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琅琊幽谷

基本資料

醉翁操
蘇 軾
琅琊幽谷 ,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
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
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 》,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
者以為絕倫 。然有其聲而無其辭 。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
合 。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
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
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閒,特妙於琴,恨此曲
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蘇軾生平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三蘇”。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簽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頗多政績。後以“謗訕朝廷”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杭、潁、揚、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還。詩、詞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
詞牌知識:
琴曲,屬“正宮”。沈遵創作,蘇軾始創為填詞。其序云:“琅琊幽谷,山川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然其有聲而無其辭,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辭》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辭以制曲。雖粗合韻度,而琴聲為詞所繩約,非天成也。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閒,特妙於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東坡居士以補之雲。”(見《東坡樂府》卷二)九十一字,前片十平韻,後片七平韻,一仄韻。
【定格】
平平(韻),平平(韻),平平(韻)。
仄平平(韻),平平(韻),平平仄平平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韻),平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仄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韻)。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同部仄韻)(若為平當韻)。
平仄平平平平(韻),仄仄平平平平(韻),平平平仄平(韻)。
平平平平平(韻),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最初的詞譜和後來的有所變化:
仄平(韻),
平平(韻),
平平(韻),
仄平平(韻)。
平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韻),
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平平(韻),
仄平仄平平(韻)。
平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
另載<詞學全書>內(醉翁操)雖與上蘇軾詞同但詞譜卻不一樣,但有註:"怨字葉平"字樣,句式也有出入。
此本琴曲,所以蘇詞不載,自辛稼軒編入詞中,復遂沿為詞調,在宋人中,亦只有辛詞一首可校。此詞以元、寒、刪、先四韻同用,辛詞以東、冬、江三韻同用,猶遵古韻,填者審之。 按,辛詞,前段第六句“人心與我兮誰同”,我字仄聲;第七、八句“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楓”,下湛字、上字俱仄聲;第九、十句“噫送子於東,望君之門兮九重”,噫字、君字、門字俱平聲;後段第四句“或一朝兮取封”,或字仄聲;第五句“昔與游兮皆童”,昔字仄聲;第七句“一魚兮一龍”,上一字仄聲;第九、十句“噫命與時逢,子之所食兮萬鍾”,噫字平聲,所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賞析一:
 這是琴曲,屬正宮。蘇軾詞集原不載。同時郭祥正效作一首,序云:“予甥以子瞻所作《醉翁操》見寄,以為未工也。倚其聲作之。”此後,辛棄疾作一首,始編入集中,即正式沿用為詞調。又,樓鑰二首,其一和蘇氏韻。宋人所作,合五首。雙調,九十一字。上片十句十平韻,下片十句八平韻。
據蘇軾自序可知,這是為琴曲《醉翁操》所譜寫的一首詞。醉翁,即歐陽修。慶曆中,歐陽修謫守滁州,其間有琅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聲若環佩。歐陽修曾把酒臨聽,樂而忘歸。這是大自然之聲,乃天籟也。十餘年後,太常博士沈遵,依據這自然之聲,以琴寫之,譜制為琴曲《醉翁操》。此曲宮聲三疊,節奏疏宕,音指華暢,乃琴曲中之絕妙之曲,有其聲而無其辭,實一恨事。現傳《歐陽文忠公集》中有《醉翁吟》(即《醉翁引》),據說是為此曲而譜寫的歌詞。但蘇軾認為,歐陽修的歌詞與琴聲不合。另有依《楚歌》所作之《醉翁引》,蘇軾亦以為僅是“粗合韻度”而已,因琴聲為詞所繩約,已失去琴曲之自然美,非天成也。因此,蘇軾此詞就是專門為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而譜寫的。
由於時代變遷,琴曲《醉翁操》原來是有其聲而無其辭,此後樂譜失傳,卻變成有其辭而無其聲。現傳蘇軾所作詞,是否得其天籟,這就只能從語言文字中加以揣摩。
這首詞上片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琅然,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圓兩字,有用以形容月的,如杜甫《舟中》詩“昨夜月清圓”;有用以形容荷葉的,如周邦彥《蘇幕遮》詞“水面清圓,風荷舉”;有用以形容聲音的,如蘇軾《一叢花》詞“鐘鼓漸清圓”。這裡也是用來說聲音——泉聲的清越圓轉。在這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起這一絕妙的樂曲?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這是對上面設問的回答。謂: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於醉中得之,亦如理解其天然妙趣。於是,這就進一步表明了流泉聲之無限美妙。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二句不是正面寫聲響,但卻說出了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謂:在此明月之夜,“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杜甫《狂夫》詩句),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上二句說一般人聽此曲聽得入了迷,此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論語·憲問》:“子擊磐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磐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已知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以難矣。’”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孔子之擊磐聲,用荷蕢者對擊磐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寫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二句照應上片所說,只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歐陽修曾作醉翁亭於滁州,在琅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還,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二句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怨”為平聲,作名詞解。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二句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琅琊諸峰,林壑尤美,並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謂:蔚然而深秀之琅琊,有時候也將失去其奇麗景象。至於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因此,琅琊幽谷之鳴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二句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十洲記》載:蓬萊山周回五千里,有圓海繞山,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往來。唯飛仙能到其處耳。詞謂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但是,“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二句說,鳴泉雖不復存在,醉翁也已化為飛仙,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說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在人間,這就是琴曲《醉翁操》。因為琴曲《醉翁操》乃鳴泉之另一知音沈遵,以琴聲描摹下來的樂曲,同是鳴泉之天然和聲。詞作最後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凸出了全詞的主題。
賞析二:
此作是為琴曲《醉翁操》所譜寫的一首詞。醉翁,即歐陽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據歐公慶曆中謫守滁州時在琅琊幽谷所聞天籟之聲,以琴寫之,譜制而成的琴曲。蘇軾此詞,即是專門為這一天生絕妙之曲譜寫的。詞中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將無形之聲寫得真實可感,足見詞人對於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體驗。
詞的上片寫流泉之自然聲響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 ”。四句為鳴泉飛瀑之所謂聲若環佩,創造出一個美好意境。琅然,乃玉聲。《楚辭·九歌》曰:“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此用以狀流泉之聲響。清圓兩字,這裡是用來說泉聲的清越圓轉。在這十分幽靜的山谷中,是誰彈奏起這一絕妙的樂曲?如此以來,動靜之趣立現。
“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是對上面設問的回答:這是天地間自然生成的絕妙樂曲。這一絕妙的樂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歐陽修能於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此句依然是寫流泉聲響之無限美妙。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從聲響所產生的巨大感人效果來寫流泉聲響之美妙:在此明月之夜,人們因為受此美妙樂曲所陶醉,遲遲未能入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二句說這一樂曲如何打動了荷蕢者。詞作將此流泉之聲響比作孫子之擊磬聲,用荷蕢者對擊磬聲的評價,頌揚流泉之自然聲響。
下片寫醉翁的嘯詠聲及琴曲聲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 。”二句照應上片之只有醉翁歐陽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寫歐陽修曾作醉翁亭於滁州,在琅琊幽谷聽鳴泉,且嘯且詠,樂而忘還,天籟人籟,完全融為一體。“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說醉翁離開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聲響,但此自然聲響,朝夕吟詠,似帶有怨恨情緒。“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說時光流轉,山川變換,琅琊諸峰,林壑尤美 ,並非永遠保持原狀。童顛,指山無草木。而水,同樣也不是永遠朝著一個方向往前流動的。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鳴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來。“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說,山川變換,人事變換,人們因鳴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卻已化仙而去。此處用“飛仙”之典,謂醉翁化為飛仙,一去不復返,鳴泉之美妙,也就再也無人聆賞了。
結句“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說,鳴泉雖不復存在 ,醉翁也已化為飛仙 ,但鳴泉之美妙樂曲,醉翁所追求之絕妙意境,卻仍然留在人間。詞作最後將著眼點落在琴聲上,突出了全詞的主旨。
這首詞句式及字聲配搭非常奇特。開頭四句,“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只有一個仄聲字(“響”),其餘都是平聲。接著二句亦然。這樣的安排,與此曲所屬宮調有關。同時,上下兩結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故鄭文焯曰 :“讀此詞,髯蘇之深於律可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