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靈渠

興安靈渠

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秦鑿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建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它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我國、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基本信息

興安靈渠簡介

靈渠,建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傑作。又名興安運河,位於興安縣境內,距桂林市北60多公里。開鑿於秦代,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即發50萬大軍徵發嶺南百越民族,秦軍至此“無以轉餉”,
靈渠靈渠
於是秦始皇令史祿監工“鑿渠運糧”,修築了這條溝通湘江與灕江的運河,稱為靈渠。
靈渠分南渠和北渠,全長34公里,整個工程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門構成。鏵嘴是用巨石在湘江中鋪築成的一個前端尖銳如犁鏵的石壩。使湘江上游的海洋山水南北分派,北渠的水注入湘江、南渠的水注人灕江,分派水量大致是“三分灕水七分湘”。大天平和小天平是兩道石堤,用以調節分派的流量。陡門是水閘,古時靈渠曾建有36個陡門,以升渠道水位,確保船隻通行。據記載,當時每天通過的船隻約40艘。靈渠設計科學,結構精當,它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對於維護國家統一,促進嶺南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意義極大。靈渠岸上有三將軍墓和四賢祠,紀念為開鑿和修整靈渠有重大貢獻的三將軍(秦代的張將軍、劉將軍、李將軍)和四賢(秦代的史祿、漢代的馬援,唐代的李渤和魚孟威)。
解放後,靈渠多次修整,可灌田數萬畝,現已成為旅遊勝地。靈渠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興安最重要的景點。

靈渠美景

靈渠兩岸風景優美,水清如鏡、古樹參天、文物古蹟眾多、尤其是水街的亭台樓榭、小橋流水、市井風情都鮮活地再現著千年歷史文化。靈渠景區現已成為桂林著名的旅遊勝地,是大桂林旅遊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1、美齡亭
1941年8月,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遊覽了靈渠,後國民黨興安政府在鏵嘴之上建亭一座,命名美齡亭以示紀念,

靈渠靈渠

亭中有清朝的"湘漓分派"和明朝的"伏波遺蹟"兩塊石碑,這裡清山秀水,綠樹成蔭
2、秦文化廣場
寬闊的廣場體現出濃郁的秦代文化,有高達3.9米的中國第一壺--龍耳方壺,壺身夔紋裝飾,顯得華貴莊重,具有皇家氣勢;有當時秦始皇號召天下歸一的詔版,此詔版顯示了靈渠的修建促進了中國南北的統一,有細說湘漓同源的石鼓文,有天下統一後的度、量、衡、文字、貨幣等,無不顯示出秦代的風情氣勢。
3、四賢祠
四賢祠因奉祀對開鑿和完善靈渠有功的秦監御史祿、漢伏波將軍馬援、唐桂管觀察使李渤、防禦使魚孟威而得名,

四賢祠四賢祠

四賢祠元代以前就存在,叫靈濟廟,清代太平軍攻占興安時,戰火延至四賢祠,祠廟被火焚毀,現存四賢祠為1985年重建,祠內有四賢塑像及天下奇觀--古樹吞碑。
4、古樹吞碑
此景觀為天下一奇,一棵已有780多年的重楊樹正在吞吃著一塊乾隆十二年的古碑,而且至今重楊樹還在以每三年一公分的速度在吞吃著樹下方的古碑,也許幾百年以後,人們就再也見不到這塊乾隆年的古碑了,您不來瞧瞧嗎?
5、劣政碑
中國歌功頌德的碑很多,留下千古罵名的碑卻很少,整箇中國僅有兩塊,一塊在杭州罵惡人秦檜,還有一塊便在靈渠,罵誰?請看:"浮加賦稅,冒功累民,興安知事呂德慎之紀念碑"。是興安全縣老百姓在民國五年時為當時的貪官縣令呂德慎所立,讓這位貪婪的縣令遺臭萬年,警示後人作人要堂堂正正,當官要清清白白。
6、狀元橋
這座古色古香的石橋就是狀元橋,也叫青雲橋,建於清代,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整座橋欄由漢白玉建造而成,

狀元橋狀元橋

橋欄上雕刻有八塊精美的圖案,有麒麟、獅子,寓意人間無災無禍、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有福星、梅花鹿(福祿安康之意),有荷花(寓意人們要象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作人要堂堂正正,當官要清清白白),有鯉魚跳龍門及雙鳳朝陽等等,都是一些吉祥的圖案,
橋面上有三塊石板雕刻著非常精美的雲彩,寓意人們平步青雲。此橋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位書生連考三年狀元都名落孫山,意志非常消沉,於是他出門雲遊四海,消遣散心,一天,他慕名來遊覽靈渠,走到青雲橋邊,遇上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點化他:走上青雲橋,踏在雲彩中,便會平步青雲,心想事成。於是他誠心誠意地踏上此橋,許了心愿,果然當年他就金榜題名,高中狀元,後來這位書生再來重遊故地,尋找恩人時,把此橋由青雲橋改名為狀元橋。為了保護古蹟,我們現在已不讓人走此橋,但只要您誠心去摸摸這狀元橋,也一定會平步青雲,事業發達的。
7、郭沫若的《滿江紅.靈渠》

滿江紅滿江紅
1963年郭沫若老先生遊覽靈渠時,親筆為靈渠提寫了《滿江紅·靈渠》這首詩,詩中高度地讚賞了靈渠偉大的工程及歷史價值,也讚揚了秦始皇的豐功偉業,稱之:"靈渠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8、南陡閣
1941年10月,李宗仁先生參觀靈渠後,對靈渠的美景讚不絕口,流連忘返,指令興安縣政府在南陡的北岸建一座觀景閣,1942年觀景閣建成後,由李宗仁先生命名為南陡閣,
並親筆書寫了閣名和撰聯一對"南北關山展,陡流雲漢橫"。登亭遠眺,大小天平、鏵嘴等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餘。
天平壩天平壩

9、大小天平壩
橫斷湘江的"人"字壩就是大小天平壩,它是靈渠的精華工程,其巧妙的設計,精當的構造,甚稱當世一絕,因"稱水高下,恰如其分"故稱天平壩,它經受住了幾千年的驚濤駭浪,卻依然牢固如初,創造了人類的奇蹟,是古代人們智慧
10、陡門

靈渠靈渠
陡門即船閘,靈渠的陡門先於巴拿馬運河的船閘上千年,是世界船閘之祖,靈渠有--"陡門灣灣三十六,二水湘漓一派分"的說法,三十六陡下興安便由此而來,陡門是使船在水淺急流的運河上航行的一項創造,是巧妙地規劃和科學合理的工程建築,靈渠有了陡門,幾千年來才能久運不衰。
11、鏵嘴
建在大小天平壩的前端,形似犁鏵的建築物就是鏵嘴,它保護著大小天平壩的安全和分導南北渠的流水,
靈渠鏵嘴

登臨鏵嘴眺望,可以見到湘漓二水由此奔流,七分湘水北去,三分灕水南流,這裡山水秀麗,風景宜人,洪水暴發時,浪涌之來,震聲如雷,驚天動地,蔚為壯觀。
12、飛來石
靈渠自古以來就流傳著飛來石與三將軍墓的神話傳說,靈渠始建時,由於妖魔豬婆精經常作惡毀渠,使秦始皇派來修渠的兩位主工匠因延誤時機被殺,此後第三位主工匠又被派來修渠,在神仙的幫助下,從遙遠的四川峨眉山飛來一塊巨石,把正在作惡的豬婆精鎮壓在秦堤之上,永世不得翻身,靈渠終於修建成功了,而第三位主工匠卻因不願獨享功名自殺在湘江岸上,於是便有了三將軍墓與飛來石的神話傳說。時光流逝,滄桑變遷,數千年來,飛來石還默默地靜立在秦堤之上,擔當著護堤的神聖使命。的結晶,它使湘水入漓,進行三七分流,其歷史價值和科學含量已成為水利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13、水街 
 水街是指古靈渠流經興安縣城的南北兩岸,全長980米。因為它依靈渠水而成街,所以人們叫它水街。

水街水街

水街是靈渠歷史文化景區的重要部分。整個水街主要體現古建築文化、古橋文化、石雕文化、靈渠文化和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這裡的古建築、亭台、古橋、雕塑等載體鮮活地再現著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曾經的滄桑和輝煌。這裡觸手可及的市井風情清晰地演繹著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因此漫步水街有如倘徉於一條歷史文化長廊,這裡彰顯江南水鄉民居的特點,又融入嶺南百越民居吊腳樓的特色。接下來讓我們一同領閱水街的獨特景致。

遊玩須知

① 景區開放時間:
夏季:7:30——19:00(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冬季:8:00——18:00(每年11月1日至4月30日)
② 免票政策:(只限“仿古游”門票):(1)旅遊從業人員憑國家旅遊局頒發的旅行社總經理資格證、旅行社經理資格證、導遊證可免“仿古游”門票;(2)老年人70周歲(含)以上的憑《壽星證》或者身份證可免“仿古游”門票;(3)現役軍人憑證可免“仿古游”門票;(4)1.2米(含)以下兒童可免“仿古游”門票
半票政策:(只限“仿古游”門票):(1)老年人60周歲(含)——69周歲持有效證件,可享受“仿古游”門票半價優惠;(2)殘疾人憑《殘疾證》、學生憑《學生證》,可享受“仿古游”門票半價;(3)1.2—1.4米的兒童可享受“仿古游”門票半價優惠
③ 仿古游(秦大壩、靈渠古址):入景區——講解室(水系圖和靈渠全景沙盤模型圖講解)——美齡橋——四賢祠——狀元橋——南陡閣——大小天平——鏵嘴——南陡閣——秦文化廣場——遊覽結束
尋秦之旅(秦大壩、靈渠古址+古船游):(仿古游)入景區——講解室(水系圖和靈渠全景沙盤模型圖講解)——美齡橋——四賢祠——狀元橋——南陡閣——大小天平——鏵嘴——南陡閣(乘仿古船,全長2公里)——鵲橋——飛來石——泄水天平——陶鑄橋——粟家橋——水街——遊覽結束
④ 友情提醒:尋秦之旅票140元,仿古游票60元。此價格均不含導遊服務費,如需請導遊全程講解的,費用另計。

相臨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