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街鎮

羊街鎮

羊街鎮位於尋甸縣南部,距尋甸縣城27公里,距雲南省會城市昆明60公里。地處東經103°02′24″至103°11′48″之間、北緯25°23′48″至25°32′30″之間,最高海拔2240.15米,最低海拔1912.6米。東連仁德鎮、塘子鎮,西靠先鋒鄉,南接嵩明縣,北臨金所鄉,境內有213國道、嵩待高速公路、陽先公路貫穿南北,形成“VI”字型的交通網路,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較好,有史以來,這裡就是尋甸縣的“南大門”和重要的交通樞紐。

基本信息

鄉情概況

羊街鎮羊街鎮政府
全鎮下轄12個村民委員會,58個自然村,85個村民小組。2007年,全鎮總戶數12618戶,人口45407人,其中:農業戶總計11749戶,農業人口43804人;非農戶數869戶,非農業人口1603人。農業人口中,鄉村勞動力資源總數27654個;勞動年齡內人口數25371人;從事農林牧漁業人數21665人;從事第二、三產業人數為4883人,分別占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的78%和18%。

全鎮國土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土壤主要為紅壤土黃棕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境內主要河流有以則河、果馬河2條;擁有大小水庫9座,壩塘22個,年畜水量586萬立方米;區域內年均氣溫在14.2℃。年降雨量1214毫米, 適合種植糧食、菸葉、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8642.9畝,人均耕地0.88畝,林地129240畝。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894.3元。 

歷史沿革

羊街鎮羊街鎮馬路
羊街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集鎮。羊街以十二屬相,逢屬羊日集市貿易,故名。因原公社駐此,故名羊街公社。清朝道光29年(1821年)為尋甸縣八里之一的果馬里,分為十甲,羊街集鎮為二甲,民國25年(1936年)改為尋甸縣第三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為果馬鄉,轄十九保,二百一十四甲,1952年建立尋甸縣第三區人民政府,下設鄉政府。1958年公社化,命名為大風暴公社,下設管理區。1961年恢復羊街區政府,1966年為羊街公社,1984年改為羊街區,1987年撤區建鄉,命名為羊街鎮。

羊街有很多的名勝古蹟,主要是佛教觀音寺三台寺和磨盤寺(即雲南解放前夕滇貴黔邊區縱隊副司令朱家壁;三支隊司令員楊守篤與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的特使代表龍澤匯秘密談判舊址所在地),其次是新街的果馬塘,竹林寺的“九心十八瓣”茶花樹和羊街集鎮的三角花園及銘章公園<即上花園,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國民黨滇黔綏靖公署東路護路大隊連長(號銘章)的帶領下,在駐防期間率部人工修築了上花園,郭連長在台兒莊戰役中英勇犧牲,為紀念烈士改上花園為“銘章公園”,有亭聯為證:銘乾骨共仇敵愾,章熏國誓滅倭寇>。這些形成獨有的自然景觀和多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使其在城鎮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展現新姿。

基礎設施

羊街鎮水渠
截止2007年末,全鎮12個村委會中,8個村委會已實施村村通工程(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行政村通達率為67%,有三個村委會路面已硬化通達。58個自然村中24個已經實現通電、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五通, 22個自然村尚未通自來水,4個自然村未通電話,12個自然村未通有線電視。目前有3個行政村已有客車定時往返運輸(經過),村民出行主要乘坐客車,出行交通方便;通有線電視農戶數8150戶,入網率69%;有1015戶擁有固定電話,占總戶數的8.6%。全鎮有6319農戶通自來水,占總戶數的54%,有5245農戶飲用井水。擁有電視機農戶8999戶,占總戶數的77%;安裝有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35戶,占總戶數的61%;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936戶,占總戶數的51%。
全鎮有集貿市場2個。共擁有汽車395輛,農用運輸車179輛,拖拉機915輛,機車2128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22544.1畝,有效灌溉率為58%,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11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19畝。截止2007年末,全鎮建有沼氣池農戶4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57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1402戶居住磚(鋼)混結構住房;9918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有37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其他結構住房的農戶54戶。

農村經濟

羊街鎮羊街鎮農田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0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19萬元,占總收入的44%;畜牧業收入4332萬元,占總收入的3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821頭,肉牛7980頭,肉羊8480頭,商品家禽42610隻);漁業收入141萬元,占總收入的1.1%;林業收入110萬元,占總收入的0.9%;第二、三產業收入2292萬元,占總收入的18%;其它收入315萬元,占總收入的2.4%。農民人均純收入1894.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全鎮外出務工收入為118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74人,在省內務工2629人,到省外務工145人。

羊街鎮,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鎮內交通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好。通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以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建材業、餐飲業等為主的特色產業,2007年共種植優質稻穀3000畝,馬鈴薯8000畝,蔬菜2000

羊街鎮羊街鎮俯視

畝,菸葉9400畝;養殖肉牛出欄7980頭,豬出欄43821頭,羊出欄8480頭,規劃引導扶持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林果業餐飲業、建材業等特色產業。

全鎮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有耕地總面積38642.9畝(其中:水田17304.3畝,旱地21338.6畝),人均耕地0.88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29240畝,森林覆蓋率達37.32%;其中:經濟林果3036畝,人均經濟林果0.07畝,主要種植梨樹、蘋果樹、板栗、桉樹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達到3062.25畝,其中:水產養殖面積750.8畝;其他面積69722.65畝。

科教文衛

羊街鎮羊街鎮學校
鎮級建有中學1所,校舍面積12625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147人,其中:專職教師117人;建有國小29所,校舍面積27173平方米,有國小教師263人,全鎮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649人,其中:小學生5091人,中學生2558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9.8%。2007年“兩免一補”共涉及2455名學生,44.068萬元。鎮級和村委會共設有文化站1個。

全鎮總戶數12727戶,總人口46101人,其中:農戶11749戶,農業人口43804人。農村勞動力31653個。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34720人,回族8670人,彝族225人,苗族158人,其他少數民族31人,少數民族人口占農業人口的20.7%。村民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村衛生所和尋甸城區的中醫院和人民醫院,鎮級建有衛生院1個,有醫務人員21人,其中;中職以上3人,設有病床20張;建有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有計生服務人員4人;建有村級衛生所12個,有村醫生25人。2007年獎優免補共涉及572人,10.634萬元。全鎮建有公廁3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坑)13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