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口古鎮

恆口古鎮

恆口鎮始建於北宋年間,古名"衡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地處秦巴山脈的恆河、月河的川道之間,距安康市27公里,是連線紫陽、漢陰和漢濱三縣(區)的交通樞紐。早在秦漢時期,這裡便有了先民居住,在新街、永豐和慶豐三村之間留有永豐秦漢的遺址。據當地縣誌記載,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湖、廣、閩、贛和黃河流域的晉、豫等地均有大量移民遷入,特別是湖北麻城和孝感的移民居多,占全鎮人口的三分之一。 恆口古鎮,是安康市的副中心,國家級的發展改革試點城鎮,陝西統籌城鄉一體化改革試驗區,是陝西四個試點鎮級市之一,是安康政治經濟文化副中心。東接荊楚、西臨漢中、南達巴蜀、北通關中,緊鄰擬建的安康機場、陽安鐵路和316國道,省道310公路橫貫其中,包茂、十天高速在恆口交匯,是連線西安、漢中、安康和重慶、武漢、成都的重要交通樞紐,便利的區位立體交通網路,使恆口成為成渝、關天、武漢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 恆口古鎮項目,總占地面積108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是恆口示範區以及陝西安康重點旅遊開發項目,致力於打造陝南第一集休閒,購物,旅遊,文化,特色餐飲於一體的綜合商業休閒街。 “以傳嶺南風韻,承三秦金脈”為人文精神取向,植入恆月二河微縮景觀與恆口十景,恢復重建嶺南疏遠、懷讓禪院與漢調戲院三大院,再現恆月碼頭、恆口堡、演武台、古戲台、古淘金工藝和民俗博覽等千年特色文化旅遊古鎮之繁華景象。

基本信息

歷史文化

恆口古鎮在安康市漢濱區的西部,距城區27公里。乘中巴車駛過漢江大橋,極好的二級公路,所以多半個小時就到了。沿途村莊連片,兩旁山野在望,狹長的兩山夾一川地貌,當地人稱這一帶為西路壩,是陝南秦巴山地上最好的地方,所謂“白菜芯兒”。民國時期的陝西省督軍陳樹藩就出生在此處。

恆口古鎮是陝西省的十大古鎮之一,《明史》記載:“陝北有榆林堡,安康有恆口堡。”
恆口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擁有一條迄今我國北方保存較完整,且具有明顯長江流域文化特色的古街道,長達兩公里,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古街現存明清歷史風貌的民居建築700餘戶,且戶戶相連,古街內留存老井5口,至今水源不斷。古街上醒目的馬頭牆昂首峭立,極富特色的多重式屋檐和多重式天井四合院布局,融匯了漢水文化與南北文化於一體的建築特色,可謂獨樹一幟。據《安康縣誌》第13篇中記載:"恆口在宋代已成大鎮,商品交流市場形成較早。"北宋年間,西北戰事頗多,而陝南山區則較為安定,從而使恆口的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明史》中曾記載著:"陝北有榆林堡,安康有衡口堡",可惜今日古鎮裡的城堡只留下僅二、三十米的殘敗城垣,被當成了住家戶的山牆。

發展前景

政策

1、恆口古鎮,是國家級發展改革試點城鎮。

2、陝西統籌城鄉一體化改革實驗區。

3、陝南四大鎮級試點小城市之一。

4、陝南三大循環經濟產業核心聚集區之一。

5、陝西省與安康市省市兩地“十三五”規劃的文化旅遊重點建設項目。

6、安康市“夜間文化經濟”重點建設項目,安康市三大黃金旅遊線路始發與集散基地之一。

2011年9月,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陝南循環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恆口示範區月河川道確定為陝南“一體兩翼”三大循環經濟產業核心聚集區,是月河城鎮帶重要支點,是特色文化旅遊建設區,是安康市三大黃金旅遊線路始發與集散基地之一。

在此政策背景下,位於月河川道的“恆口古鎮”項目在示範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擬定以明清古街悠久歷史為文化依託、以鎮級市月河川道旅遊經濟發展為鍥機,以打造陝南特色文化旅遊度假示範與陝南特色民俗文化體驗第一品牌為己任,以帶動新農村建設與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

恆口古鎮致力於建設陝西省與安康市省市兩地“十三五”規劃的文化旅遊重點項目與安康市“夜間文化經濟”重點項目。該項目在安康十三五工作報告中,確定為特色文化旅遊重點建設項目,在安康政府工作報告中,被列入安康四大重點工程之首,安康市市長徐啟方也將其列入重大建設項目。

恆口古鎮 恆口古鎮

交通

東接荊楚、西臨漢中、南達巴蜀、北通關中,緊鄰擬建的安康機場、陽安鐵路和316國道,省道310公路橫貫其中,包茂、十天高速在恆口交匯,是連線西安、漢中、安康和重慶、武漢、成都的重要交通樞紐,便利的區位立體交通網路,使恆口成為成渝、關天、武漢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

三橫四縱全方位貫穿核心交通大動脈,高速公路10分鐘抵達安康市中心城區,坐擁都市繁華,20分鐘抵達安康富強機場,1小時連線安康9縣1區經濟生活圈,3小時抵達以省城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地區,半日輻射成都、重慶、武漢等周邊省會城市。

市場

“恆口古鎮”項目是全國首個VR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古鎮。古鎮本著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多元化創新運營的原則,以找回人類遺失的古樸生活之美為理念,將各種業態巧妙結合,融民俗、文化故事、生活體驗、民俗場景消費為一體,配以大型實景演出活動,構成古樸真實生活場景。

與此同時,開發線上古鎮益智類遊戲,為入駐古鎮商家免費搭建網際網路行銷平台,將商品以及古鎮民俗文化融入到遊戲之中,構建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消費,打破傳統商業的地域限制與時間限制,實現隨時隨地銷售與消費的自由。

業態布局

恆口古鎮項目位於恆 口示範區月河以北,明清古街以南,緊鄰示範區政府,享有恆口之心的美譽,項目占地108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米。由“古戲台”、“陝西省特色美食文化商業街”、“漢水漕運會館”、“嶺南書院”、“眾創空間”、“九縣一區展覽館”、“集中商業”、“演武場”、“開放式空中院子”、“文化創客區”、“開放式空中別墅”等區域業態構成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組合,融民俗、文化故事、生活體驗、民俗場景消費為一體。

恆口古鎮 恆口古鎮

古戲台

安康作為漢劇的發源地,當年戲班藝人們曾經無數次登上那古樸的戲台,也正是從戲台開始,漢調二黃一路從民間唱至廟堂,從漢江響徹京城,最終催生了國粹京劇。歲月的滄桑斑駁了曾經的雕樑畫棟與金碧輝煌,卻淹沒不了融進國人民族之魂的鑼鼓喧囂與低吟淺唱。古戲台將再現皮影戲、小場子、秦腔漢劇等民間藝術的往昔風流,找回流淌在民族血液中永恆的精神文化。

特色商業街

匯聚安康九縣一區美食,並輔以成都、重慶、湖北、武漢等周邊特色美食,通過打造陝南三市的特色精品席面,呈現陝南民族特色美食文化。

漢水漕運會館

恆口古鎮 恆口古鎮

漕運是我國歷史上一項重要的經濟制度,即通過水路將地方生產的糧食運往京師,並設漕運總督監管,漕運之路也是各地商人的貿易之路,恆口古鎮有一條小巷名曰“古橋巷”,它連線著曾經興盛時期的水陸碼頭和繁榮的明清古街,水陸碼頭則設會館作為往來旅客的驛站,漢水漕運會館則是漕運文化與商旅文化的代表,融茶藝、住宿等業態與一體並在此演繹古代船邦定期收徒弟,行拜師禮的全過程。

嶺南書院

恆口自古人傑地靈,尊師重教,解放前安康地區最早出外留洋的就是恆口人。建於嘉慶年間的嶺南書院,融古鎮書香文化與傳統國學文化為一體,以寓教於樂為宗旨,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以趣味教學方式為理念,以六藝為綱,設定琴、棋、書、畫等培訓科目,老師、學生在此均著唐裝、漢服、民國旗袍、中山裝等服飾。

眾創空間

順應時代發展,回響國家號召為創業人士提供廣闊平台,在古鎮項目內部設定眾創空間,為自營者提供自由發揮的平台,靈活度較高。

展覽館

九縣一區博物館按照安康各縣(區)在地圖上呈現的實際位置進行空間布局,按照一縣一館的模式展示各縣(區)民俗、文化及美食,在此可盡覽整個安康十縣(區)的民俗特色文化。

集中商業

以退台式的空間布局面向演武場形成良好的視覺通道,以零售店鋪、餐飲為主,並配以百貨商店、溜冰場、書店、電影院、兒童樂園、美食廣場、培訓中心、兒童教育中心、金融機構等主力店,作為恆口鎮居民的常態化消費商業中心。

演武場

作為項目核心亮點和文化載體,承載商業演出活動、旅遊旺季的燈火晚會、演出表演等功能,並與電視台等媒體合作,在此舉行武術擂台、文藝比賽等節目。

淘金碼頭

緊靠演武場南則的月河水系處設“淘金碼頭”,再現漢唐古淘金工藝,供遊客親身參與體驗挖砂、篩淘、沖洗、找金子的整個淘金過程。並配以政府認可的黃金成色檢驗場所,有專業人員為遊客淘到的金砂檢驗、裝盒、出具證書,設專門商鋪出售沙金礦石。

空中院子

一種全新的可商可居的商業空間組合模式,主要經營特色小吃、小超市、特色商品、古玩店、郵局、銀行、中餐、咖啡廳、酒吧、茶坊、甜品店、書店、輕餐飲、SPA、美容美髮店等。

文化創客區

以“開源、開放、分享、動手做”為宗旨,幫熱衷於創意、設計、製造的DIY愛好者,實現創新創意轉化,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喜歡把各種創意轉化為現實的創客小夥伴。

空中別墅

注重與自然的交流與相容,窗窗有景,家家有院,是一種複合、傳統的商業模式。以大中型複合型書店搭配民宿(特色客棧、青年旅社、主題酒店等)為主,以手工展示做坊與製作體驗為特色商品,可在此體驗到男耕女織同甘苦,烹茶煮酒話桑麻的古樸浪漫。

恆口古鎮 恆口古鎮

恆口古鎮項目在業態布局上縱觀全局、統一規劃,注重業態的相互補充,確保整個項目的連慣性和統一性。在空間結構上,街與街首尾相接、縱橫交錯,鋪與鋪交相輝映、相輔相成,入口與通道遙相呼應、四通八達。

在建築理念上集山形入築、復水系入景:有庭院深深,看堂前花開花落、斗轉星移望,望天上雲捲雲舒;有圓拱門,抬腳跨過天圓地方;有雕花窗,窗外花正放。在景觀布局上, 築山為園,引水入庭,有怪石古木俯仰生姿、相映成趣,春則楊柳依依草色新、夏則碧葉白荷蜻蜓立、秋則菊影玲瓏留晚照、冬則紅梅傲雪多妖嬈,並植入恆、月二河微縮景觀,水波靈動,於靈動處看水光交融之火樹銀花;又沿河景設定古鎮八景雕塑,古韻悠長,於古韻中感千年滄桑之萬世流芳。

項目中的傳統美食、手工作坊、淘金、茶藝等豐富多彩的業態組合與嶺南書院、小橋流水與漕運會館,構成極具體驗性的消費場景,猶如一副現實版的《清明上河圖》。

青磚黛瓦的明清徽派建築風格,晴時則朗朗乾坤、雨時則四水歸源、幕時則火樹銀花。屋頂則雄偉壯麗、洞門則意境深遠、庭院則疏影橫斜、園林則柳綠花紅、石板路則曲徑通幽、街道則縱橫交錯,將中華民族幾千里凝練下來的古庭院之美詮釋的淋漓盡致,猶如雨巷詩人筆下那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寧靜、純粹,令人魂牽夢縈、無限嚮往。

恆口古鎮 恆口古鎮

恆口八景

鐘鼓樓

“巍巍高樓入雲霄,寬闊門洞人如潮, 古傳一腳踩四門,橫跨三步兩道橋。

” 恆口老街“拱木橋”處,有一座鐘鼓樓,東西南北有四門,走在中間子午線上,一腳即可踩四門。

房子沒柱頭

“獨具匠心巧結構,九間房子無柱頭, 風雨滄桑三百載,土地廟前古蹟留。”

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城隍土地廟,四合院建築形式,共九間磚木房子,無一根支柱。

三聖廟

“森森兩柏一院井,嗡嗡柏里一窩蜂,映襯乾隆三聖廟,傳播暮鼓與晨鐘。”
三聖廟兩顆大柏樹,牆內一棵,牆外一棵,有三人合抱之粗。柏樹上有一窩蜜蜂,樹下有一口水井。樹上蜂蜜流入井中,井水甘甜如密。三聖廟初建於康熙年間。

傳說,一雲遊道人夜宿於古柏樹下,半夜子時忽聞鼓樂聲聲,忽見涼風習習,似有人言:“此處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我們仨何不在此顯聖,教化於民!”老道抬頭,見三聖駕落於雲頭,即焚香膜拜。翌日,道人奔走相告,鄉民踴躍參與,始建三聖廟。

關帝廟

“八百靈霄樹蔥蘢,關帝七廟勢恢弘, 姊妹為父選墓穴,一夜千竹又發青。”
關帝廟是恆口當時最大的一座廟,位於恆口技校,占地15公頃。廟內有一柏樹,在一米高主以幹上呈八字型,凌霄屬於滕狀,依附於柏樹生長,纏繞柏樹上,形成“八百凌霄”,當凌霄花開時,實屬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相傳四川有兄妹兩人,一個沿秦嶺山脈,一個沿巴山山脈,為父母找風水寶地。兩人同時尋至恆口時,其妹吊一紅線麻錢定位,其兄隨手撿一掃把乾支插於麻錢內作為穴位標誌,隨後返鄉準備擇吉日移送父母骨灰來此安葬,翌晨,來此處遊玩的人們奇蹟的發現,乾竹已經發芽。竹本無根不發芽,掃把乾支竟能發芽,使人門明白此處乃風水寶地,雖共同捐資在此修建關帝廟。來年春,兄妹倆攜父母骨灰到此安葬時,廟已建成。兄妹倆裝作香客居士,為廟內打雜,選好良辰吉日後,趁半夜子時將關公像掀起,將其父母骨灰置於關帝神像座下。當晚恆口鎮內雞不鳴,狗不吠,鄉民皆疑有邪。翌日,相約地保四處查看,查至關帝廟處,只見關雲長臉色如墨,座下有灰痕和裂紋,即掀起神像,見兩個灰包已起血絲。人們急忙以雞血,狗血等污物與骨灰混合一起拋灑。兄妹倆見事跡敗露,匆忙離廟出走,行至不遠,一併氣死於一溝內。

眼光殿

“古木參天越河邊,濃蔭夾道眼光殿。此來百里一座廟,引來香客有千萬。”

過去越河南北通行,上店子冬過橋,夏過渡,長年積累,古木繁茂,眼光殿就坐落於上店子的古柏濃蔭之中,廟小柏樹大,將眼光店遮掩 的嚴嚴實實。傳說眼光菩薩在此顯聖,香火旺盛。

金罐灘

“兩河口南金罐灘,水映清底光閃閃,多少財迷葬魚腹,不識此寶在山間。”

金罐灘在恆越交匯處,因兩河交匯水勢洶湧,常年河水沖涮,在此處形成一天然岩洞。水漲至一定水位,可見灘中有一金罐

金馬夜鳴

“金馬聲聲子夜鳴,恰似波濤震耳聾,一株仙草物顯影,披星戴月上九重。”
相傳在恆之河濱,每當半夜子時,水流聲震耳欲聾,當地人稱有一金馬臥於恆河畔。這隻金馬每當半夜子時便從恆河躍出到雷河村劉家一小院食一柱青草,而這柱草,晚上被吃,第二天早晨又恢復原樣

花子墳

“母子乞討恆口鋪,母死荒丘兒苦讀,一舉成名來祭母,花子墳靈有千秋。”

相傳西安有母子二人逃荒,乞討至恆口後頭溝,母親連病帶餓而死,叫花娃和放牛娃共同將其母就地埋葬於放牛娃玩耍時的彈弓坑裡,叫花娃回家後發奮讀書。人們發現土包無人上墳也無人培土,卻一直見長,若干年後,叫花娃功成名就,當上大官,騎馬坐轎,吹吹打打,浩浩蕩蕩前來恆口祭母時,人們暮然發現這是一塊風水寶地。

歷史沿革

恆口古鎮歷史悠久,早在西漢以前,就有先民在恆口一帶耕織繁衍生息。從考古出土的秦漢石質“半兩”錢範、銅鏡、印璽、西晉青瓷洗、天雞壺等文物得出佐證,恆口在兩千多年前,古人的經濟、文化就有了很大發展。清康熙二十二年恆口由興安州管轄。清嘉慶三年(1798)臬司溫承惠率安康知縣趙廷麟捐千金,士民助役構築恆口城堡,牆高一丈五尺,建有東西南北四門,周長六百四十丈。自嘉慶以來,公廨、倉廒、會館、商鋪、書院、茶樓、酒肆、佛道寺院、作坊、棧房等行業布滿老街上下,七十二行一應俱全。

恆口古鎮崇文重教,清康熙年間恆口的教育事業多以私塾學堂為主,鎮上僅有一個公館、一所嶺南書院。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興起,古鎮自民國相繼有了國民一小、國民二小、國民三小、國民四小。在古鎮的四周,各村都有自己的初小。1945年,安康公署在恆口關帝廟組建職業中學,主要開設農藝、印染兩科專業,職中於1949年升為農業中等專業學校(現農校前身)。解放後,安康縣又在恆口古鎮設立第二中學。由於學校的不斷增多和教學質量的逐漸提高,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走出安康、走入全國、走向海外。

恆口古鎮商貿繁榮,老街上的門面店鋪多達百家以上。作坊密布,商號相連。油坊、酒坊、粉坊所生產的白酒、粉條、桐油等產品行銷西安、武漢等地。在興旺的商業貿易大潮中,恆口古鎮上的江西、黃州兩個商務會館發揮了橋樑紐帶作用。大戶商業字號以誠信為本,廣納四方客戶,積極促進古鎮的工商貿易繁榮發展。久負盛名的老字號有經營綢緞的趙氏“連壁合”,經營布匹的史氏“三元星”、經營印染的姚氏“千福泰”、經營土產日雜的夏氏“恆發魁”、經營高粱白酒的余氏“余洪興”、經營大青鹽的馬氏“馬復興”、以及趙氏“敏木森”、鄒氏“鄒恆豐”、楊氏“恒生玉”、楊氏“楊和軒”、李氏“吉泰元”、王氏“鼎福星”、王氏“慶春堂”、張氏“中和堂”、史氏“純厚堂”、楊氏“杏林堂”、“天賜榮”、“同發永”、德源恆“等多家信譽戶。古鎮上的商家始終奉行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職業道德。家家都能把生意做的有聲有色,繁榮的貿易景象遠超一般縣城。

恆口古鎮文化古富,集聚在古鎮上的先民,大多是由湖廣、閔、贛、豫、川等省遷徙而來的移民。長期的南北移民文化在古鎮交織薈萃,逐漸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民間民俗文藝更是多姿多彩。百姓喜聞樂見的山歌、小調、八岔、道情、花鼓、曲子、皮影、小場子、漢調二黃演藝活動隨處可見。逢年逢節必舞獅子、耍火龍、跑竹馬、趕旱船、玩小場子、耍皮影、唱大戲。唱漢調二黃、演皮戲在恆口古鎮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皮影戲,在民間叫“走影子”或叫“提影子”。

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陝西東路華縣、華陰縣的皮影演藝形式流入安康。清乾隆二十五年,西路壩賴世魁由關中學來道情戲,此後,皮影班社在安康境內迅猛發展,僅恆口、五里一帶就有皮影班社三十多家。在眾多的皮影班社中,唯有恆口古鎮張子成(外號張諞祥)的道情班社名氣最大,生意最火。因為張師父一口能吹兩桿嗩喇,雙手對舞十多把皮影。一人“攔門”耍扦,一人包唱男腔女調。張師父唱的陝南道情,韻味優雅細膩,悅耳動聽,特別是一人唱百人合的曲調最為精彩。“喊黃”的氣勢激越昂揚,音繞村野,迴蕩街巷。

1954年張師父赴省城調演奪魁,名震三秦。漢調二黃戲也是恆口古鎮的拿手好戲。二黃班主何文清尤工老生和大淨花臉角色,何先生唱工字正腔圓,坐念唱打,功夫深厚。另一班主馬千利曾在民國常年帶著班社成員劉延壽、王萬春、史洪植、陳天福、張義祿等走州過縣演出,所到之處深受戲迷叫好和歡迎。著名的“小場子”老藝人李志連演技超群。他和旦角同台在一張八仙桌上載歌載舞如履平地,騰挪閃跳,毫無懼色,一個草編帽圈經他之手,瞬間魔幻般地隨意變成三十多個不同造型的帽花。他出演的角色詼諧、有趣、逗樂,深受觀眾喜愛。1954年,李志連先生應邀參加全國民間文藝演出,一舉獲得全國大賽一等獎,隨之受聘中央民族學院講授民間舞蹈一年。

民族特色

因為古鎮居民的祖先來自全國各地,使這裡的文化遺存呈現出集南北交合的特色。逢年過節,既有南方的舞火龍、火獅、跑竹馬,又有北方的趕毛驢、劃旱船、演皮影等。剪紙藝人羅崇珍的部分具有陝南風情的剪紙和刺繡品,被陝西省民俗展覽館收藏,影響頗大;陝南著名的道情皮影藝人張子成,雙手可以翻飛十把皮影,一人獨攬生旦淨末醜,讓人張口不能,閉口不得。古鎮人熱衷追求文化修養,一些健在的90歲左右的老人,不少曾留過洋,對華夏文化推崇備至。
在古鎮上,你可以品味到極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其中熱湯燉煮味濃爽口,獨具特色;砂罐豆腐腦爽滑清亮,味厚留香;芝麻鼓氣饃香酥撲鼻,賽過黃橋;糯米黃酒甜香綿長,提神醒腦……
恆口所在的安康市是連線國家規劃的"西安--三峽"和"西安--張家界"綠色生態旅遊長廊中的重要驛站,在方圓百里之內擁有南宮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瀛湖、香溪洞等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千家坪、神河源、平河梁、嵐河漂流等旅遊項目。
基於對古鎮民風民俗以及古老建築的保護性開發,日前安康市及恆口鎮政府已撥出專款整修古街區,以吸引更多的遊客。
而現如今的恆口更是人才輩出,中共抗日戰爭時期的安康地下黨地委書記鄒玉鼎縣委書記楊磷科都是恆口人,前國家物資部部長劉南生是恆口劉家彎人,前甘肅省委書記禹某、蘭州軍區前司令員史某也是恆口人。恆口國小、恆口中學畢業的校友如陝西省副生長王壽森、漢中市副市長趙恆陽、陝西首富榮海等均是我們的驕傲。恢復高考以來,恆口籍考生每年考取國家重點大學的人數不亞於安康市任何一個縣。恆口籍考生曾經出過陝西省外語類第二名劉理娟、陝西省理科第四名,安康地區第一名的姚松,以及在恆口享有極高聲譽的學習楷模肖龍、葉強等人。恆口籍考生在全國各高校曾擔任過校學生會主席的人有復旦大學校學生會主席陳某、武漢大學學生會主席康健、西安交大學生會副主席周某、長安大學學生會主席李薌、陝西省行政學院校學生會主席李某、西安醫學院校學生會主席葉詠以及解放前的西北大學學生會主席楊靜江等等,他們都是我們恆口人曾經的驕傲和將來的希望。解放前安康地區最早出外留洋的是我們恆口人,享譽西北的農民起義領袖丘正德是恆口人,曾經的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都曾將恆口當作根據地,甚至黃巢起義軍也曾在恆口駐過軍、練過兵,賀龍、李先念也曾從恆口取道並招過兵。恆口還有安康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段古城牆,及由義大利人建造的一所安康地區教早的天主教堂,陝南地區保存最好的明清古街。中央紅軍在到達陝北以前曾一度想將根據地設在現在的恆口、五里一帶。
著名“小場子”藝人李志連,身懷絕技,可將一個草帽圈變做30多種花樣。一九五四年他赴京演出,一舉獲得全國民間文藝調演一等獎,中央民族學院聘任講學一年。陝南道情皮影藝人張子成,雙手可耍十多把皮影,且可把生、旦、淨、醜、末男腔女調一人獨攬。五十年代初,張子成赴省城會演,一舉奪魁,名揚三秦。剪紙藝人羅崇珍的部分精品剪紙和刺繡品,被陝西省民俗展覽館收藏。他們都是恆口人。
恆口盆地是陝南東部最大的盆地。恆口的月河流域是我們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恆口還是我省沙金儲量最多的地方。有中央直屬企業安康金礦。曾經的解放軍55醫院,總後325醫院均設在恆口。還有安康地區最大的企業安康繅絲一廠。恆口的葉坪地區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50餘種。恆口還有安康市最大人數最多家族——陳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