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將

胡世將

胡世將(1085年-1142年 ),字承公。常州晉陵()人。兩宋之際名臣、詩人,樞密副使胡宿曾孫、浙西安撫使胡唐老之弟。 崇寧五年(1106年),胡世將登進士第,歷尚書右司員外郎、兵部侍郎等職。紹興八年(1138年),以樞密直學士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他創轉般折運法,使軍儲稍充。紹興九年至紹興十年(1139年-1140年),他任川陝宣撫副使,此時,金兵大舉進攻關中,長安陷落;西北守軍分屯各地,面臨覆滅的危險。胡世將調動吳玠之弟吳璘等人出擊,屢挫金兵,使“分屯之軍,得全師而返”。紹興十一年(1141年),又收復隴州等地,對保衛西北邊陲建立了功勳。 紹興十二年(1142年),胡世將病逝,年五十八,諡號“忠獻” ,後改謚“忠烈”。有《胡忠獻集》六十卷,已佚。《全宋詩》、《全宋詞》、《陝西通志》等錄其詩詞。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撫定嘩亂

胡世將為宋仁宗時樞密副使胡宿的曾孫、浙西安撫使胡唐老之弟。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胡世將登進士第。

建州叛軍首領范汝為在接受朝廷招安後,仍“懷反側,猶肆剽掠”。 紹興元年(1131年)九月,胡世將奉命任監察御史、福建路撫諭使,前往招撫叛軍。但他入境後,神武左軍都統制韓世忠已平定叛亂。

平叛後,胡世將歷任尚書右司員外郎、起居郎、中書舍人兼任修政局,並獲賜三品官服。因遭言官彈劾,被降職外出奉祠。鏇即升任徽猷閣待制、知鎮江府。再入朝任禮部侍郎、刑部侍郎。在此之後,胡世將出知洪州,兼任江西安撫、制置使。適逢建昌發生兵變,胡世將發兵將其討平。又被除授兵部侍郎,出任徽猷閣直學士 、知鎮江府。

紹興六年(1136年)十二月,宋高宗親自擢升胡世將為給事中兼侍講、直學士院,再調為兵部侍郎。

主政巴蜀

紹興八年(1138年),胡世將以樞密直學士出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他與四川宣撫使吳玠共創轉般折運法,使軍儲稍充、公私便利。

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病逝,胡世將出任寶文閣學士、川陝宣撫副使,以四川制置使之職暫管四川宣撫司事。

協力抗金

朝廷在與金朝達成第一次和議後,收復了關陝地區,分派諸將駐守熙、秦、鄜延等地,並想撤去仙人關的守備。胡世將抵達河池,聽取了吳玠之弟、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吳璘的建議,上奏說:“應當對金國鞏固和議,對內加強防禦。現在措置軍隊,應該使陝西、蜀地相連,近日士兵宮賀仔偵知撒離喝曾密謀說:‘要進入四川並不難,只要放棄陝西不顧,三五年宋軍必來占據,陝西山川道路我已全部了解,一旦出兵必然奪取四川。’敵情如此,萬一果真像他所說的,那我們就應該做破壞敵人謀略的準備,仙人關不應立刻放棄防禦,魚關倉也應該積存糧食。”不久後,胡世將正式被任命為四川宣撫使,在河池開設官署。

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國背盟,入侵南宋,攻陷同州。金將完顏撒離喝渡黃河進入長安( 今陝西西安),直奔鳳翔,陝西各軍被隔在金軍之後,陝西、四川宋軍都大為震恐。當時,武康軍承宣使楊政在鞏州( 今甘肅 隴西),樞密院都統制郭浩在鄜延路,只有吳璘跟隨胡世將在河池。胡世將聞知金軍南下,急忙召集眾將商量,而只有楊政與守衛涇原( 今甘肅 涇川)的大將田晟一起到達,胡世將與河池諸將佐商議對策。參謀官孫渥認為河池不能堅守,想要退保仙人原( 在今甘肅徽縣東南),吳璘予以反對,並自請率兵出擊。胡世將為之感染,指著所住軍帳說:“我一定戰死在這裡!”於是指揮布置各部,命孫渥趕赴涇原,田晟率領三千人出鳳翔,郭浩出奉天,楊政由赤谷回駐河池。不久後,吳璘所部在石壁及扶風分別擊敗金軍,金軍徘徊不前,分屯陝西的宋軍各部得以全師而還。 此戰後,胡世將因功被加拜為端明殿學士。

紹興十一年(1141年),朝廷對金國展開反擊,正逢胡世將的母親去世,朝廷不準其服喪,起復他視事。胡世將指揮諸將收復隴州,擊破岐下各屯,又攻取華、虢等州,宋軍兵威因而大振。

病薨仙人關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二十三日(4月20日),因瘍疾於頭部發作,胡世將在駐地仙人關病逝,享年五十八歲。 訃聞傳至朝廷後,高宗視其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恤典與執政官相同( 此指簽書樞密院事),由朝廷派官辦理其喪事。 並賜其諡號“忠獻” ,後改謚“忠烈”。

主要成就

胡世將兼任江西安撫、制置使時,發兵討平建昌兵變。紹興八年(1138年),任四川安撫制置使時,創轉般折運法,使軍儲稍充。宣撫川陝時,指揮四川大將吳璘等人出擊,屢挫入侵的金軍,使分屯各地的西北守軍得以“全師而返”。紹興十一年(1141年),又主持對金軍的反擊,收復隴州等地。

個人作品

胡世將有《胡忠獻集》六十卷,已佚。《全宋詩》錄其詩四首。《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其詞亦見《陝西通志》卷97所錄。

胡世將還曾“類集古今石刻”,撰為書論《資古錄》,時人研習書法,大多將此書當作法式。

人物評價

趙構:①世將之賢,朕固知之。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引)②四川善政,前有胡世將,今有蕭振。 ( 《 宋史 》引)

張守:如世將人才,誠不易得。 (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引)

趙鼎:妒賢長惡,如趙霈、胡世將、周秘、陳公輔之徒,陛下能去之乎? ( 《宋史》引)

脫脫:自紹興和議成,材武善謀之士,無所用其力。若王友直之矯制起兵,李寶之立功膠西,成閔、趙密皆足以斬將搴旗,劉子羽轉戰屢勝,呂祉不從劉豫,胡世將、鄭剛中威震巴蜀。皆中道以歿,是以知宋不克興復也。 ( 《宋史》)

錢士升:世將、鄭(剛中)、盧(法原),足當一面。 ( 《 南宋書 》)

趙翼:劉子羽、胡世將與吳玠兄弟在蜀同功共事。 ( 《 廿二史劄記 》)

李震:再次,陝西方面作戰,由於胡世將對諸軍撫御有力,指揮適切,及吳璘等諸將之勇敢善戰,故頗能予金人以打擊,逼使金人困頓於永興鳳翔之間,而一籌莫展。尤其世將一面保據蜀口,一面使郭浩等諸將在敵後展開攻勢,此種戰略指導,更足稱道。總而言之,建炎以來,宋軍之真能戰勝攻取,而予金人以真正打擊者,前有吳玠,後則世將及吳璘諸將也。 ( 《 中國歷代戰爭史 》)

親屬成員

曾祖父:胡宿,字武平,宋仁宗、英宗時歷任樞密副使、太子少師等職。卒後諡號“文恭”。

史料記載

《宋史·卷三百七十·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文學形象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胡世將議敵金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