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複雜性

屬於心理學領域,自我複雜性模型假定自我複雜性等同於自我概念分化,因此高分化的自我概念是個體應對的一種內部資源。

簡介

Linville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我複雜性(Self-complexity, SC)理論,該理論認為,自我概念是由自我中的多個不同方面(自我面,Self-aspects)組成的,而個體在自我複雜性上的差異主要通過兩個維度來體現:(1)組成自我概念的自我面數量,數量越大,自我複雜性程度越高;(2)各個自我面相互重疊的程度(即一個自我面中是否包含有其他自我面也包含有的成分),重疊程度越低,則自我複雜性程度越高。

內容

Linville在研究中採用自我描述卡片歸類任務(self-descriptive card-sorting task)來測驗被試的自我複雜性。測驗時先發給被試40張包含描述自我屬性的卡片,然後讓被試把這些卡片歸類到若干個組中,同一張卡片可以使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用。最後,根據被試歸類的組數和各組卡片中重複使用的卡片數量通過計算和轉換即可測出被試自我面的數量和重疊程度。
Linville認為,當高自我複雜性個體經歷壓力事件時,因為自我面的數量眾多,這些事件只能影響到自我中的一部分;並且,如果自我面之間的重疊較少的話,某個自我面所遭受的壓力也不會“溢出”到其他自我面,而對其他自我面造成消極影響。所以,自我複雜性對與壓力相關的疾病或抑鬱起著緩衝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