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南部,東起王府井大街,西至東黃城根大街,因過去有給王府種花的花房而得名。胡同9號院曾是張勛的住宅。民國6年,張勛率領辮子軍進入北京,擁立溥儀復辟,他的行為很快招致全國的反對,隨後不久就被共和軍擊敗。如今的翠花胡同,大多數院落已經不復存在了,只留下空空的工地,還有鄰接繁華馬路的圍牆。歷史早已經遠去,但八十多年前張勛導演的那場復辟鬧劇被永遠記載於這片土地上。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翠花胡同翠花胡同

就因為翠花胡同這個名字,不少東北人胡同里轉悠,想看看它和“翠花,上酸菜”到底有沒有關係。抱著這個想法的人大都失望而歸,其一,翠花胡同是一條地地道道的北京胡同,四合院裡高大的槐樹遮天蔽日;其二,即便在胡同里住了近半個世紀的老街坊,也不知道翠花胡同這一名稱的來歷

翠花胡同在王府井東廠胡同的北面,由東廠北巷連線,呈現“工”字形。和東廠胡同一樣,東起王府井大街,西至東黃城根南街明朝屬於保大坊,清代也曾有鑲白旗軍隊在此駐紮。然而在地形上的共性並不代表胡同性格的一致,每條胡同都有自己獨有的靈魂。 

胡同春秋

翠花胡同東口20多年前就被拆掉,至今仍然空置著翠花胡同東口20多年前就被拆掉,至今仍然空置著

東口的傷疤 金街廢墟竟然荒置20餘年

那已經是20幾年前的事了,從翠花胡同東口向左拐,有一間極小的門臉兒,店主是個老太太。

夏天賣冰棍兒,冬天賣糖葫蘆,門口幾乎天天排著長隊,生意好得讓老街坊現在還直得意:“我們這兒可是黃金地段吶!”

上世紀80年代分房的最後一年,原本安靜的翠花胡同突然躁動起來。先是不斷有人到胡同東面看房子,說到興奮時兩眼放光,手舞足蹈地指點比劃,大有乾一番“大事業”的勁頭。不久,住在胡同東面的居民接到了拆遷通告。推土機等轟鳴的大傢伙緊接著就駐進了胡同。老街坊紛紛搬遷走了,再無音信。家住翠花胡同27號院的吳大媽眼睜睜看著一座座四合院被推倒,胡同的三分之一夷為平地,剩下一片廢墟。

新浪新聞翠花胡同
開發商本打算蓋一座商場,可是房子拆完後,拆遷方卻夾著巨款逃之夭夭。一直到今天,胡同東面仍是廢墟,從華僑大廈的頂層往下看,仿佛一塊巨大的傷疤。

又過了幾年,有個收破爛的突然把一輛帶有貨櫃的破舊大卡車開到了這片無人理會的廢墟上。車胎癟了後,簡易的貨櫃就成了他們一家子吃喝拉撒的“安樂窩”,廢墟儼然成了一個大垃圾場。吳大媽想起那時的胡同東口,還是忍不住皺眉撇嘴地說:“那日子,簡直沒法過了。”胡同的居民每次走到胡同東面,都要踮起腳尖,避開橫流的污水,一股股惡臭讓人不得不大老遠就把鼻子捂上。這樣的日子,居民們忍受了10多年。直到有個重要會議要在華僑大廈舉行,有關部門認為垃圾場影響市容,才強行把收破爛的一家趕走。

如今,這片廢墟周圍已經圍起了水泥牆,每天都有專人看守。吳大媽還記得以前的看門人不怎么和胡同居民說話,只是一天到晚坐在電線桿下捧著本書看,直到昏黃的路燈亮起。

西口會所

東廠古宅 季羨林“與鬼為鄰”

一進胡同西口,就能看見一座懸掛著“翠園”匾額的深宅大院。穿著清朝服裝的服務員站在門口,迎接來吃飯或住宿的客人。修葺一新的院子裡有假山古樹,葫蘆架下小徑曲折,紅色的鯉魚在水池裡悠閒地搖頭擺尾,偶爾幾聲鳥鳴讓整座院落顯得愈發寂靜。

早翠園是明代東廠錦衣衛所屬的一座古宅,晚清時,大學士瑞麟在此建立私家花園,抗戰勝利後,劃歸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解放前夕為國民黨空軍會所。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5日民盟總部從香港遷至北平,此後翠園長期為民盟中央機關辦公地址。

60年前,季羨林就住在這座後門在翠花胡同,前門在東廠胡同的深宅大院裡。院子裡重樓復閣,迴廊盤曲,庭院錯落,花園重疊,陌生人走進去如入迷宮,不辨東西。那時的季羨林深居簡出,極少有人來拜訪,就因為他住在這座陰氣森森的古宅里。

季羨林曾經在文章里寫到,他住在最深一層院子的東房,院子裡擺滿了漢代的棺槨,黃昏時分,總會讓人感覺到鬼影憧憧,毛骨悚然。這裡曾經是明朝的特務機關東廠所在地,是折磨、困禁、拷打、殺害“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極多,據說他們的鬼魂常出來遊逛。當然,季羨林並不相信什麼鬼怪神靈,用他的話來說:“每日‘與鬼為鄰’,倒也過得很安靜。”

胡同石刻

熙春洞石匾

翠花胡同熙春洞石匾
稱松岩刻石稱松岩刻石

【名稱】:熙春洞石匾

【類別】:石刻

【年代】:清

【文物原屬】:原為圓明園長春園澤蘭堂翠交軒石洞額。

【文物現狀】: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流散民間,現存於在北京東城翠花胡同(民盟招待所)的院落內。

【簡介】:此石匾為乾隆御筆。長春園在圓明園東側,始建於1745年(乾隆十年)前後。

此地原是康熙大學士明珠自怡園故址,有較好的園林基礎,兩年後該園中西路諸景基本成型,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設定管園總領。稍後又在西部增建茜園,北部建成西洋樓景區,並於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間,集中增建了東路諸景。

占地70餘公頃,有園中園和建築景群約20處,包括仿蘇州的獅子林、江寧(南京)的如園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園等園林勝景。

稱松岩刻石

【名稱】:稱松岩刻石

【類別】:石刻

【年代】:清嘉慶時期

【文物原屬】:原為圓明園 如園石刻

【文物現狀】:現存於北京東城翠花胡同(民盟招待所)

【簡介】:嘉慶御製,為“如園十景”之一。

胡同文化

稱松岩詩

數仞蒼岩百尺松,

清貞不改後凋容。

天濤謖謖延虛籟

搖漾檐前蓋影重。

張勛復辟

翠花胡同張勛故居

張勛(1854~1923年)字少軒,號松壽。江西奉新縣赤田鎮赤田村人。出生農家,8歲喪母,12歲喪父。15歲入富家做牧童,後轉書僮。

光緒五年(1879年)當兵,張勛時年26歲。光緒十年(1884年)隨部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次年在鎮南關大戰中戰功卓著,越級提拔。後官升參將,管帶廣武右軍各營,駐紮廣西邊防。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後隨袁世凱到山東鎮壓義和團,升總兵。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的扈從。宣統三年(1911年)擢江南提督

武昌起義後,奉令鎮守南京,戒備第九鎮新軍。不久,江浙聯軍圍攻南京,他兵敗退徐州,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袁世凱任大總統後,所部改稱武衛前軍,駐兗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人稱“辮帥”。“二次革命”中,率軍攻下南京,縱兵殺掠。鏇被袁世凱任為江蘇督軍。繼轉任長江巡閱使,移駐徐州。

1917年5月,因是否解散國會問題,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爭持不下。黎下令解除段的職務。段到天津後,即策動北洋各省督軍在徐州集會示威。會後,一些省宣布獨立,不承認北京政府。黎元洪被迫召張勛入京調解。張勛便以調解黎、段衝突為名,帶領三千軍隊於6月14日入京。經過一番秘密策劃,於6月30日晚入清宮,召開“御前會議”,決定發動復辟,恢復清帝國。深夜,張勛派兵占據火車站、郵電局等要地。同時派人勸黎元洪“奉還大政”。7月1日凌晨,張勛穿上清代的朝服朝冠,率領康有為等群黨,擁十二歲的溥儀登極。當天發布八道上諭,把民國六年改為宣統九年,易五色旗為龍旗,恢復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張勛自為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握軍政大權。復辟訊息傳出後,全國輿論一致聲討。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並命令各省革命黨人出師討逆。備大城市民眾團體、社會名流,紛紛集會,發表通電,堅決反對復辟,要求討伐張勛。黎元洪拒絕與復辟分子合作,逃入日本使館避難。握有軍事實力的段祺瑞藉助全國反對復辟的聲勢和日本政府的財政支援,於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馬廠組成“討逆軍”,誓師討伐張勛。“討過軍”很快攻入北京,張的軍隊一觸即潰。

胡同故事

翠花胡同翠花胡同

1919年,翠花胡同12號迎來了一位文質彬彬的教授,他叫張西曼。張西曼7月從俄羅斯考察歸國後,進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就把家安在北大附近的翠花胡同12號。在翠花胡同,他以“西曼”的筆名,翻譯了列寧1918年起草的《俄國共產黨黨綱》。俄共黨綱的傳播,對先進的中國人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貢獻是不能低估的。

1949年3月,張西曼和大批民主人士一樣,來到了北平,投身即將成立的新中國的建設事業。然而,天不假年,7月10日,張西曼因肺癌在北平病逝。

1924年底,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北上。由於北方黨務急速發展,原來設在織染局胡同29號的國民黨北京執行部,在1925年2月20日遷到翠花胡同8號(今27號)。同時,國民黨北京市黨部也遷到了這裡。於是,共產黨員李大釗、於樹德、蔡和森、王盡美、張昆弟繆伯英何孟雄和國民黨員路有於、王法勤等著名人士,紛紛出現在翠花胡同。那兩年,國共合作領導下的革命在北京風起雲湧。如國民會議運動、關稅自主運動、首都革命、三一八示威遊行等等。而這些運動的醞釀、指揮,就是在翠花胡同8號。

胡同現狀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不僅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每一位北京市民的生活。

1980年9月30日,劉桂仙在翠花胡同開辦的“悅賓餐館”開張了。這可是改革開放後北京市第一家個體餐館。

2016年1月,翠花胡同近700年的胡同東段消失,翠花胡同東口被正在施工的嘉德藝術中心大廈侵占,近700年的胡同東段消失,黎元洪總統府圍牆界碑險遭破壞。

北京的胡同情節

北京的胡同訴說著歷史,演繹著歷史。倘若胡同生命,它會替仁人志士的壯舉高呼,它會為百姓的苦難垂淚,它會對歷史罪人側目。歷史是七彩的,人生是七彩的,北京的胡同更是七彩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