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廟會

華山廟會

自古名山都有朝山廟會。每年農曆三月的西嶽華山舉辦盛大的祭山廟會。起於望,論晦而止。三月十五日是朝華山的盛會日。華山廟會於陽春三月,萬物皆生時節舉辦,取意於華山之神拯救萬物,普降甘露之意。

簡介

華山廟會華山古已有名,早在秦以前,就有“皇帝巡遊”、“堯四巡華山”、“堯三巡華山”,周武王、成王、恆王等都曾巡狩華山的記載。自秦始皇開始祭封華山以來,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清乾隆等歷代帝王均對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並禪封華山之神“少昊”為“金天大利順聖帝”。漢武帝元光年間於黃埔峪,建“集靈宮”並親自主持祭祀舉行封禪之禮。東漢桓帝時將“集靈宮”遷於今西嶽廟址,並更名為西嶽廟。從此西嶽廟成為歷朝歷代封建帝王祭祀華山的神廟,所以其建築制極高。他形似北京故宮,宏偉壯麗,莊嚴肅穆。在漢以後的隋、唐、宋等朝代,又在山下修有“拜岳壇”作為祭山場所,以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清乾隆皇帝,從乾隆六年之五十八年(1741--1793年)間曾先後是一次祭祀華山。其中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用內幣12萬兩,修西嶽廟和玉泉院,歷時三年,西嶽廟方大功告成。歷代帝王把祭祀華山,作為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來辦,帝王或親自與西嶽廟舉行盛大拜岳大典,或派使臣和當地命官代替朝廷在規定日期內祭祀西嶽。由於帝王如此敬崇華山,所以華山上下到處都有觀、院、宮、祠的建築,華山道教徒及四方香客更是信奉至極。每年農曆三月一日起,華山廟會開始後,就不斷有大量信徒、香客來到西嶽廟、玉泉院、雲台觀等上香磕頭,添油還原。三月十五日是華山廟會的正日,這一天西嶽廟舉行盛大拜岳大典,玉泉院等道觀、院亦有誦經參拜山神的活動;華山腳下從早到晚人山人海,香菸繚繞,最為熱鬧。這一天也是人們登山朝拜之期,從西嶽廟雲台觀玉泉院至南峰之巔,往來交錯於峻岭邃古之間,人流不息,喧鬧之聲響徹數十里之外。朝拜之人所施香資,足夠廟、院一年之費用。華山廟會一年勝似一年。

發展

如今每年的華山廟會,除仍有部分香客外,大部分為登山攬勝的遊客,廟會的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國際登山節、中國象棋比賽和書畫、攝影展覽等,還有民間社火、秦腔演唱、素鼓表演等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另外,商賈雲集物資交流十分活躍,同時外地文藝演出團體、馬戲、雜耍藝人都趕來助興表演。98年4月9日華陰市政府首次在西嶽廟舉行了規模盛大的仿唐祭山大典活動。吸引了幾萬人觀看。祭山大典共分起駕欞星門、金水橋盥洗、儺舞、進香。初獻、宣祝文,亞獻、終獻、燔燎、送神、素鼓、禮成,同樂、還宮等九個場次。陝西省歌劇院和長安何家營仿古樂隊表演了精彩的唐樂舞,地方民間社團表演了芯子、素鼓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華陰素鼓。素鼓表演時,隊伍整齊雄壯,鑼鼓驚天動地。近期隨鑼鼓聲起舞,如千軍萬馬鏖戰,震撼人心。華山廟會,以發展成為頗有影響的綜合性旅遊文化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