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資源工程

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強調能源-資源的一體化,其本科專業系統講授與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綜合保護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工程、政策與經濟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複雜的能源-資源-環境問題的綜合能力。

簡介

能源與資源工程(Energy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

資源與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快速發展。但是這一發展是以資源和勞動力密集型為特徵,以對能源和資源的低效利用及對生態環境嚴重污染和破壞為代價。為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系統的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

為實現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目標,我國目前需要大量能源與資源領域的創新型人才。然而,我國當前的學科體制仍受過去計畫經濟下各工業各部門條塊分割現象的影響。在這種學科體制下,形成了“能源工程”與“資源工程”的學科割裂。

北京大學擁有厚實的理工科科研和教學實力,2005年,北京大學在工學院建立了能源與資源工程系,並於2006年在國內首家開始“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前,北京大學還設立了相應的“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專業碩士和博士點,完成了能源-資源的一體化完整的學科建制。

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強調能源-資源的一體化,其本科專業系統講授與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綜合保護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工程、政策與經濟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複雜的能源-資源-環境問題的綜合能力。

專業培養要求、目標

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應具有堅實寬廣的數學、流體力學、熱力學以及傳熱學、動力學等理論基礎,及在水資源、油氣田開發、能源動力、新型能源、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等方面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應對本學科的現狀、發展方向和學術研究前沿有所了解;應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較好的外文寫做能力和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以及獨立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的能力。畢業後可勝任能源與資源工程學科或相鄰學科的工程技術、科學管理等工作職位,或繼續進行能源與資源領域的研究生學習。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水資源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水文水資源:包括水文物理規律分析模擬及預報,水文水資源信息技術,水文不確定性理論水災害防治,非傳統水源安全高效利用原理與技術,水資源系統最佳化及管理,水資源系統理論與可持續利用。

地下水開採與保護:包括地下水流動及污染物反應-遷移的數值模擬,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環境研究,地下水成分、環境背景及污染途徑,地下水污染系統環境質量評價,地下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等。

水污染控制:水環境演變規律及保護,水利生態的修復、處理及保護,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節水技術與廢水回用技術套用,水體污染的生物修復理論與技術等。

該研究方向將針對我國水資源緊缺及許多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日趨嚴重的問題,研究水文水資源以及地下水使用理論;研究水資源管理、污染防治與水資源持續利用等,為我國水資源高效與可持續利用奠定理論與技術基礎。

研究方向二:油氣田開發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油氣田開工程及提高採收率:包括低滲透率岩石中流體流動規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低滲透油氣田開發的新理論與新技術;高滲透率高含水油氣田降水增油的新理論與新方法。

油氣田開發過程數值模擬與最佳化:包括多孔介質多相流數值模擬;油氣田開發的不確定性模擬及最佳化。

油氣田開發新理論與新工藝

該研究方向針對傳統的油氣田開發技術存在的問題,研究油氣田的開發過程工藝、技術與理論,進行油氣田開發過程的數值模擬與最佳化等。研究方向緊密聯繫實際,將為解決限制我國及世界目前油氣田開發的瓶頸與要害問題奠定理論與技術基礎。

研究方向三:熱能動力工程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空氣動力學:包括各種自由射流和尾流的流動特徵和混合機理;射流混合的主動和被動控制;誘發射流整體自激發抖動的機理;抖動射流的混合特徵和套用;大尺度和小尺度流動之間的關係及其它們的聯合統計學規律。

有效燃燒及其污染控制:包括穩燃機理及火焰穩定器的開發和套用;高效低污染可控氣體和煤粉燃燒器的研發;燃燒過程感測監控與氣體感測器的研發。

燃燒煙氣潔淨技術:包括工業燃燒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聚合機理和去除技術研發;工業燃燒煙氣中的NOx、SOx以及粉塵的同時去除原理及技術探索;新型尾氣或煙氣淨化用催化轉化劑的研發。

該研究方向緊密聯繫實際,切中我國及世界能源資源及其利用的瓶頸與要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重大的經濟效益。

研究方向四: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複雜共生礦產資源生態化高效利用新科學體系:包括複雜共生礦產資源生態化高效利用過程多流程、多工藝過程熱力學、動力學與相關工程技術;複雜共生資源利用過程單元工藝過程的選擇、單元的連結以及各單元過程的技術集成與系統最佳化;複雜共生礦產資源生態化高效利用過程的資源利用、能源消耗以及環境影響綜合評價系統。

中國特色複雜共生資源的高效生態化利用:包括複雜共生資源體系元素分離與循環過程的能、勢關係與調控機制;多金屬複雜體系分離與循環過程能、質傳遞轉化規律;多外場協調作用以及研究非常規介質的複雜共生資源體系分離、反應與物質傳遞、轉化規律等。

工業固體廢棄物的高效循環利用:包括若干典型工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過程物質分離、反應以及能質傳遞、轉化規律;工業廢棄物的資源化與生態化的工程技術與技術集成。

該研究方向將綜合運用現代礦物學、物理學、化學環境科學、信息學、系統工程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金屬資源高效、循環利用、能量減量消耗與環境保護為目標與突破口,在理論和方法的源頭上有所創新,突破傳統選礦、冶金、環境末端治理各學科分割的局限,形成礦物資源生態化高效利用新的科學體系。

研究方向五: 新型能源開發

主要研究內容、特色與意義:

地熱資源與工程:包括地熱流體複雜流動過程的物理與數值模擬;傳熱與傳質過程的數學描述;相對滲透率與毛管壓力的試驗測定;低溫地熱資源發電理論與技術等。

太陽能資源利用工程:包括太陽能發電、供熱供冷系統與工藝;太陽能電池材料研製等。

風能利用工程與理論:包括風能利用新理論與工藝;風能發電系統關鍵材料與裝備開發與研究;

該研究方向針對我國傳統礦物能源緊缺,而且嚴重污染環境的問題,系統研究典型新型清潔能源開發與利用過程的新理論、工藝與技術,為解決制約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源、環境瓶頸問題奠定理論與技術基礎。

授予學位

畢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開設學校

北京大學
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北大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

北大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http://ere.coe.pku.edu.cn/)定位於能源與資源科學與工程的學術前沿,進行中國能源與資源的發展戰略、技術前沿與先進工程技術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資源利用、油氣田開發、能源動力、新型能源、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等。北大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將建成中國以及世界能源與資源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工程技術研發以及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中心。
北大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以“能源與資源工程”命名的院系,也是唯一的以“能源與資源工程”為專業的院系。現有研究員(含特聘研究員)14名,兼職研究員3名,設立有水資源研究中心、高等油藏模擬中心、 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研究中心、能源動力與環境研究中心、節能與動力工程研究所、 石油與地熱技術研究所、微納米熱質傳遞與能源效率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招生專業:
①本科:能源與資源工程
②碩士研究生: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
③博士研究生: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
④博士後:能源經濟、能源政策、能源系統模擬和規劃、環境經濟、環境規劃、清潔生產、建築物節能、城市規劃、交通規劃、納米材料科學、分析化學、油氣田開發工程、資源高效與循環利用、能源工程、水文、水資源、 地下水保護、環境修復、資源統一核算與循環經濟系統、可再生能源、新興能源開發、溫室氣體的控制與利用、高效低污染燃燒系統開發、新型節能燃器具開發、能源與資源計算、模擬。

北大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產業化基地

北大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與山西聯合開設有“北京大學——山西新能源新工業產業化中心”,該中心第一批啟動三個產業化研究項目:1)高爐渣生態化資源利用技術;2)新型環保水源熱泵技術;3)煤炭清潔加工利用新技術。
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和天津鋼鐵有限公司共建“過程節能與資源再利用”聯合研發基地,雙方以鋼鐵冶金工藝中的節能、環保與生態技術為核心開展全面合作。以北京大學工學院為科研平台,為天津鋼鐵有限公司提供有償的科研服務和合作,並建設國家級技術中心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雙方還將在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合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對天津鋼鐵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的科研課題提供技術支撐。

相關專業

按照學科代碼,能源與資源工程(080110S) 屬於 0801 地礦類,同類的專業有:
080101 採礦工程
080102 石油工程
080103 礦物加工工程
080104 勘查技術與工程
080105 資源勘查與開發
080110S 能源與資源工程
目前國內開辦的能源動力學類專業有三個:熱能與動力工程、 核工程與核技術、能源與資源工程(如前)
熱能與動力工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熱能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 動力工程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國民經濟和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 、水力機械)的動力工程(如熱電廠工程、水電動力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 計、製造、運行、管理、實驗研究和安裝、開發、行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受到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動力機械與熱工設備設計、運行、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
核工程與核技術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工程熱物理及核工程技術基礎知識,能在各 相關領域從事核工程及核技術方面的研究、設計、製造、運行、套用和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 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熱物理、核工程、核技術的基礎理論,受到核工程、核技術方面的實踐訓練,具有從事核工程、核技術的實驗研究、設計建造、運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一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該系是我國培養核工業人才的重要基地。本科設工程物理、核工程與核技術2個專業。工程物理專業課程設定面向新技術並具有工偏理的特色。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學生所學課程與工程物理專業基本相同,只是到專業課學習階段,核工程方面課程有所加強。該系的一級學科為核科學與技術,下設4個二級學科:核技術套用、輻射防護及環境保護、核燃料循環與材料、核能科學與工程。上述一級學科和4個二級學科都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
二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前身為西安交通大學動力機械製造系,成立於1952年。1975年與部分工程物理系專業合併,調整為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和動力機械工程系。1994年4月全校院系調整,上述兩系正式合併成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院現有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包括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等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2003年增設的能源環境工程、後續能源與能源新技術、航空動力與空間環境工程3個博士備案點,其中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製冷及低溫工程4個二級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設有核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此外還設有空調通風、供暖、供燃氣和航空宇航推進理論及工程2個碩士點。學院設有熱能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和核工程與核技術3個本科專業,其中熱能與動力工程和核工程與核技術2個專業為陝西省名牌專業,另設有熱與流體教學實驗中心。
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創辦於1958年,為國內大學中同類專業創辦最早者。前身是工程熱物理系,1992年更名為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本科生學制為4年。碩士專業學位點有:工程熱物理、製冷和低溫技術。博士專業學位點有:工程熱物理。其中,工程熱物理為科學院重點學科,設有工程熱物理博士後流動站。
四、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北京大學擁有厚實的理工科科研和教學實力,於2005年在工學院建立了能源與資源工程系,並於2006年開始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強調能源-資源的一體化,其本科專業系統講授與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生態環境綜合保護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工程、政策與經濟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複雜的能源-資源-環境問題的綜合能力。本系設立有能源與資源工程專業本科、能源動力與資源工程碩士和博士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