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嵐子

草嵐子

在北京市大小四千多條胡同中,有一條很不顯眼的小胡同,叫草嵐子胡同。它位於西安門大街的劉蘭塑胡同與天慶胡同接合處,東西走向,寬不過五、六米,長不足百米。

簡介

草嵐子據《京城五城坊巷胡同集》記載,元代此地屬積慶坊四鋪,明清時屬皇城西苑範圍,多是為宮廷服務的設施和倉儲之地,均不見有"草嵐子"地名。但此地原有酒醋局羊房(後訛為養蜂)夾道、御馬倉草欄等地名,"草嵐"似由"草欄"諧音而來,成名於民國初年。雖然這條小胡同名不見經傳,但卻因三十年代在這裡設定了"草嵐子監獄"而名聲大振。這是一座關押"政治犯"的特種監獄,曾有一大批共產黨員被囚禁在這裡。

歷史

草嵐子監獄始建於1931年,當時是北平司法部門的一個臨時看守所,1932年3片改稱為"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後又更名為"北平市第三監獄",四十年代末易名為"北平市高等特種刑事法庭看守所"。解放後仍作為監獄存在,1960年後改為宿舍。 草嵐子監獄東西長,南北窄,占地約一萬三千平方米。監舍及辦公用房為磚木結構。監獄中央有一座二層小樓,下層為監房,上層辦公。監獄五門在酒醋局胡同西側(今文津街13號的一段馬路),監獄西北部(即草嵐子胡同東頭),原有一對坐南朝北的黑色大鐵門,凡探監或進出監獄及對犯人行刑,均出人此門。據當地老住戶講,到探監時常有人在門外等候,每當放風時,能聽到"嘩啦、嘩啦"的腳鐐聲。在監獄的西牆上還有一小門,是為"監斃"出屍用的。監獄東西各設崗樓一座,比監房高出一倍。院牆用的舊城磚壘砌而成,牆頭布滿電網,整座監獄尤如幽靈地府。 十年動亂期間,"四人幫"製造了"六十一個叛徒集團"大案,使一大批共產黨人蒙受了不白之冤。此案即源出於草嵐子監獄。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草嵐子胡同仍然存在,監獄舊址上蓋起了新樓房,僅留有斷壁殘垣,作為文物紀念舊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