯考結束,作家葉永烈立即完成了聯考作文(上海卷)題《必須跨過這道坎》。這已經是他第七年“參加”聯考作文。在葉永烈看來,作家參加寫作聯考作文,一是能夠與廣大考生一起零距離體驗聯考,二是測試自己的快速反應能力。一個作家會經常遇到突發事件,這要看他的應變能力。

這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他喜歡探索。他嘗試寫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也嘗試寫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正如一個演員,總是喜歡嘗試飾演不同類型的角色。嘗試,也就是創新。每一次嘗試,是新的體驗,也是新的收穫。他有若干頭銜:科幻小說家、科普作家、紀實作家……2000年,葉永烈在他50卷《文集》之外出版的2卷本《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的《後記》中曾表示:“由於視力日衰,醫生勸我從此可以告別文學創作。”然而事實上,葉永烈並沒有擱筆,像他的《必須跨過這道坎》文章所言,藉助於電腦,他跨過了一道道坎。因為對他來說,創作是他的生命,他無法放棄寫作。因此,即使在打算“封筆”的60歲以後,他還出版了20多本新書,而且很多都是50萬字的篇幅。

今年的重慶書市,葉永烈又出版了兩本新書《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和《想當元帥的士兵》。這是他第7次帶著新書參加書市了,像連續7年參加聯考作文一樣,葉永烈大概是創這兩項紀錄的惟一的中國作家。

作為葉永烈的忠實讀者之一,我的目光跟隨著他的筆觸遍及科普、紀實文學、散文及雜文等諸多領域。他是一位求變的作家,總在尋找新的突破,不論是題材還是敘事手法;他更是一位求新的作家,永遠緊跟時代的步伐,是中國作家中第一批使用電腦的,又在新浪網以及部落格中國網各開了一個部落格。就連盜版商在冒用他的大名出版偽書時也稱:“作家葉永烈總是在更弦改轍,在題材領域超越自我,向讀者奉獻有意思又有深度和廣度的力作。相信讀者讀後不會失望,並驚奇葉永烈文風之善變。”

人們以為中國有同名同姓的“兩個葉永烈”,一個是寫紀實文學的葉永烈,一個是寫科普作品的葉永烈。其實不止“兩個”。他的文學作品中有小說(出版過中短篇小說選以及長篇小說),散文(出版過散文選集),詩(他是從寫詩開始的),雜文(出版過多部雜文集,多篇雜文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童話(根據他的長篇童話《哭鼻子大王》改編的6集動畫電影曾獲1995年電影“華表獎”),寓言(各種版本的中國寓言選中常有他的作品),劇本、傳記、相聲(出版過相聲選)……當然,主打作品是當代重大政治題材的長篇紀實文學

在葉永烈的眼裡,採訪科學名人、體育明星、文化名人,一般都不難。政治人物的採訪,尤其是政治敏感人物的採訪,相當艱難。正因為艱難,他才以為更值得採訪。他以作家的誠信、以充分的尊重,獲得對方的認可。當然,他的“品牌”也起一定作用。葉永烈說,自己選擇傳主,有三原則:一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差;二是能夠折射一段中國當代重要的歷史;三是沒人寫過(或者即使有人寫過,寫得淺或者寫得不好)。還有一個條件是能夠採訪傳主本人,如果傳主去世或者傳主無法採訪,但是能夠採訪深知傳主的人。他不寫那種根據資料拼拼湊湊的作品,更不寫“複述”式的作品,儘管這么一來就得四處奔走,四處採訪。寫作,已經成為葉永烈生命的一部分。在他看來,作品是“凝固的時間”、“凝固的生命”。生命對於人來說,只有一次。他說:“我願把我的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奉獻給時代,奉獻給廣大讀者。”

在熟悉葉永烈的讀者印象中,他似乎永遠都是熱情洋溢,永不知疲倦。每年都有大部頭的一兩部作品出版,這的確超乎人的想像。葉永烈這樣解釋自己的創作狀態:“我把外出採訪與案頭寫作,看作是不同工作狀態的交替。一年到頭,我沒有周末和星期日,也沒有節假日。我也沒有退休日。我一直處於工作狀態。特別是放長假的時候,電話很少,而我又從不在長假外出旅遊,使我能安安穩穩寫作。這樣,相對而言,我的創作時間就多一些。另外,我的體質好。除了1990年因寫作過度導致視網膜剝落而住院動手術之外,至今沒有住過醫院,也無慢性病。而且我在長期的寫作中,養成了思路通暢,一氣呵成的習慣。我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寫成,很少有寫了一半重新再來。即便是為《人民文學》雜誌寫的小說,也是一次性寫完。”

1992年,葉永烈改用電腦寫作,是第一批換筆的中國作家之一。電腦寫作,大大提高了寫作效率,同時也減輕了寫作的勞動強度。是的,他的求新不僅僅用於寫作,更體現於他的生活。他的家裡擁有體積龐大的商務用複印機、碎紙機以及各種各樣的最新電子產品,就連他那在美國工作了多年的兒子,也稱他是“高科技老爸”。然而更奇妙的是,葉永烈21歲時所預言的未來世界生活,正在變為現實。

“前段時間,剛剛看見日本製造出了可視手機,我在《小靈通漫遊未來》已經寫到。去年,也是日本,製造出一個尾部有螺鏇槳的汽車,說是堵車的時候可以飛起來,我當時一看,這不是《小靈通漫遊未來》中的‘飄行車’嗎,可惜那個樣車耗油太大,還在改進中。”葉永烈說。21部實現。

20歲時,葉永烈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如今,《十萬個為什麼》總印數超過一億冊,而取名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將近一億,這兩個“億”,是葉永烈最看重,也最豐富的精神財富。

葉永烈點評2010作文

“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這個題目比較大氣。而且這個題目和現實的聯繫方方面面都不錯。北京這個題目很好。上海這個題目能夠聯繫現實,也是不錯的。這個題目不是太直接,你要思索一下。不是那么好寫的。對於考生來說,“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要寫的話可以。但是上海這個題目要寫得好不容易。全國聯考(論壇)的作文題目,用一副漫畫,這是出人意料的,也容易拉開考生的距離。湖北的作文題目是“幻想與現實”。考生應該注意。考驗你的幻想力。我覺得這個題目出得還不錯。其他一些題目,像江蘇的“綠色環保”這個題目,這個和當前的世界結合得比較緊。還可以。今年的考試可能會考世博會,結果只有一個省的題目和這個有關係。大家可能都準備好了這個考題。

我曾經在《語文學習雜誌》上寫過一篇文章評歷年來的聯考作文選題,我那篇題目叫“聯考作文題目要大氣”,不要跟考生作對,有些專門是一些偏題、難題,題目應該有一定的大氣,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我覺得今年最好的就是北京的這個題目“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這個題目很好。一方面對於考生也很有啟發,另外,這樣的題目比較大氣,對於年輕一代來說,一方面要抬頭去看遠的地方,下面要腳踏實地地做事情。我覺得這個作文題目,對於每個學生都能寫得出來,但是要想寫得好也不容易。

我覺得這種題目比較偏。我覺得聯考本身的作文題目應該大一些,我覺得這個題目太偏了。聯考作文應該對語文起到一個“指揮棒”的作用。大氣的作文題目會讓今後的語文教學走得更好。如果總是出一些偏題,出一些難題的話,對於教學不太好。

葉永烈:中國科幻小說缺乏精品

著名作家葉永烈昨天(2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書市上稱,現在中國科幻小說創作數量雖多,但缺乏精品。

一九六一年就出版過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的葉永烈說,目前新生代的科幻小說家中,雖有不少不錯的作品,但缺乏有影響力的大家,科幻小說的號召力也在減弱,“過去一部科幻小說可以印幾十萬冊,現在幾萬冊就不得了。”

葉永烈認為,社會氛圍的變化是造成這種現狀的主因,人們追求科學知識的熱情與現代生活的商業氣息有此消彼漲之勢。

面對目前正在興起的玄幻小說,葉永烈更看好科幻小說。他說,科幻小說和玄幻小說不同,前者需要以科學為基礎,“讓讀者對科學產生興趣,對讀者有好處。”

葉永烈說,現在中國文學界太過浮躁。作家無論是創作科幻小說還是其他文學作品,都需要經歷時間的檢驗。“時間就像一面篩子,可篩去平庸,留下精華。”

夫唱婦隨,筆耕不止

葉永烈寫作快速高產。曾有人開玩笑說:"如果跟誰過不去,就叫誰把《葉永烈文集》抄一遍!"因為如果每天抄五千字的話,抄兩千萬字也得四千天--無假日、無雙休日,整整抄十一年。雖是玩笑話,卻包含了葉永烈半個世紀勞作的無限艱辛。畢竟再快速高產,也得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敲)出來。

葉永烈是國內較早使用電腦寫作的作家之一。他家的書房裡,除了書櫥里的書外,占據大部分地盤的是電腦、掃瞄器、印表機、複印機、刻錄機……無紙化設備一應俱全。而且電腦已增加到五部,平時需要什麼資料或查閱自己的著作,只需打開電腦就可以調出來;稿子寫完"伊妹兒"傳送;外出開會或參加活動,只帶兩張光碟和一台手提電腦……葉永烈寫作如此之"神速",電腦幫了不少忙。

夫人楊蕙芬也居功不小。她和葉永烈是同鄉,也是溫州人,原來在中學教書,退休後也沒清閒下來。她協助葉永烈蒐集、整理素材,參加人物採訪活動,是葉永烈寫作時的合作夥伴和親密助手。

想起今年3月參加反盜版座談會時的一個細節。那天,葉永烈夫人楊蕙芬也來了。我第一次見她,電話找葉永烈採訪時恰巧幾次都是她接的,便上前跟她打招呼。一旁的葉永烈聽到我的招呼,不由自主輕拍了下妻子的頭,表情自然而親昵,而他的妻子則一臉燦爛的笑……

毫無疑問,這是一對恩愛有加、夫唱婦隨的夫妻。

曾有人為國內幾位"炙手可熱"的作家算過一筆版稅收入帳,認為他們是中國作家中的"千萬富翁",如二月河、王朔、海岩、余秋雨……其中就包括葉永烈,認為"葉永烈的作品不僅大都是暢銷書,而且還常被報紙雜誌轉載、廣播電台播出,其收入過千萬元,人們恐怕不應該感到意外……"

究竟是否真過千萬元,我從未向葉永烈核實過。畢竟這屬私人問題,葉永烈有權保持沉默。倒是生活中的葉永烈,一身尋常打扮,平平易易,朴樸實實,沒有顯闊的跡象。

雖屆花甲,葉永烈絲毫沒有"隱退"享天倫之意。他依然筆耕不止。2001年出版了洋洋八十餘萬字的紀實文學《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從來都是為別人寫傳記,《追尋歷史真相》卻是葉永烈第一次為自己寫傳記,他在書里回顧了自己近半個世紀的創作歷程。2002年,葉永烈又一氣推出了《行走中國》《行走俄羅斯》《行走美國》三部紀實新作。據他告知,最近他又在寫一部《非常美國》……

看來,閒不住的葉永烈是要一路寫下去了。

外出採訪是休息

葉永烈的紀實文學寫作,是建立在大量採訪的基礎之上的。用他的話講,紀實文學"七分跑,三分寫。"他寫一部長篇紀實文學,採訪幾十人、上百人是常事。他的妻子就常講:"你去一趟北京,就像去一趟上海南京路似的!"葉永烈所寫的中國當代重要政治人物,大多密集於北京,所以他必須一趟趟由上海往北京趕。

1992年他採訪中國早期著名活動家羅章龍時,羅老已是百歲老人了。當歷史老人們面對錄音機回憶當年的政治風雲時,葉永烈就覺得,他的採訪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與歷史交談,是一種搶救史料的工作。

只是這份"搶救史料的工作",比不得寫小說、散文來得自由隨意。它要求作者必須掌握大量可靠的素材,然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將事件的原狀和人物的原貌真實可信地展示出來。在寫作時,葉永烈力圖遵循"兩確"的原則,即觀點正確,史料準確。但是,要做到這兩點實非易事。就拿史實準確這一點來說,當事人在回憶時,往往有一種護短的傾向,加上事隔多年,記憶往往有誤。查檔案的手續又極為麻煩,有的還有諸多限制。而葉永烈的很多作品,都涉及極為敏感的政治神經,一不小心就會踩著"地雷",輕則輿論批評,重則陷入官司。

即便如此,葉永烈仍對長篇紀實文學的寫作樂此不疲。剛剛寫完一部想歇口氣,欠下的一大堆報刊"文債"得一一"償還"。還未"還清",新的長篇紀實文學又要開始了。沒有時間休息,外出採訪就成了葉永烈的"休息"之機。

1987年寫《馬思聰傳》時,葉永烈趕往馬思聰的故鄉--廣東海豐縣採訪。他走訪了馬思聰的三位堂弟,在馬思聰的故居拍了許多照片,又在縣公安局、檔案館、文化局、地方志辦公室……查閱了各種資料。葉永烈行色匆匆,他決定坐夜車趕回廣州。可"錄像大巴"還有一個多小時才開。站在南海之濱的廣東海豐縣汽車站,葉永烈又飢又累。經不起一旁蔥香魚味的誘惑,走到小吃攤前,買了碗當地特有的潮汕粥。

"你是建築工人?臉曬得那么黑!"生意不忙,女攤主雙手交叉在胸前,跟葉永烈閒聊起來。話剛出口,她又來了個自我否定,"不,不,你這副深度近視眼鏡,又有點像大學教師……"

女攤主的搭訕,令葉永烈無言以答。喝完滾燙的潮汕粥,他伏在小桌上開始整理起採訪筆記。

第二天凌晨4點,車子終於抵達廣州。葉永烈趕到珠鷹大廈打了個盹,開始了新一輪的採訪……

寫紀實文學的葉永烈

很多讀者都疑惑,葉永烈科普文學寫得那么"紅火",怎么就突然大轉彎,從"天上"來到"地上",從幻想世界進入現實世界,寫起了紀實文學?

葉永烈葉永烈

原來葉永烈寫科幻小說寫出了"麻煩"。上世紀七十年代,葉永烈的科幻小說《奇異的化石蛋》印了50萬冊,《金明系列驚險科幻小說》四卷,每卷印數也在20萬冊……隨著這些科幻小說的風靡,葉永烈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甚至他的高產也引起了非議……有人說葉永烈的科幻小說不是科學,也不是文學;也有人乾脆將葉永烈的科幻小說斥之為"偽科學"。葉永烈遭到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批判",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他開始"轉向",轉到純文學紀實文學的創作,幾乎很少寫科幻小說,也幾乎不寫科普作品。用體育界的行話來講,葉永烈在科幻小說創作上"掛鞋"了。

葉永烈的紀實文學很快轟動一時。隨著《傅雷一家》《霧中的花》《沉重的一九五七》以及《中國科學明星》《奇人奇事》《閃光的路》等報告文學選集的出版,科幻小說作家葉永烈"隱身",紀實文學作家葉永烈浮出海面。

葉永烈的紀實文學作品,"主人公"從科學家體壇明星,從音樂家、作家到影響中國歷史的風雲人物毛澤東、陳雲、胡喬木……所涉領域廣泛,門類繁多。那么他憑什麼標準來選擇筆下的傳主?葉永烈說:有兩個標準。第一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差;第二是沒人寫過。比如他寫《陳雲全傳》,是因為他覺得鄧小平和陳雲都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可是鄧小平的傳記有很多,而陳雲的當時幾乎沒有。

葉永烈在紀實文學領域裡自由馳騁。他的作品贏得了讀者的多方關注,尤其是一系列重大政治題材的紀實作品,使他聲名遠播。1993年11月,他攜妻飛抵美國洛杉磯,打算和兩個在美工作的兒子相聚。人剛到機場,即被美國聯邦影視集團電視台接去,接受一檔"日日相伴"節目的採訪。主持人在向觀眾介紹葉永烈時說:"葉先生1989年被美國列入《世界名人錄》,是美國傳記研究所的顧問。寫了許多紀實文學作品和人物傳記,其中很多是中國大陸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政治人物……"

這裡的"歷史事件和政治人物",指的是葉永烈講述中國共產黨鬥爭歷程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和《國共風雲--毛澤東與蔣介石》,還有反映"文革"和"四人幫"的系列人物長篇《江青傳》《張春橋傳》《王洪文傳》《姚文元傳》和《陳伯達傳》。這幾部作品一版再版,在社會上流傳甚廣。

值得深思的“葉永烈現象”

——訪著名作家葉永烈

“盜版書而今不足為奇,盜名書還真是少見,可我已經發現五種了。”葉永烈苦笑著對記者說,“你看,這本《權力與交易》根本就不是我寫的,卻赫然印上了我的名字。”

葉永烈越來越讓人感到目不暇接了!

2000年8月,他重操舊業,續寫並推出了25萬字的科學幻想小說———《(新版)小靈通漫遊未來》。該書印了6萬多冊,社會反響熱烈;兩個月後,一部64萬字的記錄中國科幻文學興衰歷程的長篇紀實新著《是是非非“灰姑娘”》問世,也同樣引人注目;2001年1月,他又捧出了83萬字的自傳《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而最近,由他主編的宣傳西部大開發的叢書《小靈通西部行》12冊剛剛印出;年內,他還將推出總計100萬字的“行走文學叢書”四部———《行走中國》、《行走美國》、《行走歐洲》、《行走俄羅斯》……

“我喜歡轉換———進行各種各樣的寫作嘗試。”8月13日晚,在上海葉永烈寓所的“沉思齋”,這位暢銷書作家笑著對記者說,“一直有一種傳言,說我葉永烈帶著一個寫作班子在搞創作。其實,我早些年的作品手稿都還在,可以看出都是我的筆跡;現在用電腦寫作了,但各種採訪記錄留下的,也都是我的筆跡。”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讀者誤以為中國有兩個同名同姓的作家“葉永烈”:一個是寫《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等的科普作家葉永烈,另一個則是寫《江青傳》、《歷史選擇了毛澤東》等的紀實文學作家葉永烈。因為在讀者看來,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不可能出自同一個“葉永烈”筆下。“我愛科學,也愛文學,所以我早年走的是一條科學與文學相結合的創作道路。”葉永烈說。

不錯,葉永烈是以科普起家的。事實上,還在北京大學化學繫念書時他就已經小有名氣了:他結合自己的專業學習,撰寫並發表了許多文筆活潑的科學小品,並在大三時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碳的一家》;而且,年紀輕輕就為《十萬個為什麼》叢書挑起了大梁:他是初版本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947個“為什麼”,他一人寫了326個,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也是這套書最年輕的一個作者———出書時21歲。

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印了500萬冊,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同時它也深刻地改變了葉永烈的人生道路。面臨畢業分配的時候,他仔細考慮過:自己從事創作或許要比從事科研更為合適。於是,在走出大學校門後,他一腳踏進了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半路出家乾起了編導。這期間,他不辭勞苦地奔波於工廠、農村和研究所,拍攝了大量的科教片,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很快就成為廠里的業務骨幹;同時,他仍像學生時代那樣,利用業餘時間舞文弄墨,到處發表文章……

然而沒過多久,麻煩就來了:廠里個別領導對他看不慣,給他戴上了“不務正業”、“名利思想”、“成名成家”等一系列“桂冠”;甚至以黨委名義直接向各報刊、出版社發出通知,稱葉永烈“個人主義思想嚴重”,不要採用他的稿子。“文革”期間,他還曾被非法抄家。

稿子發不出去了,書也沒法出了,但這並不能讓葉永烈泄氣。在那些風雨如晦的日子裡,他常常回想起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對他的關心和鼓勵,還有親人、編輯和讀者對他的殷切期待。所以,他仍能夠靜下心來,堅持創作、積累、學習……
科學的春天來了,葉永烈終於能夠大顯身手。伴隨著諸多題材不同、風格各異的作品頻頻出現在全國報刊上,葉永烈很快就成了中國科普界的一顆耀眼的“明星”———科學文藝當中的“十八般武藝”,從科學小品、科幻小說、科學童話,到科學散文、科學遊記、科學相聲……,他幾乎全練了。1979年,他還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較有系統地講述科學文藝創作理論的專著———《論科學文藝》。

而此前一年,葉永烈的科幻處女作《小靈通漫遊未來》一炮打響,很快便風行全國,總印數達到了300萬冊之巨,創造了中國科幻小說的一個吉尼斯紀錄;1979年3月17日,文化部和全國科協共同授予他“先進科學普及工作者”光榮稱號;同年,由他執導的科教片《紅綠燈下》獲得了第三屆電影百花獎。

可是,自1983年之後,讀者幾乎又看不到葉永烈的科普科幻作品了。他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甚至他創作的高產也引起了非議……與此同時,人們通過一部部昔日風雲人物的傳記,漸漸地又熟悉了馳騁在紀實文學領域的葉永烈———他由科普和科幻陣地上,“隱入”到了歷史深處。

其實,在這個轉軌過程中,他有苦衷,也有隱痛。不過,如今他已不願過多地提起———儘管仍有那么多的讀者在懷念他,替他惋惜,甚而多次發出了希望他“重操舊業”的呼籲———他始終抱著這樣一個信念:“官場一時紅,文章千古在”。

也許,葉永烈當年從事科普和科幻創作只是一個過渡,紀實文學的創作才是他真正的擅長。但其創作軌跡與科普和科幻創作的走勢同步,真的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應該為“葉永烈現象”喝彩嗎?

2006-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

簡介中國作家富豪榜被媒體譽為“中國文化界的奧斯卡盛典”,每年通過深入調研,發布當年度中國版稅收入作家財富排名,均引發巨大轟動,迅速吸引億萬讀者火爆熱議作家群體,關注文學原創。自2006年由吳懷堯首創至今,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文化盛會,每年引爆全球媒體關注,在華人世界迅速形成現象級話題。

2010年
第五屆

第1-5名:楊紅櫻(版稅2500萬)| 郭敬明(版稅2300萬)| 鄭淵潔(版稅1950萬)
當年明月(版稅950萬)|曾仕強(版稅780萬)
第6-10名:名郎鹹平 | 李可[職場小說作家] | 韓寒| 尹建莉 | 天下霸唱
第11-15名:王樹增| 金庸| 李敖| 南派三叔| 麥家
第16-20名:龍應台| 星雲大師| 錢文忠| 笛安| 六六
第21-25名:袁騰飛| 小橋老樹| 周國平| 王蒙 | 賈平凹

2009年

第四屆

第1-5名:鄭淵潔(版稅2000萬)|郭敬明(版稅1700萬)|楊紅櫻(版稅1200萬)
當年明月(版稅1000萬)|吳曉波[財經作家] (版稅750萬)
第6-10名名:饒雪漫 | 錢文忠 | 韓寒 | 李可[職場小說作家] |石康
第11-15名:王曉方 | 易中天 | 余秋雨 | 蔡駿 | 馬未都
第16-20名:劉震雲 | 崔曼莉 | 安意如 | 王蒙[國務院參事] | 閻連科
第21-25名:阿來 | 麥家 |葉永烈 | 孔二狗 |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2008年

第三屆

第1-5名:郭敬明(版稅1300萬)|鄭淵潔(版稅1100萬)|楊紅櫻(版稅980萬)
饒雪漫(版稅800萬)|馬未都(版稅745萬 )
第6-10名:郭妮 | 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何馬 | 石康 | 滄月[作家]
第11-15名:明曉溪 | 王曉方 | 余秋雨 | 王立群 | 當年明月
第16-20名:蔡駿 | 麥家 | 韓寒 | 楊志軍 | 海岩
第21-25名:池莉 | 安妮寶貝| 易中天| 畢淑敏 | 李西閩

2007年

第二屆

第1-5名:郭敬明(版稅1100萬)|于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版稅1060萬)
易中天(版稅680萬)|鄭淵潔(版稅570萬)|饒雪漫(版稅520萬)
第6-10名:王朔| 楊紅櫻 | 曹文軒| 王躍文[作家]| 余秋雨
第11-15名:蔡駿 | 都梁| 韓寒 | 畢淑敏 | 安妮寶貝
第16-20名:王海鴒| 海岩 | 閻崇年| 天下霸唱 | 陸天明
第21-25名:石鐘山[作家]| 當年明月 | 劉心武| 楊志軍| 賈平凹

2006年

第一屆--

第1-5名:余秋雨(版稅1400萬)|二月河(版稅1200萬)| 韓寒(版稅950萬)
蘇童[作家] (版稅900萬)|郭敬明(版稅850萬)
第6-10名:唐浩明 | 易中天 | 鄭淵潔 | 楊紅櫻 | 姜戎
第11-15名:安妮寶貝 | 王蒙[國務院參事] | 陳忠實 | 賈平凹 | 鐵凝
第16-20名:海岩 | 周梅森 |張平 | 余華 | 莫言
第21-25名:阿來[作家] | 池莉 | 張悅然 | 劉心武 | 劉震雲

盤點近現代科幻小說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