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哈特·舍爾

萊茵哈特·舍爾

全名:萊茵哈特·舍爾(Reinhard Scheer)。生卒年:1863年9月30日-1928年11月26日。國籍:德國。最高軍銜:海軍上將。主要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主要戰役:日德蘭海戰(1916)。歷史地位:舍爾是一位雄心勃勃而卓有能力的指揮官,勤奮而且意志堅定。他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中表現出了勇敢、進取和富於競爭精神,但這對改變當時德軍戰略形勢卻毫無作用。

職業生涯

萊茵哈特·舍爾萊茵哈特·舍爾

1863年9月30日,萊茵哈特·舍爾出生於漢諾瓦奧本科岑,父親是朱利葉斯·舍爾。舍爾母親的名字是瑪麗·萊茵哈特,舍爾的名字看起來和她有關。舍爾似乎很珍惜自己的名字,以至於當德皇授予他貴族頭銜後,他拒絕在名字中使用“馮”字,而是保持原狀。

1879年4月22日,他作為海軍軍校生加入德國海軍,並在1880年6月15日成為海軍候補軍官。1882年11月16日,舍爾成為海軍少尉。1885年11月15日,晉升為海軍中尉。在19世紀80年代,他建立了作為魚雷專家的聲望。1893年4月10日,成為海軍上尉。1899年,舍爾和艾米莉·摩爾結婚。他們育有兩個女兒,瑪麗安和伊莉斯。1900

萊茵哈特·舍爾德國公海艦隊司令萊茵哈特·舍爾
年4月9日,舍爾成為海軍少校,並在1904年1月27日和1905年3月21日分別晉升為海軍中校和海軍上校。1907年,舍爾開始擔任戰列艦艦長。1910年1月27日,舍爾成為海軍少將。隨後,舍爾被當時的公海艦隊的司令海寧·馮·霍爾登道夫任命為參謀長。

三年後,舍爾成為第二戰鬥集群的指揮官,並在1913年12月9日晉升為中將。作為潛艇作戰的強力支持者,自1914年8月宣戰後,舍爾就一直過於高估潛艇在接下來的戰爭中的作用。以至他不惜以激怒當時處於中立的美國為代價,也要魯莽的鼓勵使用潛艇。舍爾計畫和實施了德國潛艇對英國海岸線的直接襲擊,他精心使用水面船隻作為誘餌將英國戰艦引入潛艇早就埋伏好的公海海域。

1916年1月24日取代胡戈·馮·波爾成為海軍公海艦隊的指揮官後,雄心勃勃的舍爾決定改變前任採取的消極態勢。他計畫在稍晚將進行的決戰之前先設法削減英國皇家海軍的優勢。就這樣,舍爾果斷的決定在1916年5月下旬將英國艦隊拖入一場戰鬥,他的意圖在於分散英國艦隊以便可以進行各個擊破。具體來說,他指望用希佩爾的戰列巡洋艦作為誘餌,誘使諸如貝蒂艦隊這樣的英軍分艦隊進入公海艦隊伏擊圈,分別殲滅。作為這一計畫的結果,英國主力艦隊和德國公海艦隊在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31日-6月1日)中遭遇。出乎舍爾的預計,英軍也打算使用貝蒂艦隊作為誘餌,來誘使公海艦隊陷入重圍。雙方的計畫導致了戰鬥中出現了異常混亂的局面。雖然英國海軍上將傑立科和舍爾進行了傑出的指揮調度,海戰卻並沒有按照英國或者德國預定的計畫演進。憑藉著舍爾的努力,德國公海艦隊通過漂亮的機動突出重圍,免於潰滅的命運。

日德蘭海戰中,英海軍總計損失三艘戰列巡洋艦,三艘輕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傷亡人數六千九百四十五人;德海軍損失一艘過時的戰列艦,一艘戰列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和五艘驅逐艦,傷亡人數三千零五十八人。在實際噸位上,英海軍損失十一萬五千零二十五噸,德海軍損失六萬一千一百八十噸。由於使英國艦隊遭到了更大的損失,舍爾於6月5日晉升為海軍上將,同時獲頒藍馬克斯勳章。1917年2月1日,他進一步為這一勳章添上了橡樹葉。日德蘭海戰常常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一場平局。德軍獲得戰術上的勝利,對英國艦隻造成了更多的損害,

萊茵哈特·舍爾德國公海艦隊司令萊茵哈特·舍爾
但是英軍獲得了更重要的戰略上的勝利。無論是德皇威廉二世還是舍爾都不願再次冒險讓公海艦隊在戰鬥中面對英國皇家海軍。德軍繼續被英軍封鎖,其艦隻僅限於在海岸附近的水域游弋。舍爾繼續努力想打破德國海軍所處的被動局面,轉而大力鼓吹無限制潛艇戰,並推動執行了所謂“舍爾計畫”。這一計畫旨在提升軍工能力,以達到每月生產36艘潛艇的能力。但這些努力收效甚微,遠洋艦隊的士氣也因此不斷下降。德國艦隊中出現了“威廉港和北海艦隊秘密委員會”,在這一委員會的推動下,抗命和叛變事件時有發生。

1918年8月8日,舍爾取代豪森道夫被任命為海軍部部長,德皇威廉二世僅僅是勉強同意了這項任命。這個職位使舍爾實際成為德國海軍最高指揮官。舍爾隨後頂住壓力,給海軍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在戰爭結束以前,舍爾計畫於1918年10月對英國艦隊發動大膽的進攻,通過一個決定性的勝利來突破圍困,但這一計畫被認為更像一個自殺性計畫。這個計畫由於10月30號基爾水兵起義擱置下來,沒有被執行。11月9號,舍爾被威廉二世免職。

在12月新的德國共和政府成立後,舍爾於12月17日正式退役。此後舍爾在魏瑪定居,專心撰寫戰爭回憶錄《一戰中德國公海艦隊》。本書於1919年出版,並在一年後出版了英文版。他希望能安靜的生活,但是1920年10月9日的不幸事件打亂了他的生活。一個油漆匠襲擊了他的住宅,舍爾夫人和女傭被槍殺,女兒伊莉斯也在事件中受傷。這一悲慘事件極大的影響了他的生活和健康。1928年11月26日,萊茵哈特·舍爾在他65歲的時候,卒於馬克垂德維茨。他被埋葬於魏瑪的弗里德霍夫,那也是歌德和席勒的墓地

參戰經歷

日德蘭海戰
1916年1月,賴因哈德·舍爾海軍上將被任命為德國大洋艦隊司令。他沮喪的發現。面對實力強大的英主力艦隊,擺在他面前的現實選擇只有一個,要麼困在港內無所作為,要麼拼掉英主力艦隊。儘管舍爾好鬥,他卻避免同較

萊茵哈特·舍爾日德蘭海戰中德英國皇家海軍
強的英國海軍進行全面戰鬥。他制定了一個富有進攻性的大膽計畫:首先以少數戰列艦和巡洋艦沿著英國沿海地區開始了一系列打了就跑的襲擊,誘使部分英國艦隊前出,然後如果形勢對他有利的話,就集中大洋艦隊主力聚殲,繼而在決戰中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為實現這一計畫,舍爾用了4個月的時間,派出戰列巡洋艦潛艇和“齊柏林”飛艇,多次襲擊英國東海岸。並實施布雷和偵察行動。5月30日,他訂出一個方案,想把皇家海軍誘入圈套。他的誘餌是游弋在挪威海岸的弗蘭茨·馮·希佩爾海軍上將指揮的由戰列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組成的艦隊。他推論,英國人是不會派出整個艦隊來攔截一次有限的侵襲的。舍爾指揮的公海艦隊的全部力量在五十英里之後跟蹤著。如果英海軍出擊,希佩爾進行象徵性的抵抗後就轉舵,把追擊者引進舍爾的大艦隊的射程內。

日德蘭海戰中德國的海軍戰略,按照萊茵哈特·舍爾海軍上將,是:“通過在任何可能的時機,對擔負監視和封鎖德國海岸的英國海軍力量的進攻性奇襲,同時對不列顛海岸的布雷和潛艇攻擊,達到殺傷英國艦隊的目的。當這類行動的成果累積到使雙方海軍實力相當的時刻,我方所有的力量要準備就緒並且集結,嘗試尋找對敵不利的戰機實施艦隊決戰。”
舍爾的計畫看上去似乎無懈可擊,然而,此次行動的天機已經泄露。因為1914年8月,俄國在芬蘭灣口擊沉德國“馬格德堡”輕巡洋艦後,俄國潛水員在德國軍艦殘骸里,意外發現了一份德國海軍的密碼本和旗語手冊,並將其提供給英國,使英國海軍部輕而易舉地破譯了德國海軍的無線電密碼。英國海軍知道德國的計畫。

個人評價

萊茵哈特·舍爾是一位雄心勃勃而卓有能力的指揮官,勤奮而且意志堅定。他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中表現出了勇敢、進取和富於競爭精神,但這對改變當時德軍戰略形勢卻毫無作用。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