芶姓

芶姓

芶姓,淵源多樣,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的曲靖市宣威縣雙河鄉割嘎村,四川省的古藺地區,貴州省的金沙縣岩孔鎮唐家灣等地。

基本介紹

芶(句、勾)[芶、句、苟、鉤,讀音作gòu(ㄍㄡ)]

“芶”的輸入方法:
1、搜狗,谷歌拼音輸入法可以直接輸入
2、鄭碼:輸入ERZS 即可;
3、萬能五筆輸入AQCU即可(要尋找)
4、內碼輸入法:GBK編碼:c661 ,unicode編碼82b6;
5、微軟03版本:輸入gou,在繁體字中尋找;
6、全拼輸入法輸入"ji”後按"PageDown"鍵26次

字意區別

“芶”與“苟”的區別
兩者發音和含義都不同
①“芶”[gòu]讀發去聲,是指一種植物的名稱;
②“苟”[gǒu]讀發上聲,兩者聲調有差別。‘苟’的含義有二,一是虛詞`假如`的意思,另一個是貶義的,苟且,苟活,指喪失原則和氣節的意思。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帝少皞氏(少昊氏)之子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山海經》、《路史》等記載,“古有困民之國,勾姓,為此姓之始。”勾,又寫作“句”,其姓最早見於古籍《山海經》中的記載。相傳,遠古帝王少昊氏的一個兒子名重,死後被封為木正,為五行神之一,主管山林草木,掌管天地間植物的生老病死,號稱勾芒。重的後代中有用他的神職官名“勾芒”之“勾”作為自己的姓氏者,也有後裔加上“艸”為部首,稱芶氏。
與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到了南宋初期,為避南宋高宗皇帝趙構之名諱,只得有人將“勾氏”改為“句氏”,有人則加“艸”字頭改為“苟氏、芶氏”,有人則加“釒”旁改為“鉤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勾芒(重)。

遷徙分布

芶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六百三十三位,以建寧為郡望。
今雲南省的曲靖市宣威縣雙河鄉割嘎村,四川省的古藺地區,貴州省的金沙縣岩孔鎮唐家灣等地,均有芶氏族人分布。

郡望

郡望

建寧郡:亦稱益州郡、五尺道、味縣、寧州、即曲靖市。曲靖在歷史上一直是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秦、漢時期的“五尺道”是最早開闢出的雲南”內引外聯“之通道,秦朝時期設益州郡。西漢五朝時期己在曲靖設定味縣。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於洱河口。張騫表奏漢武帝,以甸為滇,稱西洱河為滇池,始於此。時莊有後人張仁果,為人忠厚,性慈,知其賢,立仁果為白王,以白崖(今彌渡紅岩)為都。後傳六王,改國號為建寧,遷都澄江(今祥雲、賓川二縣境)。至漢朝,位為大鬼主雍奪。三國時期的蜀漢建興三年(乙巳,公元22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南征,“七擒孟獲”,殺雍,封龍佑那為建寧王,賜姓張,立鐵柱於建寧城,並立碑標記,並在蜀漢建興三年秋改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移治至味縣(今雲南曲靖)。西晉王朝時期設為寧州,曲靖成為全國十九個州之一,其時轄地在今祥雲、賓川縣境內。之後的五百年內,曲靖一直是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曲靖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設市。

堂號

建寧堂:以望立堂,亦稱益州堂、寧州堂、曲靖堂。

家譜文獻

雲南宣威芶氏家譜,(民國)闔族編纂,民國年間鉛印本。現被收藏在雲南省曲靖市宣威縣雙河鄉割嘎村村民委員會。1997-2003年期間,宣威市雙河鄉成立了宣威支系家譜整修小組,於2003年,由主編芶芳早、苟芳平,族人投資人苟芳錦,共同完成了宣威支系整理。並排版出新的家譜,對宣威支系的每戶族人給以一本保存。

字輩排行

雲南會澤芶氏字輩:“文章華國振良才賢能廣孝義傳家遠韜書延繼長勤敏啟韶元安泰迎禎祥萬堂福榮壽瑞庭吉慶昌偉業承先澤盛世久寧康堯舜光新宇浩德定明邦”。

歷史名人

勾 踐

越系古代越人所建之國,越王允常時其國漸強,故楚國乃聯越以制吳。前四九六年,當越王勾踐(公元前四九七年-公元前四六五年)即位不久,即打敗吳國。兩年後,吳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臥薪嘗膽,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仲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芶 濤

(生卒年待考),避帝諱改句濤。著名南宋朝大臣。進士出身,長於政務,秦檜曾多次對其進行拉攏,他辭而不就,朝臣及皇帝皆嘆其忠。

芶中正

(生卒年待考),避帝諱改勾中正。著名南宋朝文字學家。與芶濤同朝的著名古文字學者,曾與徐鉉一起校訂《說文》。

芶清泉

(公元1917~今),四川邛崍人。著名原子分子物理及高壓物理與合成研究主要奠基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先後培養了博士二十餘人、碩士三十餘人。先後創建了中國科學院東北物理所、吉林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所、成都科大高溫高壓與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均為首任所長。曾長期擔任中國物理學會原子與分子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及中國力學學會物理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從1984年起,任《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主編及國際重要刊物《固體的物理與化學學報》顧問編委。曾任《中國科學》編委及《高壓物理學報》主編。曾任美國克里斯坦森公司超硬材料研究中心顧問。1990年左右曾三次應邀到日本筑波大學和日本科技廳無機材料所講學。現為四川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學科學術領導人。長期進行原子解析波函式研究,總結寫成《原子結構的變分計算》,獲得了國家教委的優秀專著獎,深入研究人造金剛石,提出了創新性理論,寫出了《人造金剛石合成機理研究》專著,對指導生產起到了很大作用,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評為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先後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出版了《芶清泉論文選集》。為科教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芶劍陽

(公元1937~今),四川成都人。著名頸椎病醫學專家。現任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頸椎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四川分會醫學辯證法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專家諮詢中心傳統醫學研究會專家委員,四川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成都老齡科學研究所特約老年醫學研究員。少年時隨師學習中醫傷科學,繼承了多種具有臨床特效的中國傳統醫術,有四十年的臨床經驗和堅實的醫學基本功。主治頸椎病,兼治傷科各病和有關疑難雜症。病員來自全國各省區,港澳台等地區,以及美、德、加、澳、瑞士和東南亞等有關國家,在全國和海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聲譽。在對人體危害嚴重,臨床醫療滯後的頸椎病發病機理研究和臨床醫療成就突出,理論上有創新,治療上有突破。以手法為主的非手術治療頸椎病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醫學成就和傳略被評審收編入《世界名人錄》以及《全國疑難雜症名醫辭典》和北京市醫藥信息問訊中心信息庫。發表論文十二篇,其中六篇被評審獲全國、省、市優秀論文,三篇被全文收入《中國傳統醫學薈萃》、《醫務工作者思維之華》、《97國際醫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等書中。多次出席國際、國內的學術會議宣講論文。全國近四十家新聞單位向海內外作了報導介紹。他的醫學成就受到了中央有關部委、有關省市和軍區黨、政、軍領導,以及有關學者、專家的肯定。曾先後多次應邀赴北京和十餘個大城市醫療講學,受到各方面普遍好評。

芶永森

(公元1938~今),四川重慶人。著名民族音樂家。1964年畢業於四川音樂等院民樂系,現為四川音樂學院副教授。三十年虔心鑽研二胡演奏教學科學化,研創出“三點式”二胡持弓演奏法及“快速連頓弓”等高難技巧與其在二胡演奏中的實際運用,並將之結合套用於教學實踐、從而獲悉科學教學的程式與手段,均見成效。1985年參加在南京召開的“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二胡演奏教學經驗交流會”,被選作《二胡演奏的科學》之一:《試論快速連頓弓演奏》學術宣講並結合演奏示範。所教學生周鈺、譚勇已成長為青年二胡演奏家,有多人次在國內、國際比賽中獲獎。曾獲院教學表彰獎狀獎金。論文《二胡弓性能解析》和二胡曲《蜀鄉春色》分別發表於院刊和《山峽隨想曲》集;專著有《二胡演奏和教學的科學》。參加過二胡獨奏、高胡三重奏、獨唱重唱領唱及交響音樂《沙家浜》郭建光演唱等演出;曾由學院安排師從劉振漢教授學習美聲唱法,所教聲樂學生亦曾在國內比賽中獲獎。

芶大明

(公元1956~今),貴州遵義人。著名麻醉醫學專家。教授,貴州遵義醫學院麻醉系副主任,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專家,中華醫學會貴州省麻醉學會常務委員,民盟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人大常委會常委,民盟遵義市委副主委。1983年遵義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畢業留校工作,1989年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已從事麻醉學教學、科研、醫療二十餘年,主講《麻醉藥理學》、《臨床麻醉學》、《外科學》,主持學院教學改革項目1項,參與教改項目四項。在省內率先開展對圍手術期血液保護方面的研究,血液保護已成為我院麻醉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固定培養方向。共發表論文三十餘篇,獲多項科研成果獎,目前承擔多項省、市、院級科研課題。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遵義醫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獲心血管外科碩士學位。2000年7月~2003年7月,任遵義醫學院麻醉學教研室副主任,附屬醫院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7月~2005年7月,任遵義醫學院麻醉學教研室主任,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2005年7月~今,出任遵義醫學院麻醉醫學系副主任。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擔任政協遵義市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常委。2006年12月~今,出任遵義市第三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常委。2006年8月~今,擔任民盟遵義市委副主委。2005年11月~2005年12月,赴奧地利格拉滋心臟中心學習心臟移植麻醉,回國後主授《麻醉藥理學》、《臨床麻醉學》、《外科學》。主要研究PBL教學在臨床麻醉教學中的作用。所擔任的科研項目有:“自體血回收時紅細胞的損害作用與保護措施的研究”、“烏斯他丁體對外循環中內皮細胞的保護效果”、“注射用複合輔酶對體外循環中缺血心肌保護的實驗研究”、“烏斯他丁體對外循環中紅細胞的保護效果”“L-精氨酸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及內皮細胞的保護效果”、“抑肽酶、輔酶Q10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的效果”、“多沙普侖對失血性休克等容輸血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等。發表論文有:“烏司他丁對體外循環犬血漿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及MDA水平的影響”、“烏司他丁對體外循環中肺組織ICAM-1表達的影響”、“烏斯他丁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保護作用探討”、“西維來司鈉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的保護作用”、“西維來司鈉對體外循環中血漿彈性蛋白酶、補體C3C4及尿NAG的影響”、“抑肽酶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的保護效果”、“L-精氨酸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保護作用的研究”、“左精氨酸對體外循環中內皮細胞及紅細胞的保護作用”、“硬膜外鎮痛對紅細胞免疫功能及血糖的影響”、“多沙普侖、多巴胺對失血性休克犬等容輸血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輔酶Q10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膜及免疫功能的保護作用”、“嗜鉻細胞瘤摘除術的麻醉處理”、“多沙普侖對犬失血性休克等容輸血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硬膜外阻滯下剖宮產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Ⅱ及心鈉素濃度的變化”、“輔酶Q10體外循環中紅細胞的保護效果”等。編寫教材專著有:《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在職培訓指導手冊》、《麻醉與心血管疾病》等。2001年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獲得遵義醫學院先進教師榮譽稱號,2006年獲得遵義市市管專家、遵義醫學院教學名師、遵義醫學院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獲得遵義醫學院授課評比“二等獎”,獲得遵義醫學院教案及講稿評比“三等獎”。1989年“對小兒術前禁食後血糖情況的觀察”研究項目獲得貴州省醫藥衛生科技成果一等獎,1992年“肌苷和肌苷加SOD對體外循環下缺血心肌保護效”研究項目獲得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四等獎,1993年“心肌再灌注損傷與缺血性損傷的預防”研究項目獲得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四等獎,1999年“多沙普侖、納洛酮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項目獲得遵義市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1999年度“輔酶Q10對體外循環中紅細胞的保護效果”研究項目獲得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1年“多沙普侖對失學性休克等容輸血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項目獲得貴州省衛生廳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芶昭映

(生卒年待考),四川閬中人。著名食道癌症醫學專家。這次抗震救災中也湧現不少同族英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