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漢字]

竇[漢字]
竇[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竇,漢字,是百家姓之一,記載於漢語字典之中。

基本信息

姓氏來源

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時,荒廢政事,不理民情,沉湎於遊樂田獵,
遠去洛水的南面打獵,他的五個弟弟和後絡也跟隨去。這時,有窮國
的君主羿由於人們不能忍受太康這種所作所為,就在黃河北岸抵禦太
康回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們的母親(即後緡),就到洛水轉彎流
進黃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見太康回來,他
們也被有窮國人發現管制起來了。這時,後緡懷孕臨近產期,就逃出
自竇(地穴),奔歸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後,弟中康(一作仲
康)繼位;中康死後,子帝相繼位;帝相死後,子少康繼位。大概為
了紀念祖上這個歷史事件,少康就給他留居有仍的抒、寵兩個兒子姓
竇,世代相傳。

郡望堂號

後漢置扶風郡,現在陝西省鹹陽市。
《風俗通》記載:“夏帝相遭有窮氏之難,其妃方娠,逃出自竇
,而生少康,其後氏焉”。望出扶風、 觀津、河南。
三、歷代名人
竇憲——字伯度。東漢平陵人,是竇融曾孫,領兵出塞3000餘里
,大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拜大將軍,總攬大權。和帝
既長,憤其驕縱,與中常侍鄭眾等合謀,迫令自殺。
竇建德——隋朝漳南人。聚眾起事,據河北諸郡,稱夏王,建號
五鳳。隋大業十四年煬帝南遊江都,為字文化及所殺,時王世充在洛
陽自稱鄭王,奉越王侗為帝,建德亦奉朝命。世充鏇殺侗自稱帝,建
德亦稱夏帝。唐武德三年,李世民(秦王)擊世充。建德出兵救世充
。四年,戰
敗被俘,斬於長安。年48歲。
竇燕山——名禹鈞,號燕山。後周漁陽人。在五代後晉時,明
瞞暗騙,勢壓貧賤,不講天理良心, 30無子。傳說一夜其父送夢,
對燕山說:“你心德不端,惡名張注天曹,日後無子,兼且無壽。速
要改惡從善,大積陰德,廣行方便,挽回天意,改過呈祥”。燕山醒
來將父夢中的話牢記在心,從前之惡,不再敢為,而且廣行方便,家
中又設立義館,請明師教訓,幫助家貧子弟讀書。他創辦過40多所義
學,官作諫議大夫,由他推薦提拔成名的青年不計其數。一夜又夢見
父親說:“你今陰功浩大善名張注天曹,後有5子,齊登科甲,壽添89
歲”。此後修身積德,更加殷勤。後來,果然連生儀、嚴、侃、偶、
傅五子,由於他教子有方,5子勤奮學習,先後登科。


dòu
【名】
(形聲。從穴,賣聲。本義:孔穴)
同本義〖hole〗
竇,空也。——《說文》
穿竇窖。——《禮記·月令》。注:“入地隋曰竇。”
順人情之大竇也。——《禮記·禮運》。注:“孔穴也。”
在刑部獄,見死而由竇出者日三四人。——清·方苞《獄中雜記》
如:竇徑(洞穴和小路)
門旁小戶〖sidedoor〗
篳門閨竇之人而皆陵其上。——《左傳》。杜預注:“閨竇,小戶;穿壁為戶,上銳下方,狀如圭也。”
泛指簡陋門戶〖door〗
榮族子敝,小隨母養於宗中,及十二,自竇而走,至大街。——明·馮夢龍《智囊補》
古代橢圓形地窖〖cellar〗。如:竇窖(積藏穀物的地窖)
水溝,陰溝〖sewer〗
宮中之竇,其崇三尺。——《周禮》
王聞變,易敝衣,匿水竇中,久而得之。——宋·周密《齊東野語》
水道口〖mouthofasewer〗
不見四竇者,四竇,五嶽之匹。——《周禮·春官·大宗伯》鄭注
竇,水溝口也。——五代·徐鍇《說文解字系傳》
澤居苦水者,買庸決竇。——《韓非子·五蠹》
人體或某些器官或組織的內部凹入部分〖sinus〗。如:鼻竇;胃竇;額竇
古州名〖Douprefecture〗
竇州,漢蒼梧郡地,唐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曰竇州。——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dòu
【動】
潰決;穿通〖(ofadykeordam)burst〗
不防川,不竇澤。——《國語》。韋昭注:“竇,決也。”
竇道
dòudào
〖undergroundway〗指在地下或山洞里修築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