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寺

三台寺

三台寺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西南5公里處,桐溫公里從旁經過,又名爺山溝。清水到蘭州的公路通過。

簡介

甘肅省

三台寺位於清水縣白駝鎮西南5公里處,桐溫公里從旁經過。相傳當年此處有一小寺廟,名曰“三台寺”,此處由此得名。由此不遠便是東風林場,林木茂盛,氣候怡人。隨著異地搬遷退耕還林新農村建設,估計此處以後會少有人來,估計名字也很快被人忘記。是以為記。

寺記

三台寺位於清水縣城以西20公里的白駝鎮三台寺林場風景區的爺山上,距天水市60公里,海拔1200米,山勢陡峭崎嶇,若臥龍俯首飲水之勢,劍臥於蒼松翠柏之中,四周群山環抱,林深谷幽,花木蔥鬱,溪水潺潺,蔚為壯觀。爺山主峰綿延2000多米,很多地方竟只能容一人通過,素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峨嵋之秀、青城之幽、黃山之奇。爺山左側建有山門,背靠陡峭疊翠的山峰,前面白駝河和水眼河在此相匯,因三台寺建於河谷的三個台階上,故名三台寺。

寺前方左右兩側山峰對峙如門,高聳入雲,最近處不足50米,兩峰半山腰均有白色螢石,傳說為兩隻玉兔變化而成,故名玉兔峰;循白駝河西行300米,溪轉山開,是一片植滿松樹的谷地,左面山峰酷似古代官帽,故山名官帽山;右邊山峰峭壁如城,石壁直上如劈,距地面數十丈有一石洞,深不可測,無人能攀,峰下溪流石上,終年不斷。

三台寺建於何年何月已經無從考證,但距該寺不遠有一寺院名曰蘆家寺,傳說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片原始森林,有一年人們為唐王李世民修建皇宮砍伐木材,到了密林深處,發現這兩處荒棄寺廟,當地老人有“先有蘆家寺,後有清水城”之說。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幾經興衰,傳說清朝中期,該寺規模甚大,建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樓、鐘鼓樓、觀音殿、弘願塔等建築,香火十分旺盛,禮佛遊覽者絡繹不絕,發展成為清水、張川、秦安、陝西隴縣僧侶禮佛修煉的一處十分重要的寺廟。每年四月初八佛祖生日,按佛教禮儀舉行隆重的浴佛節,四眾雲集,車水馬龍,蔚為奇觀。

近百年來,三台寺卻屢遭劫難,清末民初,軍閥割據,盜匪橫行,寺廟香火日漸衰敗。上世紀50年代大煉鋼鐵,寺廟遭受嚴重衝擊,佛像被毀,法器文物等劫掠一空,一人多高的銅鐘被推下山崖,足足裝了兩馬車,寺廟殿舍被全部拆除,當地老百姓肩扛擔挑,運到五公里外的白駝鎮,在半山腰建起白駝國小,國小坐北朝南,依山拾級而上,一進三院,屋舍斗拱飛檐,雕樑畫棟,層層疊疊,寬大的青磚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與三台寺遺址遙遙相望,綠樹青瓦交相輝映在藍天白雲下。90年代,國小異地重建,2000年後屋舍被當地村民改建為功共寺。

如今三台寺殿堂、佛像、塔舍已經蕩然無存,只有幾株古柏和山前不知名的古樹巍然屹立,昭示世人這裡曾是一處佛教古剎,只是每年到了四月初八佛祖誕辰,有善男信女來這裡上香還願。

四川省

三台寺位於四川省屏山縣新發鄉紅坪村。從紅坪村“村小”出發,爬“高家溝”到山頂就到了“三台寺”遺址,還能夠依稀看見殘垣斷壁。該地海拔1200米左右,風景優美,周圍的居民也不知道該寺廟建於什麼時候,毀坏於什麼時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