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廊橋

華陽廊橋

“華陽廊橋”是一座至今未定名的廊橋,因其位置在順昌華陽山,暫稱其為華陽廊橋。

簡介

年近八旬,國內目前尚健在的惟一能獨立主持建造木拱廊橋的民間藝人鄭多金,這位練就一身建造古橋絕藝,見證一段歷史文化興衰傳承的老人,2004年至2005年,三次從寧德壽寧到南平順昌,由我國著名橋樑專家唐寰澄教授設計,在華陽山主墨建造了一座中國傳統木構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橋。這座形似彩虹的橋,在碧綠的湖面上屹立,顯得非常美麗,然而,在讚嘆之餘,卻有一股惆悵從心底湧起。“華陽廊橋”:全國最後一座廊橋?

因為有關人員還沒有為這座廊橋定名,既然建在順昌華陽山,那就暫且稱之為“華陽廊橋”吧。

沒有城市的嘈雜,天藍山綠,當目光轉到湖面上時,一座橋霎時吸引所有的視線。2006年3月9日,因仰慕廊橋之名,仰慕唐寰澄、鄭多金之名,記者甫至順昌,便急往華陽山探訪廊橋。此時,橋的紅色與湖的綠色交相輝映,橋身與橋影互相融合。有風吹過,便有木材的清香躥進鼻里。

木拱廊橋也叫貫木拱風雨橋,它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形似彩虹,是中國傳統木構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個品類。木拱廊橋最出名、最風光的時刻,莫過於在《清明上河圖》占據一席之地。在北宋名畫家張擇端的這幅畫中,與河北趙縣的趙州橋、泉州的萬安橋、廣東梅州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的汴水虹橋,即是木拱廊橋。

據有關專家考證,全國現存木拱廊橋不到130座,且大量分布於閩東北和浙西南兩地。計畫於今年5月1日投入使用的華陽廊橋,目前正處於緊張的裝修階段。在中國的土地上再增加一座美麗的木拱廊橋,已是必然。繼1967年之後,相隔近40年,鄭多金老人再一次圓了造橋之夢。

廊橋巧匠

央視十套曾經在2002年的《探索·發現》欄目播出《虹橋尋蹤》專題片。廊橋的文化價值、特殊構造及其引人注目的身姿,引起了順昌縣華陽森林發展有限公司董事會的注意。公司負責華陽山旅遊開發建設,他們構想在景區入口處的九龍湖大壩上修建一座橋。受節目的啟發,董事會決定按照汴水虹橋的技術修建一座木拱橋。“那是第一次看到廊橋,知道廊橋是怎么一回事。”公司董事會成員林國文說,“這么好的東西就快消失,真是太可惜了”。

心動即付諸行動。2003年,由總經理林秀煌帶頭的董事會成員一行踏上尋訪鄭多金之路。在壽寧,他們沒能找到鄭多金,於是向福建省考古博物館會員、廊橋愛好者、壽寧縣文化館副館長龔迪發求助。在龔迪發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正在菜園子裡種辣椒的鄭多金老人。

鄭多金1927年出生於壽寧縣坑底鄉東山樓村,其父鄭惠福是坑底鄉一帶有名的木匠。鄭多金和父親一起修建過十多座橋,壽寧縣的紅軍橋、單橋、溪南橋、劉坪橋、布羅林橋、鸞峰橋、九嶺溪橋、弄橋,浙江泰順的柿洋橋、福家洋橋等廊橋,都留下了鄭氏父子的墨跡。建造於1967年的當平溪鄉楊溪頭大橋,是鄭多金主墨建造的第一座木拱廊橋。此後隨著公路橋的普及,他一直沒有主持造橋的機會。

手上仍沾有泥土的鄭多金,看到突然而至的訪客,急忙將泥土洗掉,潮濕的手一時找不到破布擦乾,就往身上抹幾下。當林秀煌說明來意時,得知自己有生之年還有機會主墨造橋的鄭多金,激動得說不出話,只是一連點了好幾下頭。

得到了鄭多金的同意,還需要得到技術研究專家的幫助,他們決定向武漢聯繫中鐵大橋局的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樑卷)》的著作者唐寰澄教授。面對即將失傳的古廊橋技術,唐寰澄對華陽山廊橋的建設十分感興趣。在電話中,有些耳背的他,擔心自己沒聽清楚,讓林國文幾次重複。

此後的2003年底至2004年初,半年裡,鄭多金和唐寰澄,與華陽公司多次書信往來,鄭多金因為不會寫字,由其堂弟鄭多雄代筆。唐寰澄為廊橋建造繪製了多幅方案草圖。

造橋文化

黃道吉日吉時,牲果齊備,清香高燒,建橋董事、緣首、橋匠舉香過頂,虔誠禱告。在法師的念念有詞中,工頭手起刀落,全羊全豬頓時血染河水……

這種祭河是壽寧縣造橋過程中世代相傳、莊嚴神聖的儀式。這樣的祭祀場景對橋匠們來說,是道不可或缺的程式。他們對鄉俗的依戀已融為平淡生活的一部分,或許也成了他們所景仰的一種圖騰文化。

2004年10月16日,78歲高齡、身患糖尿病的唐寰澄教授攜夫人從武漢飛至福州,再由林秀煌駕車從福州接往順昌。同一天,龔迪發陪同鄭多金從壽寧到達順昌。這是鄭多金第二次到順昌,此前是4月中旬,由堂弟鄭多雄陪同。這一次的相聚,基本上確定了華陽廊橋的實施方案。唐寰澄教授要求從科學的角度來造橋,為此,華陽森林公司特地到有關部門了解了華陽山的風向、風力、最大的山洪量等數據。

也就是在這次聚會上,龔迪發在感激華陽森林公司之餘,也提出將壽寧世代傳承的祭河儀式完全搬到華陽山。

木拱廊橋所需要的木料有特殊的要求,華陽森林公司經過近一年的時間才將木料準備充分。2005年9月30日上午,廊橋動工了。2005年10月13日廊橋棟樑上樑。此前,鄭多金第三次由鄭多雄陪同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一把魯班尺便是他全部的工具。

鄭多金是不得不來的,即使他已年近八旬。建造廊橋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遠遠超出民房的建造價值。從奠基、動工、架馬、丈槁、上樑等,要精心挑選十七課吉日。而上棟樑是建橋過程一個最隆重的環節。造橋木匠師傅誠心誠意淋浴淨身,虔誠地拜祭先師魯班。在良辰來臨時刻,廊橋正中央內外擺上兩張桌子,一張放廊橋棟樑,另一張擺上全羊、全豬及酒菜等供品,請梁、上樑程式嚴格,一絲不苟。

廊橋可否再續

華陽廊橋建成後不僅可以成為遊客們交通往來、駐足休息的場所,也可以成為他們眼裡的一道亮麗風景。

令人惆悵的是,被人們稱為“廊橋孤匠”的鄭多金已年近八旬,造橋技藝的傳承成了當務之急。鄭多金曾坦言:自己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堪憂,眼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圓造橋夢,向後輩展示真正的絕活和竅門,好讓古廊橋建造絕技源遠流長,為中國傳統工藝留下一份富貴的遺產。另一方面,隨著高齡樹木的減少,木料的緊缺也成了木拱廊橋的痛處。

2006年1月,壽寧縣張坑、長瀨溪兩座木拱廊橋異地遷建。鄭多金被請到了拆建廊橋工地幫忙,他帶著幾位曾經與他一同走南闖北的老兄弟和將接他衣缽的堂弟鄭多雄一頭扎進了深山。兩座古廊橋有望走向新生,而這個過程很可能將是鄭多金完整傳授木拱廊橋造橋技藝的最後機會。

廊橋可否再續?這個問題,目前似乎沒有答案。也許,我們不用再費心尋找。也許,我們還要尋找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