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北蝰

極北蝰

極北蝰(學名:Vipera berus)為蝰科蝰屬的爬行動物,俗名龍紋蝰。分布於中亞和北亞森林草原地區、歐洲北部和中部山區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吉林等地,多生活於溫帶、寒帶的林區和草原草甸區、闊葉林、針葉林、混交林及沼澤地以及以樹根洞穴中或石塊下為其隱蔽場所。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27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歐洲。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圖)極北蝰極北蝰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行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蝰科 Viperidae

屬: 蝰屬 Vipera

種: 極北蝰 V. berus

基本信息

(圖)極北蝰極北蝰

極北蝰學名:Vipera berus

別名:common European adder,common European viper, European viper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爬行綱REPTILIA

有鱗目 SQUAMATA

蛇亞目 SERPENTES

新蛇下目 Caenophidia

蝰科 Viperidae

蝰亞科 Viperinae

極北蝰 Vipera berus

物種介紹

(圖)極北蝰極北蝰

極北蝰是歐洲中部最常見的毒蛇,也是英國唯一的毒蛇,每年在英國會咬傷大約一百人。它是在北極地區唯一能找到的蛇類,棲息在各種區域,從森林沙丘到沼澤都有。被極北蝰咬傷後,傷口附近會有劇痛,二十分鐘後會有更嚴重的反應。受害者會產生腫脹、暈眩、嘔吐,但要在六個小時後才會出現最嚴重的症狀。極北蝰咬傷很少會致命 - 有記錄顯示,英國自1900年至今,僅有十三人死於極北蝰咬傷,其中一人還是因為對解毒劑產生了不良反應。

體貌特徵

吻鈍,額鱗\頂鱗\眼上鱗為頭部較大鱗片,額鱗前有小鱗約13枚。上唇鱗8-9枚,背鱗片多為21行,少數為19\20\22\23行。腹鱗132-158,尾下鱗32-46對(雄)23-38對(雌)。肛鱗完整。體型:因產地不同而大小不一,平均55cm,大者可達90cm(瑞典),甚至有104cm的記錄

生活習性

(圖)極北蝰極北蝰

食性:成體捕食鼠\鼩\鳥\蜥蜴和蛙類等,幼體主食昆蟲\蠕蟲\小型兩爬類,在長到30cm時取食習慣向成體轉變。
繁殖:胎生,每次產子3-20條,新生幼蛇長約17cm 。
冬眠情況:在英國的冬眠期為150-180天,在瑞典長達8-9個月.每年都有15%的成體和30-40%的幼體在冬眠期死去,壽命10-15年。
亞種: V. b. berus 、V. b. bosniensis 、V. b. sachalinensis 身體顏色多樣。

分布

分布於中亞和北亞森林草原地區、歐洲北部和中部山區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吉林等地,多生活於溫帶、寒帶的林區和草原草甸區、闊葉林、針葉林、混交林及沼澤地以及以樹根洞穴中或石塊下為其隱蔽場所。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27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歐洲

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