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法爾肯海因

馮·法爾肯海因

馮·法爾肯海因,東普魯士人,又譯為埃里希·馮·法爾肯海因或埃里希·馮·法金漢,德國軍事家、元帥,1914年至1916年間任德軍總參謀長,德國步兵上將東普魯士。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馮·法爾肯海因法爾肯海因代表普魯士參謀部參加聯軍,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圖義和團戰士)。
法爾肯海因(1861年~1922年)德國步兵上將。出生在東普魯士貝爾豪堡(今波蘭托倫市附近)。1890年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1896一1899年到中國,在清朝軍隊中當軍事顧問。1900年回德國,在遠征軍參謀部供職。同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代表普魯士參謀部參加聯軍,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1913年起,出任德國陸軍部長,推行軍國主義政策,主張德國軍國主義化,參與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實際上負責德軍的戰略指揮。在大戰開始後,兼任德軍總參謀長,先後指揮第一次佛蘭德戰役和第一次伊珀爾戰役,但都未能突破英法聯軍防線,致使德軍西線作戰進入陣地戰階段。
馮·法爾肯海因埃里希·馮·法爾肯海因

1915年,他力主在東線發動進攻,企圖迫使俄國退出戰爭,於是將德軍主力調往東線,並在5月組織發動戈爾利采戰役,突破了俄軍西南方面軍防線,收復加利西亞;隨後,又在波蘭及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指揮德奧聯軍向俄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占領大片土地。但是,德軍的東線作戰也未能達到迫使俄國退出戰爭的目的。是年秋,他指揮德、奧、保聯軍侵占了塞爾維亞全境,打開了德國通往土耳其的大門。1916年,他再將德軍主攻方向轉到西線,集中優勢兵力兵器對法國凡爾登要塞實施主要突擊,企圖以此牽制和消耗法軍主力,迫其退出戰爭。可是,經過6個多月的苦戰以後,德軍不僅未能突破凡爾登法軍防線,反而損失慘重。1916年8月,法爾肯海恩因屢戰無功而被解職,改任第9集團軍司令。1917年1月,他率部進攻羅馬尼亞,占領了布加勒斯特。後又任駐士耳其“F”集團軍群司令,協助土軍在巴勒斯坦地區作戰。1918年3月,被任命為第10集團軍司令,率軍參加武裝干涉蘇維埃俄國的作戰。1919年6月退役。1922年4月8日死于波茨坦。

職業生涯

法金漢於1896年至1903年在中國服役,參與了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戰爭。1913年,他出任普魯士戰爭部長(相當於德國國防部長)。他一開始並不主張德國捲入全面戰爭,但是很快他改變了立場,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國、法國宣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之一。

馮·法爾肯海因在1916年初,法金漢強行發動凡爾登戰役,希望能夠造成2:1的傷亡比例,逼迫法國耗盡力量
1914年9月14日,德軍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受挫,史里芬計畫失敗。法金漢接任德軍總參謀長,策劃了“向大海進軍”行動,意圖奪取法國北部港口,切斷英法兩國的直接聯繫,但是在第一次雅布雷戰役中失敗,未能克盡全功。

法金漢主張德國應該將戰略重點放在西線,這與保羅·馮·興登堡和埃里希·魯登道夫將軍的東線戰略相衝突。在1916年初,法金漢強行發動凡爾登戰役,希望能夠造成2:1的傷亡比例,逼迫法國耗盡力量。但是,在付出25萬人死亡的代價後(他也因此被稱為“凡爾登屠夫”),這個戰略目的未能實現。法金漢因此被解職,興登堡繼任總參謀長。

之後,法金漢被派去指揮德國第九軍,與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一道發動了對羅馬尼亞的進攻,戰鬥在8月打響,12月同盟國軍隊便占領了布加勒斯特。在這場勝利之後,他又被派去指揮土耳其在巴勒斯坦的防禦戰。在此期間,他成功地組織了土耳其人在巴勒斯坦全部消滅猶太人的計畫。1917年12月,英軍奪占耶路撒冷,法金漢的防禦以失敗告終。

1918年,他被派去指揮占領白俄羅斯的第十軍,在那裡他一直待到戰爭結束。之後他退出現役,在自家莊園裡隱居,並出版了幾本軍事類書籍和回憶錄。著有《1914~1916年總參謀部及其重大決定》。是德國軍國主義政策的推行者。

參戰經歷

凡爾登戰役

馮·法爾肯海因在1916年初,法金漢強行發動凡爾登戰役(圖),他也因此被稱為“凡爾登屠夫”。
在1916年初,法金漢強行發動凡爾登戰役,他也因此被稱為“凡爾登屠夫”。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和法軍於1916年2~12月在法國凡爾登築壘地域進行的戰役。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1916年2月21日,德軍集中前線所有大炮對凡爾登附近狹窄的三角地帶連續轟擊10多個小時,將這一小塊地區的森林、山頭、戰壕夷為平地,隨後以6個師兵力向前推進。法軍總司令霞飛增派援軍,任命H.P.貝當為凡爾登地區司令,組織法軍拚死抵抗。雙方出動飛機進行空戰和轟炸對方的機場與補給線。德軍首次使用光氣窒息彈,殺傷大量法軍並造成恐慌,但未能取勝。法英聯軍於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帶對德軍陣地發動強大攻勢,英軍首次使用新發明的36輛坦克,德軍頑強抵抗,守住了防線。10~12月,法軍在凡爾登調集部隊,開始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德軍戰略進攻終於失敗。戰役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金漢的總參謀長職務,改任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於傷亡慘重,凡爾登戰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職務接任

前任:約西亞斯·馮·黑林根(JosiasvonHeeringen)普魯士戰爭部長
1913-15年繼任:阿道夫·維爾德·馮·霍恩博恩(AdolfWildvonHohenborn)
前任: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德國參謀部總長
1914-16年繼任:保羅·馮·興登堡

相關條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