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瑪古猿化石地點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位於雲南省祿豐縣城東北9千米石灰壩村。在村邊褐煤層中發現了祿豐古猿化石,同一地層中還找到了雲南西瓦古猿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生存時代是800萬年前的早上新世中期。位於雲南省祿豐縣廟山坡,面積2萬平方米,化石層厚5米。1975-1982年在此進行多次發掘,共出土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一千餘件,其中有頭骨、頜骨、肢骨、牙齒以及各種古生物化石。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在世界上還是首次發現。它具有早期人類的形態特徵,屬於人科,距今約800萬年。這一發現填補了1500萬年前的開遠古猿演化到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猿人之間的一個重大缺環。

中文學名:臘瑪古猿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綱:哺乳綱目:靈長目科:人科屬:人屬種:臘瑪古猿

研究

臘瑪古猿的化石和當時的地層資料告訴我們,臘瑪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帶,森林的邊緣、林間的空地是它們的主要活動場所。這是一種正向著適於開闊地帶生活變化的古猿。野果、嫩草等植物是它們的重要食物。同時,它們也吃一些小的動物,把石頭做為工具,用它來砸開獸骨,吮吸骨髓。由於臘瑪古猿的肢骨還沒有發現過,所以人們只能根據一些有關古猿的知識來判斷,推測它們身高約高1米,體重在15至20公斤之間,能夠初步用兩足直立行走。

地點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位於雲南省祿豐縣東北9公里石灰壩村的廟山坡。
遺址面積打20000餘平方米,化石層厚約5米,自1975年~1982年,曾在這裡進行過多次發掘,出土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1000餘件,有頭骨、頜骨、肢骨、牙齒等,其中一件較完整的下頜骨保留有門齒、犬齒、前臼齒共12枚。
1980年4月9日,在村邊褐煤層中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具臘瑪古猿的頭骨化石,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在世界上還是首次發現,它是從演化到的中間代表,具有早期人類的形態特徵,屬於人科,,生存時代是800萬年前的早上新世中期。化石的發現填補了距今1500萬年前的開遠臘瑪古猿到距今170萬年左右的元謀人之間的一個重要缺環,對於研究古猿在進化系統中的地位以及人類起源的時間地點等有重要的意義。所以,臘瑪古猿又被譽為人類的猿型祖先。
與古猿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軛齒象三趾馬犀牛爪獸羚羊等十餘種動物化石。

重要意義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被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