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飛仙

《隋書·沈光傳》:“光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初建禪定寺,其中幡竿高十餘丈,適遇繩絕,非人力所及,諸僧患之。光見而謂僧曰:‘可持繩來,當相為上耳。’諸僧驚喜,因取而與之。光以口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繫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數十步。觀者駭悅,莫不嗟異,時人號為‘肉飛仙’。”
白話註解:沈光年輕時就驍勇敏捷,善於走馬玩樂,當世為天下之最。其時京師有座禪定寺,初先建寺之際就立了一桿十來丈高的幡竿,某日這幡竿上系幡旗的繩子日曬雨淋地被風化斷了,隋制一丈即今二百九十六厘米,十多丈就差不多三十餘米,尋常人等還真沒辦法搞定這件事。無巧不成書,不知是沈光路過該寺,還是特地去燒香拜佛,反正他恰好看到了那些和尚為此事莫可奈何,就挺身而出,對他們說:“快拿繩子來,待我替你們上去搞定它。”和尚們驚喜之下,便將長繩給了他。但見沈光口銜繩索一端,摟定幡竿,雙手如天仙攬月,兩足似蛟龍剪尾,噌噌噌地攀緣而上,直到幡竿之頂穿掛繩子的龍頭。他把繩子系完,手足放開,透空而降,宛然窮鳥投懷,猶若流星墮地,眼見得快要跌落地面,說時遲那時快,沈光雙掌疾探,往地面一撐,順勢向後鷂子翻身,倒退了幾十步,方才卸盡下墜之力。圍觀的人看得既驚心動魄,又賞心悅目,無不嗟嘆驚異於沈光的好身手。於是他又得了一個綽號,喚作“肉飛仙”。
後世多以“肉飛仙”指稱行如驍捷的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