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漢字]

羿[漢字]

羿,原指鳥張翅旋風而上,另指唐堯時的射師,中國民間傳說他曾開弓射九日,也指夏時有窮氏國君。 《說文》“羿”:“羽之羿風,亦古諸侯也,一曰射師,從羽開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羿疑當為開。開,平也。羽之開風,謂摶扶搖而上之狀。”)

基本信息

文字由來

形聲字,字從羽,從廾,羽亦聲。

“羽”指“箭羽”。“廾”指“雙手”。

“羽”和“廾”聯合起來表示“雙手把握箭的飛行方向”,另外“羿”通“夷”,東方一種善射的古代遊牧民族統稱。

作為古漢字,最初寫作(左中右結構)“乾+弓+乾”,也他寫為“開+弓”(上下結構),在“嗡傾履坺”中寫作第一種。

延伸含義

1.箭術掌握者;射師。

羿 羿

說明:夏代初年的最高執政者之一是“后羿”。“后羿”本寫作“司羿”。“司”是“父子相繼從事某職業”的意思。“司羿”就是“世襲的射師”。從夏啟開始(即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見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下同),夏朝帝王採用由“司”(si)字反寫而造成的新字“後”(hou)字作為自己的官方正式頭銜,一直沿用到公元前1640年(夏桀末年)。故“後”是夏代最尊貴的稱號,且由於“司羿”確實掌握過夏初的王權,所以後世尊稱“司羿”為“后羿”。“后羿”本業為射師,其職業和技能世代父子相傳。在帝嚳時代(2247 BC-2217 BC),當時的“司羿”被任命為天子親衛負責人,此後這一顯赫職務就在該家族內世代傳承。在太康不理朝政的時候,其時的“司羿”以天子親衛負責人的身份發動宮廷政變,將太康五兄弟逐出皇宮,自己攝政。這樣,“司羿”就變成了“后羿”。

2. 唐堯 時的射師。

自開闢以來,太陽星原有十,後被羿善開弓,射落九烏墜地,止存金烏一星。——《西遊記》(暗喻夷人后羿射死夏朝數位君主,篡位夏朝,只有夏後少康一人幸免於難,最後唯一倖存的“金烏”少康成功光復大夏,史稱“少康中興”)

又如:羿弓(羿的弓矢所及);羿妃(指神話中羿妻嫦娥);羿斃十日(指后羿射日的傳說)

3.夏時 有窮氏 國君

羿猶不悛,將歸自田,家眾殺而亨之。——《左傳》

羿死後成為宗布神,即萬鬼之王,禳災除害——《淮南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五計切《集韻》研計切,音詣。《說文》作羿。羽之羿風亦古諸侯也。一曰射師。《五經文字》羿,隸省作羿。《書·五子之歌》有窮后羿。◎按正字通此字下尚有字,已入弓部,重出。今刪。

中國上古人物3

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共工撞山,燧氏取火,倉頡造字……一切的一切都包含著我華夏兒女在萬年以前那個凶獸橫行的時代,與天地抗衡的鋼鐵精神。而如今,剩下的只有一段段隻言片語的傳說。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華夏兒女更應知道我們祖先的事跡,因為那裡有我們中華民族的魂魄!炎黃皆非尋常人,中華豈只五千年!

拼音是y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