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寺門宦

華寺門宦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虎非耶學派支系門宦之一。因該門宦早期所建清真寺、拱北多系雕樑畫棟,以彩色花卉裝飾,故名。創始人馬來遲(1681~1766)。1727年他去麥加朝覲時,曾到大馬士革、巴格達和開羅等地遊學,先後研究過沙茲林耶、納格什班迪耶和蘇哈拉瓦迪耶等蘇菲派學理,並拜麥加蘇菲學者艾哈邁德·阿格勒和毛拉·麥赫杜姆為師。

簡介

中國伊斯蘭教蘇菲主義虎非耶學派支系門宦之一。因該門宦早期所建清真寺、拱北多系雕梁畫棟,以彩色花卉裝飾,故名。創始人馬來遲(1681~1766)。1727年他去麥加朝覲時,曾到大馬士革、巴格達和開羅等地遊學,先後研究過沙茲林耶、納格什班迪耶和蘇哈拉瓦迪耶等蘇菲派學理,並拜麥加蘇菲學者艾哈邁德·阿格勒和毛拉·麥赫杜姆為師。1734年返回河州後,融合蘇菲各派教義,在河湟地區傳播虎非耶學理。經過近30年的宣教,河湟地區的一些回族、撒拉族、東鄉族和部分藏族信眾多達10餘萬人,成為清乾隆年間河湟地區人數最多的門宦之一。當時因與哲赫林耶學派發生教爭,引發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嚴重的教派流血事件,地方官府參與其中,挑撥離間,導致哲赫林耶派蘇四十三反清起義,遭到清廷的殘酷鎮壓,但華寺門宦勢力仍很強大。清同治年間西北回民發動反清起義時,華寺門宦的第六代教主馬桂源等在河湟率教眾起義,失敗後,教眾慘遭殺害,教主馬桂源被梟首示眾,該門宦受到很大削弱。此後,華寺門宦即分裂為以青海循化馬如彪為首和以甘肅河州馬永琳為首的新、老兩派。光緒二十一年(1895),華寺門宦內的新、老兩派發生流血事件,因地方官吏處理不公,導致馬如彪同馬永琳及其家族絕大多數人被殺害,教眾遭到殘酷鎮壓,拱北被拆除,財產被洗劫一空。該門宦從此一蹶不振。光緒末年馬來遲的六世孫馬顯福欲重振華寺門宦,並給馬來遲墓重修了八卦亭,但並未能挽回衰落局面。至馬克里木(?~1976)接替傳教後有一些發展,受到信眾的擁護。華寺門宦的主要教義和禮儀是:(1)以《古蘭經》和聖訓為信仰之本,同時主張“鬧中求靜”,力行靜修功課,低聲反覆念“迪克爾”。(2)專門從事宣教的穆勒什德、謝赫、海里凡要做到“教乘”、“道乘”修持並重,要求一般“穆里德”履行“天命五功”,經常拜謁拱北。(3)每逢聖忌和歷代教主的生辰忌日要宰牲舉行“爾麥里”活動。除念《古蘭經》外,還要念《卯路德》、《冥沙》經。(4)信眾逝世後,家屬要先到拱北報喪作祈求,念“亥聽”。逢信眾忌日悼念時,其家屬須先去拱北上墳。(5)用《古蘭經》為亡人轉“費底耶”(即贖罪),給死者站“者那則”(即殯禮)時要脫鞋。埋葬亡人時要求阿訇、滿拉跪在墓前,各捧一本《古蘭經》,分別朗誦完為止。(6)實行“父傳子受”的教統繼承制和選派“海里凡”管理區域教務的教坊制。華寺門宦至1949年已傳7代,教主依次為:馬來遲、馬國寶馬光宗、舍姆斯丁、努倫丁、馬桂源、馬克里木。教眾約15萬人,主要散居於甘肅臨夏西、南兩鄉、廣河三甲集、和政買家集、牙當、大小南岔,青海循化、西寧,寧夏銀川及新疆烏魯木齊等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