耈街彝族苗族鄉

耈街彝族苗族鄉

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位於昌寧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3公里,地處保山、大理、臨滄三地州結合部,東與本縣珠街鄉接壤,南與鳳慶縣詩禮鄉山水相連,西與本縣漭水鄉隔江相望,北與永平縣水泄鄉毗鄰。全鄉國土祥查面積370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8.5萬畝,森林覆蓋率62.5%,境內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2856米,平均海拔1800米,相對高差較大,呈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5.8℃,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無霜期280天,乾濕季節分明,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是一個漢、彝、苗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山區農業鄉。

基本信息

簡介

集鎮遠景集鎮遠景
昌寧縣耈街彝族苗族鄉位於昌寧縣城東北部,距縣城73公里,地處保山、大理、臨滄三地州結合部,東與本縣珠街鄉接壤,南與鳳慶縣詩禮鄉山水相連,西與本縣漭水鄉隔江相望,北與永平縣水泄鄉毗鄰。全鄉國土祥查面積370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8.5萬畝,森林覆蓋率62.5%,境內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2856米,平均海拔1800米,相對高差較大,呈立體氣候,年平均氣溫15.8℃,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無霜期280天,乾濕季節分明,屬中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是一個漢、彝、苗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山區農業鄉。境內山高谷深,地型複雜,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山峰光山樑子2857.6米,屬縣內第二高峰,全鄉呈立體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5℃,年降雨量1250毫米左右,無霜期280多天,適宜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林木的生長地勢呈南高北低,超於分水嶺的老里山脈蜿蜒北下,直插瀾滄江,把我鄉一分為二,西部稱“岔河窪子”,東部稱為“耈街槽子”。

人口資源

全鄉轄13個村民委員會,175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全鄉共有5563戶23110人,其中農業人口22319人,占總人口的96.6%。在總人口中:漢族18081人,占78%,少數民族5029人,占22%(其中彝族3832人,占總人口的17%;苗族1100人,占總人口的5%)。彝族主要分布在打平、土皮、阿水、栗木村;苗族主要分布在土皮、打平村。
 

人文地理

苗族服飾苗族服飾
耈街是一個彝族苗族鄉,少數民族人口占20%以上,其中彝族4259人,苗族1231人。還居住了少量白、壯、回等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燦爛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彝族的阿畢摩、打歌等,苗族的服飾文化,花山節等都很有特色。
耈街地處三州市五縣結合部,位置十分優越,但由於山高水險谷深,這裡的交通條件有待改善。目前全鄉共有兩個集鎮,一個是耈街集鎮、逢寅、午、戌日趕集,因上接鳳慶詩禮,下連永平水泄,所以貿易十分興旺,逢集日都有萬人以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一個是岔河集鎮,因地處偏僻,集日逢子、卯、西日趕集,多者數千,少則千人,因此地土特產豐富,隨著各種條件的改善,將會越來越興旺。

文化教育

多媒體教育多媒體教育
全鄉共有中國小校19所,其中初級中學2所,村完小13所,高小點4所,中國小布點趨於合理。全鄉中國小占地面積206.94畝,建築面積26277.87平方米,其中框架磚混結構16820.04平方米,在校學生3680多名,國中生1101人,入學鞏固率99.88%,小學生2579人,入學率達100%。全鄉共有教職工共206人,其中公辦170人,代課30人,臨時工6人。
鄉設文化,廣播1個,工作人員2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0%以上。 
 

資源環境

瀾滄江瀾滄江
耈街有兩條主要的河流,即耈街河新廠河,兩條河及其支流潤育著兩塊寶地,滋養萬物,是耈街的母親河。
境內礦產豐富:主要有鐵、銅、銻等,儲存量較大的有鐵、銅。且開採歷史久遠。
動物資源有黑熊、猴、鹿、獐、兔和野雞白鷳畫眉等珍禽,還有樟木楠木野茶杪欏紫椿果松等珍貴樹種;雞縱野生菌香茹等山珍;還有豐富眾多的蘭花品種和中草藥資源。 

農業產業

烤菸烤菸
全鄉耕地總面積39699畝,其中水田5487畝,旱地34212畝。全鄉以農為主,以農為生。糧食、烤菸、林業、畜牧業是全鄉的四大產業。糧食是全鄉的基礎產業。2002年,全鄉大小春糧食複種面積53138畝,總產814.3萬公斤,人均生產糧食370公斤。
烤菸產業是全鄉的經濟支柱產業。2002年,全鄉種植烤菸4122戶16650畝,交售菸葉2036800公斤,其中上等煙比例達26.4%,中等煙比例達60.5%;平均每畝單產達123公斤,平均單價8.86元/公斤,平均畝產值達1090.40元;菸農總收入1804.6萬元,種菸農戶戶均收入4377.98元,提供國家稅收400萬元。單烤菸產業,農民人均收入992.20元。
以泡核桃為主的林產業是全鄉的特色優勢產業。耈街種植泡核桃歷史悠久,據歷史資料記載,早在300多年前就有種植,解放後得到了不斷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不斷發展壯大,泡核桃已逐漸成為耈街無可替代的骨幹產業。耈街鄉的大部分土壤氣候條件符合泡核桃生長要求,泡核桃樹勢強,樹冠大,分枝茂盛,根系發達,壽命長,豐產性好。所產泡核桃具有果大、飽滿、仁白、味香、出仁率高等特優品質,是核桃中之上品。

畜牧業

是全鄉的傳統產業。面向大理市場,重點發展山羊、土雞等養殖業。依託耈酒廠發展生豬育肥,建成了耈酒廠養殖場和牲畜定點屠宰廠。2002年,全鄉畜牧業總收入達730萬元。

二、三產業發展狀況

耈酒釀造有限責任公司是我鄉的龍頭企業,註冊資本119.6萬元,現有職工55人。“耈”牌系列白酒一直暢銷保山、臨滄、各市縣和永平、曲硐等相鄰縣區,在當地很有名氣。2001年7月,在中國武漢舉行的世界食品博覽會上,“耈”牌系列白酒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又給耈酒的生產銷售帶來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耈酒釀造有限公司已貸款100萬元,對廠房進行了擴建和技術改造,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開發了精裝系列產品,拓寬了市場。目前,年生產酒量達1200噸,年總產值達750萬元,上繳稅金20萬元,實現利潤20萬元。

文明樹新風

由於地處偏遠、居住民族眾多,地區間、民族間風俗習慣各異,民眾素質參差不齊,各種矛盾糾紛多,制約了全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此,鄉黨委、政府一方面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深入開展“三萬三講”、“美德進農家”、文明村組、無毒村社、“十星級文明戶”等平安創建活動,引導廣大民眾發揚傳統美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倡導文明新風,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和移風易俗活動,引導農民“改陋習、樹新風”,形成鄰里和睦、團結誠信、互相尊重和勤儉節約的民風民俗。另一方面按照培養“懂技術、會管理、有文化”的新型農民要求,大力舉辦各類職業技術培訓班,使他們每人掌握1至2門農村實用技術,不斷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科技意識,不斷增強民眾的致富能力。三年來,全鄉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00餘場次,參訓人數達10000餘人次。fRG保山日報網
走進如今的耈街彝族苗族鄉,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社會文明和諧的美好畫卷。

區位優勢

耈街鄉將充分發揮三州市五縣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富民強鄉”為中心,加強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烤菸、核桃、耈酒等優勢產業,實現耈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特別是在旅遊業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優勢發展旅遊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控掘潛力巨大,計畫在2007至2009年建成團山村榮新村民小組古生物化石群旅遊區;2008至2009年新建瀾滄江旅遊渡假區。這兩個項目建設已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

基礎建設

針對全鄉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現狀,該鄉下大力氣抓資源整合,加大投入,加快鄉村基 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組織民眾投工投勞,有效整合各項支農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來,共爭取投資近400萬元,完成村莊道路硬化21千米,加固農田灌溉溝渠4000多米,建設小水窖200餘口,解決了500多畝田地的灌溉問題和200多戶780多人的人畜飲水問題。有效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此外,完成了挖沙、土皮、水爐、阿乾、耈酒公司黨支部活動陣地建設和部分村黨小組活動陣地建設,改善了“兩委”和村民小組、黨小組辦公室、黨員無活動場所的狀況。

特色產業

耈街鄉特色產業主要有烤菸、泡核桃兩項。2008年,全鄉種植烤菸23200畝,交售菸葉290萬公斤,實現菸農總收入3806.69萬元。泡核桃產量2164噸,銷售收入2921萬元。 

社會保障

2008年全鄉共實施農村低保1773人,發訴資金我854010元,城市低保114人,發放資金183824元,農村代保擴面388人,發放優扶款27485元,救災款69704元,災害款146000元。同時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和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力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