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松

華山松

五針松(拉丁學名:Pinus parviflora),是松屬下的植物,因五葉叢生而得名,五針松品種很多,原產日本,中國引種歷史悠久,各地廣泛栽培。 五針松以針葉最短(葉長2厘米左右)、枝條緊密的大板松最為名貴。目前,五針松盆景已在中國各地普遍栽種。五針松植株較矮,生長緩慢,葉短枝密,姿態高雅,樹形優美,是製作盆景的上乘樹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五針松(圖1) 五針松(圖1)

五針松為松科常綠針葉喬木。葉針狀,長約3厘米至5厘米,細弱而光滑,每5枚針葉簇生為一小束,多數小束簇生在枝頂和側枝上。常見栽培的有鏇葉五針松,針葉扭曲呈螺鏇狀生長;黃葉五針松,針葉呈黃綠色或在綠色針葉上生有黃斑;白頭五針松,針葉的先端呈黃白色;短葉五針松,針葉細,密生而且極短,長度只相當普通五針松的1/2。

五針松樹皮灰褐色,老乾有不規則鱗片狀剝裂,內皮赤褐色,一年生小枝淡褐色,密生淡黃色柔毛,冬芽長橢圓形,黃褐色;葉短,五針一束;內側兩面有白色氣孔線,花期5月,球花單性同株,雄球花聚生新枝下部,雌球花聚生新枝端部。球果卵圓形,翌年10~11月種子成熟,種子為倒卵形,具三角形種翅,淡褐色。

五針松姿態端正,是觀賞價值很高的樹種,既適合庭園點綴布置,又是盆栽或做盆景的重要樹種;要保持好樹姿,控制枝葉的生長,達到枝葉短小、茂密蒼勁的造型,就必須經常進行整形修剪。當五針松的芽萌發抽長時,將芽摘去1/2至1/3,可避免抽發徒長枝,且使側芽的生長發育均勻健壯,以減少養分消耗,達到蒼勁優美的樹姿。

生長環境

五針松 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喜光樹種,對光照要求很高,栽植土壤不能積水,排水透氣性要好,在陰濕之處生長不良。雖對海風有較強的抗性,但不適於砂地生長。施肥的話最好是有機肥料。

分布範圍

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東部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亞馬遜也有少量分布。

繁殖栽培

扦插繁殖

華山松 華山松

1、土壤要求

嚴格消毒為防止嫩枝因通氣不暢而腐爛,要求插壤的透氣性、保水力要好,可用70%的黃心土(或菌根土)、20%的細河沙、10%的谷糠灰,過篩拌勻後使用。插壤要嚴格消毒,少量的插壤可採用高溫消毒法,如鍋炒法(將插壤倒入溫度在120℃至150℃的鐵鍋中炒30至50分鐘)、水煮消毒法(將插壤倒入裝有水的鍋內加熱到100℃煮1小時,濾水,晾乾)。大量的插壤一般採用藥物殺菌法,如多菌靈消毒法(用50%多菌靈粉劑50克均勻拌入1立方米插壤內,用薄膜覆蓋3至4天,揭膜1周后可用)、福馬林消毒法、代森鋅消毒法等。

2、扦插時間

插穗選擇嫩枝適宜在5至8月扦插,各樹種的具體扦插時間要按嫩枝的木質化程度來定,達到半木質化即可。應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幼齡母樹上選擇粗壯、飽滿、生長旺盛的半木質化嫩枝作插穗。為防止枝條失水,最好在清晨剪穗,做到即剪即激素處理。插條長度以4至10厘米為宜,要剪去基部葉片,保留其上部葉片,下切口要靠近腋芽。扦插深度以l至3厘米為好,便於通氣。

3、激素處理

扦插前用ABT生根粉、吲哚乙酸、萘乙酸等植物激素對嫩枝進行處理,可以大大提高扦插成活率。生產上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激素是綠色植物生長調節劑(GGR),使用的方法是:將GGR配製成50ppm的溶液,再將插條基部放入溶液中浸3至24小時。

4、環境控制

五針松(圖2) 五針松(圖2)

濕度和光照強度提供適宜的環境濕度和生根溫度,是搞好五針松嫩枝扦插成敗的關鍵。五針松的嫩枝扦插要求空氣相對濕度在80%至95%之間、溫度控制在18℃至28℃之間,同時還要適宜的光照條件。

5、控制濕度

五針松扦插後,立即澆一次透水,既可使插壤與切口密接,又可提高土壤濕度。在大棚或拱棚上覆蓋塑膠薄膜、在棚內噴霧或噴水可提高空氣濕度。噴水量不宜太大,尤其是插壤內不能積水,否則易導致插條下端死亡和腐爛。噴水量一般以每天2至3次為宜,高溫時可噴3至4次。

6、降低溫度

用遮陽網覆蓋塑膠大棚的四周,防止陽光直射,可降低溫度。還可用噴水、通風等措施處理。

7、調節光照度

五針松的插條生根、生長,需要陽光照射。但光照過強,易導致溫度過高和灼傷插條;光照過少,插條光合作用弱,生根能力不強,生長速度慢。生產上,常採用遮陽網進行遮陰。即在清晨和傍晚掀開遮陽網,讓陽光照射,7:30至19:00陽光強的時段蓋上遮陽網,防止日光灼傷幼苗。

8、扦插生根後的管理

五針松的插條生根後,要逐漸增加透光強度和通風時間,使其逐步適應外部環境。五針松插條成活後,要及時移植,可移到苗圃地或營養袋內。移植後,同樣要加強管護:在移栽初期要採取遮陰、澆水等措施,成苗後要搞好除萌、抹芽、鬆土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嫁接繁殖

五針松 五針松

嫁接五針松,一般用3年生的黑松小苗作砧木,選2年生半木質化的五葉松行端枝條(長6厘米左右)作接穗,在3月中、下旬進行。嫁接時,在黑松根頸以上5—8厘米處,用鋒利的嫁接刀自上而下向內斜切一刀,切口長2厘米左右,深0.4—0.6厘米;然後將備好的五針松接穗保留先端幾束針葉,把下部的側生針葉剪掉,再將其一邊帶木質部的乾削成與砧木切口長度相等的平緩斜面,對著砧木切口插入;並使兩者形成層對準,如果嫁接技術不熟練,很難使切口和砧木切口寬窄相一致,這時可將一側的形成層對齊,另一側不去管它,同樣也能接活;嫁接後用潮麻皮或塑膠薄膜自下而上縛扎,不宜過緊或過松,不要移位。接好後置庇蔭處,待接穗癒合、枝條挺直並發出新葉時,說明已接活。如果接口處是麻皮綁紮的,隨著接口的癒合成活和時口的推移,麻皮會自然脫落;如果是用塑膠薄膜作綁紮帶的,到了秋冬須把它拆去,不然會影響五針松嫁接後的正常生長。

為保證嫁接苗一次成功。春天嫁接成活後,秋天剪去黑松上端分枝的1/3,第二年春生長時再剪去1/3,到了冬天再全部去這樣,可以平衡砧木與接穗之間的營養供給關係,防止供給失調,造成接穗枯萎而死亡。但接穗生長旺盛的,到了冬季可將砧木上端分枝全部剪去。

栽培方法

概述

五針松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盆栽時若鹼性過重針葉會發黃脫落,所以盆土以天然山泥土為好。盆土配製比例,腐葉土3份、園土5份、堆肥1份、沙土1份混合為營養土。一般每2年至3年換盆一次,換盆時間宜在2月至3月或9月至10月進行。

五針松是陽性樹種,春秋冬三季都應放在陽光充足處養護,針葉短而健壯,葉色碧綠,反之,則針葉瘦弱,容易枯黃。但在炎熱的夏天,中午前後要避免烈日高溫,以免造成針葉枯焦。春秋兩季是五針松生長季節,要經常保持盆土的濕潤,促使枝葉生長,夏季五針松生長緩慢已進入休眠期,但水分蒸發量大,每天清晨澆一次水,傍晚還要向葉面噴一次水。到了冬季控制澆水,維持它最低溫度即可。等五針松成型之後,施肥不能過量,否則容易傷根。

五針松盆栽應選乾燥通風的環境,過濕過陰皆對其生長不利。澆水要得當,一般春秋季一日一次,夏季一日二次,冬季幾日一次,同時要注意天氣的變化靈活掌握。以天然水澆更好,若採用自來水可用缸存留幾天后澆也行。

五針松對肥力要求不高,施肥不宜過多和過濃,施肥過多,會使枝梢徒長,針葉變長,妨礙觀賞價值。一般只是春秋生長期間進行兩次施肥,春季在發芽前或濃葉後各施一次有機液肥(餅肥水),秋天施肥可適當施濃些,以促進健壯生長。在10月以後停止施肥。

場地要求

五針松 五針松

五針松翻盆澆透水後,要先置於蔽蔭處養植10天,然後移至半陰半陽處養植一周,再放到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小氣候濕潤處養護。它怕烈日曝曬,尤其上細盆的五針松盆景,因盆土較少,更怕烈日,夏季應置於半陰半陽處。在天氣乾燥以及高溫時,每天早、晚應在五針松盆景附近的地面灑水1~2次,以保持小氣候的濕度。在北方秋末初冬,將五針松盆景移入無煙室內(因五針松比一般盆花更忌煙害),室溫在5℃左右為好,如室溫過高,會影響冬季休眠,對翌年生長不利。五針松盆栽用土要求排水、通氣性好、富含有機質微酸性的砂質土,一般常用腐葉土與黃泥土(或黑山泥)和砂質土拌和,比例為6:3:1。盆土不可呈鹼性,否則不利 生長,五針松會發黃脫落。

更換盆土

五針松初上盆時,宜用素燒泥盆,因其通氣性好,易於成活。待伏盆後,再換形式古樸,色澤深沉的紫砂陶盆。盆栽土隔3年到4年應換一次,換土時間應在2月末到4月初或9月至10月中旬為宜。換盆時要適當剪去一些老根,並澆透水。

澆水施肥

五針松喜濕潤環境,但怕水澇,盆土保持濕潤即可。4~5月是五針松新芽萌發及生長旺盛季節,要適當控水,因水大可使新枝陡長,針葉伸長。夏季溫度高,澆水要在10點以前或16點以後進行;冬季氣溫低,需水量減少,要少澆水,盆土濕潤即可不澆,澆水應在一天氣溫最高的中午前後進行。五針松最怕漬水傷根,因此澆水要適量,不能澆多,要經常噴葉面水,土壤濕度宜保持在15%一30%之間,用天然水最好。一般春、秋季,日澆1次,夏季一日2次,冬季幾日澆1次。同時還應根據天氣的變化靈活掌握。

五針松 五針松

五針松宜用薄肥少施的方法,施以充分腐熟的餅肥為宜。成熟植株施肥宜在春、秋兩季進行。春肥在發芽前2—3個月,每隔10天施一次,濃度約15%,以促進發芽、長枝。7—8月天氣炎熱,宜施10%的稀肥水,約半個月1次,施時應在早晚進行。9月份是五針松增粗生長最快階段,故秋肥可適當濃些(用肥濃度可提高到20%左右),以促進多發腋芽,少發花芽,同時有足夠的養料供給莖枝生長。IO月底以後需停止施肥。此外,施肥還要看天氣情況,如久雨初晴不宜立即施肥;久晴不雨則要先澆水,過2—3天后再施肥。

光照要求

五針松屬強陽性植物,平時花盆應放在乾燥通風、陽光充足處養護,過濕過陰皆對其生長不利。農行盆栽1-2年的五針松幼苗,除在夏季炎熱的中午要適當遮蔭防止針葉日曬過分而引起焦葉外,其他時間都應該放置在室外露天,任其充分接受陽光。這樣,五針松盆景枝葉密茂、濃綠,觀賞價值高,病蟲害少。在儘量保持五針松自然的生長環境,保障通風好、光照足、水肥追施均勻,這樣才能養好一盆優秀的盆景。

外形整理

五針松(圖3) 五針松(圖3)

五針松盆景經過——年的生長,某些枝條會長得過長、過密或位置不當,所以每年都要整形。整形的時間以在11月至次年3月為好,因在這段時間五針松處於休眠期,樹液流動慢,修剪後松脂外溢少。同時由於五針松只抽發頂芽,不發不定芽,所以不宜強修。如修剪過重,傷口易流出松脂,流脂多會影響五針松生長發育。修剪期以初冬到翌年早春樹液開始流動前為宜。修剪後的傷口好用封蠟、粘木、膠布等封住,以免松脂流出。 整形一般用蟠扎和修剪相結合的方法。對過長的枝條,一是剪短,二是用金屬絲蟠紮成不規則的“S”形,使枝條變短。對過密和造型不需要的枝條,一定要剪除。有的初學者,感到一年才長几個枝條,剪除可惜,捨不得剪掉,其實該剪不剪,反受其累,枝條過密,雜亂無章,會嚴重影響盆景的造型和意境。

摘芽是保持五針松盆景樹形美的一項重要整形措施。每年春季五針松發芽時,為了使枝條長度變短、枝葉疏密得當,除控制肥水外,還要及時摘除造型不需要的芽,留下的芽也應視其長度摘去1/2—2/3。摘芽時間不能太早,要待葉芽和花芽分辨清楚時再摘。花芽的下部有一串花蕾,花落之後形成一段無葉長枝,這種芽最好摘除,但如造型需要,也可保留。

養護要點

適度光照

五針松屬中性植物,在陽光充足或較蔭蔽處都能生長,但在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養護,針葉生長翠綠而健壯;在光照不足和炎熱場所,針葉生長瘦弱,易枯黃。每天最好給予五針松5-6 小時以上的光照時間,並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但在盛夏炎熱的中午,為防止針葉日曬過分而引起焦葉,可採取遮陰等措施,其他時間可任其充分接受陽光。

控制澆水

五針松盆景的澆水要注意適度,花諺雲“乾松濕柏”,說明五針松宜乾。夏季氣溫高,盆土易乾,一般早晚各澆水一次,而早晨一次必須澆足,傍晚則應視盆土乾濕情況而定。在陣雨時,需要及時加蓋遮雨,以免土壤中的養分流失。

定期施肥

施肥是養好五針松>的關鍵,可與澆水結合進行。7月至 8月天氣炎熱,宜施以10%的稀薄肥水,每半月施1次。另外,要注意施肥後應將五針松遮陰,不可讓陽光暴曬。

不宜整形

對已造型的五針松盆景,為了保持其固有的造型姿態,需每年進行整形修剪。但五針松的修剪應在其冬季休眠期進行,切不可在盛夏季節修剪,否則傷口會大量流出松脂,影響五針松的生長。

病害防治

五針松 五針松

五針松主要病害有鏽病、根腐病、煤污病等,可於冬季噴灑泣爾多液l-2次予以防治。蟲害有介殼蟲、紅蜘蛛、蚜蟲等,可以人工捕捉刷洗或用農藥防治。同時要注意通氣透光,盆土不宜過濕,以利於防治病蟲害;栽培五針松,如養護不當,易遭受葉枯病、松落葉病、松梢螟、介殼蟲等病蟲危害。如發現葉枯病、松落葉病,應及時清除病葉,並噴灑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800倍液;發現松梢螟、介殼蟲危害梢尖和食害針葉時,可用80%敵敵畏乳油加水1000倍噴灑防治。

五針松在盛夏及初冬季節,枝條中間的部分針葉常會出現不規則發黃,這是五針松進行正常新陳代謝的一般表現。但是,有的花卉愛好者所蒔養的五針松每逢夏天到來,植株葉尖變黃,深秋後部分葉尖枯死,這就會大大影響觀賞價值。

落針病

此病侵染2年生針葉,初期出現黃綠的斑紋,到8月上旬病斑擴大,由黃綠轉為紅褐色轉黃褐色,並在病斑上產生許多小黑點,即性孢子器,此時針葉大部分脫落,3、4月間在落葉上產生具有光澤的黑色小點,即病菌的子囊盤,子囊盤突破表面組織,形成黑痣,盤中央有1條縱向裂縫。在每片葉子上子囊少則有4-5個,多則可有10-30個。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侵染來源。

②、噴藥保護是有效措施之一。但關鍵是要使噴藥期和子囊孢子散發期相吻合,噴藥的次數取決於下雨的情況。藥劑種類可選用1:1:100波爾多液,50%退菌特,70%敵克松等,濃度500-800倍液。

皰鏽病

發生在紅松、新疆五針松、華山松、喬松、偃松乾枝上。一年有2次症狀:

第1次在春季,松樹枝幹腫大並有裂縫,從中向外長出黃白至橘黃色銹孢子器,散出黃色銹孢子;老病皮無銹孢子器,僅留下粗糙黑色的病皮和流出樹脂。以後樹皮龜裂、下陷;

第2次在秋季,枝幹上出現初為白色、後為橘黃色的淚滴狀甜蜜物(性孢子與黏液混合物)。蜜滴消失後皮下可見血跡斑,針葉上產生黃至紅褐色點斑。

在轉主寄主上,夏季至秋季葉背有帶油脂光澤的黃色丘形夏孢子堆,最後在夏孢子堆或新葉組織處出現刺毛狀紅褐色冬孢子堆(柱)。

華山松 華山松

發生規律:該菌為長循環轉主寄生菌,具有複雜的生活史和高度發展的寄生性,性孢子和銹孢子生於松枝幹樹皮下,夏孢子、冬孢子和擔孢子在轉主寄主的葉上。秋季,冬孢子成熟後不經休眠即萌發產生擔子和擔孢子,借風傳播,落到松針上萌發產生芽管,大多由氣孔、少數從韌皮部侵入松針,15天后在松針上出現很小的褪色斑,在葉肉中產生初生菌絲並越冬。翌年初生菌絲繼續生長蔓延,從針葉擴展到細枝、側枝直到樹幹皮部或基部,此過程需要3~7年,甚至更長。該病多發生於樹幹薄皮處,剛定植的幼苗、幼樹及在雜草叢中生長的幼樹易感病,轉主寄主多的林地及冷涼多濕的氣候條件易感病。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發現病苗及時銷毀。

2、當年採伐的小徑材及帶皮原木可用溴甲烷熏蒸處理(劑量200mg/m3)或在林區擱置1年後調運。

3、對5~13年生感病幼樹,可用松焦油或煤焦油塗病部。

4、調運黑果茶鑣子等轉主寄主時,發現葉背帶有油脂光澤的黃色丘疹狀夏孢子堆或暗褐色冬孢子柱時立即銷毀。

品種分類

五針松 五針松

由於長期栽培育種五針松中已育出30餘個變種和品種。其中大阪松較為特殊,屬復芽類型,包含金葉與銀葉兩個變種。

金葉大阪松以“錦錦”為上品,其葉較短粗,金色顯著及葉之一半,枝密,生長緩慢,因而能自然成片;“宮島”葉稍長,入秋漸現金色,僅及葉的三分之一左右,枝葉鬆散,次於“錦錦”。

銀葉大阪松中的“姬簫”,葉細短,密集梢端,生長亦緩,姿態優美;“霜降”則葉芽白似霜,日名“三代將軍”。其它如鏇葉、折葉、白頭等變種偶有所見,但不普及。

常見栽培的有:

銀尖五針松var.alb-terminata,葉先端黃白色。

短葉五針松var.brevifolia,葉細.極短,密生。

叢矮五針松var.nana,枝葉密生。

鏇葉五針松var.tortuosa,葉螺鏇狀彎曲。

黃葉五針松var.variegata,葉全部黃色或生黃斑。

種子植物百科(一)

種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進化的種類,世界上已分化出20餘萬種,是現今地球表面綠色的主體。

松科植物詞條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狀;枝僅有長枝,或兼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短枝,短枝通常明顯,稀極度退化而不明顯。本科約230餘種,分屬於3亞科10屬,多產於北半球。中國有10屬113種29 變種(其中引種栽培24種2變種),分布遍於全國。
蒼山冷杉 (原變種)
長苞冷杉 (原變種)
紅杉(變種)
落葉松組
掃帚油松(變種)
油松組
長葉松組
白皮松組
單維管束松亞屬
落葉松亞科
紅杉組
魚鱗雲杉組
西藏冷杉
雲杉組
台灣油杉
矩鱗油杉
高山松
歐洲黑松(原變種)
冷杉亞科
松亞科
五針松組
墨脫冷杉
川滇冷杉
大果黃杉
南方鐵杉(變種)
台灣五針松
雙維管束松亞屬
台灣雲杉
矩鱗鐵杉(變種)
剛松(原變種)
油麥吊雲杉(變種)
鐵杉組
林芝雲杉 (變種)
長苞鐵杉組
黃果雲杉(變種)
綠果黃花落葉松(變型)
康定雲杉(變種)
卵果魚鱗雲杉(變種)
察隅冷杉
西黃松
黑皮油松(變種)
麗江雲杉組
歐洲赤松(原變種)
台灣果松
雲南油杉
新疆落葉松
雪嶺杉
鐵堅油杉
江南油杉
西藏雲杉
思茅松(變種)
大果鐵杉(變種)
鐵杉(原變種)
長白魚鱗雲杉(變種)
台灣鐵杉
魚鱗雲杉(變種)
日本落葉松
歐洲落葉松
地盤松
台灣黃杉
黃果冷杉(原變種)
北非雪松
金錢松屬
細葉雲南松(變種)
鱗皮冷杉
紫果冷杉
球冠赤松
鐵杉屬
雲南黃果冷杉(變種)
油松(原變種)
北美短葉松
晚松
急尖長苞冷杉(變種)
萌芽松
新疆冷杉
毛枝五針松
千頭赤松
大果紅杉(變種)
川西雲杉(變種)
黑松
白扦
西藏紅杉
長白松(變種)
喜馬拉雅紅杉
日本雲杉
歐洲赤松
黃花落葉松(原變種)
日本五針松
怒江紅杉
海南油杉
鐵堅油杉(原變種)
紅杉
喬松
四川紅杉
麗江鐵杉
雲南鐵杉
黃花落葉松
岷江冷杉
華北落葉松
日本冷杉
巴山冷杉
中甸冷杉
怒江冷杉
白皮松
黃果冷杉
台灣冷杉
臭冷杉
南歐黑松
蒼山冷杉
杉松
落葉松屬
麗江雲杉
雪松屬
青海雲杉
青扦
鱗皮雲杉
歐洲黑松
熱帶松
巴山松
加勒比松
大明松
長葉松
海南五針松
新疆五針松
偃松
赤松
西藏白皮松
油杉屬
松屬
雲杉屬
銀杉屬
黃杉屬
百山祖冷杉
長苞冷杉
冷杉屬
花旗松
麥吊雲杉
海岸松
秦嶺冷杉
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
油杉
黃枝油杉
鐵杉
長苞鐵杉
黃山松
紅皮雲杉
白皮雲杉
歐洲雲杉
紅松
大果青扦
華山松
短葉黃杉
北美喬松
瀾滄黃杉
大別山五針松
華南五針松
太白紅杉
落葉松
雪松
油松
松科
雲南松
興凱湖松
雅加松
南亞松
濕地松
火炬松
馬尾松
紫果雲杉
長葉雲杉
銀杉
華東黃杉
黃杉
金錢松
樟子松

松柏目百科

松柏目(Coniferales,又稱松科)在生物分類學上是松柏綱中的一個目,傳統分類上的裸子植物門包括五個綱(松柏綱、蘇鐵綱、銀杏綱、買麻藤綱、紅豆杉綱)。現因此五支裸子植物並非單系群,而將其中四支同被子植物一起並列為種子植物之下的五個門,紅豆杉目和松柏目合併到一個綱中。

白皮雲杉
百山祖冷杉
白扦
巴山冷杉
巴山松
北美短葉松
白皮松
北美喬松
北非雪松
扁柏屬
柏木屬
柏木
北美圓柏
北美香柏
北美喬柏
篦子三尖杉
扁葉柳杉
北美紅杉屬
白豆杉
白豆杉屬
百日青
貝殼杉
貝殼杉屬
長苞冷杉
蒼山冷杉
川西雲杉
長白魚鱗雲杉
長葉雲杉
川滇冷杉
察隅冷杉
臭冷杉
長白松
長葉松
赤松
長苞鐵杉
刺柏屬
刺柏
翠藍柏
翠柏屬
側柏
側柏屬
垂枝香柏
叉子圓柏
垂枝柏
垂枝祁連圓柏
垂枝圓柏
朝鮮崖柏
粗榧
垂枝池杉
池杉
葉竹柏
大果青扦
杜松
地盤松
大別山五針松
大明松
大果紅杉
大果黃杉
短葉黃杉
大果鐵杉
地中海柏木
大果圓柏
滇藏方枝柏
短葉柳杉
東北紅豆杉
短葉羅漢松
大理羅漢松
大葉南洋杉
福建柏
福建柏屬
鳳尾柏
匐地龍柏
方枝柏
高山松
乾香柏
高山柏
貢山三尖杉
黃果雲杉
紅皮雲杉
黃果冷杉
黃枝油杉
紅檜
海南油杉
黃杉
黑松
黑皮油松
海南五針松
紅松
海岸松
火炬松
華山松
華南五針松
黃山松
紅杉
華北落葉松
黃花落葉松
華東黃杉
黃杉屬
花旗松
海南粗榧
灰葉杉木
紅豆杉屬

矩鱗鐵杉
巨柏
金黃球柏
金塔柏
金球檜
金葉檜
金松屬
金松
白皮雲杉
百山祖冷杉
白扦
巴山冷杉
巴山松
北美短葉松
白皮松
北美喬松
北非雪松
扁柏屬
柏木屬
柏木
北美圓柏
北美香柏
北美喬柏
篦子三尖杉
扁葉柳杉
北美紅杉屬
白豆杉
白豆杉屬
百日青
貝殼杉
貝殼杉屬
長苞冷杉
蒼山冷杉
川西雲杉
長白魚鱗雲杉
長葉雲杉
川滇冷杉
察隅冷杉
臭冷杉
長白松
長葉松
赤松
長苞鐵杉
刺柏屬
刺柏
翠藍柏
翠柏屬
側柏
側柏屬
垂枝香柏
叉子圓柏
垂枝柏
垂枝祁連圓柏
垂枝圓柏
朝鮮崖柏
粗榧
垂枝池杉
池杉
長葉竹柏
大果青扦
杜松
地盤松
大別山五針松
大明松
大果紅杉
大果黃杉
短葉黃杉
地中海柏木
大果圓柏
滇藏方枝柏
短葉柳杉
東北紅豆杉
短葉羅漢松
大理羅漢松
大葉南洋杉
福建柏
福建柏屬
鳳尾柏
匐地龍柏
方枝柏
菲律賓羅漢松
高山松
乾香柏
高山柏
貢山三尖杉
高山三尖杉
黃果雲杉
紅皮雲杉
黃果冷杉
黃枝油杉
紅檜
海南油杉
黃杉
黑松
黑皮油松
海南五針松
紅松
海岸松\
矩鱗油杉
江南油杉
雞毛松
急尖長苞冷杉
火炬松
華山松
華南五針松
黃山松
紅杉
華北落葉松
黃花落葉松
華東黃杉
黃杉屬
花旗松
海南粗榧
灰葉杉木
紅豆杉屬
海南羅漢松
矩鱗油杉
江南油杉
雞毛松
急尖長苞冷杉
金錢松屬
加勒比松
金錢松
矩鱗鐵杉
巨柏
加利福尼亞柏木
金黃球柏
金塔柏
金球檜
金葉檜
金松屬
金松
康定雲杉
孔雀柏
崑崙方枝柏
喀什方枝柏
昆明多子柏
昆明柏
寬葉粗榧
羅漢柏屬
鱗皮冷杉
卵果魚鱗雲杉
林芝雲杉
鱗皮雲杉
麗江雲杉
冷杉屬
冷杉
落葉松
落葉松屬
瀾滄黃杉
麗江鐵杉
綠乾柏
鹿角檜
龍柏
綠背三尖杉
鱗葉柳杉
柳杉
柳杉屬
落羽杉屬
落羽杉
羅漢松屬
蘭嶼羅漢松
羅漢松
陸均松屬
陸均松
岷江冷杉
麥吊雲杉
墨脫冷杉
馬尾松
毛枝五針松
萌芽松
美國扁柏
美國尖葉扁柏
墨西哥柏木
岷江柏木
密枝圓柏
墨西哥落羽杉
怒江冷杉
南亞松
南歐黑松
怒江紅杉
南方鐵杉
南方紅豆杉
南洋杉
南洋杉屬
歐洲雲杉
歐洲赤松
歐洲黑松
秦嶺冷杉
青海雲杉
青岩油杉
青扦
千頭赤松
喬松
千層塔
球冠赤松
窄冠側柏
柱冠粗榧
錐葉池杉
紫杉
竹柏
千頭柏
祁連圓柏
日本冷杉
日本雲杉
柔毛油杉
熱帶松
日本五針松
日本落葉松
日本扁柏
日本花柏
絨柏
日本香柏
日本柳杉
杉松
濕地松
掃帚油松
松屬
四川紅杉
松潘叉子圓柏
三尖杉屬
三尖杉
杉木
杉木屬
水松
水松屬
水杉屬
水杉
穗花杉屬
穗花杉
台灣雲杉
台灣冷杉
鐵堅油杉
台灣油杉
台灣五針松
台灣果松
太白紅杉
台灣黃杉
鐵杉|
鐵杉屬
台灣鐵杉
台灣扁柏
台灣翠柏
塔枝圓柏
塔柏
台灣三尖杉
台灣杉木
台灣杉屬
禿杉
小葉羅漢松
新疆冷杉
雪嶺杉
西伯利亞雲杉
西藏雲杉
西藏冷杉
新疆五針松
西黃松
興凱湖松
細葉雲南松
西藏白皮松
雪松屬
雪松
新疆落葉松
西藏紅杉
喜馬拉雅紅杉
西伯利亞刺柏|
線柏
西藏柏木
小果垂枝柏
興安圓柏
新疆方枝柏
小花密枝圓柏
雲杉屬
雲南油杉
油麥吊雲杉
雲杉
油杉
油杉屬
油松
雅加松
雲南松
偃松
銀杉屬
銀杉
雲南鐵杉
羽葉花柏
雲片柏
偃柏
圓柏
圓柏屬
崖柏
崖柏屬
圓頭柳杉
圓球柳杉
羽葉池杉
雲南紅豆杉
雲南穗花杉
異葉南洋杉
紫果雲杉
中甸冷杉
紫果冷杉
樟子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