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蝰

草原蝰

俗名: 金錢豹, 百步金錢豹, 金錢斑, 古錢窗 。頭部背面鱗片光滑。背部灰褐色,背脊正中有一行黑褐色鋸齒狀縱紋,體側有暗褐色斑點綴成的縱紋2~3行。生活在草原、疏林和蘆葦叢,也見於海拔3000m的山區。吃蝗蟲(占食物總量的90%以上)和蜥蜴。卵胎生,產1~6條仔蛇,最多可產7條。分布於新疆,是當地的主要毒蛇。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草原蝰草原蝰

草原蝰(Vipera ursini renardi)是一種管牙類毒蛇。吻略窄;

鼻孔較小,位於鼻鱗下半部。背鱗最外行平滑或弱起棱,余均起棱。背面灰褐色,背脊正中有一行黑褐色的鋸齒狀縱紋;腹面黑褐,散以小白點或黑色小圓點。

生活習性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生 境:棲息於草原、稀疏樹林、蘆葦

叢中。

體 型:全長雄性398mm,雌性322mm。

食 性:春季捕食蜥蜴,夏季吞食蝗蟲和蚱蜢。

習 性:氣候炎熱時,中午多隱伏於洞穴中,冬眠甦醒後,在地表曬太陽。

繁 殖:卵胎生,每產1-4仔,多者17仔。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Reptilia:爬行綱 - Serpentiformes:蛇目 - Viperidae:蝰科 - Viperinae:蝰亞科 - Vipera :
學名: Vipera ursini renardi (Christoph,)
中文名: 草原蝰
中文拼音: CǎoYuánKuí
分類等級: 亞種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棲息環境

草原蝰草原蝰

生境:生活於平原、丘陵或山區,主要棲息在開闊的田野。海拔上限:2

100。

夜間活動,白天隱藏在洞穴或石縫中。夏季炎熱時則於10時前16時後活動頻繁,受驚時可“呼呼”發聲;陰天白天亦活動。春季食蜥蜴,夏季食蝗蟲,亦食鼠、蜂或蜘蛛。幼蛇食蜥蜴。每年3月末4月初出蟄,10月末或11月初入蟄,大多集於黃鼠洞或其他縫隙中越冬。卵胎生,8月產仔,每次產1~6仔,最多達17仔。

保護級別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

近危 NT 幾近符合易危 VU A2ad+3d

依據標準:人類過度捕殺

草原蝰

草原蝰(Vipera ursini)

無頰窩。頭部背面鱗片光滑。背部灰褐色,背脊正中有一行黑褐色鋸齒狀縱紋,體側有暗褐色斑點綴成的縱紋2~3行。生活在草原、疏林和蘆葦叢,也見於海拔3000m的山區。吃蝗蟲(占食物總量的90%以上)和蜥蜴。卵胎生,產1~6條仔蛇,最多可產]7條。分布於新疆,是當地的主要毒蛇。

俗名: 金錢豹, 百步金錢豹, 金錢斑, 古錢窗 。定名人:(Shaw et Nodder) 年代:1797。模式產地:印度。生境: 生活於平原、丘陵或山區, 主要棲息在開闊的田野。海拔上限:2100 。國內分布:福建(詔安, 泉州, 惠安, 仙遊, 南安), 台灣(花蓮, 瑞穗, 台東, 高雄, 恆春, 成功, 屏東, 台北), 廣東(韶關, 廣州), 廣西(南寧) 。國外分布:巴基斯坦, 印度, 斯里蘭卡, 孟加拉國, 緬甸, 泰國。

草原蝰指名亞種(V.r. ursinii):模式產地: Mountains of Abruzzo, Near Province of Ascoli, 義大利。生境:生活於草原、稀疏樹林、蘆葦叢, 也見於山區。定名人: (Bonaparte) 年代:1835。國內分布:新疆(伊犁地區)

草原蝰東方亞種(V.r. renardi): 生境:生活於草原、稀疏樹林、蘆葦叢, 也見於山區。定名人:(Christoph)年代:1861。國內分布:新疆(阿勒泰, 塔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