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節

耶誕節

聖誕節(Christmas),每年12月25日,是教會年曆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是基督徒慶祝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在聖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而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祝則在每年的1月7日。

【古英語】Cristes masse
【現代英語】Christmas Day
【詞源意思】Christ's mass

耶誕節這個詞來自西元10-12世紀的英國。其本身的含義是指“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即“為基督的一次聚餐”。這個儀式源自《新約》的“最後的晚餐”。而“基督的彌撒(Christ's mass)”這個詞是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拼湊,因為Christ來自希臘語Χριστός,意思本來只是指猶太人的“受膏者”,引申為救世主;而mass來自拉丁語missa,本意為散會(dismissal),引申為基督教會感恩聚會。所以有時又縮寫為“Xmas”。這可能是因為 X 類似於希臘字母 Χ(Chi);Χ 是“基督”的希臘語 Χριστόςì(Christos)中的首個字母。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近年來西方多元文化的興起,為了尊重其它信仰的人士,以淡化耶誕節的宗教色彩。荷蘭語名稱類似英語,稱作Kerstmis,常縮短為Kerst。耶誕節西班牙語稱為Navidad,葡萄牙語稱為Natal,波蘭語稱為Boże Narodzenie,法語稱為Noël,義大利語稱為Natale,加泰羅尼亞語稱為Nadal,意思是“誕生”,更清晰地反映耶誕節的意思。與此相對,德語稱為Weihnachten,意思為“神聖的夜晚”。

耶誕節,也叫耶誕日。只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jīdū)誕生的慶祝日。耶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但是很長時間以來耶誕節的日期都是沒有確定的,因為耶穌確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爭議的,除了《新約》以外,沒有任何記載提到過耶穌;《新約》不知道日期,當然就沒有人知道確切日期了。在西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西元3世紀以前的作家們想把耶誕節定在春分日上下。直到西元3世紀中期,基督教在羅馬合法化以後,西元354年羅馬主教指定儒略曆12月25日為耶穌誕生日。現在的耶誕節日期跟西元紀年的創製是密不可分的。 西元紀年創製於西元5世紀,後來耶誕節這一天就按格里高利曆法,即西元紀年的“公曆”來確定了,而日曆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西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西元後(A. D. 是拉丁文縮寫,意思是“有了我們主--耶穌的年代”)。後來,雖然普遍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耶誕節,但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曆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耶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耶誕節。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英國聖公會和新教,確定的耶誕節是西元的12月25日。東正教會確定的耶誕節是西元1月7日(實際上是叫“主顯日”),這與東正教沒有接受格里高利曆改革和接受修正後的儒略曆有關,因此把耶誕節在1900年到2099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將延遲到1月7日。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也是東正教區,但耶誕節日期上遵循西歐習慣為12月25日,但復活節則遵從東正教習慣。而最古老的基督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確定的是公曆1月6日,同時亞美尼亞教會更關注主顯節,而不是耶誕節。因此在耶誕節,大部分西方教會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耶誕前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耶誕節。耶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世界上的非基督徒只是把耶誕節當作一個世俗的文化節日看待。

最符合的漢譯名
在中國,一些人把"耶誕節"稱為"聖誕節"。這種叫法是不尊重中國文化的。實際上,在中國台灣,就稱呼這一天為耶誕節。
God”翻譯成上帝,“Bible”譯為聖經,“Christmas day”譯為聖誕節,這些都是很不合適的,這種翻譯往往帶有偏向性,偏向西方,是站在西方中心論的立場上。上帝在中國另有所指,上帝又稱昊天上帝,在中國古代指中國古人想像的最高天神,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說的上帝就是他,後來他演化成了玉皇大帝(道教和民間信仰的最高神)。所以將“God”翻譯成上帝對道教是不公平的。聖經在中國古代不常用,如果有人說聖經,那一般是指儒家經典特別是論語,就算不考慮儒家思想,把“Bible”譯為聖經對其他宗教也不公平。聖誕在古代指孔子的誕辰,Christmas day”譯為聖誕節也是不合適的,台灣將其譯成耶誕節,我以為這樣很好,這方面已有先例,釋迦牟尼的誕辰在中國被稱為佛誕。

新約故事與耶誕的起源
由於《馬可福音》及《約翰福音》沒有記載耶穌的出生,只有馬太和路加介紹了耶穌早期的生活細節。這些細節的大部分在耶經學上屬於共觀福音書的“二重繼承”。根據基督教新約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耶穌是伯利恆的聖母瑪利亞受聖靈感孕後生下的,瑪利亞和丈夫約瑟夫當時正在去羅馬人口普查註冊的路上。耶穌的出生在信徒看來是猶太教預言中的默西亞將要到來計畫的實現,因為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一族的家。
據基督教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說,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從羅馬帝國手中和罪惡中拯救以色列。瑪利亞已和木匠約瑟訂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利亞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利亞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路加描述說,瑪利亞年幼時收到天使加百利的訊息,身為處女的她藉由聖靈受孕。當時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有下旨,叫天下人民各歸各城人口普查,於是她和丈夫約瑟離開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大去,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總督之後,頭一次報名上冊,途中他們經過約瑟祖先大衛生活的伯利恆城,在伯利恆因為在鄉村旅店已經沒有空房,他們只好寄宿在旅舍外面,瑪利亞在那兒的馬廄里生下了耶穌,這裡的“馬廄”根據聖經版本不同而不同,但通常是一個餵食槽或是個畜欄。只有《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說基督出生在伯利恆,伯利恆是約瑟祖先大衛王的家,這就實現了《舊約》里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後來耶穌家逃到埃及是為了逃避憤怒的大希律王的追殺,因為希律王聽說了在伯利恆出生一個新的猶太王。當希律王死後,新的猶太王繼位,他並不認識耶穌和他的父母,因此耶穌的生命就沒有了威脅,這樣耶穌和家人返回了以色列,他們定居在拿撒勒。同時與基督降生的故事從福音書里傳向大眾的還包括祅教祭司(Magi,古波斯祅教祭司或巫師)參拜的故事,以及耶穌出生時天使向附近的牧羊人報喜的記錄。幾位祅教祭司,看見伯利恆方向的天空上有一顆大星,於是便跟著它來到了耶穌基督的出生地。由於他們向當時的希律王打聽新的猶太國王,才導致《馬太福音》中耶穌一家的逃難經歷。根據中文聖經翻譯的不同,祅教祭司也作“東方博士”、“王”或“賢者”;他們是伊朗祅教徒,他們獻給耶穌的禮物里包括“黃金、乳香和沒藥”。耶穌的誕生構成了基督信仰的三大核心之一。因為要符合舊約的以賽亞預言,救世主必須是男性,必須是猶大和大衛和耶西的子孫,必須是少女生子,必須是出生在伯利恆而且來自加利利,出自埃及,必須經歷過殺男嬰。這幾條只有《馬太福音》里進行了實現。
耶誕節的由來
教會開始並無耶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后百餘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耶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耶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耶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耶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耶誕節。十九世紀,耶誕卡的流行、耶誕老人的出現,耶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耶穌誕生的批判
雖然基督教會一直堅持新約福音書是目擊證人所寫,但是耶經學家通過對共觀福音書的研究表明,福音書是百年來不同作者加以修改編撰的文學作品。除了福音書以外,沒有任何可靠記載證實過耶穌的存在。某些書面記載被學界認為是基督徒得勢後偽造的。首先唯一描述耶穌誕生的《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是自相矛盾的。《馬太福音》說受孕被告知的是約瑟夫,而《路加福音》里被告知的是瑪利亞。同時兩本福音書沒有他們倆是同時被告之的情節。而出生日期也矛盾,如果馬太是真實記載的話,希律王死於西元前4年,那么耶穌就生於西元前6年至西元前4年之間,但是路加情節里的敘利亞巡撫居里扭的任期不在這段時間內,就不可能有人口普查。實際上路加提到的人口普查根據古羅馬時期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斯的記載,人口普查是在西元6年的猶太地區(Judea)進行的,而路加說是古羅馬全國人口普查就明顯在撒謊(路加2:1),沒有任何古羅馬官方史料證實路加福音的情節。最重要的還有,現代古羅馬歷史學家發現古羅馬帝國的人口普查都是以居住地或工作地進行普查,而非祖先所在地或出生地。因為人口普查的目的是為了地方政府納稅,只能用居住地和工作地的收入來納稅。而這條羅馬法一直延續到了現代西方國家。路加講約瑟夫從居住地去所謂祖先大衛的伯利恆上冊更是彌天大謊,只是為了附會舊約彌伽書第5章第2節而編造的故事。另外《馬太福音》第一章24節講耶穌出生地在拿撒勒,而《路加福音》講耶穌出生地在伯利恆。而《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都認為耶穌是出生在拿撒勒(ἰησοῦν της ναζαρὲτ,希臘語裡指出生地)。比如約翰福音1:45-46就很清楚的說耶穌是拿撒勒人(εὑρίσκει φίλιππος τὸν ναθαναὴλ καὶ λέγει αὐτῶ, ὃν ἔγραψεν μωϊσῆς ἐν τῶ νόμῳ καὶ οἱ προφῆται εὑρήκαμεν, ἰησοῦν υἱὸν τοῦ ἰωσὴφ τὸν ἀπὸ ναζαρέτ. καὶ εἶπεν αὐτῶ ναθαναήλ, ἐκ ναζαρὲτ δύναταί τι ἀγαθὸν εἶναι λέγει αὐτῶ [ὁ] φίλιππος, ἔρχου καὶ ἴδε.)。而約翰福音7:41-42更是清楚的指出,耶穌是出身加利利,而非伯利恆。另外伯利恆在西元早期也並非是一個固定城市的名字,而是所有能生產麵粉的小鎮的名字。因為伯利恆Bethlehem在希伯來文里指的是麵包房(希伯來文羅馬字化Beit Lehem,即House of Bread)。在舊約《約書亞記》19章15節里提過的位於加利利的伯利恆更有可能是馬太所指的伯利恆而非大衛王的伯利恆。因此耶穌研究會也認為耶穌不曾在伯利恆出生,而僅僅是馬太想要附會舊約而進行的編造。然後是馬太講耶穌在約瑟夫家裡出生(馬太1:24-25, 2:11),路加講的出生地是回伯利恆途中的馬廄。馬太講的是祅教祭司的祝賀和天上的大星,路加卻只講了牧羊人被天使告之前去祝賀。馬太編造這個情節是為了附會舊約《民數記》24章17節。同時《馬太福音》里耶穌一家立即逃往埃及,從埃及回來也沒有去過猶太,然後是第一次在拿撒勒定居。而相反《路加福音》講耶穌一家一直住在拿撒勒,耶穌生下8天后被割禮,33天后去了耶路撒冷神廟,然後直接回拿撒勒(路加2:22,,利未記12:4)。另一方面,如果耶穌是處女所生,那么他就沒有大衛王血脈,即使《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來編造了世系表。更可笑的是,馬太的世系表和路加的世系表也是自相矛盾,名字完全對不上號。路加列了41人,馬太只列了27人。同時《約翰福音》第7章42節也非常明確的指出耶穌根本就不是大衛王的子孫。甚至在馬可福音12:35-37里耶穌自己也否認救世主會是大衛的子孫。因此,學術界98%的西方學者都認為新約關於耶穌誕生的記載都是編造的故事,絕對不可能是歷史事件,而是按照摩西的故事以及舊約以賽亞預言和彌伽書進行的重構。也就是說,並非福音書實現了舊約預言,而是福音書抄襲了舊約預言。這也是猶太教徒從來不相信耶穌是救世主的原因之一。同樣早在西元初期,古羅馬的哲學家和邏輯學家普菲力歐斯和科爾蘇斯早就證明了福音書自相矛盾,耶穌是一個古羅馬士兵底比留斯·潘得拉的私生子。而詳細敘述於中世紀希伯來文文獻《耶穌一生(Toledot Yeshu)》的正統猶太教的觀點也說耶穌私生子(詳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猶太文獻連結)。
而歷史上耶穌是否真實存在是歷史學的一大爭議。自古羅馬時代到近代,都就有許多學者、神學家和哲學家認為耶穌不曾存在。目前大部分現代耶經學者和歷史學家認為耶穌是歷史人物,但只是一個來自加利利的猶太教師,沒有任何神性,新約不是歷史記錄而是文學作品。一些學者,比如普利茲獎獲得者威廉·杜蘭特(William James Durant)、加拿大耶經學者埃爾·多赫提(Earl J. Doherty)、美國神學教授羅伯特·普萊斯(Robert McNair Price)和倫敦大學教授喬治·威爾市(George Albert Wells)等人以及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學派的激進主義者則認為新約里沒有任何描述耶穌的史實且耶穌從來不曾真實存在。另一些學者,以耶穌研究會為代表則認為新約里存在部分史實,特別是語錄,但是新約的作者進行了誇張和改造。目前世界上只有保守派基督徒們相信耶穌同時是百分之百的人與百分之百的神,某些其它宗教相信耶穌是神的先知,或者是一位偉大的教師。
耶誕日源自太陽神誕辰
12月25日是西元274年羅馬國王奧勒良指定的慶祝羅馬帝國官方慶祝敘利亞太陽神埃喇伽巴(El-Gabal)和伊朗太陽神米特拉的節日Dies Natalis Solis Invicti(意為“不可征服的太陽”生日),這一節日一直持續到基督教被定為國教之後被禁止。敘利亞太陽神崇拜最早是古羅馬國王安東尼努斯(Marcus Antoninus)引入古羅馬帝國還取代了主神朱庇特,並在奧勒良國王時期成為國家節日。這一天是為了慶祝太陽的重生或回歸,因為那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期,用中國的概念表示就是指羅馬曆法的冬至節。那一天以後,白天會逐漸變長,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同時慶祝太陽回歸的那一天在世界範圍內不同文化都是作為重要節日慶祝的。而存在太陽神的文化,這一天都成為了太陽被擬人化後誕生的日子。早期基督教會為了利用這一天假日,也試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就把耶穌生日指定在了這一天。所以除去強加的宗教意義,耶誕日其實就是西方的“冬至”日。
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一天就是原始人類用作慶祝豐收並殺死牲畜和發酵酒類的日子。北歐土著薩米人在這一天祭祀他們的太陽神北威(Beiwe)。蘇美爾、巴比倫等古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馬爾杜克打敗黑暗。印度教則在這一天祭祀太陽神蘇利耶(Surya)。而伊朗民族和祅教徒在這一天慶祝太陽神米特拉戰勝黑暗的節日“耶爾達節(Yalda)”,也是伊朗歷第十月的第一天,標識冬季的開始。古代斯拉夫民族認為老太陽神霍爾斯(Hors)在一年中黑夜最長的12月22日被黑暗之神打敗後死亡,於是斯拉夫人為此跳了霍洛舞(Horo/Khorovod),一天后,即23日太陽神霍爾斯死而復生,成為新太陽神古例大(Koleda)。在愛琴文明里,這一天被稱作例納節(Lenaia),也是希臘提洛歷的第一天,是紀念酒神狄奧尼索斯被女祭司美娜德撕碎並吃掉又轉生成嬰兒。而這個節日影響到了古羅馬共和國並成為了紀念酒神的布魯馬利亞節(Brumalia,拉丁文意為最短日)。同時,古羅馬也在12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里以紀念羅馬神話的農業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的名義進行聚餐。因此這些關於太陽的印歐神話被近現代耶經學者們認為才是耶穌信仰的起源。不僅僅是紀念農業神的聚餐和太陽神的生日,也在於早期基督教耶穌形象借鑑自米特拉神像以及同樣出身於處女,以及取材於其他神話死而復生的故事。不僅牛頓認為耶誕節就是按冬至日確定的,而且16世紀的法國修辭學教授杜朴斯(Charles Dupuis)和哲學家伏爾尼(Constantin-François Volney)則指出耶穌的一生都是按太陽通過黃道的軌跡塑造的,這一點與敘利亞、埃及和波斯的太陽神一致,都是在冬至日出生,隨著處女座上升,再隨著牡羊座出現直到春分日復活,瑪利亞就是附會處女座,耶穌有羊的比喻實則是暗示太陽經過牡羊座。
華夏中國的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相當於每年的格里高利曆或公曆的12月21日或者22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
耶誕日起源的其他解釋
曾有許多不同的日期被建議用來紀念耶穌誕辰,但為什麼用12月25日這樣一個日子來紀念還有其他解釋。下面列舉了其他可能的原因:
一、天主教百科全書上的關於耶誕節的條目 介紹了各地最早的耶誕節。耶誕節並沒有出現在早期基督教的節期之中,如愛任紐和特土良都未提及。關於耶誕節期最早的記載來自公元200年左右的亞歷山太,其時亞歷山太的革利免稱,有些埃及神學家不僅對基督的生年,同時也對他的生日過分好奇,並把這個生日定在奧古斯都在朝的第二十八年 Pachon 月25日(即公曆5月20日)。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時亞歷山太的教會確定了 dies Nativitatis et Epiphaniae(耶誕節和主顯節的日期)。在12月慶祝的耶誕於五世紀時傳入埃及。在耶路撒冷,來自波爾多的朝聖者 Egeria(亦稱 Silvia)見證聖燭節(耶誕後四十日)是在1月6日後的四十日,而當地耶誕應為一月六日。在安提阿,公元386年前後金口約翰呼籲教會統一在12月25日慶祝基督誕辰,其中一部分人在其他日子慶祝這一節期至少已經十年。
二、耶誕節基於耶穌受難日。由於耶穌死亡的確切日期在四本福音書中沒有明確記載,早期的基督徒試著去推測,得出大約在3月25日或者4月6日。根據聖經舊約預言救世主將死於整歲數或者他降臨的某一個整年,基督徒以此來推算耶穌的生日:耶穌受難日加上9個月就是他的生日——12月25日或者1月6日。但是這種說法從來沒有被耶經學者們認可。只是某些基督教會欺騙非基督徒的幌子。實際上復活節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死亡日也就不一樣,而同時曆法也是一片混亂。在假設新約沒有說謊並無視四大福音書自相矛盾之處同時假設最後的晚餐是逾越節晚餐的前提下,西元2003年羅馬尼亞天文學家Liviu Mircea和Tiberiu Oproiu計算機計算的結果耶穌死亡日期是西元33年4月3日星期五下午3點。牛頓算的是西元34年4月23日。即使如此,不同的假設和前提得到的計算結果都是不同的。
三、早期基督徒借用異教的不同的神如阿波羅太陽神,地獄判官荷魯斯(埃及主神之一),丘比特(羅馬主神),普路托斯(希臘神),釋迦摩尼(佛教)或者的遠古時代諾亞之曾孫寧錄生日來慶祝。耶穌和瑪麗就來自荷魯斯和他的母親艾西斯的故事。按此說法耶誕節是從異教徒那偷換來的。
四、來自耶穌降生於光明節期間的傳統(猶太光明節,基色婁月(Kislev)25日,開始於Tevet)。 基色婁月一般對應公曆12月份。在舊儒略歷,耶穌生日是公元前5年基色婁月25日,對應公曆是11月25日。
以上的第三第四條都可以用太陽回歸來解釋,而第二條明顯不成立。不少證據顯示耶穌並不是在12月25日出生,《新約》沒有記載耶穌吩咐門徒慶祝其生日和門徒進行基督的生辰慶祝。耶穌出生的日子可能在10月1日左右;因為只有在年中這個時候,牧羊人才會晚上在戶外看守羊群。(路加福音2:8-12)。另有天文學家克卜勒根據《馬太福音》所描述的耶穌出生時的天文現象-“天上的一顆大星”,推算公元前6年4月17日才是確切的耶穌誕辰日。

習俗與慶祝
耶誕習俗數量眾多,包括世俗,宗教,國家,耶誕相關,國與國之間差別很大。大部分人熟悉的耶誕符號及活動,如耶誕樹,耶誕火腿,耶誕柴,冬青,槲寄生以及互贈禮物,都是基督教傳教士從早期Asatru異教的冬至假日yule里吸收而來。對冬至的慶祝早在基督教到達北歐之前就在那裡廣為進行了,今天耶誕節一詞在斯堪的納維亞語裡依然是異教的jul(或yule)。耶誕樹被認為最早出現在德國。
教宗額我略一世沒有試圖去禁止流行的異教節日,而是允許基督教的教士對它們賦予基督教的意義重新解釋,他允許了大部分的習俗繼續存在,只是稍加修正,甚至保持原樣2。宗教及政府當局與慶祝者之間的交易使耶誕節得以繼續。在基督教神權統治繁榮的地區,如克倫威爾治下的英格蘭和早期新英格蘭殖民地,慶祝活動是被禁止的3。在俄國革命後,耶誕慶祝被蘇聯蘇維埃共產黨政權禁止了75年。即使在現今一些基督教派里,例如耶和華見證人、一些基要派和清教徒組織,仍舊把耶誕節看作沒有聖經認可的異教徒節日,並拒絕慶祝。
【民間習俗】
自從耶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耶誕裝飾和耶誕老人神話出現了。
耶誕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
耶誕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耶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耶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 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耶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耶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裡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法語中耶誕老人叫做Père Noel(與耶誕老人幾乎完全一樣),其紅白相間的衣服曾經使可口可樂公司獲得靈感,在1930年代畫出了傳遍世界的耶誕老人形象。在一些文化中,耶誕老人身旁跟隨著Knecht Ruprecht,或是稱作"黑彼得"(Black Peter)的傢伙。一些版本中,玩具作坊里的侏儒製作了節日禮物,有時耶誕老人與耶誕夫人是夫妻。在耶誕季期間的北美和英國超市,都有小孩可向其要禮物的耶誕老人出現。
在許多國家裡,孩子們準備好空的容器,以便耶誕老人可以裝進一些小禮物,如玩具,糖果或水果。在美國,孩子們平安夜在壁爐上懸掛耶誕襪,因為耶誕老人說過要在耶誕前夜從煙囪下來把禮物放到襪子裡。在其他國家,孩子們把空鞋放到戶外,以便耶誕老人可以在耶誕前夜(或聖尼古拉斯日12月5日)贈送禮物。贈送禮物不單單是指耶誕老人,家庭成員和朋友也互相給予禮物。
送禮時間:
在許多國家,聖尼古拉斯日仍然是互贈禮物的日子。德國很多地方,12月25日晚上,小孩兒們把鞋子拿出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他們將發現鞋裡放滿了糖果和小禮物。在德國,主要的送禮日期是12月24日,耶誕老人帶來禮物或放在耶誕樹下。在匈牙利也是如此,只是送禮的人是“小耶和華”,而不是耶誕老人。
在很多地區,包括荷蘭,耶誕假日仍然保存了它的宗教性質。而在西班牙和其他一些有相似傳統的國家裡,在1月6日主顯節送禮物的人則是祭司(Magi),算命人和異教牧師。
歌曲耶誕十二日道出了其中一個送禮習俗。當中描述了英國人傳統上會從耶誕節到顯現節每天互送禮物慶祝。在世界大部份地方,耶誕禮物都是在平安夜晚上或耶誕節早上送出的。直至不久以前,英國人都是於節禮日送禮給朋友的。
耶誕卡:
耶誕卡(耶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係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
耶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耶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耶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裡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耶誕老人
耶誕老人的傳說在數千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即出現。北歐神話中司智慧,藝術,詩詞,戰爭的奧丁神,寒冬時節,騎上他那八腳馬坐騎馳騁於天涯海角,懲惡揚善,分發禮物。與此同時,其子雷神著紅衣以閃電為武器與冰雪諸神昏天黑地惡戰一場,最終戰勝寒冷。據異教傳說,耶誕老人為奧丁神後裔。也有傳說稱耶誕老人由聖·尼古拉而來,所以耶誕老人也稱St.Nicholas.因這些故事大多弘揚基督精神,其出處,故事情節大多被淡忘,然而耶誕老人卻永駐人們精神世界。
每年耶誕節,耶誕老人騎在馴鹿上,聖童手持耶誕樹降臨人間,隨著世事變遷,作家和藝術家開始把耶誕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著紅裝,留白鬍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耶誕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在德國,傳說他扮成聖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裡。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遊,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獎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家長們靈機一動紛紛採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如今,耶誕節已經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耶誕老人已經成為耶誕節最受喜愛的象徵和傳統。他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耶誕老人的由來】
耶誕老人原來的名字叫做尼古拉,在第四世紀的時候,出生在小亞細亞巴大拉城,家庭富有,父母親是非常熱心的天主教友,不幸他的父母早逝。尼古拉長大以後,便把豐富的財產,全部捐送給貧苦可憐的人,自己則出家修道,獻身教會,終生為社會服務。尼古拉後來作了神父,而且還升為主教。他一生當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歡在暗中幫助窮人,耶誕老人是他後來的別號,這個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錢,幫助三個女孩子的故事
據說在尼古拉不遠的地方,住著三個美麗的少女,他們分別是二十、十八、十六歲。父親是一位清寒的學者,經常靠借貨來過日子。有一次,因為沒有能力還債,只好狠心把美麗健康的三女兒,賣給債主帶到非洲去做女僕人。三個女兒知道了這件事情,便擁抱在一起傷心的痛哭著,家中悲傷的情形,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尼古拉知道了這件事,跑到她們家中,安慰了一番。到了夜裡,尼古拉就裝了三長襪子的金子,偷偷地掛在三個少女的窗前。他們有了金子,還了父親的債,三女兒也就脫免了作女僕的命運。第二天正是耶誕節,她們知道是尼古拉作的好事,便請他來一面慶祝一面感謝。以後每到聖延節,這三個少女就講這個故事。孩子們聽了,非常的羨慕,也希望耶誕老人,來送給他一襪子禮物。
耶誕老人的來源要追溯到上世紀,正如我們所知,他是不同傳說和神秘人型的結合體。耶誕老人的前身是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伊茲密爾的主教尼古拉斯,他生活在公元4世紀,是為善良、慷慨、對孩子們非常好的有錢人。東正教尊重尼古拉斯,視其為創造奇蹟的人。在德國中部和北部地區,尼古拉斯被稱為“耶誕老人”,在英國被稱為“耶誕父親”,被美國的荷蘭移民稱為後來的“SantaClaus”。孩子們都想知道耶誕老人住在何處,他們何時會收到禮物?答案通常是耶誕老人住在北極,他的作坊生產耶誕禮物。1927年被孩子們稱做“Markus叔叔”的兒童節目主持人MarkusRautio第一次透露:耶誕老人生活在拉普蘭的Korvatunturi。
耶誕大餐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耶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耶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耶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耶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耶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耶誕吃火雞的由來
在傳統的耶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耶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耶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
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火雞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後,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於是就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於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耶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朴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於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因此耶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乾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
火雞的最傳統做法非常簡單,您只需要用鹽和花椒末將火雞里外充分塗抹,然後在烘爐中烘烤3小時左右即可。吃火雞的歷史已經有近四百年了。這個象徵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 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並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吃。由於感恩節是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耶誕節這個一年中的大節日。而耶誕節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徵感恩的火雞大餐便延伸到了耶誕節。

耶誕裝飾和布置
在西方國家裡,耶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耶誕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耶誕節時都要準備一棵耶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耶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耶誕禮物。耶誕之夜,人們圍著耶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耶誕裝飾包括以耶誕裝飾和耶誕燈裝飾的耶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耶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耶誕形象。
傳統的耶誕花是猩猩木(別名一品紅、耶誕紅,花色有猩紅、粉紅、乳白等).耶誕植物還包括冬青,紅孤挺花,耶誕仙人掌。
普遍市政當局也會對耶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耶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耶誕樹。在美國,裝飾還曾經因為包括了宗教主題而被多次起訴,控方認為這是政府認可某種特定宗教行為,違反了宗教自由。
耶誕樹
耶誕樹(Christmas tree)是耶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耶誕前後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耶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用燈燭和裝飾品把樅樹或洋松裝點起來的常青樹,作為耶誕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近代耶誕樹起源於德國。德國人於每年12月24日,即亞當和夏娃節,在家裡布置一株樅樹(伊甸園之樹),將薄餅乾掛在上面,象徵聖餅(基督徒贖罪的標記)。近代改用各式小甜餅代替聖餅,還常加上象徵基督的蠟燭。此外,室內還設有耶誕塔,是一木質的三角形結構,上有許多小架格放置基督雕像,塔身飾以常青樹枝葉、蠟燭和一顆星。到16世紀,耶誕塔和伊甸園樹合併為耶誕樹。
18世紀,這種風俗在德國信義宗信徒中頗流行,但直至19世紀才流行全國,成為德國根深柢固的傳統。19世紀初,耶誕樹傳到英國;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德國皇子艾伯特加以推廣普及。維多利亞式耶誕樹飾以蠟燭、糖果和花色糕點,用絲帶和紙鏈吊掛在樹枝上。早在17世紀耶誕樹即由德國移民帶到北美,至19世紀廣為流行。在奧地利、瑞士、波蘭和荷蘭也頗流行。在中國和日本,耶誕樹於19及20世紀由美國傳教士傳入,多飾以彩色繽紛的紙花。
在西方國家裡,耶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在家裡陳設一棵耶誕樹。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耶誕節時都要準備一棵耶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耶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耶誕禮物。耶誕之夜,人們圍著耶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耶誕節櫥窗:
耶誕節/元旦/中國年,節日紛紛來臨,陳列設計師的想法也空前受到挑戰。“Cohim幸福社區”現已正式推出“耶誕節/春節陳設”專區,為大家提供國內外最精彩的節日陳設圖片,分享耶誕最IN的創意!讓你的創意不斷升級!
市政當局也會對耶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耶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耶誕樹.在美國,裝飾還曾經因為包括了宗教主題而被多次起訴,控方認為這是政府認可某種特定宗教的行為,違反了信仰自由。
耶誕節環:
西方國家耶誕節其間掛在家門口用的裝飾品,通常用綠色的枝葉或藤條(松毛、松針等)和銀色的金屬及金色的鈴鐺配以紅色的緞帶組成。主色調綠、白、黃、紅代表歡樂喜慶,上面寫著MERRY CHRISMAS ,或者簡寫為X'mas。
宗教習俗及慶祝
宗教慶祝是以將臨期/降臨節開始的,將臨期是對大約在11月尾基督降生預期的慶祝,將臨期教會會有特別的活動或儀式.一般包括降臨節頌歌,這段時間內使用將臨期歷慶祝,期間還會向兒童傳送糖果和朱古力.在耶誕節前,教會會在教堂安排用許多耶誕活動,唱詩班也會在教堂里演唱耶誕歌曲. 在平安夜和耶誕節,特別活動包括子夜彌撒。
其他宗教信仰也會乘耶誕假日期間慶祝他們各自的冬季慶典.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猶太教的光明節,在21世紀的今天,家庭成員在光明節內也開始互贈禮物了。
耶誕節同時也合理的為伊斯蘭世界接受,因為耶穌在伊斯蘭教里也是一位先知,慶祝他的降生是沒有理由被拒絕的.耶誕節的世俗慶祝對在西方國家的穆斯林們來說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了。
地區性習俗與慶祝
北歐
在瑞典,傳統上公司會在耶誕節前一星期邀請員工參加一個耶誕午餐(julbord或jullunch)。為了防止耶誕節期間可能導致的食物中毒,瑞典報紙傳統上每年都要不遺餘力的作一些實驗室試驗有關的報導,警告市民冷肉和蛋黃醬這些東西不要放在室溫條件下以防變質。耶誕節在瑞典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時節,耶誕節盛宴上的重點還是以烘烤火腿為主,但是哪一天享用它在不同的地方卻也不同。不過在瑞典有一個約定俗成的慣例,那就是耶誕前夜這一天也就是12月24日下午3點準時收看迪士尼的特別節目。
挪威的耶誕大餐會在12月24日舉行,挪威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特定的食物做為耶誕晚餐,然後"Julenissen"(jule是耶誕的意思,nissen是挪威傳說中的精靈)會帶禮物給表現好的小朋友。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節禮日後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耶誕山羊)是芬蘭版的耶誕老人。他坐在馴鹿拉的雪橇里給表現好的小朋友傳送禮物。
南歐
希臘的耶誕船裝飾義大利人的耶誕節柔合了現代傳統及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Natale(譯者註:耶誕節的義大利文)的習俗。耶誕的降臨節同日從古羅馬的神農節(Saturnalia)中的異教徒慶典由來的可能性,而她們的假期就從這天開始一直到顯現節。食物、宗教儀式、耶誕擺設和送禮都是重點項目。在某些地區,禮物是由La Befana(譯者註:義大利傳說送禮物給小朋友的老婦)於顯現節時送出的,其他的地區則由小耶穌於耶誕節或平安夜送出。而近年,他們的位置漸漸被Babbo Natale——一個像耶誕老人的人物——取代。
在希臘,縱然樹木是要進口的,但船是耶誕的傳統像征。
中歐
在捷克,人們主要是在12月24日或耶誕夜(Štědrý den意思為慷慨的一天)慶祝耶誕節,這天晚上大家會相互贈送禮物.雖在12月25號和26號也可以.根據傳統,禮物是由Ježíšek("小耶穌")或帶來的.為了使節日更豐富有趣,很多古老的耶誕傳統保存了下來.人們被告戒在正式的晚宴準備好前,耶誕夜裡不能吃任何東西,為了能看見閃閃發亮的烤豬.禮物被安置在耶誕樹下(通常是雲杉或松樹).人們將會在晚餐後開啟自己的禮物.
另外捷克的耶誕傳統習俗還包括對來年的預測.他們將蘋果切開,如果第一下能看見蘋果核就預示來年具有好運氣,如果沒有就表示來年的不順.女孩們將她們的鞋子從肩頭拋過,如果鞋尖指向門的方向,就預示著著女孩來年將會出嫁.另一個傳統是將一點熔鉛倒入水中,根據鉛在水中形成的形狀來猜測來年的運式.
在波蘭,耶誕夜是宴會的第一天.宴會是從耶誕夜第一顆星星出現時開始的,然後大家開始互贈禮物.在第二天人們會走訪親戚朋友們.
在斯洛伐克,耶誕節是一個大型的家庭,食物,宗教慶典.2001年,一個大型的耶穌誕生場景在布拉迪斯拉發造建並展出,還計畫將它封裝以在其他城市展出.
東歐和俄國
在東歐,斯拉夫的鄉村有個傳統稱為“森林爺爺”(Ded Moroz).根據傳說,他乘著神奇的"三駕馬車"(一種裝飾華麗由三隻馬拉動的雪橇)旅行,並且分送禮物給小孩子們。他被認為是耶誕老人更勝於是聖尼古拉斯的後代。
從1991年蘇聯解體後開始,耶誕節日祝在俄羅斯重新復甦。耶誕夜的“神聖晚餐”包含12道菜餚,每一道都是為了紀念耶穌的門徒。雖然俄國的傳統有些被轉移到新年,但大多數仍被保留至今日,例如:拜訪並給“森林爺爺”和他的“雪女”的禮物。許多現存的俄國耶誕節習俗,包括耶誕樹或是“yolka”,都在彼得大帝十八世紀末期的西遊之後流傳開。
在波蘭,耶誕夜是齋戒的第一天,然後,在第一顆星星出現,交換禮物之後人們便開始享受。而接下來的日子通常是用來拜訪朋友的。
西歐
為了慶祝耶誕節所裝飾的房子(英國西南部)在英國,耶誕拉炮(Christmas cracker)是一種慶祝耶誕節不可或缺的形式,而耶誕童話鬧劇(pantomime)更是風行於年輕的家庭中。節日Nine Lessons and carols在劍橋是一個很流行的宗教活動。自從西元1947年開始每年挪威首都奧斯陸都會贈送一棵雲杉樹給英國人民作為表示英國於二戰支援挪威的感謝之意。這棵樹立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 Trafalgar Square)而且是全英國最知名的耶誕樹, 象徵著英國和挪威人民之間的友誼。
德國和荷蘭在12月6日慶祝類似英語國家的聖尼古拉斯日.荷蘭語稱作Sinterklaasavond(聖尼古拉斯事件)的日子要比耶誕節重要的多,雖然近年來,一些荷蘭人也開始慶祝平安夜和耶誕老人。
Sinterklaas這一形象是由真實的聖尼古拉斯和英國以及美洲的耶誕老人綜合演化而來,Sinterklaas會在12月5日給企求禮物的小朋友帶來禮物。他的裝束是紅色的主教外套和主教發冠,騎著一匹白色駿馬在房頂間穿梭,Sinterklaas有一群被稱為'zwarte Pieten'(黑彼得)的喜愛惡作劇的助手。在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部分地區,令小朋友感到恐懼的Knecht Ruprecht也會出現在傳說中。
北美洲及中美洲
除了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現法國式的耶誕老人Pere Noel之外,在美國和加拿大,耶誕老人的習俗基本上是相同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擺放耶誕樹和滑冰場的盛大溜冰活動、華盛頓的給白宮上耶誕裝飾的的活動,是美國耶誕節中最亮麗的風景線。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在每年都會跟蹤耶誕老人在全球的行程,這引起了眾多媒體的關注和報導。
在墨西哥,posada是諸多非宗教式的耶誕節慶祝活動中的最亮點。在9天中,一群群城鎮市民挨家挨戶地走訪,象徵著剛出生的耶穌的拜訪者。人們還在特定時間在家中玩從piñata中打出耶誕禮物的小遊戲。
南美洲
在天主教盛行的南美洲,耶誕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主題。在這些國家,世俗的風俗和互贈禮物是歐洲和美洲土著人傳統的混合體,並且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
在哥倫比亞,贈送禮物的傳統中有一個為孩子們帶來禮物的"El Niño Jesus" (小基督),在智利成了"Viejo Pasquero"(耶誕老人),在巴西有被稱為"Papai Noel",後兩者與通常意義上的耶誕老人有很大聯繫。南美洲的耶誕老人穿的更加涼快,這或許與南美溫暖的耶誕節有關。耶誕老人可以通過很多方法在晚上進入孩子們的房間,從梯子到跳躍床,應有盡有。在阿根廷,人們在一月六日,當地的“三聖節”("Three Kings Day")贈送耶誕禮物,那時是孩子們在去伯利恆朝聖的路上遇見的聖者用點心和小禮物裝滿了孩子們放在床下的鞋子。
無論在人們的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耶穌形象在南美的耶誕慶祝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像秘魯這樣有著大量南美原住民後裔的地區,耶穌形象會使用歷史悠久的技法手工雕刻。在墨西哥,鄉村居民一起參與一場圍繞耶穌基督誕生的故事表演也是常見的。全家一起享用耶誕大餐是非常重要的,飯菜內容各有不同。但耶誕燭光卻幾乎是夏夜中都有的一景,特別的ì在巴西城市中還常常可以在這天觀賞煙火表演。
亞洲
在台灣,名義上,耶誕節不是假日,但在1963年至2000年期間,每年12月25日均為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以紀念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同日通過,並於翌年同日實施,所以耶誕節雖然在名義上不是假日,但卻很湊巧地放假一天。1998年,台灣實施隔周周休二日,同時取消部份國定假日,以減少因假期太多而做成的經濟衝擊,當時行政院以12月25日放假可以跟國際接軌為由,維持這天放假。但2001年正式實施周休二日制之後,行憲紀念日國定假日遭取消,不再放假(但部份適用工時雙周84小時制的勞工,仍然有放假),不過民眾慶祝耶誕節的氣氛卻愈來愈濃厚。時任“總統”陳水扁在2005年11月25日贈勛梵蒂岡前任外交部長陶然樞機主教後,表示希望台灣“與世界同步”,耶誕節也放假一天。當時引起部分台灣輿論認為陳水扁是刻意以“耶誕節放假”來鞏固梵蒂岡邦交。
香港受前宗主國英國影向,12月25日耶誕節及12月26日節禮日均屬公眾假期(但某些情況下,耶誕節可能不放假,以冬節取代,節禮日更可不放假亦不予補假,詳情請參閱香港節日與公眾假期條目),12月24日平安夜雖然不是公眾假期,但部份機構或會提早下班,股市亦僅上午開市。耶誕氣氛相當濃厚,很多商場早在11月中旬已有耶誕燈飾。平安夜,年青人喜歡帶著情侶到尖沙咀欣賞耶誕燈飾,開耶誕派對,或到蘭桂坊等地狂歡,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商店、食肆及娛樂場所仍會照常營業,不少人會陪同愛侶出外消遣,亦有不少人會出國旅行。對年輕一輩來說,耶誕節的焦點完全集中在與愛侶一起慶祝,變相成為另一個情人節。此外,香港人普遍誤解節禮日為“拆禮物日(Boxing Day)”,以為所有在耶誕禮物必須要待到此日才可拆開。其實歐美並沒有此傳統。在歐美,所有耶誕節禮物早在平安夜或者耶誕日早上已經拆開。
澳門同樣受前宗主國葡萄牙影向,耶誕節是官方假日,和香港不同之處,是12月24日平安夜和12月25日耶誕節都是假日,12月26日節禮日卻非假日。
在日本,耶誕節不屬國定假日(但學生一般正在放冬休假期,而湊巧地,接近耶誕節的12月23日是天皇誕生日國定假日),但民眾完全接受了西方耶誕老人來慶祝耶誕節,但是他們的新年是更重要的節日。
在印度,大部分教育機構有耶誕假期,假期在耶誕節前幾天開始在元旦幾天后結束。耶誕節因為耶誕老人禮物和購物在印地語裡被叫“bada din”(大日子)。
屬於天主教國家菲律賓,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耶誕季。傳統上,菲律賓的耶誕節從12月16日開始。傳統上被西班牙人被稱作“Misas de Aguinaldo”(禮物彌撒),他們更通俗的菲律賓名字是“Simbang Gabi”。12月24日的平安夜會有預先準備好的“noche buena”——在午夜彌撒後的傳統耶誕盛宴。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盡情享用傳統“noche buena”,菜主要包括“queso de bola”(乾酪球,通常使用伊丹乳酪做成)和“jamon”(耶誕火腿)。節日裡孩子們會向他們的神父要“aguinaldos”(禮物),神父則會快樂的贈與禮物然後祝福他們繁榮快樂。
在韓國、新加坡和東帝汶等,耶誕節也是官方假日。
其他南半球地區
南半球的大英國協國家,如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耶誕節依然是在12月25日慶祝,雖然其時正值他們夏季的酷暑時節,與耶誕節通常的冬季冰天雪地形象完全相反,結果出現耶誕老人穿著紅色毛皮大氅,卻乘著衝浪板到海灘去吃露天火雞燒烤的趣怪景像。
其他地區
參見冬季節日列表和世界上的耶誕節以了解非英語國家的相關訊息。

耶誕夜
耶誕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又稱平安夜,即耶誕前夕(12月24日),在大部份基督教社會是耶誕節日祝節日之一。但現在,由於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
耶誕夜傳統上是擺設耶誕樹的日子,但隨著耶誕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耶誕樹早在耶誕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 屆時,千千萬萬的歐美人風塵僕僕地趕回家中團聚。耶誕之夜必不可少的慶祝活動就是聚會。大多數歐美家庭成員團聚在家中,共進豐盛的晚餐,然後圍坐在熊熊燃燒的火爐旁,彈琴唱歌,共敘天倫之樂;或者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化妝舞會,通宵達旦地慶祝耶誕夜是一個幸福、祥和、狂歡的平安夜、團圓夜。耶誕之夜,父母們會悄悄地給孩子們準備禮物放在長統襪里。
在大部份基督教社會是耶誕節慶祝節日之一。耶誕夜傳統上是擺設耶誕樹的日子,但隨著耶誕節的慶祝活動提早開始進行,例如美國在感恩節後,不少耶誕樹早在耶誕節前數星期已被擺設。
在英國,耶誕夜如在工作日,有時會被銀行及貿易公司視為短日(下午休息)。
傳統教會的耶誕期在耶誕夜開始。除非當日是星期日(參看待降節),守夜的聚會據說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參加耶誕節的聚會是不被允許的。耶誕季節繼續直至1月4日,如當日是星期六,則至1月5日,當主顯節(顯現日)慶祝時。
傳統上不少基督徒會在平安夜參與子夜彌撒或聚會,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內舉行,以表示耶誕日的開始。一些教會則會在晚上較早時間舉行燭光崇拜,通常會有耶穌降生故事的話劇表演,亦會享用大餐,一般會有火雞或火腿作為主菜。德國的傳統菜色則是燒鯉魚。
耶誕歌
長期以來,一直流行的耶誕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平安夜》;一個是《聽,天使報佳音》;第三個是《鈴鐺兒響叮噹》。
《平安夜》是奧地利的一個小地方的小鄉村教會的神父Joseph Mohr在1816年寫的歌詞,曲作者Franz Gruber是當地的一位默默無聞的音樂老師。據說當時是因為小教堂的管風琴壞了,所以Mohr神父要Gruber先生為他寫的這首歌譜上用吉它伴奏的曲子應急。歌譜後來由修管風琴的人帶出來,外面的世界才得以知道這首歌。這首歌很快傳開受人喜愛。今天她已經幾乎成為耶誕節的官方“節歌”。她被譯成許多種文字。上面那個網頁就有67種不同語言的105種不同版本的歌詞。 
《平安夜》:
平安夜,聖善夜!萬暗中,光華射,照著聖母也照著聖嬰,多少慈詳也多少天真,靜享天賜安眠,靜享天賜安眠。
平安夜,聖善夜!牧羊人,在曠野,忽然看見了天上光華,聽見天使唱哈利路亞,救主今夜降生,救主今夜降生!
平安夜,聖善夜!神子愛,光皎潔,救贖宏恩的黎明來到,聖容發出來榮光普照,耶穌我主降生,耶穌我主降生!
耶誕藝術
耶誕節激發了許多虛構的耶誕故事,試圖用現在的神話故事的形式表現耶誕節精神。內容通常是觸動心靈的關於耶誕奇蹟的故事。他們中的一些已經變得非常有名並且已經變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些故事已經被作為耶誕傳統流傳至今。
耶誕期間上映的新片是不僅是每年電影工業票房的保證,耶誕也是各大電影公司和著名導演群雄逐鹿的黃金時節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胡桃夾子芭蕾舞劇。故事敘述的是一位年輕俄國女孩在耶誕夜進入夢境後發現耶誕飾品都有了生命的故事,類似的還有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小氣財神》。《小氣財神》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吝嗇鬼Ebenezer scrooge的故事。Scrooge拒絕耶誕節所代表的發善心和同情他人的精神ì直到他遇見了向他展現了後果的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耶誕精靈。通過這個和其他一些故事,狄更斯基本把英語國家的耶誕節慶祝狀況描述了出來(樹,葡萄乾布丁,頌歌等等)同時故事也反對了耶誕節期間的商業氣息。
如果說狄更斯描述了英語國家的耶誕景象,那么Thomas Nast和克萊門特·摩爾就提供了現代英語國家耶誕老人的基本形象。Nast的19世紀的圖畫給出了耶誕老人的相貌,同時摩爾的A Visit from St. Nicholas一詩(通俗的名字是"耶誕前夜"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則描繪了耶誕老人胖乎乎聲音宏亮的形象和耶誕前夜乘著雪橇來到屋頂的情形。
雖然耶誕節的符號象徵已經通過電視電影廣泛傳播,但在一些堅持傳統的國家仍舊保持原樣,耶誕老人及其故事也各國有別。一些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耶誕節故事並非如狄更斯描述的那樣輕鬆愉快,如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貧困無助的小女孩在平安夜赤腳走在覆著白雪的街道上,徒勞的試圖去賣出她的火柴,對身邊人們幸福的耶誕慶祝她只能看著。她不敢回家,因為她爸又在酗酒。不像英語國家的耶誕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最終以悲劇結尾。
耶誕節的社會影響
因為耶誕節的焦點在於與朋友和家庭一起慶祝(在香港更將焦點集中在與情侶一起無論如慶祝,成為一年內另一個情人節),所以沒有家庭或情侶的人,以及最近遭受損失的人在耶誕節期間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因此耶誕期間對心理諮詢服務的需求增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