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鎮

興安鎮

興安鎮位於藁城市東部,西與藁城新區相連,西南與廉州鎮為鄰,南與梅花鎮接壤,東南與常安鎮毗鄰,東與晉州市搭界,北隔滹沱河與無極縣相望。2001年,全鎮轄19個行政村,總面積53.5平方公里,總人口4.95萬人,總耕地面積5.42萬畝。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68億元,糧食總產3.02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668元。漠河縣興安鎮距漠河縣城200公里,東與塔河縣開庫康鄉林木相接,西與漠河鄉山水相連,南與勁濤鎮北緣交界,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相望。轄區總面積14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900畝。興安縣興安鎮座落在靈渠之畔,地處"湘桂走廊"要衝。面積195.7平方公里,總人口8.7萬人,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興安縣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中心。

基本信息

藁城市興安鎮

興安鎮興安鎮
興安鎮位於藁城市東部,西與藁城新區相連,西南與廉州鎮為鄰,南與梅花鎮接壤,東南與常安鎮毗鄰,東與晉州市搭界,北隔滹沱河與無極縣相望。石德鐵路、307國道、石津乾渠、石黃高速公路於鎮域腹部橫貫東西,賈村火車站、石黃高速出入口、滹沱河大橋、大型加油站等基礎服務設施齊全,交通十分便利。集市貿易發達,藁城新區、石黃高速、賈村火車站3個工業園區已規劃建設,是藁城市建工廠、辦企業,發展經濟的優越地理區域之一,境內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盛產小麥、玉米花生、豆類、優質水果等,是藁城市糧經作物主產區之一。

199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78億元,糧食總產3.64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446元。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60億元,糧食總產3.49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466元。199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87億元,糧食總產3.50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500元。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83億元,糧食總產3.41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561元。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68億元,糧食總產3.02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668元。鎮政府始終把教育事業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區劃沿革

興安鎮興安縣興安鎮

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48772人。鎮政府駐武家莊,郵編052160。[區劃]轄興安、賈村、正公、武家莊、陳村、蒼德、織錦、角中、董家莊、趙家莊、張村北街、張村中街、張村南街、馮白露、東里村、留章、馮村、西里村、馮馬村,共19個村委會。[沿革]1995年1月張村鄉併入興安鎮。

基礎設施

加強對公路建設的投入,公路硬化面積逐年增加,路面質量不斷提高,以鎮政府為中心,連線19個村的主要道路、各村主街道全面硬化,實現了村村通公路。1997年,東里村投資23萬元,留章村投資26萬元,修築完成了東里村至留章段長1.5公里,路面寬5米;留章至馮村段長2公里,路面寬5米的水泥路。1998年,鎮財政出資70萬元,修築完成了蒼德至滄石路2.5公里長,路面寬7米的水泥路。1999年,西里村投資36萬元,修通至興安段長4公里,路面寬5米的油路一條。

興安鎮鄉村道路
199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開展了以市區包裝為重點的形象工程建設,鎮黨委積極回響,深入農戶廣泛宣傳,做好民眾思想工作,贏得民眾支持,期間拆除房屋3100間,13.6萬平方米,涉及民眾1000餘戶。

1997--1999年,張村北街、南街、中街、馮村籌資50萬元,建辦公房屋計40間。2001年,留章村籌資10萬元,建村委會平房9間;東里村籌資25萬元,新建村委會2層辦公樓1座。

綜合治理1997年,北營村率先建立“院戶聯防”機制,該村治安明顯好轉,4月,藁城市在北營村召開農村治安綜合治理現場會,推廣北營村經驗。1998年全鎮35個村全部被石家莊市綜治委命名為“綜合治理合格村”。廉州鎮連年被石家莊市委、市政府授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1999年,投資100萬元新修了第二豐產路,全長4公里,全部水泥硬化,有力地推動了沿路各村的經濟發展和村政建設。同年投資200萬元新建了鎮政府辦公大樓,使鎮黨委、政府辦公條件得到改善。

經濟建設

農業結構調整

興安鎮興安鎮
1997年,鎮政府健全農業結構調整領導機構,出台《興安鎮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安排意見》。成立果樹、蔬菜、養殖業食用菌4個協會,履行中介服務職責。通過舉辦科技普及和技術培訓班,聘請專家傳授技術,講解致富經驗,組織農民赴外地參觀,使廣大農民解放了思想,轉變了觀念,堅定了要致富必走種植調整路的信念,為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1997年,通過對蒼德300畝大棚菜、露地菜的科技示範扶持,使農民看到身邊的結構調整帶來的效益,1998年發展到了500畝。1999年,輻射到周邊織錦、陳村、角中、董家莊等村,面積達到2000畝。2000年發展到3000畝。2001年達到5000畝。其中董家莊甜椒集中連片種植已達300畝;1999年,以高速路口100畝京秀葡萄為中心,2000年帶動周圍發展到300畝,2001年達到600畝,主要以京秀、黑提、紅提等優質高產品種為主;根據石津渠北部的土壤水質適宜冬棗種植的有利條件,將13個村劃為冬棗產業規劃區,1999年,栽培成功100畝,到2001年發展到500畝。蔬菜、葡萄、冬棗生產已經成為全鎮農業經濟作物主導特色產業,並逐漸由小塊分散到大面積集中發展。

私營經濟

鎮政府根據鄉鎮企業的發展狀況,每年都制訂出新的鄉鎮企業私營經濟發展管理辦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規模項目建設,制定優惠政策,真誠搞好服務,確保了項目引得來,建得成,留得住,發展快,為企業創造了寬鬆、良好的發展環境。1997年初,藁城市煉鋼塗料廠建成投產,固定資產投資130萬元,年產不定型耐火材料4000噸。1998年6月,石家莊市高宗化工有限公司始建,固定資產投資360萬元,翌年5月正式投產,生產白炭黑產品4個系列,8個品種,年產量3000噸。1999年,藁城市華旭化工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固定資產投入200萬元,年產特戊醯氯500噸。同年7月,長城冶煉廠建成投產,固定資產投入100萬元,回收廢舊電瓶,年加工高標準鉛錠3000噸。2000年3月,藁城市傑偉工貿有限公司籌建,固定資產投入100萬元,於同年10月投產,年產二硫化碳500噸,以後進行兩次規模擴建,年產量已達2000噸。2000年10月,東興化工廠籌建,固定資產投入200萬元,於2001年3月建成投產,年生產三聚氰胺1500噸。

興安鎮鑫鑫木業有限公司
制定優惠政策,強化服務和管理,著力扶持私營企業的發展。連年被石家莊市委、市政府評為“鄉鎮企業發展50強鄉鎮”。

1997年,投資1200萬元的金鑫焦化廠建成投產。同年,表靈、東街、南街等村投資3000多萬元新上了表靈速食麵廠、東街鋼管廠、南街鑄造廠等較大規模集體項目。北街村民宋小路投資1350萬元新上北街造紙廠投產。

1998年,南尚莊張彥軍籌建圓通公司,投資1300多萬元,新建鐵路工務器材廠。表靈村王文育投資350萬元的萬噸甲醛項目正式投產。

1999年,東街投資300萬元新上電工構件廠,投資1320萬元新上165型鋼管生產線;南街鑄造總廠投資400萬元新上自動化生產線一條;城子村民桑青祥投資310萬元建立石家莊市電機泵有限責任公司、引進石市資金484萬元,在南墩村建立恆達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2000年,翼辰工貿公司投資500萬元,新建無鏈條腳踏車廠正式投產。常家莊投資450萬元的鐵合金廠竣工投產。
2001年,李建志投資2300萬元的鑫鑫木業有限公司竣工,年產中密度纖維板3萬立方米,產值3500萬元,利稅500萬元。何立軍投資630萬元的京虎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年加工服裝32萬件,產值350萬元。投資400萬元的北街箱板紙廠瓦楞紙車間投產,年產值達480萬元。

北營村以發展服裝加工為重點,成為遠近聞名的服裝加工專業村,1997--2001年,新增服裝加工廠33家,廢棉提淨廠12家,全村服裝加工廠達到42家,廢棉提淨廠達到22家,年產值達8000萬元。

彭家莊是機車製造專業村,到2001年,全村三輪摩托製造廠達到7家,機車品種13個,年產各類摩托25000輛,產值達7500萬元。

文教衛生

鎮黨委、政府堅持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加大文教衛生事業投入,大力改善辦學條件。連年被藁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教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興安鎮長征希望國小
1997年,鎮政府投資500多萬元新建了鎮第四中學,擴建整修了鎮一中、二中、三中、表靈國小。1998年,投資200多萬元,擴建整修了鎮三中、尚書莊國小、陳家莊國小。2000年,投資300多萬元新建了鎮第二中學。投資200萬元新建了鎮醫院。2001年,投資200萬元新建了三中、四中校舍,在鎮一中、二中、三中、四中配備了微機室。同年代表藁城市迎接省及石家莊市“雙基”檢查,獲得好評。

自1997年以來,鎮政府始終把教育事業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來抓,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到2001年底,在全鎮23所中、國小校中,有80%的學校建起了教學樓。1998年,鎮財政出資30萬元,為張村中學新建教室、辦公室22間。1999年,趙家莊村投資23萬元,新建國小2層教學樓1座,建築面積840平方米,設定8個教室、8個教師辦公室。2000年,興安村為國小投資90萬元,建成3層教學樓1座,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2001年,織錦村投資23萬元,為國小新建6個教室、4個辦公室、10間輔助設施用房,建築面積576平方米。

漠河縣興安鎮

興安鎮漠河縣興安鎮
漠河縣興安鎮位於北緯53°24`30``——53°24`35``,東經123°24`35``之間。距漠河縣城200公里,東與塔河縣開庫康鄉林木相接,西與漠河鄉山水相連,南與勁濤鎮北緣交界,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相望。邊境線上自古站,下至謝尼康河口,東西長69公里,轄區總面積1428.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900畝。

興安鎮屬於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有效積溫1700℃左右,無霜期85天左右,處於第六積溫帶。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早熟大豆、春小麥、馬鈴薯和冷涼型蔬菜。

興安1994年改鄉變鎮,下設4個行政村,即大河西村、廿五站村、古城村和黃花嶺村,2001年黃花嶺村撤銷村建制,併入大河西村。全鎮現有人口531戶,2109人,其中農村人口1300人。

興安縣興安鎮

興安鎮興安縣興安鎮
興安縣興安鎮座落在靈渠之畔,地處"湘桂走廊"要衝。面積195.7平方公里,總人口8.7萬人,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興安縣政治、經濟、文化旅遊中心。區位優勢明顯。興安鎮距桂林市57公里,國道322線一級公路和湘桂鐵路縱貫全境,交通十分便捷;程控電話、無線尋呼、無線通訊齊全,連通五洲四海。

資源優勢雄厚。境內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全國商品糧毛竹白果柑桔、生豬生產基地。葡萄為華南最大的生產區,白果全國質量第一。礦產、水力能源蘊藏量大。探明有黃金、鎢、錳、銅、錫、銻、石英礦、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高嶺土等十多種品位高、開採價值大的礦產;蘊藏的水力能源達8.8萬千瓦,能源優勢深為海內外客商所看好。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前景喜人。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靈渠,被譽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紅軍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已成為國家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台商巨資興建的現代歡樂之都——桂林樂滿地休閒世界,更是景上添花,成為廣西旅遊圈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該鎮堅持"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方針,工業整體水平和實力顯著增強,形成了以食品、化工、機械、電子、礦產、建材、農林產品加工等七大支柱產業。今後五年將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和高新科技技術產業,壯大現有建材、機械、食品行業三大產業,依託桂北工業園區,積極推進新產品開發與利用本地資源的工業發展,實現經濟成長新突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