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古鎮

興安古鎮

興安由於地處楚越之交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來便是中原漢文化和嶺南百越文化的交匯之地,尤其是靈渠修通以後,成了連線中原與嶺南的重要紐帶,對促進中原與嶺南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興安這塊神奇的土地因而也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往今來,興安這塊土地上曾發生了無數的重大歷史事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歷史大劇。秦始皇從這裡統一嶺南,紅軍在這裡轉危為安。興安堪稱“濟治之都”和“興盛之邦,安國之都”。

前言

如果不是入選CCTV“2005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一,廣西的興安古鎮不會像現在這樣廣為人知。這片兩次改寫中國歷史的神奇土地,有在秦始皇時期統一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古靈渠,有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有現代化的旅遊項目樂滿地……但興安的古橋流水、古巷幽深、古物薈萃,卻更令人著迷。沿著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路,穿過三進五進幽深的暗宅院落,撫摸著木質門框上精美古樸的雕花,一不小心就走入了一個塵封已久的千年歲月。

交通

桂林到興安則可乘早上8:16分從桂林開出的2514次列車,約一個小時可到達興安。或者自駕車走桂黃高速公路到興安,不到一個小時即可到達。靈渠位於興安縣城東南部,乘三輪車約需3元。

介紹

興安古鎮號稱“中國10大魅力古鎮”之一,實際上“古鎮”指的是著名的古運河--靈渠穿越興安縣城的一段水路,沿水路兩岸有古代形成的街市、民居、樓台亭閣,古蹟甚多,如今把這段水路稱為“水街”,於是靈渠、水街和秦城構成了“興安古鎮”的全部精華。

古靈渠:三十六陡下興安一陡一個天地

興安是連線湘水、灕水的咽喉要塞,而一條靈渠則成就了中國的統一大業,更顯示了中國人開山開河的智慧。靈渠的建造始於公元前214年,那年秦始皇為統一中國,發兵五十萬分五路進軍嶺南。雄獅之伍被困於密林深野,毒蟲遍地、糧草斷盡。眼看一代偉業要功虧一簣,秦始皇當機立斷鑿山開源,僅用兩年時間完成了這33公里的人工奇跡。靈渠建成後,從黃河之上的都城鹹陽到南疆廣州便暢通無阻,秦軍亦勢如破竹,疆域一直拓展到南海之邊。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運河,亦溝通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內河運輸網。

這是距離桂林58公里處的興安古鎮,因秦朝著名水利工程靈渠而著名,俗稱"北有長城,南有靈渠",整個古城被靈渠之水環繞,名為水街,街中所有建築大多是明宋年間建成,走在掛滿辣椒和玉米的青青石板路上,處處是小橋和清幽的綠水,寧靜而悠遠。

古橋:數千年歷史留給水街的痕

古靈渠流經興安縣城長約一公里的街市便是古鎮水街。過去,這裡是興安古城商賈雲集之地,茶樓酒肆、笙歌彈唱,悅耳的絲竹聲,從水街鋪面的竹簾後悠悠然地飄出來,將水街的繁華點綴得如夢境一般。如今的古鎮,到了夜晚,古樂戲劇中仍舊在傳唱著千古情懷,兩岸的燈火依舊訴說著平凡的故事,那似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意境,更讓人不知是醉在曲中,還是醉在酒里。

水街的古橋是不可不說的,那是數千年歷史留給水街的痕跡。水街有10座古橋,比較有名氣的是娘娘橋、萬里橋、馬嘶橋、接龍橋。娘娘橋的出處已經無從考證,萬里橋是秦軍從南往北時經過最多的一個橋;馬嘶橋則是水街的驕傲,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二橋跨二水的“水立交”。據說是因當年漢代將軍馬遠之馬不肯過橋而得名;接龍橋則因其僅半邊台階而得名,是目前廣西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據說此橋乃當年足智多謀的懷丙和尚的智慧,其一改古法將橋的重心放在渠的西面,橋東修有九級石台階上橋,而橋西不留石階,成就了接龍橋的千古之迷。在早上的霧氣朦朧中看橋,這橋就象一隻龍身隱沒於身後的三台嶺中,張開大口將上顎輕搭在渠東岸的龍頭,悠然地任人撫摸。

古建築:一牆一瓦均是秦風古韻

水街的迷人之處,不只在這些刻滿歷史痕跡的石橋之上,還在於古香古色的水街民居。水街兩岸的民居,鱗次櫛比,均為青瓦白牆,木雕花門窗。“小橋流水人家”之下,閒庭信步的古鎮居民,臉上的安逸就像橋下的流水一般清澈。柳樹垂垂下,漫漫水階上,頑童笑鬧嬉戲,少婦提籃洗衣的景象似曾相識,那是江南的水彩,還是納西的油畫?

城內的建築則依形取勢,層層跌落,杜牧《阿房宮賦》中“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便是其真實的寫照。古樸的建築中處處滲透著秦朝威武的氣息,三條古街更是盡顯秦漢風情,而酒肆茶樓,百年老店亦讓遊人不覺迷失其中。九井坊中的個個商鋪亦是別具一格、無奇不有,店內之物每一件都令人愛不釋手,這也正是愛淘貨的旅遊者們最衷愛的地方。

購物

大理石製品

桂林大理石廠等近10家企業生產。以本地出產的大理石為原料,生產各種規格的板材和台板,用來製作各種家具、工藝品。其產品花紋美觀,色調雅致,光潔度高,質量穩定。

玉石雕刻藝術品

桂林玉石雕刻藝術品製作歷史悠久,以陸川石、東興石、雖臘石、岫巖玉石、龍勝滑石等為材料,因材施藝、雕工精美,造型新穎頗具魅力,產品銷往國內各地,出口東南亞、西歐地區。

三花酒

米香型小曲白酒。釀造歷史可追溯到南宋。原由“師司公廚”釀成,後傳入民間,清末出現專業釀酒作坊,至民國年間,作坊遍及桂林。1949 年後,國家匯集民間酒坊各路優秀釀酒師,於1952年建立桂林釀酒廠(後改名桂林飲料廠,1987年改為桂林釀酒總廠),沿用傳統工藝,繼續釀造“三花酒”。因蒸熬三次,搖動可泛起無數泡花,質佳者,酒花細,起數層,俗稱“三熬堆花酒”,簡稱“三花酒”。無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洌,回甜,飲後留香。適量飲用,可提神,活血,有益健康。品種有57 °、38°、30°等系列。1963 年~1989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優質酒,獲銀質獎章。1964 年被評為廣西名酒,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澳門、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住宿

興安圍繞著樂滿地和靈渠,因此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賓館,也有五星級的酒店。離靈渠稍遠的地方有不少客棧,農家樂類型,提供食宿,價格實惠,環境也不錯,在鄉游網上可以預訂,此外,也有一些價格較貴的專營賓館,環境都不錯。不過,去古鎮最好還是就住在古鎮上的客棧,較為方便也更具特色。

美食

興安古鎮的居民熱情好客,飲食文化十分豐富。飲食風味受湘菜、粵菜和嶺南少數民族風味影響,以湘菜風味為主。代表性的美味佳肴有香芋扣肉、清水燉雞、白果燉老鴨、酸辣禾花魚、冬筍炒臘肉等等。

佐餐開胃的醃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薑等,令人垂涎。

傳統特色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

興安古鎮的酒文化亦較發達,不僅出產廣西馳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釀米酒,而且喜歡以酒待客,席間勸酒,部分地區辦紅白喜事時還以“喊席”助興。讓人從酒香中感受到醇醇的桂北鄉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