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複雜性

會計信息複雜性

與會計信息複雜性截然相反的另一面就是會計信息的明晰性。可以從探討會計信息明晰性這一逆向角度,來研究會計信息複雜性問題。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包括相關性、重要性、明晰性、可靠性、可比性、完整性、中立性以及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這些質量要求相互依存,共同對會計信息以至整個會計體系發生作用。會計信息各質量要求之間永遠具有共生互動性。會計信息需要通過財務報告來呈現,如果表述不清晰,將影響信息的決策有用性。中國財政部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寫道,“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度量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1、財務報告的頁數
按美國的財務報告格式標準,IBM2000年度的財務報告為353頁,GE為410頁,Pfizer為460頁,AIG為720頁,Citigroup更是多達1026頁。財富500強大公司中最少的也在200頁以上。試想,又有幾個投資者真正能讀懂如此複雜的報告?通過財務報告的頁數,可以大致地衡量會計信息的複雜性。
2、會計信息“不透明”指數
不透明指數由普華永道所創造,其表達式為:
Oi=l/5 x(Ci+Li+Ei+Ai+Ri)
式中,O代表綜合的不透明指數;C指腐敗的影響;L指法律司法的不透明性(包括股東權利);E代表財經政策的不透明性;A指會計信息心司治理的不透明性;R代表政府管制的不透明性及不確定性和隨意性。2001年1月,普華永道發布了一份關於35個國家(地區)“不透明指數”的調查報告,從上述五個方面對不透明指數進行評分和排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不透明指數的五個方面中,包含了會計信息/公司治理,因此,可以借用該項指標來反映會計信息的複雜性。在此,可近似地認為,在公司業務規模資本總額財務槓桿、股權結構等各個方面都非常相近的兩個公司,誰提供的財務信息越複雜難懂,則其會計透明度就越低。普華永道在測定會計不透明指數時,總共調查了12個大問題,其中相對較為重要的問題有:
(1)會計準則的一致性;
(2)與會計準則有關的不確定性;
(3)國有企業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
(4)獲取公司現金流量信息的難易程度;
(5)獲取公司經營風險水平的難易程度;
(6)獲取公司當前資本結構的難易程度;
3、會計信息複雜程度分數
還可以結合財務估價模型的輸入變數,對每個變數所對應的會計項目(會計信息)分別進行複雜性程度分析。通過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依據重要性原則,對展開的各個會計項目的複雜性給出一個衡量分數,最後就可以匯總得出一個會計信息複雜程式的總分數。分數越高,信息複雜程度就越高。

影響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會計信息複雜性影響財務估價的實證證據
普華水道(2001)的研究報告發現,會計透明度與資本成本之間存在直接的關係。不透明係數越高,其資本成本就越高;會計信息越透明,資本成本就越低。而資本成本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財務估價
有證據表明,資本市場對跨行業經營的大公司的價值,相對於業務單一的公司的價值要打一定的折扣(減)。原因是,一方面因為業務分散,鋪得太開,漫漶了著力點,缺少主業從而致使經營效率低下;另外就是由於會計信息的複雜性導致投資者對財務信息的懷疑。如果價值折減是由於會計信息複雜性使然,若集團公司分解為各自獨立的業務實體,各分部獨自報告財務信息,則這種分立將消滅或減少價值的折減;如果是由於管理效率低下,則分立仍然不能消滅價值折減。證據表明,市場對母公司收回子公司全部股本使之脫離的作法,一般的,反應是積極的。這與前面的證據不謀而合。
資本市場許多實證結論表明,投資者對會計信息複雜的公司的股票反應冷淡。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2001)在一份關於公司年報的研究中發現,公司收益率與年報負數呈反向關係。在檢查的樣本中,那些年報較長的公司股票收益率相比年報頁數少、信息簡明的公司的收益率要低。這表明公司年報常因為一些無用的細節而遮蔽有價值的信息,最終影響公司估價。新興資本市場通過改變會計準則,對不斷變遷的經營環境、經營方式做出動態反應,以增加會計透明度,市場對此反應是積極的,願意支付更高的買價。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股票回購、公司分立、剝離等相關的市場積極反應,也可以視為市場對會計信息透明度提高(複雜性降低)的回報的間接證據。Linn,Rozeff (1984)檢查了1977年至1982年間股價對77起公司宣布剝離的反應,結果平均提高股票報酬率達1.45%;而且,他們同樣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對比,即凡是宣布剝離時的交易價格和動機的公司與未宣布的公司相比,前者的市場反應比後者積極,逃避披露剝離原因的公司往往受到市場的懷疑。顯然,市場對透明的會計信息(複雜性低)是歡迎的。
Schipper,Smith(1983)檢查了1963年至1981年間93家宣布收回子公司股權的公司收益率變化的實證證據,表明在交易宣布日的前後兩天,平均提高股票收益率達2.84%;而且,有證據表明收益率隨著被收回公司的規模增加而增加。
有效市場假說(EMH)認為,在強式效率市場,信息迅速並且可信地傳播於資本市場。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經營者(或信息提供方)在提供信息時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設定許多阻礙,使信息變得複雜,迷惑誤導投資者,或封鎖信息或推遲公布,尤其在包含利空訊息時更是如此。penman(1987)在關於收益公告情況的研究中注意到那些包含最壞訊息的公告書相對於預期的公告日期總是拖延得最久。

成因分析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1、會計準則
(1)會計準則的複雜性。“30年前,會計準則的文獻資料僅僅有兩卷,並且很容易就能裝進公文包攜帶,從那以後,會計準則文獻資料數量呈指數速度迅速增長,現在需要用帶有很多隔層的櫥櫃(書櫃)才能容得下”(Steve Liesman,2002)。FASB133號公告“衍生金融工具套利活動”,負數為200頁,而修訂後為804頁。SEC前主席Paul Volker(2001)諷刺道,“根本就沒有一個活人能搞懂它”。還有FASB第141號“公司合併”、142號“商譽及其他無形資產”、144號“長期資產減損及處理”等都非常繁瑣。每一條新準則都試圖充分考慮交易的各種可能,為了防止因準則疏漏而被鑽空子,又得不斷補充新的更詳盡的規則,以及解釋性指南正依靠解釋而逐漸成為“準則”,最終導致準則越來越複雜。為遵循FASB日益複雜的會計準則,財務主管們不得不僱傭高專業水平的會計師,要真正理解準則已成為一件令人氣餒的事情。美國的會計準則已然使眾多的CPA們陷入了困惑的境地。
關注會計教育的研究人員同時發現,複雜難懂的會計準則已使會計從業人員越來越少。Schiff(2002)說,“我寧願回到70年代的概念框架,也不願接受現在枝節繁褥的規則”。Parke(2002)則說,“我們更願意接受簡明、準確、一致、可理解的準則。當前的準則已經演變成關於特定交易的純理論的會計學術論文,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解釋和依據其進行簿記”。據AICPA(2001)的一項調查揭示,會計專業學土和碩士的數量,從1995年以來至2000年正逐年減少。在1999-2000學年,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已減少了10%,即使碩士,也減少了6個百分點。
(2)會計準則的不一致性。會計準則為適應經濟環境變化而進行的即時調整儘管本意是好的,但卻產生了一些準則間的不一致性。如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股票期權在行權時才確認為費用)、無形資產(如將研發成本在發生時計作期間費用,而不予以資本化)及租賃的確認和計量(經營租賃在表外反映,而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的實質是相同的)等。這種不一致性會被公司利用以隱瞞資產或負債。
(3)會計靈活性。會計信息在某種程度上是主觀判斷的產物。權責發生制下的應計、預提和待攤項目;穩健性原則下的高估費用和損失、低估收入和利得(缺乏具體的剛性標準);重要性原則下如何界定重要項目與不重要項目;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可選擇性等,都使得會計信息複雜難懂。會計靈活性常被利用進行盈餘操縱。
2、混業經營
混業經營公司的財務報告要比單一業務公司複雜得多。安然公司曾是世界頭號天然氣交易商和美國最大的電力交易商,它還從事煤炭紙漿紙張塑膠金屬交易,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金融和風險管理服務。通用電器(GE)涉足超過10多個截然不同的行業,每種業務的風險和邊際收益相差很大。分析GE的財務報告顯然要比分析Adobe Systems(專業提供Acrobat Reader的軟體公司)的困難得多。安然事件發生以後,引發了投資者對那些業務複雜的大公司的普遍懷疑,於是更加仔細地檢視它們的財務報告,結果驚訝地發現,諸如Ford、HP、GE、IBM、Coca-Cola等知名大公司的財務報告也一樣是令人費解的。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2002年1月24日,Tyco International宣布了一項驚人的計畫,將公司分為四家獨立的公司。近10年來,Tyco不斷地通過購併而由最初的生產防火器材的小公司,成長為當今年收入38億美元、股票市值達到95%億美元的大型公司。投資者擔憂的是Tyco提供的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在Tyco的會計信息由於複雜而被市場懷疑時,從2002年1月1日起,其股價在不到3周的時間內下跌了近25%,市值縮水近30億美元。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 Kozlowski坦言,“將Tyco分立,投資者將因此而獲得各個獨立公司更加簡潔、清晰和透明的會計信息”。Tyco的分立標誌著當前財務會計領域的一個最新動向就是,投資者與監管方越來越傾向於要求上市公司向公眾提供簡明和易於理解的財務信息。
3、組織結構設計與關聯方交易
與控制相聯繫的公司間的相互交叉持股(包括子公司反向持有母公司股份),給會計信息帶來了很大的複雜性。特別目的實體(special pupose entities)是指,通過契約或其他商業約定的形式設立的,被用來融資、提供流動性、分散風險信用支持套利、研發等的組織(包括虛擬組織)。安然公司擁有錯綜複雜的龐大合夥企業網路組織,為特別目的設立了約3000家合夥企業和子公司,利用合夥企業網路組織,自我交易,涉嫌隱瞞巨額損失(葛家澍等,2002)。如此之多的特別目的實體真正形成了永遠無法探明的財務“黑洞”。通過特別目的實體將資產或債務轉移到表外,以及由於關聯方交易注重法律形式而不顧經濟實質,因而通過關聯方之間的剝離、重組等製造了大量假象。
在美國,許多在職的經理人員害怕敵意收購,因為收購後他們將失去權利待遇。為了阻止敵意收購,於是先入為主,通過交叉持股,並且創造一些證券,如具有不同投票權的普通股,以製造複雜的股權結構和控制權結構,使得潛在的收購方難以檢驗目標公司的盈利狀況和真實投資價值;而且,如此複雜的股權結構也使潛在收購方難以駕馭和控制。另外,交叉持股和分部的建立,或許是出於各個分部所處地區稅率不同的考慮,但稅法的複雜性也使財務報表變得複雜。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4、融資創新
名目繁多的衍生證券(混合證券)的出現,使得資產負債表愈加複雜難懂。公司常使用各種金融工具和債務創新,以將負債拋在表外。安然公司在處理資產的方式上,“玩”出了許多新手段(衍生金融工具),而這些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對審計師、投資者等甚為陌生。在判斷這些交易是否合理時,會計師常表現得無能為力。安然公司幾乎把所有的資產都轉化成衍生金融工具,而這些是以未來不確定性交易為特徵的。由於創新,使安然公司會計利潤大幅增加。事實上,這些利潤也是不確定的,而會計師要評估其利潤,就缺乏一定的標準。
5、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
會計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之間存在著時間上的、內容上的信息不對稱。與公司管理當局相比,信息使用者明顯處於信息劣勢。管理層為追求實現財務、經營目標,增加了不恰當會計處理的道德風險。管理層極有可能利用會計自身的弱點,在複雜會計信息的遮掩下,蓄意杜撰虛假的信息欺騙資本市場和信息使用者。
過於詳盡和面面俱到的信息反而模糊了更重要的信息,財務報告甚至成為數據“垃圾桶”。安然披露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如僅報表附註就長達16頁。安達信的CEO Berardino在“我對安然審計的反思”一文中寫道,“反思我們的會計準則,就像稅法一樣,為了把一門藝術變成科學,會計準則不僅在數量上與日俱增,而且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直在鼓勵這一種技術的、立法的路線,而這一路線卻使得我們有時更關注所報告內容的形式而不是實質。安然就是這方面很典型的一個案例,如此正宗地用了會計標準卻使得投資者更難於理解業務的真相”。

估價修正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1、DCF(Discounted Cash Flow)估價模型
(1)現金流量。指流向股東和債權人的現金流量合計,即息前稅後利潤在滿足再投資需求之後的剩餘現金流量,又稱公司自由現金流量(FCFF,Free Cash Flow to the Firm)。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X(l-所得稅稅率)-(資本性支出-折舊)-非現金營運資本變動
資本性支出即投資於(或購買)長期資產的支出;資本性支出一折舊一淨資本支出;r反映融資組合成本與風險的折現率;N表示估價期限。
淨資本支出及非現金營運資本的增加,代表著為產生當期及未來收益增長而進行的再投資,故可將這兩項合併用“再投資率”表示,從而,
公司自由現金流量=息稅前利潤X(1-所得稅稅率)X(1-再投資率)
(2)預期增長率。營業利潤的預期增長取決於再投資率和再投資回報水平。
營業利潤的預期增長=再投資率X資本收益率
資本收益率=息稅前利潤X(1-所得稅稅率)/投入資本
再投資率=(淨資本支出+非現金營運資本變動)/[息稅前利潤x(1-所得稅稅率)]
2、估價模型與會計信息
DCF估價模型的基本輸入變數有:息稅前利潤所得稅稅率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息稅前利潤的預期增長率、資本成本、資本收益率等。將上述基本變數進一步展開,我們可以得到一系列會計項目,並將這些項目與會計信息複雜性聯繫起來考慮,估計其複雜程度。降低會計信息複雜性,將有助於公司的真實價值被市場發現和認可,降低其在市場中運行的成本與風險。例如,根據DCF模型公司的預期增長應是再投資率與投資回報率的函式。如果公司通過特別目的實體掩藏投資,則財務估價模型的輸入變數之一預期增長將無法得到,則無法真實地評估公司價值。為估計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需要知道公司債務的成本。如果公司通過製造複雜的會計信息來隱藏其債務,則將低估公司的違約風險,從而虛假地降低其資本成本。這也意味著會計信息複雜性影響著公司的真實價值。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3、價值修正係數
根據上述分析,出於謹慎性考慮,投資者、財務分析師等利益相關方在衡量公司投資價值時,應對傳統的財務估價模型依據會計信息的複雜程度進行適度地修正,以合理地保證預期股價(基於公司內在價值)的準確性。
一種思路是,依據財務估價模型,對模型的各主要輸人變數分別進行調整,以反映會計信息複雜性對各個輸入變數的影響。但這樣分別調整變數後再輸入模型,會使估價過程變得很繁瑣。
另一種可行的方法是,在同一行業內,比較會計信息複雜公司與會計信息簡明公司(以信息透明度最高的公司為參照)的相對估價,通過觀察和回歸得出市場對會計信息複雜性高的公司價值的調整係數。
若公司具有較多的跨行業經營分部,其中有業務簡單與複雜之分,則對於業務簡單、信息透明度高的分部不必對其價值進行調整;而對於業務和會計信息複雜的分部,則需要依據其具體的複雜程度調整該分部價值。若公司經營業務較為廣泛,則可以將各種業務分開分別運用可比公司進行相對估價。如果公司整體的會計信息對某部分業務披露和揭示得不夠充分,則對該業務的估價相對要保守一些,如可將收益和高風險及低成長率聯繫起來,以獲得一個價值調整係數。
普遍適用的思路是,將各主要變數進一步展開為更多的相關會計信息或會計項目,分別進行複雜性與估價影響分析,然後匯總計算出一個綜合的加權平均複雜分數。將這些綜合分數與參照分數(會計信息透明度公認最滿意的)相比,就可以獲得最終的價值修正係數(adjustment index)。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為便於操作,可設計一個會計信息複雜性調查問卷。首先將所有展開變數按重要程度給出各自的分數域值(結合目標公司實際),然後就每項展開變數設計特定的問題及答案分數。據估價模型,基本的輸入變數有:息稅前利潤、所得稅稅率、資本性支出、營運資本、息稅前利潤的預期增長率、資本成本、資本收益率等。例如,對資本成本一項,其總分最高為(信息最複雜的情況)15分。將其分解為若干問題,然後就每個問題的不同回答設定相應的分值。具體可調查下列問題:
(1)多種經營業務(占總收入10%以上的業務)的數目,業務越多,複雜分數越高。業務數為2以上低於5的,分數為2,業務數超過5低於10的,分數為4,超過10的分數為6;
(2)是否經過評級機構評級?若是,則分數為0,否則,為3分;
(3)是否有表外負債?若無,分數為0,若有,再根據表外負債占債務總額的比重給出不同的分數(其他問題不—一列舉)。匯總所有項目的分數,得出會計信息綜合複雜分數,將此分數與參照分數相比較,從而求得估價修正係數。我們也可以借鑑債券評級機構的評級設計思路,並在一些主要變數方面逐步規範化。
對每個基本變數需關注的重要問題大致有:
(1)息稅前利潤。具體關注業務種類的數目、一次性收入和費用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末特別指明來源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利潤表中不穩定(易變的項目,如委託理財收益)項目占營業收入總額的比例;
(2)所得稅。具體關注收入來源於不同稅率地區的數目、是否雙重簿記、總部是否設在避稅港、稅率是否變動;(3)資本性支出。具體關注資本性支出項目是否確定、有無頻繁的大規模購併、股權投資關係是否複雜;
(4)營運資本。具體關注有無未特別指明的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有無易變的營運資本項目;
(5)期望增長率。具體關注有無表外資產/負債(金額較大的)、資本收益率是否穩定、有無本能持續的、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資本收益率;
(6)資本成本。具體關注所跨行業的數目、公司債可否公開交易、是否經過評級、有無表外負債、β係數的可靠性及穩定性;
會計信息複雜性會計信息複雜性
(7)其他方面。具體關注長期資產(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的計價、存貨減值核算。收入確認的標準、會計估計的假設、遞延稅款預虧公告、重組費用、員工股票期權、經營風險、會計政策變更的披露、資產負債表附註的內容、證券投資損失的確認、退休金核算假設等。
將根據財務報告計算出來的公司價值,除以價值修正係數,即為經過會計信息複雜性調整後的公司價值。而這一價值從理論上近似地接近目標公司的真實價值。
總之,降低會計信息複雜性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以“會計原則”為基礎制定會計準則;強化審計的正直性及監管立法;建立對複雜信息的懲罰機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誠信教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