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獎

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中國民眾性的電影獎,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誌編輯部主辦,由《大眾電影》發放選票,由讀者(民眾)投票評獎,各項獎均以得票最多者當選。1962年5月22日,首屆“百花獎”授獎儀式在京舉行。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盃為銅質鍍金花神。百花獎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和最有民眾基礎的電影大獎。大眾電影百花獎與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基本信息

簡介

百花獎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簡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歷史最長、發行量最大的電影雜誌《大眾電影》,根據當年中國國產電影發行放映情況,提出候選名單,刊發選票,組織讀者、觀眾投票的評獎活動。《大眾電影》百花獎設最佳故事片三名、最佳男女主角各一名,最佳男女配角各一名等五個獎項,近年來觀眾投票數量大約50—70萬張左右,是中國大陸參與人數最多的電影評獎活動。

百花獎主要反映了廣大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和喜好,因而被稱為“民眾獎”。

百花獎以盛開的百花取名,象徵影壇百花齊放,春色滿園,鼓舞電影藝術家創作出更多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好影片。

百花獎以百花女神雕像作為自己的獎盃。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我國歷史最為悠久和官方代表最有民眾基礎的電影獎。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的三大獎。百花獎是觀眾獎,金雞獎是專家獎,華表獎是政府獎。這三個獎是經中共中央批准的三項常設全國性文藝大獎。這三個獎是分別代表我國最高藝術水準、最高觀眾認可、最高政府鼓勵的三大電影獎項!

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是由周恩來總理特地指明舉辦的電影大獎。1963舉辦第二屆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復舉辦了第三屆。此後每年舉行一次,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盃為銅質鍍金花神。表示電影是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花。

1992年,應廣大電影工作者的熱切要求。代表專家意見的‘金雞獎’和代表觀眾意見的百花獎合二為一!簡稱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以‘金雞啼曉象徵百花齊放’電影節年年舉辦。自2005年起,金雞獎與百花獎隔年評選一次。

評選程式

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終出爐需要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步,先由由中國發行放映協會屬下的100多名骨幹影院經理,在當年評獎年度內(兩年),在票房達到500萬、電視播出達3000萬人次的85部影片中,投票產生出10部候選影片,各單項獎候選名單均在這10部候選影片的範圍內確定。

第二步,這十部候選影片公布後,至每年的8月31日為觀眾投票階段。觀眾投票階段結束後,將由組委會指定的選票統計中心統計出民眾投票結果,根據統計結果評選出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影片提名獎5部、單項提名獎各5名。這提名獎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獎項,在電影節頒獎典禮之前,會舉行隆重的提名獎頒獎典禮。

第三步,在產生提名獎的同時,組委會將在公證員的監督下,分三次從所有投票觀眾中抽取100餘名觀眾評審候選人,此100餘名候選人經組委會平衡地區、行業、性別、年齡等因素後,最終確定101名幸運觀眾,組成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評審員會。

每年10月中旬,由這101名觀眾評審組成的終評審員會,將在舉行的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對10部候選影片進行再次觀摩和充分討論,最後,在現場直播的百花獎頒獎典禮現場,以按表決器的方式當場投票,評選出大眾電影百花獎各個最佳獎項的獲獎者。

觀眾評審

關於觀眾評審

一:觀眾評審在所投票觀眾中產生。

二:觀眾評審共產生101名。觀眾評審中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青少年學生、商界代表各占一定比例。

三:觀眾評審應為能夠有條件履行評審職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四:觀眾評審由大眾電影百花獎組委會進行資格審查後向社會公示。如有不符合上述資格的,組委會有權利從投票觀眾中遞補。

獎項設定

百花獎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評獎始於1962年,但在1963年第二屆評獎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復並舉行了第三屆評獎。百花獎最初設立了: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美工、最佳紀錄片、最佳美術片、最佳科教片等獎項。百花獎的選票隨《大眾電影》傳送,評選活動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1983年以來百花獎只設有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5個單個獎項,以及最佳影片獎和兩個優秀影片獎。2006年百花獎百花獎又增設了最佳新人獎。孫儷成為百花獎第一個新人獎獲得者。目前百花獎共設有以下8個獎項

最佳影片獎

優秀影片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主角獎‘影帝’

最佳女主角獎‘影后’

最佳男配角獎

最佳女配角獎

最佳新演員獎

發展史

1961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文化部召開“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之後,觀眾提出要設立一個由觀眾投票產生的電影獎。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支持和肯定!中國影協立即在所屬的電影刊物《電影藝術》和《大眾電影》上開展“四好”的宣傳,並積極籌劃民眾性的電影評獎活動。關於獎項的名稱曾經過反覆的討論,在王雄老先生保存的當年會議記錄上清楚地記載著1961年9月12日為這項民眾電影獎命名時的情況。當時影協書記處書記黃鋼曾提出名稱為“大眾電影讀者評選1960—1961最佳電影獎”,由於名稱過長念起來也不太順,後來又提出是否叫“百花獎”、“工農兵獎”,大家一致認可“百花獎”這個名稱。最終定下來名稱為“大眾電影百花獎”,新中國第一個由觀眾決定的電影獎‘大眾電影百花獎’誕生了!並確定每年舉辦一次,由《大眾電影》的讀者評選出獲獎國產影片。該獎設立故事片獎,分設最佳故事片、編劇、導演、女演員、男演員、電影配角(正角或反角)等15項大獎。  

首屆由當時在民眾中影響甚巨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主辦,近12萬名《大眾電影》讀者評選的國產電影“百花獎”的頒獎典禮於1962年5月22日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行。郭沫若、周揚、夏衍、陳荒煤、蔡楚生、田方等各界領導出席。陳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人還為獲獎者題詞,由於當時經濟困難,連做獎盃的銅都沒有,所有獲獎的製片廠得到一張獎狀,個人榮獲一個紀念獎牌並以這些文藝界領導們的墨寶作為獎品。獲獎人員先後到石景山鋼鐵廠、駐京部隊、學校與民眾聯歡,這種前所未有的民眾文化活動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在全國引起了轟動。 

1963年底,文藝界開始了整風運動。第一、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也受到一些非議。一些支持創辦“百花獎“的領導同志,一方面繼續肯定”百花獎“的民眾評選電影的形式;另一方面也要求影協總結經驗,擴大參與評選的範圍,要深入到農村、工廠、連隊去組織工農兵各階層民眾參加評選。據此影協與有關職能單位研究決定:第三屆改由中國影協主辦,中央文化部、解放軍總政治部電影處、全國總工會宣傳部、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電影發行放映總公司聯辦。投票對象不再限於《大眾電影》的讀者。評獎項目仍然是各片種、各行當共15個獎項,但增加獲獎名額,以得票多少為序,不再冠以“最佳”名目,統稱為“百花獎”。

粉碎“四人幫”以後,1979年《大眾電影》得以復刊。而《大眾電影》“百花獎”在讀者的熱烈企望中也於1980年重新恢復。但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仍從第三屆開始,而對於1964年由影協等單位舉辦的未能綻放的第三屆“百花獎”,採取了隱晦的態度。現在看來,這樣處理有欠妥當,被迫封錮的第三屆“百花獎”應該實事求是予以公正的了斷。這樣才不負於當年積極參加評選電影的廣大觀眾;不負於獲獎卻沒能領獎的電影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在“文革”中逝世的電影家們。

未能公布的1964年“百花獎”主要獎項獲獎名單:

故事片獎《南海潮》、《甲午風雲》、《停戰以後》編劇獎蔡楚生、陳殘雲、王為一、白辛、辛毅等導演獎蔡楚生、王為一(《南海潮》)、崔嵬、歐陽紅纓(《小兵張嘎》)、林農等男演員李默然、張平、安吉斯等攝影獎王啟民、張翬、李生偉等女演員王小棠、吳文華、王丹鳳等音樂獎雷振邦、鞏志偉、呂其明、肖珩等配角獎石曉滿、王心剛、田華等美工獎盧淦、史維鈞、黃沖等備註投票對象中,工人占19.9%,農民7.1%,戰士15.5%,幹部23%,學生26%

獎盃

百花獎獎盃為銅質鍍金花神,表示電影是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鮮花。百花獎獎盃是由著名的雕塑美術家姚永康設計的!
姚永康,1942年11月生,浙江寧波人。1966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現為該院教授、享受國家級"特殊津貼"專家。擅長油畫、雕塑,他的城市雕塑作品"難忘的時刻"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他設計的"百花女神"雕像,作為歷屆中國電影"百花獎"獎盃延用至今。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西省雕塑協會副會長、景德鎮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主辦單位

大眾電影百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

一: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工作在主辦單位領導下進行。設立大眾電影百花獎組織委員會,負責百花獎評選的組織工作。中國電影家協會設立評獎辦公室,負責百花獎評選的具體事務工作。

二:大眾電影百花獎組織委員會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負責人、中國電影家協會負責人、電影界專家以及評選工作有關單位負責人等組成。

三:組委會設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副秘書長、委員若干人。

四:根據百花獎評選工作程式和需要,組委會下設策劃推廣、選票統計、技術開發等相應工作部門。

五: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工作嚴格實行迴避制。當屆百花獎報名參評作品的主創人員不得擔任組委會成員及其組委會辦公室和組委會下設部門工作人員。

首屆百花獎

1962年4月27日,以《百花獎》命名的讀者影片獎結果揭曉,獲獎的影片有:故事片《紅色娘子軍》;紀錄片《兩種命運的決戰》、《亞洲風暴》、《征服世

首屆百花獎獲獎影片《楊門女將》首屆百花獎獲獎影片《楊門女將》
界高峰》;科教片《沒有“外祖父”的癩蛤蠓》;美術片《小蝌蚪找媽媽》;戲曲片《楊門女將》等。
1962年5月22日,首屆電影“百花獎”授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授獎大會由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田方主持,並請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主席郭沫若發獎。獲獎的有最佳女演員祝希娟、最佳導演謝晉,最佳男演員,最佳配角陳強,最佳編劇夏衍水華,最佳攝影吳印鹹,在會上祝希娟和崔嵬代表受獎者講了話。文化部副部長齊燕銘代表文化部致以熱烈祝賀。

大眾電影百花獎是由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電影刊物《大眾電影》雜誌社主辦的一年一度的民眾性評獎,和金雞獎一起通稱為“中國電影雙獎”。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因此又被稱為“民眾獎”。

百花獎由《大眾電影》發放選票,由讀者投票評獎,各項獎均以得票最多者當選。
百花獎評獎始於1962年,但在1963年第二屆評獎之後,一直中斷了17年,直到1980年才恢復並舉行了第三屆評獎。此後每年舉辦一次,到今年已是第23屆。

雖然自1983年以來百花獎只設有最佳故事片、最佳男女演員、最佳男女配角5個名目的獎項,但由於從1980年的第三屆評獎開始,“最佳故事片”得獎名額由前兩屆的1個增至3個,因此,目前的百花獎實際上共有7個獎項。

歷屆之最

歷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之最
歷屆獲獎最多的影片
四項獎 《紅色娘子軍》 《李雙雙》《小花》《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集結號》《唐山大地震》
三項獎 《日出》 《老井》《春桃》《開國大典》《過年》《混在北京》《甲方乙方》 《大腕》《手機》《張思德》《雲水謠》《驚天動地》《辛亥革命》《失戀33天》
獲獎最多的女演員:劉曉慶『共5次』
劉曉慶 1980年第0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配角《瞧這一家子》
1987年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芙蓉鎮》
1988年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原野》
1989年第1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春桃》
1992年因曾三次獲百花影后而榮獲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特別獎
百花獎獲獎最多的男演員:葛優『共4次』
葛 優 1992年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過年》
1998年第2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影帝《甲方乙方》
2002年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影帝《大腕》
2004年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影帝《手機》
百花獎獲獎最多的導演:馮小剛(8次)(蟬聯三屆最佳導演、五次最佳影片)
馮小剛 1997年第2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甲方乙方》
2002年第2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大腕》
2004年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手機》
2008年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集結號》
2008年第2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集結號》
2010年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非誠勿擾》
2012年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唐山大地震》
2012年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獎《唐山大地震》
百花獎獲最佳故事片獎最多的導演:張藝謀(6次)
張藝謀 1988年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老井》
1988年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紅高梁》
1993年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秋菊打官司》
1993年第1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大紅燈籠高高掛》
1999年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一個都不能少》
2000年第2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我的父親母親》
2003年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英雄》
百花獎獲男配角獎最多的演員:牛犇『共3次』
牛犇 1983年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牧馬人》
1997年第2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夫唱妻合》
1999年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獎最佳男配角《媳婦你當家》
百花獎獲女配角獎最多的演員:王馥荔、呂麗萍『共2次』
王馥荔 1984年第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咱們的牛百歲》
1986年第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日出》
呂麗萍 1988年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老井》
1992年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青春無悔》
其它
第一位獲得百花獎的台灣演員:劉若英
劉若英 2006年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天下無賊》
第一位獲得百花獎的香港演員:元秋
元秋 2006年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功夫》因為最佳女配角在最佳男配角前頒獎,所以元秋先於謝霆鋒(《新警察故事》)獲獎,從而成為百花獎第一個香港演員
第一位獲得百花獎的80後演員:范冰冰(1981年出生)
范冰冰 2004年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手機》
百花獎影后獲獎年齡最小的女演員:陳冲、郭柯宇『18歲』
陳冲 1980年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小花》
郭柯宇 1996年第1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紅櫻桃》
百花獎獲獎年齡最小的女演員:張妍『10歲』、張子楓『11歲』
張妍 2004年第2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優秀女演員獎《暖春》
張子楓 2012年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唐山大地震》
百花獎獲獎年齡最小的男演員:姜文『24歲』
姜文 1987年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芙蓉鎮》
百花獎獲獎年齡最大的女演員:趙麗蓉『64歲』
趙麗蓉 1992年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獎最佳女演員《過年》
百花獎獲獎年齡最大的男演員:朱旭『71歲』
朱旭 2001年第24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刮痧》
同班同學同時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獎:陳坤與趙薇、文章與白百何
2010年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陳坤《畫皮》、最佳女主角趙薇《花木蘭》同為北京電影學院96級的同班同學,同時兩位的獲獎影片都是由對方搭檔男女主角。2012年第3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女主角文章與白百何同因出演《失戀三十三天》同獲帝後。
百花獎頒獎典禮主持人最多的一屆:『杭州』
第2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八大主持 齊聚百花』主持人:經緯、吳大維、姜昆、黃宏、張國立、畢福劍、黃健翔、戴軍

歷屆獲獎記錄

1962年第01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紅色娘子軍》
最佳導演 謝晉《紅色娘子軍》
最佳編劇 夏衍、水華《革命家庭》
最佳男演員 崔嵬《紅旗譜》
最佳女演員 祝希娟《紅色娘子軍》
最佳配角 陳強《紅色娘子軍》
最佳攝影 吳印鹹《紅旗譜》
最佳音樂 張敬安、歐陽謙叔《洪湖赤衛隊》
最佳美術 丁辰《馬蘭花》
最佳紀錄片 《兩種命運的決戰》
最佳短紀錄片 《亞洲風暴》
最佳紀錄片攝影 《征服世界最高峰》
最佳科教片 《沒有“外祖父”的癩哈蟆》
最佳美術片 《小蝌蚪找媽媽》
最佳戲曲片 《楊門女將》

1963年第02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李雙雙》
最佳導演 王苹《槐樹莊》
最佳編劇 李準《李雙雙》
最佳男演員 張良《哥倆好》
最佳女演員 張瑞芳《李雙雙》
最佳配角 仲星火《李雙雙》
最佳攝影 郭鎮鋌、尹志《劉三姐》
最佳音樂 雷振邦《劉三姐》
最佳美術 童景文、張起旺《劉三姐》
最佳紀錄片 《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短紀錄片 《人民公敵蔣介石》
最佳紀錄片攝影 澤仁、田楓、計美登珠、札西旺堆《中印邊界問題真相》
最佳科教片 《知識老人》
最佳美術片 《大鬧天宮》
最佳戲曲片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榮譽獎 《槐樹莊》 (故事片)《保衛古巴 在激流中》(紀錄片)《中國武術 巧種多收》(科教片)

1980年第03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吉鴻昌》、《淚痕》、《小花》
最佳導演 謝添《甜蜜的事業》
最佳編劇 陳立德《吉鴻昌》
最佳男演員 李仁堂《淚痕》
最佳女演員 陳冲《小花》
最佳配角 劉曉慶《瞧這一家子》
最佳攝影 陳國梁、雲文耀《小花》
最佳音樂 王酩《小花》
最佳美術 黃洽貴《藍光閃過之後》
最佳紀錄片 《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垂不朽》
最佳短紀錄片 《美的鏇律》
最佳科教片 《黃鼬》、《紅綠燈下》
最佳美術片 《哪吒鬧海》、《阿凡提》
最佳戲曲片 《鐵弓緣》

1981年第04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
最佳男演員 達式常《燕歸來》
最佳女演員 張瑜《廬山戀》

1982年第05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喜盈門》《鄉情》《白蛇傳》
最佳男演員 王心剛《知音》
最佳女演員 李秀明《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1983年第06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人到中年》《牧馬人》《駱駝祥子》
最佳男演員 嚴順開《阿Q正傳》
最佳女演員 斯琴高娃《駱駝祥子》
最佳男配角 牛犇《牧馬人》
最佳女配角 姜黎黎《赤橙黃綠青藍紫》

1984年第07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咱們的牛百歲》《十六號病房》《不該發生的故事》
最佳男演員 楊在葆《血總是熱的》
最佳女演員 龔雪《大橋下面》
最佳男配角 劉信義《快樂的單身漢》
最佳女配角 王馥荔《咱們的牛百歲》

1985年第08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高山下的花環》《人生》《紅衣少女》
最佳男演員 呂曉禾《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演員 吳玉芳《人生》
最佳男配角 何偉《高山下的花環》
最佳女配角 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環》

1986年第09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少年犯》《日出》《咱們的退伍兵》
最佳男演員 楊在葆《代理市長》
最佳女演員 方舒《日出》
最佳男配角 陳裕德《咱們的退伍兵》
最佳女配角 王馥荔《日出》

1987年第10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芙蓉鎮》《血戰台兒莊》《孫中山》
最佳男演員 姜文《芙蓉鎮》
最佳女演員 劉曉慶《芙蓉鎮》
最佳男配角 祝士彬《芙蓉鎮》
最佳女配角 張曉敏《非常大總統》
特別獎 導演謝晉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1988年第11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紅高梁》《老井》《原野》
最佳男演員 張藝謀《老井》
最佳女演員 劉曉慶《原野》
最佳男配角 陳佩斯《京都球俠》
最佳女配角 呂麗萍《老井》
觀眾最喜愛的台灣演員特別獎 胡慧中《歡顏》

1989年第12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春桃》《寡婦村》《共和國不會忘記》
最佳男演員 姜文《春桃》
最佳女演員 劉曉慶《春桃》
最佳男配角 申軍誼《歡樂英雄》《陰陽界》
最佳女配角 鞏俐《代號美洲豹》

1990年第13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開國大典》《本命年》《巍巍崑崙》
最佳男演員 古月《開國大典》
最佳女演員 宋佳《庭院深深》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開國大典》
最佳女配角 林默予《紅樓夢》

1991年第14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焦裕祿》《龍年警官》《老店》
最佳男演員 李雪健《焦裕祿》
最佳女演員 宋佳《落山風》
最佳男配角 陳裕德《鬥雞》
最佳女配角 伍宇娟《龍年警官》

1992年第15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周恩來》《大決戰》《過年》
最佳男演員 王鐵成《周恩來》
最佳女演員 趙麗蓉《過年》
最佳男配角 葛優《過年》
最佳女配角 呂麗萍《青春無悔》
特別獎 劉曉慶

1993年第16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最佳男演員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佳男配角 馮鞏《站直了別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離婚》

1994年第17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最佳合拍片 《獅王爭霸》
最佳男演員 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演員 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重慶談判》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無人喝彩》

1995年第18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被告山槓爺》《留村察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最佳合拍片 《天與地》
最佳男演員 李仁堂《被告山槓爺》
最佳女演員 沈丹萍《留村察看》
最佳男配角 謝園《天生膽小》
最佳女配角 李媛媛《天生膽小》

1996年第19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最佳合拍片 《大辮子的誘惑》
最佳男演員 張國立《混在北京》
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紅櫻桃》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混在北京》
最佳女配角 何賽飛《敵後武工隊》

1997年第20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男演員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演員 寧靜《紅河谷》
最佳男配角 牛犇《夫唱妻合》
最佳女配角 宋春麗《離開雷鋒的日子》
特別獎 《孔繁森》

1998年第21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最佳男演員 葛優《甲方乙方》
最佳女演員 劉蓓《甲方乙方》
最佳男配角 李保田《有話好好說》
最佳女配角 張路《這女人這輩子》

1999年第22屆

項獎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男演員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最佳女演員 劉欣《紅娘》
最佳男配角 牛犇《媳婦你當家》
最佳女配角 李曉紅《銀幕戀情》

2000年第23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 《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最佳男演員 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最佳女演員 章子怡《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男配角 尤勇《緊急迫降》
最佳女配角 陶虹《說好不分手》

2001年第24屆

獎項 獲獎
最佳故事片獎 《生死抉擇》、《漂亮媽媽》、《芬芳誓言》
最佳男演員獎 王慶祥《生死抉擇》
最佳女演員獎 鞏俐《漂亮媽媽》
最佳男配角獎 朱旭《刮痧》
最佳女配角獎 閻青妤《留住心中的月亮》
『波導杯』寧波市人民最受歡迎演員獎 鞏俐

2002年第25屆

獎項 獲獎
最佳故事片 《法官媽媽》 《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大腕》
最佳男演員 葛優《大腕》
最佳女演員 周迅《煙雨紅顏》
最佳男配角 英達《大腕》
最佳女配角 袁立《絕對情感》
『南湖杯』嘉興市人民最受歡迎演員獎 徐靜蕾

2003年第26屆

獎項 獲獎
最佳故事片獎 《衝出亞馬遜》《英雄》 《鄧小平》
最佳男演員 盧奇《鄧小平》
最佳女演員 徐靜蕾《開往春天的捷運》
最佳男配角 王志文《和你在一起》
最佳女配角 袁泉《美麗的大腳》

2004年第27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故事片獎 《手機》
優秀故事片獎 《驚心動魄》、《暖春》
最佳男演員獎 葛優《手機》
最佳女演員獎 范冰冰《手機》
優秀男演員獎 李幼斌《驚心動魄》
優秀女演員獎 張妍《暖春》

2006年第28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頒獎地點 杭州
最佳故事片獎 《張思德》
優秀故事片獎 《功夫》《生死牛玉儒》
最佳導演獎 尹力《張思德》
最佳男主角獎 吳軍《張思德》
最佳女主角獎 劉若英《天下無賊》
最佳男配角獎 謝霆鋒《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配角獎 元秋《功夫》
最佳新人獎 孫儷《霍元甲》

2008年第29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頒獎地點 大連
最佳故事片獎 《集結號》
優秀故事片獎 《隱形的翅膀》《雲水謠》
最佳導演獎 馮小剛《集結號》
最佳男主角獎 張涵予《集結號》
最佳女主角獎 李冰冰《雲水謠》
最佳男配角獎 鄧超《集結號》
最佳女配角獎 歸亞蕾《雲水謠》
最佳新人獎 雷慶瑤《隱形的翅膀》
終身成就獎 袁乃晨、陳強、張鑒

2010年第30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頒獎地點 江蘇省江陰市
最佳影片獎 《建國大業》
優秀故事片獎 《花木蘭》、《驚天動地》
最佳導演獎 馮小剛《非誠勿擾》
最佳男主角獎 陳坤《畫皮》
最佳女主角獎 趙薇《花木蘭》
最佳男配角獎 蘇有朋《風聲》
最佳女配角獎 王嘉《驚天動地》許晴《建國大業》
最佳新人獎 徐箭《驚天動地》
終身成就獎 于洋、田華

2012年第31屆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頒獎地點 浙江省紹興市
最佳影片獎 《唐山大地震》
優秀故事片獎 《辛亥革命》、《失戀33天》
最佳導演獎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
最佳編劇獎 蘇小衛《唐山大地震》
最佳男主角獎 文章《失戀33天》
最佳女主角獎 白百何《失戀33天》
最佳男配角獎 孫淳《辛亥革命》
最佳女配角獎 寧靜《辛亥革命》
最佳新人獎 張子楓《唐山大地震》
終身成就獎 王為一、嚴寄洲

2014年第32屆

獎項 入圍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獎 《一代宗師》、《人在囧途之泰囧》、《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致青春》、《中國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圖》、《寒戰》、《掃毒》、《全民目擊》、 《十二生肖》
最佳導演獎 王家衛(《一代宗師》)、成龍(《十二生肖》)、陳力(《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陳木勝(《掃毒》)、陳可辛(《中國合伙人》)、非行(《全民目擊》)、趙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徐崢(《人再囧途之泰囧》)、梁樂民陸劍青(《寒戰》)、薛曉路(《北京遇上西雅圖》)
最佳編劇獎 田運章 吳寶安(《周恩來的四個晝夜》)、李檣(《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鄒靜之 徐皓峰 王家衛(《一代宗師》)、陳木勝 文雋 凌志民 黃進 譚惠貞(《掃毒》)、非行(《全民目擊》)、周智勇 張冀 林愛華(《中國合伙人》)、徐崢 束煥 丁丁(《人再囧途之泰囧》)、唐季禮 鄧景生 陳勛奇(《十二生肖》)、梁樂民 陸劍青(《寒戰》)、薛曉路(《北京遇上西雅圖》)
最佳男主角獎 王寶強(《人再囧途之泰囧》飾演寶寶)、鄧超(《中國合伙人》中飾演孟曉駿)、古天樂(《掃毒》中飾演蘇建秋)、成龍(《十二生肖》中飾演JC)、劉青雲(《掃毒》中飾演馬昊天)、孫紅雷(《全民目擊》中飾演林泰)、孫維民(《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飾演周恩來)、吳秀波(《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飾演Frank)、張家輝(《掃毒》中飾演張子偉)、趙又廷(《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陳孝正)、徐崢(《人再囧途之泰囧》中飾演徐朗)、郭富城(《全民目擊》中飾演童濤)、郭富城(《寒戰》中飾演劉傑輝)、黃渤(《人再囧途之泰囧》中飾演高博)、黃曉明(《中國合伙人》中飾演成冬青)、梁家輝(《寒戰》中飾演李文彬)、梁朝偉(《一代宗師》中飾葉問)
最佳女主角獎 湯唯(《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飾演文佳佳)、楊子姍(《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鄭微)、余男(《全民目擊》中飾演周莉)、郝岩(《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飾演鄧穎超)、姚星彤(《十二生肖》中飾演可可COCO)、章子怡(《一代宗師》中飾演宮二)
最佳男配角獎 盧海鵬(《掃毒》中飾演八面佛)、包貝爾(《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張開)、李治廷(《寒戰》中飾演張國標)、何偉(《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中飾演郭鳳林)、佟大為(《中國合伙人》中飾演王陽)、張晉(《一代宗師》中飾演馬三)、鄭愷(《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許開陽、趙立新(《全民目擊》中飾演孫偉)、韓庚(《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林靜)、廖凡(《十二生肖》中飾演David)
最佳女配角獎 王振(《中國合伙人》中飾演良琴)、鄧家佳(《全民目擊》中飾演林萌萌)、劉雅瑟(《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朱小北)、江疏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阮莞)、杜鵑(《中國合伙人》中飾演蘇梅)、楊采妮(《寒戰》中飾演梁紫薇)、宋慧喬(《一代宗師》中飾演張永成、張瑤(《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中飾演黎維娟)、袁泉(《掃毒》中飾演袁可兒)、倪虹潔(《全民目擊》中飾演蘇虹)、海清(《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飾演周逸)、陶虹(《人再囧途之泰囧》中飾演安安)
最佳新人獎 丁子爍(《全民目擊》中飾演梅子)、馬浴柯(《掃毒》中飾演段坤)、張藍心(《十二生肖》中飾演Bonnie)、彭于晏(《寒戰》中飾演李家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