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頹子科內絲白粉菌

胡頹子科內絲白粉菌是隸屬於白粉菌目的真菌物質,菌絲體葉背生,初生分生孢子倒棍棒形,主要分布於中國和蘇聯地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胡頹子科內絲白粉菌 
拉丁學名LeveillulaelaeagnacearumGolov. 
參考文獻Plant.Crypt10:280.1956;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189.1979;Zhao,FloraofErysiphaceaefromXinjiang.p.117.1979. 
同物異名Leveillulataurica(Lev.)Arn.formaelaeagniJacz.,KarmannyiOpredelitelOpredelitelGribov.II.p.407.1927;Vasj.etal.,Fl.Sporov.Rast.Kazakh.3:269.1961. 

形態描述

菌絲體葉背生,存留,展生,開始白色疏鬆,以後厚氈狀;初生分生孢子倒棍棒形,向上漸漸變細,尖錐狀,基部平截,表面粗糙,45-60×12.5-17.5μm,次生分生孢子圓柱形,有的上部稍膨大,兩端鈍圓(37.5-)40-55×15-20μm;子囊果埋於菌絲體中,頂凹陷,邊緣厚鈍圓,側視寬陀螺形,褐色-黑褐色甚至黑色,直徑162.5-262.5μm,壁細胞外層輪廓不清晰,壁細胞多層,外層不規則多角形、長條形、近圓形,直徑5-17.5(-20)μm,內層淡黃色,近圓形、矩圓形;附屬絲26-40根,不規則狀分叉,有的屈膝狀,易斷,粗細不均勻,常與菌絲體交織在一起;子囊19-34個,圓柱形、棍棒形、橢圓形甚至不規則形,有柄,長短不一,直或彎曲,有的成魚尾狀,(70-)85-120×30-40(-47.5)μm,內有許多油滴;子囊孢子2個,橢圓形、寬橢圓形、卵形,(25-)27.5-37.5×15-22.5(-27.5)μm。 

中國分布

大沙棗ElaeagnusmoocroftiiWaill.&Schlecht.:新疆烏魯木齊(37607)、瑪納斯(37608)。 

世界分布

中國、蘇聯

盤點白粉菌目(一)

白粉菌目(Erysiphales)是真菌門(Eumycota)、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的1目。白粉菌目通常被歸入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或核菌綱(Pyrenomycetes)。一般認為該目只有白粉菌科1科,本期盤點白粉菌目的第一批次。
球鉤絲殼屬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
節絲殼屬
馬兜鈴叉絲殼
多孢穆氏節絲殼
木通叉絲殼
叉絲殼屬
薔薇波絲殼
波絲殼屬
傘形科內絲白粉菌
旱金蓮內絲白粉菌
賴氏離壁殼
玄參科內絲白粉菌
綿毛離壁殼
芸香科內絲白粉菌
毛茛科內絲白粉菌
蓼科內絲白粉菌
錦葵科內絲白粉菌
豆科內絲白粉菌
胡頹子科內絲白粉菌
菊科內絲白粉菌
藜科內絲白粉菌
鳳仙花科內絲白粉菌
內絲白粉菌屬
武夷頂叉鉤絲殼
頂叉鉤絲殼屬
離壁殼屬
穆氏節絲殼
小檗叉絲殼
小檗生叉絲殼
釣樟叉絲殼
粉狀叉絲殼
韃靼內絲白粉菌
豬毛菜內絲白粉菌
鐵莧白粉菌
毛蕊花白粉菌
纈草白粉菌
蕁麻白粉菌
車軸草白粉菌
黃華白粉菌
山礬生白粉菌
污色白粉菌
錫金白粉菌
六道木白粉菌
接骨木白粉菌
厚壁接骨木白粉菌
蔊菜白粉菌
粗壯白粉菌
香茶菜白粉菌
白粉菌屬
蓼白粉菌
豌豆白粉菌
冷水花白粉菌
芍藥白粉菌
野桐白粉菌
博落迴白粉菌
狼紫草白粉菌
補血草白粉菌
欒樹白粉菌
瑙梯白粉菌
金絲桃白粉菌
天仙子白粉菌
華陰白粉菌
本間白粉菌
獨活白粉菌
細雅白粉菌
胡枝子白粉菌
大豆白粉菌
豬殃殃白粉菌
鼬瓣花白粉菌
梧桐白粉菌
淫羊藿白粉菌
褐絲淫羊藿白粉菌
扁亮白粉菌
琉璃草白粉菌
葫蘆科白粉菌
十字花科白粉菌
無色克魯白粉菌
馬桑生白粉菌
雙叉鏇花白粉菌
鏇花白粉菌
菊科白粉菌
紫荊白粉菌
班氏白粉菌
小二孢白粉菌
甜菜白粉菌
秋海棠白粉菌
球鉤絲殼
蒿白粉菌
南芥白粉菌
毛茛耬斗菜白粉菌
耬斗菜白粉菌
沙參白粉菌
金黃白粉菌
景天白粉菌
錦帶花白粉菌
葛白粉菌
布氏白粉菌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